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可爱的洋葱头》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大班科学《可爱的洋葱头》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可爱的洋葱头》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活动过程
1、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2、解决的问题:怎样做才能使竹蜻蜓飞起来?;;试一试,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转动竹签使之旋转,像玩陀螺一样。
(2)用橡筋射出。
(3)搓动竹签使之飞起。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竹蜻蜓飞不起来,而有的竹蜻蜓却能飞起来?
(1)竹蜻蜓叶片翘翘的,就能飞起来。
(2)同伴的竹蜻蜓叶片是平的,就飞不起来。
4、试一试,让竹蜻蜒飞起来。
(1)将竹蜻蜓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转叶片时,注意旋转方向。
5、说一说我的发现。
(1)竹蜻蜓旋转着飞起来了。
(2)竹蜻蜓能旋转着向上飞,还能旋转着向前飞。
(3)竹蜻蜓叶片倾斜方向一致,就能飞起来。
6、拓展应用。
(1)什么东西能像竹蜻蜓一样旋转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机的螺旋桨。
②轮船的驱动器。
(2)生活中哪些东西像竹蜻蜓一样有叶片也能旋转却不能飞?
①电扇。
②风车。
③换气扇。
比一比,看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把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放到了首位。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主体作用。活动延伸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给幼儿提供了继续探索的方向。
大班科学《可爱的洋葱头》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洋葱头的外形特征。
2、初步了解洋葱头的营养价值,教育幼儿养成不挑食的习惯。
3、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番茄、黄瓜、生菜、苋菜、茄子、洋葱头食物若。
2、PPT课件。
3、挖洋葱的视频一段。
活动过程
一、开始活动
1、教师:今天天气真好,孩子们,跟着我一起去买菜吧!
(播放音乐,师和孩子一起去买菜。)
2、教师:哇!这里有这么多蔬菜,请你挑一个你最喜欢的蔬菜。
3、教师:谁来和大家介绍一下你买的是什么蔬菜?为什么买这个蔬菜呢?(幼儿回答)
二、认识洋葱头的外形特征
1、观看挖洋葱的一段视频。
2、教师:瞧,这就是我们挖来的洋葱,它是什么样子的?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原来洋葱是由根、茎、叶、花四个部分组成的。
3、巩固认识洋葱的各部分。
4、师:你知道我们应该吃洋葱的哪一部分吗?(茎)
“对了,我们吃的就是洋葱的茎,一般我们都叫它洋葱头。”
5、请你看一看、捏一捏、闻一闻,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洋葱头是
扁圆形的,外面包着一层紫红色的皮,捏起来硬硬的,闻起来有一种奇怪的味道。
6、剥一剥洋葱头,它有什么变化?切开来它又是什么样的?
小结:洋葱头剥开来颜色变淡了,气味浓了,摸起来很光滑,切开来里面是白的,洋葱头是一层一层的。
三、初步了解洋葱头的营养价值,教育幼儿不挑食
1、教师:你吃过洋葱头吗?
(带幼儿欣赏用洋葱头做成菜的图片,简单介绍洋葱头的吃法)
2、总结:洋葱头虽然有着特殊的味道,但是它的营养可丰富了,它可以帮我们身体里的细菌都给杀死,
还可以帮我们把吃进去的东西很快地消化吸收掉,它最大的本领是可以帮助我们小朋友预防感冒呢!
3、教师:还有这样一些蔬菜,他们和洋葱头一样有着特殊的气味或味道,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
这些有着特殊气味或味道的蔬菜,它们都有着丰富的营养,所以我们要不怕异味,愿意吃这些蔬菜。
四、结束活动
小朋友带着你们剥好的洋葱头和这些蔬菜,我们一起去送给食堂里的爷爷,让他烧给我们吃吧!
大班科学《可爱的洋葱头》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喜爱动物是幼儿的天性,由于幼儿缺少接触动物的机会,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课,通过选择幼儿喜欢的动物—小白兔,使幼儿了解小白兔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萌发喜欢小动物、愿意亲近小动物的情感,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2.引导幼儿学习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3.引导幼儿了解兔子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小白兔;提前让幼儿在活动区角准备好给小兔子的礼物;音乐磁带、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好朋友—可爱的小白兔。教师出示小白兔,让幼儿观察,通过观察小兔子,引起幼儿与小兔子交往的兴趣,并有目的地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喂一喂小兔子,了解其特征,
2.老师提出问题:小白兔的头上都有什么?它的嘴是怎样的?嘴边还长着什么?(丰富词语:三瓣嘴)小白兔的身上有什么?毛是什么颜色的?谁来摸一摸小白兔的毛是怎样的?(丰富词语:毛茸茸)小白兔的身体后面有什么?小白兔的身体下面有什么?
