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拼图教学设计

2025/10/05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拼图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拼图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做到有顺序的观察事物。

探索拼图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能用几句话说出自己用圆纸片拼成了什么?说话时态度自然、大方。

【过程与方法】

能用圆形、半圆或其它图形拼出自己的图画。

能较清楚的说出自己拼图的内容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肯定自己的创造能力与表达能力。

能评论别人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看懂图意,组拼图画,说说自己拼成了什么,是怎样拼成的。

【难点】:让学生较清楚地说出自己所拼的图画,并能对另人的`图画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学准备

大小不同的彩色圆形或半圆纸片、剪刀、胶水、白纸,相关课件等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看图说话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份特别的礼物,想看看吗? (展示各种色彩的圆形和半圆纸片,让学生说说这些纸片的形态和颜色)

师:知道它们为什么特别吗?因为它在聪明孩子的手中,能变成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不信?请看? (课件展示拼图)

师:指导看图说话:

(1)图上都有哪些小动物?(图上有小白兔、大熊猫、小猪)

(2)谁来说说,这些小动物是用什么做的? (是小男孩用大小不同的圆或半圆纸片拼出来的)

(3)请小朋友认真观察,同桌说说它们是怎么拼成的,注意把话说完整。

(如说小兔子是怎样拼成时,可按“头—身—脚—尾巴”的顺序说:“用一个圆纸片做小兔子的头,用一个长长的半圆纸片做小兔子的脚,用一个小小的圆纸片做小兔子的尾巴。”当然,也可以按拼贴时先后次序来说。只要让大家能听明白就可以了。)

师:小朋友们刚才看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都是用简单的小圆片或半圆拼出来的。这个小男孩的手可真巧。不过老师相信你们的小手一定比他更灵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会拼图”(板题)

二、分组拼图、小组交流

师:除了这位小男孩拼出的这几个小动物之外,大家开动脑筋想想,我们还可以用圆和半圆拼出什么?

(强调用“我能拼?”、“我想拼?”说话。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象,特别注意不能局限于拼小动物,还可以鼓励拼植物、玩具、建筑、交能工具、食物、日用品、文具等。并及时表扬能想出不同图形的学生。)

1.分组拼图,想象创作。可在如何分工合作方面给予帮助。如谁抹胶水,谁剪递纸片,谁粘贴,谁涂颜色,谁准备在小组内第一个作介绍。并鼓励学生大胆想,允许他们用彩笔进行简单的装饰或加工,拼出一个充满童趣的美奇妙世界。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交流、探索方法。在经历了拼图过程后,要引导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说图,可以说拼图过程,也可以说拼成后的物品。注意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同时探索拼图方法。

3.作品介绍、互助修改。选代表介绍本组作品,小组之间相互对拼图或发言提出意见。每个小组成员在听取意见后可以对图画进行适当的更改或对发言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成果展示、全班交流

师:现在每小组都推荐了一幅最好的作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拼图,听一听你们的介绍,每个小朋友都要认真看,他细听,等一会儿提提意见。

(指导每小组介绍自己的作品“我拼的是?,我先?然后?

再?最后?”)

师:每小组的作品我们都欣赏了,现在谁愿意跟图画的作者交流自己的看法呢?

(学生自由发言,语态大方。老师适当指导。如可以说“我觉得你拼得?”或“你拼的?,让我想起?”或提建议“我觉得,你如果把?改成?会更好一些”等等。而拼图的小作者也要相应的作出回应)

师:在交流时要注意规范学生口头语言,并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四、佳作品评、课后拓展

1.选出两三幅好作品,引导学生说说好在什么地方?

2.拓展创新:

师:刚才老师看到了同学们的心灵手巧,不过老师你们不仅能用圆形和半圆拼出图画,还能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半圆纸片拼出更美妙的图画。请同学们回家后再拼一拼,然后把自己最满意的拼图带到学校展示给大家,拼告诉同学们你是怎样拼出来的,好不好?

拼图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理念

主体性和主动性是语文课的核心。在语文活动课中,学生始终是知识、技能、能力、品德等的主动获取者。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这是衡量语文活动课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活动课要在学生主动参与上下功夫。

1.发展学生潜能的教育目标。

2.“自我实现”的学习动机。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

4.感情型的师生关系。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按活动的顺序写作

2.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通过本次活动,加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能够说出自己的心情

三、教学重点

会按活动的顺序写作

四、教学难点

会按活动的顺序写作

五、教具准备

若干个圆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六、设计流程

(一)谈话入题

同学们喜欢拼图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举行一次拼图比赛。好不好?

