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彩虹》优质教案

2025/10/05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彩虹》优质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彩虹》优质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新词,会用常用词语说、写句子。

2、正确观察图画,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课文的内容,使学生初步懂得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3、能正确回答练习中提出的问题,会用“别着急,谁给你做什么”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和默写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时数:

4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彩虹吗?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

2、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7课《彩虹》。

二、教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

2、板书生字词:

现等已经失喝

含喷雾试橙

3、教读字音。

4、指名读,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

5、指导书写。

6、再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7、理解词语:

“出现”、“消失”:借助挂图,联系实际比较词语进行理解。

“等”、“试”:联系上下文理解。

“喝”、“含”、“喷”:结合动作演示理解词语。

“已经”:先讲词义,然后再举例理解。

“雾”:看实物或图理解。

“橙”:借助颜色理解。

8、读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理解句子意思。

三、巩固练习

1、读词语,讲讲词语的意思。

2、抄写生字新词。

四、作业

1、默写生字词。

2、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看(听)写词语。

2、讲讲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二、新授

1、读课文,说说课文共有几句话?

2、边读句子边对照图画(或演示),理解句子的意思。

3、边读句子边思考问题,并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1)什么时候,天边出现了什么?

(2)丁丁看见了,喊谁来看,爸爸看到彩虹了吗?丁丁怎么说?

(3)爸爸怎么说,怎么做的?

(4)丁丁看到爸爸造出了彩虹,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5)丁丁造出彩虹了吗?彩虹有几种颜色?

4、读课文,结合图画、演示,理解课文内容。

5、指导、训练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三、巩固练习

1、读句子,指图或演示讲句子的`意思。

2、边读课文,边指图(或演示),讲课文内容。

3、正确地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仿写句子

别着急(爸爸)给你(造一条彩虹)。

别着急()给你()。

别着急()给你()。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讲讲句子的意思。

2、让学生讲讲课文的内容。

二、从读入手,理解句子之间、自然段之间的联系

1、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分段朗读课文,读出句子之间的停顿。

思考:

(1)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

(2)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3、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1)雷雨过后,天边出现彩虹。

(2)看彩虹。

(3)爸爸造彩虹。

(4)丁丁造彩虹。

(5)丁丁造出了彩虹。

4、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想想哪几个自然段之间联系比较紧密,把课文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二自然段为一部分。(出现彩虹,看彩虹。)

第三自然段为一部分。(爸爸造彩虹。)

第四、五部分为一自然段。(丁丁造彩虹。)

5、朗读课文,读出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之间的停顿。

三、巩固练习

1、有表情地、流畅地朗读课文。

2、看图读、背课文。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默写课文。

第四课时

一、复习

1、背诵和默写课文。

2、说说造彩虹的方法。

二、练习

1、第一题:读下面的字,组成词语,再选一个词写句子。

(1)板书习题:

彩()()—()。

忙()()—()。

见()()—()。

(2)领学生读字。

(3)引导学生组词、造句。

(4)评价。

2、第二题:把下面的词语排成通顺的句子,想想词语的意思。

(1)板书习题:

彩虹天边一道过后出现了雷雨

彩虹出来爸爸没有看见所以已经消失

(2)读词语,想想词语的意思。

(3)想想怎样把这些词语排成句子。

(4)指导学生说句子。

(5)写句子,加标点。

3、第三题:把下面两部分句子适当地连起来,加上标点。

(1)板书习题:

雷雨过后我没看到彩虹

彩虹出来了我们来造一条彩虹

你别着急天边出现了一道彩虹

彩虹消失了爸爸快来看彩虹

(2)读两边的分句,想想分句的意思。

(3)想想左边的句子和右边的哪个句子有联系,用线连起来。

(4)引导学生连线加标点。

三、作业

练习第五题:

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再读一读,把句子抄下来。

(1)爸爸彩虹出来了快来看啊

(2)爸爸让我也试一试吧

(3)啊又一条彩虹出现了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彩虹》优质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注意分句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