3.教师把小白兔抱起来让幼儿观察提问:小白兔四条腿一样长吗?教师把小白兔放在地上让幼儿观察提问:小白兔走起路来是什么样子的?(丰富词语:蹦蹦跳跳)。
4.教师小结:可爱的小白兔有两只长长的耳朵、还有红红的眼睛、三瓣嘴,嘴边还有胡须。兔子身上有毛,毛是白色的,也有黑色的和灰色的,身体后面有条短尾巴,下面有四条腿,前腿短、后腿长,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
5.让幼儿知道兔子的生活习性及用途:
小白兔爱吃什么?谁来喂喂小白兔?请几位幼儿给小白兔喂青菜、青草、萝卜。
6.教师要引导孩子关心爱护小白兔:今天呀小白兔感冒了,咱们应该怎样做呢,教师引导幼儿用送药、送食物等方式,让幼儿关心小白兔,并鼓励胆小的幼儿大声讲话。
7.让孩子讨论:如果我们小朋友自己生病了应该怎么办?(在家告诉家人,在幼儿园告诉老师,并配合大人找医生看病。)
8.教师小结:小兔子喝了咱们小朋友给它送的药,病很快就好了,它要谢谢大家,还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呢。引导幼儿按音乐节拍做简单的模仿动作。
9.学习节奏儿歌《萝卜谣》。
教师讲故事《小白兔最爱吃萝卜》这天中午该吃饭了,小白兔来到菜地,回到家打开水龙头,小白兔洗干净萝卜了,就放在菜板上,用刀切萝卜,然后放在锅里,开始炒萝卜,萝卜炒好了,小白兔就美美得吃了起来。
10.教师反复讲2-3遍,请幼儿一起来说儿歌,同时配上自编的动作,可分成四组分别说,也可分成两组,一组说前半句,一组说后半句,还可用打击乐器为儿歌伴奏。
11.引导幼儿在美工区进行美工活动
添画:小白兔吃草。
让幼儿添画青草,教师进行指导,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泥工:做萝卜
12.活动结束:教师说,今天我们和小白兔在一起真高兴。下边我们学小白兔跳好不好?幼儿随教师模仿小白兔跳出活动室,去外面草地上吃青草,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在饲养区饲养小白兔。
活动反思
一、对于教材的选择,不论是哪个年龄段的,应是孩子们即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指孩子有生活经验,有话可说,有感性经验;陌生是孩子有发展的余地,有可拓展的空间。小兔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在儿歌、故事中经常接触,然而只停留在初浅的知识层,拓展的空间非常大,在一个活动中,即能够巩固已有的能力,又能发展新的能力。
二、如何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变被动为主动。今天的教学活动我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授课模式:排排坐,在老师的指导下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学习。我将整个科学活动转变为一个很随机性的观察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知识,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对于小兔的外形特征孩子都是知道的,就是在这种随意的接触过程中他就验证了已有的知识,同时他也在发现问题、找寻问题,获取新知识。
三、以情感引导为主线。小班的孩子情感是非常脆弱的,但同时也是非常容易构建情感因素的。在和小兔玩耍的过程中,从认识、玩耍到找家,始终荣辱了教师和孩子的感情因素,如轻轻抱、小声说话、喂食、为它画画等等,不需要刻意的提到该如何保护它,而是真正转化为行为,包括环境的营造、让孩子直接接触生灵,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产生一种亲和力。教师带领孩子身体力行,以实际行动来说服、来感染孩子,孩子们不光知道,而且已经做到了,通过这么一个活动,他对小兔子的关爱已经事实在在的在他脑海里扎根了。
四、玩固然是有效的,但科学知识还是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正确树立的。在玩了之后,教师就要找寻有效的梳理小姐方法,帮助孩子整理零乱的知识。对于小班的孩子,绘画是能够吸引他们的有效方法,因此我选择了绘画小结的形式,采用简笔画来抓住兔子的特征,这要比说教式的小结更为简明、生动、富有趣味。
五、作为科学活动,应该让孩子学会一种能力,而并不是单纯的几个知识点,通过一个活动对他将来的发展有所帮助,就是所谓的终身发展理念。因此我让孩子们接触了图表形式,并且赋予色彩,虽然图表很简单,但让孩子了解了一种科学方法、一种简单的统计法,这是一个科学活动万变不离其宗的一个支点。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的情感沟通、情感宣泄和对科学的态度是最大的受益点。
