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知识目标:
⑴认识“旅、蒲”等12个生字。会写“已、甲”等10个字。
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⑶能够学习课文的写法,进行仿写。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了解植物和探究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导读:
“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离开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什么办法?”是啊,植物的孩子没长脚也没有翅膀,怎样才能到四面八方去呢?植物妈妈有办法吗?齐读课题。
2、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他们各自用的什么办法传播种子?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然后小组交流。
这一环节简洁、有效,很快就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条理。培养了学生的全局观念。
二、赏读悟趣
1、导学其中一节,学生最喜欢哪一节,就导学哪一节。
过渡:你们最喜欢哪位妈妈的办法?为什么?和同桌说说。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最爱读的部分读一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意愿。
指名说的'过程中相机追问:
⑴“降落伞”是什么样的?看老师板画:
①这降落伞多美啊!有了它,蒲公英就能靠什么传播种子了?
只要风轻轻一吹,孩子们就能乘着风纷纷出发。
②交流对“纷纷”一词的理解。
③抽读评析,选读得的学生读。
⑵蒲公英妈妈的办法怎么样?谁能把它画出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做画。
评出好的画,贴在黑板上,再来夸夸她。
苍耳、豌豆这两种植物,书上都配有插图,惟独这一节没有。在理解了之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参照另两幅图来画一画,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⑶加上动作、表情读一读:
低年级阅读教学还不适宜完全让学生自学,教师应重视自学方法的指导和示范。故设计时先以学生最喜欢的一节重点指导,以此带动其他小节的自学,让学生们品尝到自学成功的快乐,增强自读自悟的兴趣和信心。
2、合作学习其余两节:
⑴分小组合作学习喜欢的小节。喜欢苍耳的就学习第三小节,喜欢豌豆妈妈的就学习第四节。读一读课文,说一说办法,演一演情景,夸一夸“妈妈”。在四种学习方式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
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孩子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得到了进步。
⑵全班交流,相机追问:
①“铠甲”本来指古代士兵穿着保护身体的铁衣,课文中“带刺的铠甲”指的是什么?拿出课前采集的苍耳种子摸一摸,掐一掐,体会苍耳种子坚硬的布满刺的外壳。妈妈为什么要给孩子穿上它?这个办法可真有趣啊!你认为怎样读更有趣就怎样读。
②抽读评析,小组赛读。
③豌豆妈妈怎样传播种子?豌豆娃娃离开妈妈时心情怎么样?看一看图回答。(播放豌豆娃娃蹦着跳着离开妈妈的动画。)你们能通过朗读体会他们的快活吗?全班齐读第五小节,这一节你们认为哪些词语最重要?怎样读?抽读,教大家读。
④全班即兴创作,加上动作、表情用朗读的方式夸夸豌豆妈妈。
3、小结: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蒲公英妈妈靠风力吹,苍耳妈妈靠动物带,豌豆妈妈靠太阳晒来传播种子。
三、拓展延伸
1、过渡:
植物传播种子只有这三种办法吗?还有多少?怎样才能知道?
