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大班科学教案

2025/10/09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大班科学教案:蚯蚓(精选1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蚯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倾听,操作,使幼儿知道蚯蚓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活动使幼儿懂得要保护蚯蚓。

3、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及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六只盆:盆里有泥和蚯蚓

2、每人一只小盆子,一双筷子;

3、每组一盆水,抹布;

4、蚯蚓示范图,录音,图书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蚯蚓,知道其外形特征

1、观察泥土,寻找蚯蚓。

盆子里的泥土是怎么样的?(泥土上面有一个个小洞洞)这是怎么回事呢?泥里藏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

2、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

(1)蚯蚓长得怎么样的呢?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在哪里?

(2)幼儿观察蚯蚓“走路”时的动作,用手模仿蚯蚓走路时一伸一缩的现象。

小结:蚯蚓的身体圆又长,象细细的管子,而且身体滑滑的,软软的,有许多节组成。它与其它动物不一样,它没有眼睛,鼻子,耳朵,身体下面也没有脚,它是靠身体一伸一缩向前蠕动的,有些时候还会把身体卷起来。

二、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

1、小实验:将蚯蚓放入水中,观察蚯蚓会怎么样?

2、出示放在同一容器中的干湿两种泥,让幼儿观察,泥有什么不一样呢?(一边干一边湿)

3、找一找蚯蚓在什么地方呢?想一想蚯蚓为什么在这个地方呢?

小结:蚯蚓喜欢在潮湿的泥土中生活。

三、了解蚯蚓与人类的关系

1、蚯蚓生活在泥里吃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并自己在教室里寻找图书,图片等答案。)

2、蚯蚓有什么作用?

小结:蚯蚓吃的是泥里腐烂的东西,有时钻出泥土吃地面上腐烂的树叶,它在泥里生活,使土壤变得松散,庄稼,植物就长得好了,它的'粪便还可以作肥料,蚯蚓还可以做中药,它也是家禽,家畜,鱼最喜欢吃的饲料。

3、蚯蚓的本领真大,但是有一些地方蚯蚓不多,所以我们人类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把蚯蚓养起来,然后把它送到需要的地方,为人类服务。

四、延伸活动:

1、和幼儿一起到田野里去找蚯蚓。

2、自然角中饲养蚯蚓,让幼儿观察蚯蚓松土的现象。

3、做蚯蚓再生的实验,让幼儿了解蚯蚓生存繁殖的特殊本领。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目标:

1、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惯及环境。

2、乐意参与到科学探索活动中。

准备:

空罐子、挖泥用的工具(幼儿自带)、有关蚯蚓的视频

过程:

一、引出

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准备了各种工具,我们一起出发去幼儿园后面地空地上找找小蚯蚓吧!那你们有没有见过蚯蚓?长什么样?怎么样才能找到它?(幼儿各自发表自己地见解)教师不予以肯定,那待会用你地方法去试试吧。

二、找蚯蚓

带幼儿去室外,用自己的方式及经验去找蚯蚓。教师也参与其中并观察幼儿的表现。

三、中途集中

请找到蚯蚓的幼儿说说自己是在哪里找到的?那里的土地怎么样地?

四、再次寻找蚯蚓

幼儿再次分散,学学别人好的.经验再去找一找。

五、回教室讲评、观察蚯蚓

你们都在哪找到蚯蚓的?引出是啊,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黑暗地泥土中。那我们来看看蚯蚓长什么样子的吧?

教师将幼儿所说的以图示画在黑板上。

六、看视频

看有关介绍蚯蚓的视频,提问:这下你又知道了蚯蚓的哪些知识(雌雄同体、生活环境、再生能力等)

七、结束

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蚯蚓),你都知道了蚯蚓地哪些知识?回家还可以和爸爸妈妈再去找找有关蚯蚓的新知识,明天来告诉大家好吗?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能在完整讲述的基础上,学习对画面细节进行描述,运用语言丰富对图画的讲述。

2、感知日记中小蚯蚓的快乐生活,并喜欢它调皮可爱的形象。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多媒体PPT、《蚯蚓日记》四张、底板若干、标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对蚯蚓日记的兴趣

1、唤醒幼儿对蚯蚓的经验

T: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蚯蚓吗?在哪里见过蚯蚓?

二、教师精读日记,逐步引导幼儿学习完整讲述画面

1.教师精读日记四篇请你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听,并记住日记里你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

2.个别幼儿尝试讲述,教师提问:A.哪篇日记你最感兴趣?

B.谁来完整的来说一说你喜欢的日记?