[以情境导入,让学生对此产生强烈的兴趣,加强学习的欲望]

(二)活动过程

1.学生自由谈论比赛规则。

2.宣布比赛规则:各小组同学用手中的三种图形拼成一个组合图形,组合图形中的'每个图形不能重合,比赛时间是3分钟,看哪一个小组拼得最多。

3.比赛开始。

各小组进行活动,老师计时。

4.比赛结束,宣布比赛成绩。

5.同学们你们喜欢今天的活动吗?说说你们的心情。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不是教学生怎样学,而是提供学习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怎样学。教师不以“指导者”而以“方便者”自居,要鼓励学生“自我实现”,而不是“自我戒防”]

(三)回顾过程

1.活动开始

2.活动过程

3.活动后的心情

[让学生形成有序的思维]

(四)按上面的过程练说

1.提出要求

2.先自己说给同桌听,再在全班说。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让学生有我写作的思路,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动笔练写。

(六)互相点评

自评、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锻炼学生的点评能力,是非能力,以及语言的运用能力]

七、总结

今天的这节作文活动课,同学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动脑思考,积极动手操作,并且把自己激动心情写得淋漓尽致,老师为你们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日子学习生活中,善于积累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亮点,让它载入我们七色的童年。

拼图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

1、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指肌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

2、通过拼贴活动,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拼图构思设计。

难点:怎样拼贴出新颖生动、有创意的图形。

教学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

学生活动:30分钟。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具。

二、导入 新课。

1、教师出示一个圆形(背面有弧形拼图),让学生认认这个形状。

2、教师出示一张范画。(图1)

3、让学生猜猜这幅范画是怎样从圆形中变出来的?

(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发言)

4、教师揭示谜底,把出示的圆形转过来,让学生看到一块弧形拼图板,告诉学生,这条金鱼就是从这里变出来的。

5、板书课题:弧形拼图板。

三、讲授新课。

1、让学生从作业 袋中拿出拼图板,看看有几种形状,一共有多少块?让你剪怎样剪得快?有什么便捷的方法?剪得什么样子会好看?什么样子就不好看?

2、教师介绍:

一种对折剪(先直线后弧线)的方法,同时刀法流畅,动作迅速地剪下拼图板,告诉学生要剪得齐整、流畅,不能丢失等。

3、翻开书请学生欣赏教材中展示的范图和学生作品,然后请一个同学上台来在视频展示台上拼图,同学们评论其图形的`优缺点,教师此时提出我们在拼图时要抓住所拼物体且有弧线的这一特点,进行构思设计。大家想想哪些物体我们可以赋予它们弧线特征呢?

(学生发言)

比如说:鹅,教师随即利用剪下的弧形进行拼摆(图2),还比如说运动中的人(图3)。

教师再展示一些范图,让学生欣赏、讨论、评价,告诉学生拼摆的图形可以是动物、人物、植物,也可以是一条花边等,只要美观,与别人不同就行。

4、再分别请两个学生上台拼图,教师要重点讲评拼图中的特别之处。同时教师可以灵活地移动上台学生所拼图形的某个部分,使之产生另一种形象,这样更能达到启发学生求异的效果。

5、分发底纸。

6、讲述作业 要求:先剪再拼后贴,所剪下的弧形不需要全用上,拼要反复比较,选择一个最满意的贴。贴时要耐心细致,胶水揩匀,注意画面整洁,也可给作业 命名。

四、学生作业 ,教师巡视指导,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

1、发现拼得巧的同学立即表扬,提醒同学之间不要雷同,反对模仿教材、教师的范作。

2、对个别差生进行必要指点。

五、 展示作业 ,课堂小结。

拼图教学设计 篇4

教材版本:岭南版第九册

教学对象:五年级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类型:造型、设计

教学目标:

1、启发从多种角度观察事物的可能性。

2、发挥形象思维和想象思维,培养对形象的分解和重构能力。

教学重点:多角度的解构

教学难点:解构的运用

作业要求:拼图游戏(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同学的面部,画下来再进行拼贴)

教与学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利用毕加索的画作和一些拼贴画等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好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课堂导入:(创设情景)

展示学生优秀的头像写生画,再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多面”画,

让学生谈谈之间在观察角度和表现手法上的区别。

课堂发展:

一、发现:原来在绘画中不仅可以从一个固定的角度去表现人的面部的表情特征,而且还可以把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面部的表情特征表现在一起,构成一个“多面人”。

二、如何制作“多面人”:

1、让学生思考、发表自己的设想

2、老师小结,制作方法多样,如:直接在画面组合(毕加索为例)、画与画的拼贴、画与照片的拼贴、照片与照片的拼贴等等。

3、制作过程:老师作简单示范。

三、学生作业:

要求:用拼贴游戏的`手法把从不同角度观察并表现出来的面按一定规律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上。

1、选出一位同学当模特。

2、每人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表现同学的面部表情特征。

3、分四人小组把各自画的不同角度的面拼贴起来,完成作业。

作业展示与评价:

要求:根据拼贴的规律性和趣味性进行评价。

1、展示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自评、互评。

2、老师评价。

3、师生谈谈对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课后反思:针对学生对本课教学目标、重难点的掌握程度和反馈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