2、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句子的基础上,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能读出问句的语气。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作者通过彩虹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学生朗读课文,主要检测学生朗读的熟练程度,长句子的连贯性。

2、教师读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是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个环节,复习朗读课文,一方面可以复习复习生字词,读顺句子,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更好地展开教学。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集体认读字词,巩固强化。

课件出示生词:彩虹一座提着浇花水壶洒下挑水高兴拿着梳头镜子系在秋千花裙荡来荡去飘来飘去

2、自由朗读课文。

3、指名读学生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认识字词,不仅可以强化生字词,同时请同学们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品读感悟,深入探究

(一)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

"雨停了,天上有一座美丽的桥。"

【课件出示彩虹的图片】问题引导:

1、一座美丽的桥指的是什么?(彩虹)为什么说彩虹是一座美丽的桥?(指生说说桥和彩虹的相似之处)你能用上比喻手法说说这句话吗?

2、你还能想出其他的比喻句吗?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红红的苹果像太阳。黑黑的眼睛像葡萄。天边的彩霞像裙子。

3、指生说说对彩虹的了解和认识。

4、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彩虹形成的原因,为什么会在雨后经常出现。

过渡:课文中的小姑娘发现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接下来她对哪些人说了自己的心里话呢?向他们诉说了什么样的心愿呢?

(二)"我"向爸爸说。

课件出示:

"爸爸,你那把浇花用的'水壶呢?如果我提着它,走到桥上,把水洒下来,那不就是我在下雨吗?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

1、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朗读"我"向爸爸说的话。

2、【课件出示爸爸浇水种地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爸爸浇水种地的辛苦,理解爸爸的不容易,让学生领会"我"是一个有爱心和孝心的好孩子。

3、引导学生思考:爸爸高兴不高兴?他会怎么跟"我"说?

4、再次指导学生朗读本段,读出"我"一心为爸爸着想的感情。

(三)"我"向妈妈说。

课件出示:

"妈妈,你梳头用的那面镜子呢?如果我拿着它,走到桥上,天上不就多了一个月亮吗?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你梳头,你高兴吗?"

1、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朗读"我"向妈妈说的话。

想一想,为什么"我"要走上桥为妈妈照镜?(【课件出示妈妈照镜梳头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妈妈为我们洗衣做饭,体会她生活的不容易)

2、引导学生理解:为了回报妈妈对"我"的爱,"我"要走上彩虹桥,拿着梳头用的镜子为妈妈照明梳头。

3、让学生领会"我"是一个有爱心和孝心的好孩子。

4、指导学生朗读本段,读出感情以及"我"的童真。

(四)"我"向哥哥说。

课件出示:

"哥哥,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呢?如果我把它挂在彩虹桥上,坐着秋千荡来荡去,花裙子飘啊飘的,不就成了一朵彩云吗?你看见了,高兴吗?"

1、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朗读"我"对哥哥说的话。

2、【课件出示秋千图片】指导学生说说对秋千的认识或者玩秋千的经历。

3、荡来荡去飘来飘去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指生读句子,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我"内心的快乐。并用合适的词语来形容一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

5、哥哥会不会高兴?哥哥会怎么跟"我"说?

(五)总结。

1、小朋友都要拿着什么到彩虹桥上去?

2、她想拿着这些东西在彩虹桥上做什么呢?又想象成什么了呢?

帮爸爸给花浇水--下雨

拿着镜子照妈妈梳头--天上多一个月亮

荡秋千--花裙子成了一朵彩云飘来飘去

"我"是个很会想象的小姑娘。通过这座美丽的彩虹桥,寄托着"我"对家人充满童真的一片爱心。

【设计意图】逐段分析,不仅可以理清结构,分析行文思路,更可以详细解读每一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

四、拓展延伸

1、假如你也能走到彩虹桥上,你想对谁说些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做?