3.教师小结提升:要把蚯蚓日记讲的完整,必须要把日记中的时间、地点、小蚯蚓和谁,发生了什么故事说清楚)

三、分组讲述,引导幼儿关注画面细节,丰富对日记画面的描述

1、教师提要求,引发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它说的好玩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观察画面的细节)

2、幼儿分组练习丰富讲述,教师巡回指导。

3、大家倾听并相互评论,师生小结丰富讲述的要求。

四、迁移讲述经验,创编蚯蚓日记

1.介绍材料和做法,让幼儿了解材料。

T:小蚯蚓每天都在写日记,那么他还会在什么时间,在哪里,和谁,发生哪些有趣的事情呢?(一边说一边出示图片材料)

2.交代要求、幼儿操作。

(现在两个小朋友一组合作完成一篇日记,记住哦,每篇日记上都应该有:发生的时间、在哪里、小蚯蚓会和谁,发生什么有趣、好玩的事情呢?)

3.幼儿讲述:

A、先编完日记的小朋友,拿着日记讲给课人老师听,也可以和你身边的好朋友说一说。比比看谁说的既完整又好玩?

B、展示幼儿作品,并进行讲述(3个孩子,选择小蚯蚓表情比较复杂的讲)

C、评价幼儿作品,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教师小结,出示图画书《蚯蚓的日记》

其实小蚯蚓还写很多有趣好玩的日记呢,今天我们看到的只是这本日记里的.一部分。你们想不想跟像蚯蚓一样,也拥有一本自己的日记本呢?通过蚯蚓日记我们知道了可以用画画的形式把你们生活中好玩有趣的事情记录下来,这样等你们到小学了学会写很多字以后,你也可以看着你画的日记,再把日记里的发生的事情用文字或者拼音写下来。

活动反思:

绘本是一张到处都隐藏着秘密的“神秘地图”,因为无论是扉页、封面、封底还是环衬,都是绘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些地方作者都为读者献上了很多精美的图画。只有指导孩子从头到尾阅读图画,才能发现很多常常被读者忽视的小细节。读懂了这些细节,才会对文本的理解有进一步的理解。这堂课选择了蚯蚓和好朋友之间的日记,引导仔细观察,图文结合的绘本阅读方式。

大班科学教案 篇5

设计背景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为了激发或发现幼儿对科学的兴趣爱好和探索欲望,特别设计了这节科学活动课。

活动目标

1、积极寻找蚯蚓,对蚯蚓充满好奇。

2、能细致地观察蚯蚓,清楚地表达观察的内容。

3、了解蚯蚓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用途。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能细致地观察蚯蚓,清楚地表达观察的内容。

了解蚯蚓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用途。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小铲子,小锄头等工具。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找找蚯蚓宝宝在哪里。

(1)提问:在哪里能找到蚯蚓?

(2)幼儿分散寻找蚯蚓,并用小铲子,小锄头等工具挖一挖泥土,看看蚯蚓在哪里。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蚯蚓宝宝的样子。

(1)引导幼儿看一看:蚯蚓的身体像什么?身体的前后有什么?蚯蚓是怎样行走的?鼓励幼儿摸一摸:蚯蚓的身体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结果,说说蚯蚓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蚯蚓宝宝的本领。

(1)提问:你知道蚯蚓宝宝有什么本领吗?

(2)引导幼儿探究蚯蚓的本领、如:请幼儿介绍寻找蚯蚓的办法,说说哪里比较容易找到蚯蚓;观察有蚯蚓的'土壤和没有蚯蚓的土壤,发现分们的区别;做小实验,观察蚯蚓再生的本领。

(3)简单介绍蚯蚓的其它本领(蚯蚓能预报天气,粪便可做肥料等。

活动提示

1、此活动宜在户外有较湿润土壤的地主进行、活动的难点在第三个步骤,教师可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蚯蚓的再生现象,并通过让幼儿比较有蚯蚓的土壤和没有蚯蚓的土壤来加深感性认识。

2、将蚯蚓放在自然角饲养,引导幼儿自由观察,看看蚯蚓爱吃什么。

教学反思

看得出,孩子们有着浓厚的探究欲望,特别喜欢上有关于科学常识的课,教室里时而出奇的安静,时而三五成群的议论纷纷,这是我喜欢的教学氛围!

由于幼儿园没有适宜的土壤可以挖到蚯蚓,事先我就从家附近挖了一些蚯蚓带到班上,在每张桌子上都放了一条,孩子们兴致极高的观看着这个有趣的小生命,他们也边看边说着自己观察到的发现,特别是我示范解剖蚯蚓的时候,幼儿都屏住呼吸认真的看着,虽然我也有些不忍把一条活蹦乱跳的蚯蚓弄得鲜血直流,但为了幼儿们能更好的理解蚯蚓的再生功能,也只有这样了。幼儿有一定的对科学的探索欲望,今后要多引导他们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