但是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由于没有很好的估计孩子的现场反映,孩子们接触小兔子时的冲动、兴奋,造成了活动场面的拥挤,给观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在活动小结时,孩子们的反馈其实已经生成了很多新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没有及时的把握时机,还是捏的比较牢,没有放手让孩子在活动中有更多的拓展空间。
大班科学《可爱的洋葱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乒乓球制作长颈鹿。
2.能积极思考,大胆进行操作。
3.乐于动手动脑,培养幼儿对自制玩具的兴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重点难点重点:尝试运用乒乓球制作长颈鹿。
难点:观察三个乒乓球的不同,如何将三个乒乓球正确的连接好。
活动准备制作材料:打好孔的乒乓球、棉签、吸管、麻绳、皱纹纸、剪刀、彩笔、双面胶。
游戏材料:每人一只自制的长颈鹿、用吸管制作的大树、大树上挂着若干可摘取的树叶、纸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在哪儿呢?它在大树的后面。会是谁呢?我们大家鼓掌欢迎。教师出示作品: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长颈鹿。(引起幼儿关注的兴趣。)
2.小朋友们喜欢这只可爱的长颈鹿吗?为什么?(因为这只长颈鹿很特别,是用三个乒乓球做成的)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喜欢做这只可爱的长颈鹿。
二、观察、思考和讨论
1.我们先来想一想,做这只长颈鹿需要一些什么材料呢?(幼儿观察后回答)
2.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对了,我们制作长颈鹿就需要这些材料。那么,材料都有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制作了。
3.但是每做一件事情都是有先有后的,所以我们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把小朋友讨论的结果用图画按顺序表示出来)
三、尝试操作
1.提出制作要求。
2.幼儿动手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体验成功
1.小朋友来试一试手里的长颈鹿是否会动?
2.如果你是这只长颈鹿,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摘大树上的树叶)
3.游戏:《长颈鹿摘树叶》
玩法:此游戏可两名幼儿一起玩,游戏时,将自己制作的长颈鹿放在大树下,然后开始《石头、剪刀、布》决胜负,胜者选择一片叶子,答对上面的题后,用长颈鹿嘴巴摘下此片树叶,游戏反复进行,摘到叶子多的幼儿获胜。
规则:答对题后方可摘下叶子。
五、延伸活动
1.长颈鹿喜欢摘树叶,那看看其它的小动物喜欢做什么?(出示小金鱼的制作)
2.这只小金鱼和刚才做得长颈鹿有什么一样的地方?(都是用乒乓球制作的)
3.原来它们都是有乒乓球制作的,下一次我们就用乒乓球制作更多的会动的小动物,放在活动区。
活动总结
此次手工活动前考虑到孩子们的安全,我事先将制作长颈鹿的主要材料乒乓球打好孔。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尝试运用各种材料探索制作长颈鹿的顺序。虽然长劲鹿的外形特征孩子们已经很熟悉,但是在制作过程中,如何区分扎好孔的乒乓球,哪是头部,哪是身体部分,对幼儿来说很难。所以,在制作前我先引导幼儿观察三个乒乓球的不同,如何将三个乒乓球正确的连接好,我进行了重点的指导和讲解。然后让幼儿去思考探索制作的步骤,最后去尝试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本来事先打好孔的乒乓球我是按照头部,身体的前后部分固定位置打的孔,可没想到的是到了孩子们的手里完全变了样,他们打破我原有的思路,将头和身体部分随意颠倒创造出各种神态和姿态不一样的长颈鹿。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长颈鹿开始玩起了游戏,作为老师,我没有进行干预,而是选择了让他们自己来创设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在做中玩,在玩中学。孩子们的各种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