________,如果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你高兴吗?

2、你觉得小姑娘高兴吗?为什么?

3、说说你从小姑娘身上学到了什么?

我从小姑娘身上学到了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一幅自己走上彩虹桥所做的事。

【设计意图】从课程内容方面来说,就是要不断开发,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联系学生的教育资源,使语文学习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源远流长的一泓活水。

五、布置作业

1、画一幅自己走上彩虹桥所做的事。(可以是洒水,可以是照镜,可以是荡秋千,也可以是其他的)

2、朗读诗歌,积累语言。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彩虹》优质教案 篇3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彩虹》优质教案(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彩虹》优质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部编本一年级下册《彩虹》优质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着、那、到、高、兴、千、成”7个汉字,积累“ABAC”式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作者神奇大胆的想象,体会小作者对家人的关爱之情。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感受小作者神奇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并能大胆地仿写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认识两个新偏旁,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则谜语:多彩绳子颜色鲜,雨后弯弯挂蓝天,要问绳子有多长,这山搭到那山前。生猜出谜底是彩虹。

2、师板书课题“彩虹”并出示彩虹的图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说说彩虹的形状和颜色。(彩虹像一座弯弯的小桥,由七种颜色组成,通常出现在雨后。)

3、师过渡:有一位小朋友看到这座美丽的彩虹桥,想到了许多好玩的事情,让我们一起将书翻到48页去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学生借助拼音试读课文,并勾画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3、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

4、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初读情况,随文识字,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出示“一座美丽的桥”,指名学生认读。

师出示“一座山、一座桥、一座房子、坐下、请坐”这些短语和词语,引导学生区别“座”与“坐”的不同用法。并联系生活引导孩子准确辨析。

(2)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出示词语:提着、那把、浇花、走到、洒下来、挑水、高兴,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着”在此处读轻声,“洒”是平舌音,“兴”是翘舌音。

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词语。

鼓励学生利用动作、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提着”“高兴”的意思,并练习说话。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2自然段,师再次指名学生朗读。

(3)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

出示词语:拿着、镜子、照亮,指名学生认读,强调:“拿”是鼻音,“镜”是后鼻音,“照”是翘舌音。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

指导长句子朗读:

妈妈,如果我拿着/你梳头用的/那面圆圆的镜子,走到桥上去,天上/不是多了一个月亮吗?

师范读,生练习朗读,注意恰当的停顿。

学生再次练习朗读第3自然段,师再次指名学生朗读。

(4)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出示词语卡片:秋千、花裙子、成了,指名学生认读,相机正音:“成”是后鼻音。师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秋千”的意思。

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哥哥,如果我把/你系在门前树上的秋千/拿去挂在/彩虹桥上,我坐着秋千/荡来荡去的时候,我的花裙子/不就成了一朵彩云/飘来飘去吗?

学生练习朗读,师指名学生朗读后范读,强调根据句意在朗读时注意恰当的停顿。

出示词语“荡来荡去”“飘来飘去”,指名学生认读并交流这两个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两个词语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来*去)鼓励学生说一说这样的词语,如:跳来跳去,游来游去,蹦来蹦去,走来走去。

4、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5、巩固识字。

(1)师再次随机出示词语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等方式,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正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生字。

(2)单独出示本课生字,鼓励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并强调“手”和“礻”这两个新偏旁。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生字,学习了词语,并读通了课文,看看文中的小朋友都到彩虹上去干什么了。

2、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并与同位轻声交流自己的发现。

3、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适当小结:文中的小作者拿着爸爸的水壶到彩虹桥上洒水,拿着妈妈的镜子为妈妈照着梳头,拿着哥哥的秋千到彩虹桥上去荡秋千。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着、那、到、高、兴、千、成。

2、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强对生字的理解。

3、生自主观察汉字的间架结构,交流识记方法和书写要领。

4、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师重点强调:“着”与“看”、“高”与“京”、“千”与“干”可通过比较记忆;“成”的笔顺是横、撇、横折钩、斜钩、撇、点,其中第四笔斜钩要贯穿整个字并稍长。