植物妈妈还有哪些办法呢?让我们一起到野外去仔细观察吧!(起立,和老师欢歌共舞)看(屏幕上出现美丽的草原、田野、树林)我们已经来到了野外,这儿是植物的世界,知识的海洋。同学们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思考,然后告诉大家,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像课文一样夸一夸这些植物的妈妈吗?为你最喜欢的植物编一编儿歌。
在理解、熟读了课文语言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积累的知识进行仿写,不失为积累语言、提高习作能力的好方法。
四、背诵积累
植物妈妈的办法真有趣呀!植物妈妈的智慧可真了不起。让我们用背诵课文的方式夸一夸她们吧!学生们反复背诵,比赛谁先背出来。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主要方法,但应该在理解欣赏和反复吟诵中逐渐内化,自然成诵。机械的背诵只能挫伤学生积累语言的积极性。
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篇2
人教版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2-4自然段。
3、知道植物妈妈有多种不同的传播种子的办法,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会独立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在读中感悟课文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演示课件、苍耳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老师知道同学们大都喜欢读诗,尤其喜欢读儿童诗。因为儿童诗中充满着丰富、神奇的想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与植物有关的诗,第9课植物妈妈有办法(师生共同板书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大家想了解的问题可真多,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好看的动画片,想看吗?也许你们提出的.问题会在动画片中找到答案。)
二、师演示课件,播放动画片
(动画片有趣吗?指名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特别认真,看来你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
2、再读课文,读的不流畅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这首诗共几节,在书上做出标记)
3、同桌合作读课文,每人一节,交替进行。
(如果同桌读得好,你就夸夸他,如果有读的不准确的地方,你就帮帮他)(老师从你们的表情中可以看出刚才的合作很愉快。通过这几遍读课文,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把课文读得通顺了)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中讲了那几位植物妈妈送自己的孩子去旅行?(相机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蒲公英、苍耳、豌豆妈妈都用自己的方式送孩子去旅行,哪种植物妈妈的办法最好,好在哪里呢?)
1、自由读2、3、4节
2、指名汇报,师相机板书,展示课件,提供实物,指导朗读
(1)蒲公英妈妈
○1指名汇报蒲公英妈妈的办法好在哪里?(板书降落伞)
○2课件展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全过程
○3朗读指导
a、蒲公英妈妈多有办法呀,她为每个孩子准备了降落伞,让风婆婆带着他们做免费旅行,谁想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b、风婆婆悄悄地来了,她轻轻一吹,孩子们就你出发,我出发,大家都出发,这是这一节中哪个词语的意思?(用“纷纷”说话)
c、蒲公英娃娃们乘着风,一朵一朵地离开妈妈,多开心啊!大家一起开心地读一读这一节吧
(2)苍耳妈妈
○1指名汇报苍耳妈妈的办法好在哪里?(板书“带刺、铠甲”)
○2师课件出示苍耳妈妈的图片
(这就是苍耳妈妈,看!一只只小苍耳紧紧地依偎在妈妈的怀里,一点也不想离开妈妈。一只小兔子从他们身边经过,小苍耳才挂在它身上到别处安家了)
○3师为学生发小苍耳,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带刺”“铠甲”
○4朗读指导
a、多聪明的苍耳妈妈呀!她为孩子们全身武装,穿上带刺的铠甲(女生读)
b、多有趣的苍耳妈妈呀!她让孩子们挂在动物身上去旅行。(男生读)
(3)豌豆妈妈
○1指名汇报豌豆妈妈的办法好在哪里?(板书“蹦跳”)
○2课件展示豆荚炸开、种子滚落的一瞬间
○3朗读指导
师用快慢两种不同的速度读“啪的一声豆荚炸开”,让学生体会那种语速好?为什么?学生练读,然后指名读。
3、小结:结合板书进行并补充板书(风、动物、弹力)
4、读读背背
植物妈妈传播种子各有各的办法,你喜欢哪一种,就把哪一节背下来吧!
