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

2025/10/02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9、50页。

学情与教材分析

“图书馆”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加与减(二)”这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课中,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归纳、比较,对多样算法进行优化,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计算规律,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进而对一些基本的运算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达到熟练。

教学目标

1、学生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发展多样思维。

2、让学生感受到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3、进一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重视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注重算法的优化意识培养。

4、在具体情境中培养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能力,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谈话:很高兴和咱们xx小学一年x班的同学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之前,就听你们班老师夸你们,说你们的数学学的可好啦,同学们是这样吗?所以呢,老师也是慕名而来,这节课,老师可是非常期待大家的表现呢。

一、复习导入

1、前些天,我们学习了一种非常方便的计算方法,叫做竖式。大家还记得吗?这里有两道题,谁能在下面列竖式计算出来啊?(指2生板演)

2、其余同学,我们来做口算,看谁又准又快。(抢答)

(投影出示“摘小花儿”)52+7 问:你是怎么算的.?

3、反馈竖式。

问:列竖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4、揭示课题:同学们口算快而准,竖式掌握的也很好,果真是名不虚传啊。接下来,老师邀请你们到图书馆去看看。

二、学习新知

1、投影出示主题图,问:请你仔细观察一下,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指生汇报)

2、师:那么,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加法的问题吗?请你先和你的同桌小声交流一下。(学生汇报)师板书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3、师:同学们刚刚提出了很多加法问题真不错,看,黑板的这个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你会列式吗?

(学生列式:28+4= )(师板书)

4、28+4=?(学生举手)师:这么多人都会呀,那么老师还想请你想一想,你是怎么算28+4的。然后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学生交流,师巡视指导)

5、学生汇报。

师:算好的同学请你用端正的姿势告诉老师你已经算出来了。告诉老师你们算得多少啊?好了,谁是最勇敢的,第一个来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算的?

(1)8+4=12,20+12=32

师:哦,好方法。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看!(投影演示)

28+4,用小棒来表示就是:先算的是8根和4根加起来=12根,然后在和2捆合起来就是32根。

师:咦?同学们,你们看,这12根小棒够不够1捆啊?够1捆了,该怎么办?(数出10根捆成1捆,然后放在2捆一起,就是3捆零2根,就是32)也就是说,8+4=12,12里有1个十,要把这1个十进到十位上去。

再看!(投影演示)

师:要算28+4,用计数器来表示,4要加到那位上?

那现在个位上是多少了?(12)这12也够10了,怎么办呢?(满十进一)

问:那这十位上的1个珠表示多少?(1个十)

所以呢,28+4=32

(2)28+2=30,30+2=32 (板书)。

师:哎呀,你的方法真是太巧妙了。同学们你们明白吗?

你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3)竖式

问:列竖式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问:个位8+4=12,怎么写?(个位上满十了,就要向十位进1)(板书:满十进一)

说明:为了在计算的时候不忘记进上来的1,我们要把它写在十位的下面,写个小小的1。

6、小结。

刚刚,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都算出了28+4=32(板书横式)

其中,我们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特别要注意的是:个位上满十要向十位进1。

三、练习。

1、怎么样,你们都学会竖式了吗?那老师出几道题考考你们。(投影出示)男生做前2道,女生做后2道,我们比一比看看谁做得准确。

(指生板演)反馈:强调满十进一。

(鼓励:哎呀,男生女生不分胜负,都是高手。再来比试)

2、做加法,(投影出示)

问:你是怎么口算这么快啊?

3、你们真聪明,这样都难不倒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接下来,我们去智慧岛!(投影出示)

4、作业:课本50页,完成4题5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说说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灵活性。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三、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直观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展示图书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图书馆里的书可多了,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图书馆里的数学问题。

呈现情境:图书馆原有 28 本书,又新买了 5 本书,现在一共有多少本书?

2、探究新知

学生列出算式:28 + 5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尝试计算。

请学生上台展示摆法,并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思路。

教师结合小棒演示,讲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3、方法多样

提问: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可能会出现用凑十法、列竖式等方法。

教师对不同的方法进行肯定和总结。

4、巩固练习

教材“练一练”第 1 题,让学生看图列式计算。

第 2 题,计算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6、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上的相关习题。

跟家长说一说今天在图书馆里学到的数学知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 篇3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学生能通过实际情境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经历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

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法。

三、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出示几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让学生计算。

提问:这些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创设情境

讲述:图书馆新到了一批图书,老师和小朋友们正在整理呢。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

3、自主探索

列出算式 28 + 4

让学生用计数器拨一拨,探究计算方法。

同桌交流,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拨的。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并讲解。

4、讲解算理

结合计数器,讲解个位上 8 + 4 = 12,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强调进一的 1 要写在十位的右下角,小一点。

十位上的 2 加上进位的 1 就是 3。

5、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游戏:摘苹果(在苹果图片上写算式,计算正确的摘下)

6、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说说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方法。

7、作业布置

数学书上的习题。

让学生回家给家长出几道类似的题目,并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