5、师范写生字,学生观察、书空后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美丽的彩虹,还认识了一位想到彩虹上去玩的小朋友。那么,这位小朋友梦想着如何到彩虹桥上去玩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彩虹的美丽和小作者神奇大胆的想象。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鼓励学生仿写课文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谈话导入

1、出示词语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并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写了一位小朋友想到彩虹上玩。)

3、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文中的小朋友,插上想象的翅膀,去彩虹桥上玩一玩吧!

二、学习课文,体会想象,认识人物。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2)引导学生说说这座美丽的桥是什么颜料什么形状的。

(3)拓展表达:雨停了,天上有一座桥,一座( )的桥。

2、重点指导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观察这一段有几句话。(三句话。师向学生明确,除了句号可以表示一句话的结束,问号和感叹号也可以用来表示一句话的结束。)

(2)师出示第一句话,引导学生自由朗读,并指名学生说说这句话主要写了什么。(“我”提着爸爸的水壶到彩虹桥上洒水。)

(3)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中大胆的想象:观察课文的插图,我们可以看到小作者把浇花用的水壶提到彩虹桥上去,向着大地洒水,就好像是在下雨。

(4)师过渡:文中的小朋友把雨洒到哪里去了呢?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5)指名学生朗读第二、三句话,交流读书收获:小朋友要把雨洒到了山上的田地里,因为这样做爸爸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

(6)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品质:通过这一段学习,你认识了一位什么样的小朋友?

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交流,谈谈自己的认识,师适当小结:文中的小朋友站在彩虹桥上向田地洒水,是希望爸爸不要太辛苦,可见她是个关爱家人的好孩子。

(7)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注意在问句的朗读中表现小作者的天真和可爱。

3、师总结学习方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第3、4自然段。

(1)师总结第2自然段的学习方法:

读课文,总结主要内容,体会小作者是怎么想象的。

(2)布置自学任务:按照上面的方法自主学习第3、4自然段,并和同桌轻声交流自己的读书收获。

(3)学生自主读书学习,与同桌轻声交流,师巡视指导学生的自学。

4、交流汇报,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师适当加以引导和提升。

(1)第3自然段:小作者拿着妈妈的镜子来到彩虹桥,把妈妈的镜子当成圆圆的月亮,为妈妈照着梳头,可见小作者也很爱自己的妈妈。

(2)第4自然段:小作者拿着哥哥的秋千挂在彩虹桥上,坐在秋千上荡来荡去,十分开心,而且自己的花裙子变成了一朵彩云。从中可以看出小作者很调皮,也很爱美。

(3)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适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师小结:文中的小朋友看到彩虹桥,禁不住展开了自己丰富又大胆的想象,她想象自己在彩虹桥上洒水、照镜子、荡秋千,这真是一位天真快乐又可爱的小天使。让我们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朋友,来美美地读一读课文吧!

三、感情朗读,适度拓展

1、师配乐朗读课文,生闭上眼睛认真倾听,并在听的过程中展开想象,把文字转化成画面。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配乐倾听的过程中头脑里出现了哪些画面。(学生的交流内容可以是课文中出现过的,也可以是自己想象的,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引导学生将语言表达得清楚完整。)

3、鼓励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段落,展开想象,说几句话,并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 ?如果我____________,走到桥上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高兴吗?

4、指名学生交流,师给予充分肯定,鼓励学生展开丰富想象,同时规范学生的口语表达。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一座彩虹桥可以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飞翔,享受快乐的生活。其实,大自然中又许多美景都值得我们去观察去想象,只要小朋友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放飞想象的翅膀,收获童年的快乐。

板书设计

11 彩虹

爸爸的水壶 妈妈的镜子 哥哥的秋千

洒水 照妈妈梳头 荡秋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