(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五、课外延伸
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办法,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然后教师课件展示几种植物妈妈传播种子的方法)
六、全文总结:
1、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更多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呢?齐读最后一节诗。
2、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仔细地去观察、去发现,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能用“准备”、“已经”造句。
2.理解诗句。了解蒲公英、苍耳和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思路:
1.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粗知课文大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
3.分节讲读课文,着重理解三种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1)第一节主要弄清下列词语的含义:“孩子”、“长大”、“四海为家”。
(2)第二至四节是教学的重点,应采取以朗读为主,适当讲解,辅以看图的方法进行教学。着重让学生弄清:植物传播种子需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本身条件;一是外界条件。
三个小节讲读的办法应有所不同。①学第二节时,边读边讲,然后概括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②读讲第三四节时,让学生自己边读边找出苍耳和豌豆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
(3)第五节让学生说说其它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4.朗读训练着重在语调、重音和停顿上进行指导。
5.生字应在反复朗读中解决字音,在理解内容过程中掌握字义。讲读之后着重指导“旅”、“降”、“乘”三字的字形。最后完成课后第2题。
教学资料:
1.樱桃熟了,鸟儿吃到肚子里,核随着鸟粪落下地,春天长出小苗苗。
2.椰树长在河边,椰子熟了,随水流淌到沿岸,在岸上又长成椰树。
教学用具:
1.三种植物的挂图或实物。
2.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抽拉幻灯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介绍自然常识的诗歌。(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问:什么样的植物可以当“植物妈妈”呢?(能传播种子繁衍后代的植物)植物妈妈为什么有办法?它有些什么办法呢?我们学习课文就知道了。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拼音,自由小声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添字、不掉字,读时注意生字中的翘舌音、后鼻音和多音字“得”的读法。
2.默读课文,在生字及生字词下边用铅笔画出记号,读准生字词的字音。
在多音字“得”下画上记号。看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得”的读音有什么不同。
3.用学过的方法(结构分析法、数笔画法、形象记忆法,旧字换偏旁法、形声字分析法等)分析字形、记住生字。
4.朗读课文,注意停顿,看看全文共有几小节,并写上小节号。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和生字词的卡片,打乱顺序,指名认读。
正音指导:“乘”和“晒”是卷舌音;“降、乘、苍”是后鼻音;“识”在“知识”一词中读轻声。
2.出示小黑板:课后第三题中的三个句子。
(1)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
(2)那里有许多知识,粗心的小朋友可得不到它。
(3)蒲公英的种子,飞得多远哪!
先认读“得”的三种不同的读音“děi、dé、de”,再读句子,选音节注音,最后齐读三句话。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首诗共有几小节?(五小节)
2.指名分别读五小节、思考: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贴植物图或实物)
简介蒲公英和苍耳这两种植物。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讲了蒲公英、苍耳和豌豆,这三种植物。那么,这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
二、细读课文,逐节阅读。
1.讲读第一节。
(1)指读、思考:这节有几句话?(2句话)
(2)指名读第一句,思考:这句讲了什么?采用半提示法理解“孩子”、“长大”、“四海为家”的`意思。如:“孩子”在这里指植物的什么?(种子) “长大”也就是说植物的种子已经怎样了?(成熟了)“四海为家”:“四海”
指到处。这里是指植物的种子到处生根发芽,所以到处都是它们的家(板书:四海为家)
(3)指读、思考:第二句讲了什么?采用告诉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旅行”的意思。如:我们到外地出差或探亲或游览叫“旅行”。“种子去旅行”是什么意思?(这里是指种子被传播出去。)这些种子还回来吗?它将——(四海为家)(指板书,回扣重点词)
(4)指导朗读:第一句既要读出那种“四海为家”的自豪感,也要读出和妈妈告别的那种难舍难分的感情。“得”要拖长读音。第二句要用上升的语调读问句。读时注意停顿和重音:孩子/如果/已经/长大,就得/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牛马/有脚,鸟有/翅膀,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学生自由试读,评议后,再齐读。
2.教学第二节。
学生回答问题2时,让学生回忆第一册课文中的《蒲公英的种子》,想想:这里的“降落伞”指的是什么?(一朵毛茸茸的小花。)学生回答问题3
时,先问:蒲公英的种子光有“降落伞”能去“旅行”吗?那么,还要有什么?(风)老师演示蒲公英传播种子的抽拉幻灯片,边抽拉边朗读第二节。学生边听边看后,根据幻灯,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概括小结:蒲公英种子的传播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本身条件,蒲公英的种子,有毛茸茸的球像降落伞;一是外界条件——风吹。(3)指导朗读:轻风一吹,要读出风的轻,边读边想象大群蒲公英乘风出发,四海为家的壮观景象。“乘着风”要稍快,“纷纷”要读出蒲公英一个接一个飘飘悠悠飞出的感觉,可放慢些。
注意停顿和重音: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微风/一吹。孩子们就/纷纷/出发。师生评议朗读情况后齐读第二节。
(4)总结:蒲公英是靠风传播种子的。
3.扶教第三节。
(1)指导学生按第二节阅读思考题学习第三节,学生边读边找出苍耳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要点填入上表中。(苍耳、像铠甲、动物带)
学生回答问题2时,采用先了解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铠甲”。
“铠甲”是什么?(古代打仗时防刀枪的铁衣。)这里是指苍耳外面一层什么呢?(较硬的壳,上面还有刺。)
回答问题3时,教师演示抽拉幻灯片:先放映苍耳幻灯片,再拉动小白兔灯片经过苍耳灯片,然后抽动几个苍耳粘到兔子身上,随小白兔来到灯片中的“山洼”。问:“山洼”是什么样的地方?(山间低洼的地方。)学生看后,讲述苍耳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指导学生概括:苍耳传播种子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3)指导朗读,注意停顿和重音:苍耳/妈妈/有个/好办法,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只要/挂住/动物的皮毛,孩子们/就能/去田野、山洼。
朗读评议后齐读。
(4)指导学生总结: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动物走到哪儿,苍耳的种子就被传播到哪儿。
4.自学第四节。
(1)自读第四节,思考阅读思考题,找出豌豆传播种子的两个条件,要点填入前表中。(豌豆、豆荚、太阳晒)
学生回答问题3时,教师演示抽拉幻灯片:先放映豌豆灯片,再放映“太阳”,然后放映豆荚炸开,最后放映“蹦着跳着离开妈妈”。学生看完灯片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2)学生自己概括:豌豆传播种子需要具备的两个条件。
(3)指导朗读,学生点画停顿和重音符号,朗读评议后齐读。
(4)学生自己总结:豌豆是靠太阳传播种子的。
5.总结归纳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苍耳靠动物传播种子;豌豆靠太阳传播种子。
6.阅读第五节。
(1)围绕第一句中的“很多很多”这个词语,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知道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理解“那里、它、观察”等词语,思考:怎样才能得到许许多多的知识?(板书:仔细观察—→得到知识)
(3)小结:大自然里有许多知识,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得到它。
(4)齐读第五节。
五、听配乐诗朗诵、总结全文: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六、巩固练习。
1.蒲公英靠()传播种子。
2.苍耳靠()传播种子。
3.豌豆靠()传播种子。
第三课时
一、指名分别朗读五小节,边听边思考:课文中讲了哪几种植物,这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学生说清以后再齐读全文。
二、指导背诵。
1.根据板书,了解各节的意思,自由朗读课文。第二、三、四小节结构相似。
2.分节背,教师再领背每节的第一个词语,引导学生背。
3.指名背,再齐背全文。
三、学生汇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汇报要求:
1.读准字音再领读。
2.介绍自己用什么方法分析字形。(结构分析法、数笔画法、形象记忆法等等)
3.扩词并领读。
4.谈自学过程中生字易错处。
汇报中的指导:
1.“备”:(1)读书上带“准备”的句子。
(2)用“准备”造句。造句内容提示:谁准备了什么;在什么时候(或在什么情况下)谁准备干什么;谁怎样准备干什么。
2.着重指导的字。
(2)降:八笔完成,“阝”两笔完成,“夂”三笔完成,最后再写三笔。
(3)乘:可以用“禾”字中间一个“北”字的拆字法去记。它的笔顺是:
四、指导书写。
找出左右结构的字,汇报写法,指导写字头,学生再自己练习每个字写三遍。
指导提示:左窄右宽的字有:降、晒、识、旅、植。上大下小的字是备。
上小下大的字是乘。
五、课堂作业。
1.抄写课后作业第2题中的词。用带点的词口头造句。
2.听写第2题中的词,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本检查一遍把写错的改正过来。
3.把带点的词造句写在本子上。
六、家庭作业。
1.背诵课文。
2.阅读自读课本《奇妙的植物》。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