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语文《我能行》教学设计

2025/10/09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语文《我能行》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我能行》教学设计 篇1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家务劳动的种类,知道小学生可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2.情感目标:懂得尊敬父母,体贴父母,认识到做家务的好处。

3.体验目标:培养对劳动的兴趣和主动做好家务的意识,锻炼一定的劳动技能。

二、活动准备

1.向家长调查队员们在家的劳动情况。

2.队员调查父母每天的家务种类以及每天做家务的时间、做家务的感受。

3.学习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小品《我长大了》。

4.4套刀具和砧板、若干调味料、黄瓜。

5.针线包、纽扣、男士衬衣。

6.2—3名家长准备照片或视频展示孩子的家务劳动成果。

三、活动过程

(一)、中队长:全体立正、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

(二)、各小队长向中队长报告人数,中队长向中队辅导员报告人数。

(三)、出旗、奏乐、敬礼。

(四)、唱队歌。

(五)、主题活动开始:

中队长宣布四二中队“家务劳动我能行”主题队会现在开始,现在请小主持人上场。

主持人: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张继敏!

1、谈话导入

主持人:同学们,你们了解爸爸妈妈平时要做哪些家务吗?

学生甲:妈妈要在家洗衣服,做饭。

学生乙:妈妈要在家拖地,洗碗。

学生丙:妈妈要在家缝衣服,整理衣物等。

主持人:是啊,每天我们的父母要花很多时间来做家务,请各队员汇报一下父母做家务的情况。

(指若干队员说说妈妈每天需要做那些家务,大概花多少时间和做家务的感受)

2、谈谈自己能做哪些家务。

主持人:父母工作了一天,回家还要做那么多的家务,真辛苦,我们是否可以帮忙做一些利所能及的家务来减轻父母的负担呢?

主持人:那我们可以做哪些家务呢?请队员们说一说。 (队员汇报)

3、了解做家务的好处。

主持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不仅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对我们自己来说,还有更多好处呢?

4、欣赏小品《我长大了》

请看小品:《我长大了》(故事概要:两个孩子都考上了大学,终于和父母分开,一个从小会做家务,到了大学自理能力很强,另一个什么都不会做,哭着要回家了。)

主持人:怎么样?大家看了以后知道从小学做家务的好处了吧。其实,做家务不仅能锻炼我们的自理能力,还有别的好处呢?让我们各队的队长说一说吧?

(队长总结做家务的好处:磨练的意志、强化责任感、丰富生活知识、发展智力。)

5、家务劳动大比拼

主持人:接下来让我们炫一下自己的本领,进行家务劳动大比评!

⑴钉纽扣比赛

主持人:首先进行钉纽扣比赛,请各小队派出一名队员参加。在两分钟内,看谁钉的纽扣又结实又漂亮,最后请在座的家长做裁定。 (钉纽扣比赛开始,家长评选出冠军,并作出解释。)

⑵厨艺大比评:制作凉拌黄瓜

主持人:下面进行厨艺大比拼。会做菜是件极好的事,据了解,我们中队还是有厨艺高手的,谁敢挑战这次的厨艺比赛:凉拌黄瓜? 有请厨艺高手上台,制作好的菜,将由队员代表品尝后投票,得票最多的将成为我们中队的厨艺高手。

(参赛队员上台,黄瓜事先洗干净的,队员从切黄瓜开始制作。)

主持人:现在香喷喷的凉拌黄瓜做好了,不知道哪一位能胜出,请各中队派两名队员来品尝,给最好吃的那一位衣服上贴上一颗五角星。开始吧。(队员投票)

主持人:现在结果已经展现在大家的眼前了,让我们一起喊出我们中队厨艺高手的名字……不过,大家在家里烧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开水、煤气等。

⑶叠衣服比赛

主持人:家务劳动实在是太多啦,其中叠衣服也好像是每天必做的事情,谁会叠爸爸的衬衫?那我们来进行一个叠衬衫的比赛,好吗?

比赛规则:同时开始,看谁叠得又快又好,由家长和辅导员一起来裁定。(指4名队员参加,赛后请家长点评。)

主持人:我宣布,闫志坤是我们中队的'叠衣服高手。我们让他说说这个本领是怎么学会的吧?(冠军介绍自己做家务的经历。)

主持人:衣柜里整整齐齐的,房间也是干干静静的,那给人的感觉多舒服呀!

6、夸夸我的好儿女

主持人: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几位家长,他们呀要在今天特别表扬自己的孩子,因为他们的孩子很孝敬父母,平时主动做很多的家务,懂得为爸爸妈妈分担,特别值得爸爸妈妈骄傲。让我们请出他们吧。 (事先准备好的2-3名家长通过照片或录像逐个介绍自己的孩子在家里的一些劳动场景或劳动成果。)

主持人:这几位队员真了不起,大家说,要不要向他们学习? 学生答:要

主持人:同学们,学习成绩好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不会做家务,那么即使他成绩再好,将来也不会是一个有用的人,乐于做家务、会做家务的人,不仅分担了父母的劳动,而且也锻炼了自己。所以,队员们,让我们都行动起来,一起学做家务吧!

7、下面我们齐唱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8、辅导员总结:

同学们,今天看到我们中队有那么多能做家务的队员,真是让我感到高兴。同学们,劳动是光荣的,人类也是通过劳动才有了今天的进步。让我们从小学做家务,从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从中获得生活经验,将来做一个全能的人。

9、呼号:

中队长:全体起立,呼号

中队辅导员:(举右拳呼号)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 队员(同时举右拳)“时刻准备着!” 中队长:退旗

中队辅导员:我宣布四二中队《家务劳动我能行》主题队会到此结束!

附:

给家长的调查表:

1、您的孩子在家里做家务吗?

A、一点都不会( )

B、偶尔( ) C、经常( )

2、您的孩子会做哪些家务?

3、孩子最擅长的是什么家务?

给队员的调查表:

1、父母每天要做哪些家务?

2、每天的家务要花多少时间?

3、父母做完家务后的感受

语文《我能行》教学设计 篇2

主题教案:

我能行(大班)

主题目标:

会用竞赛、评价荣誉感和责任感等活动后的体验来激励自己。

活动名称:

参加运动会

活动要求:

幼儿学会在困难面前鼓励自己去试一试,初步体验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各种头饰各一只,花环2个(重点:小兔、小乌龟、小马、牛伯伯、小松鼠形象)

2.背景画一幅

3.出场音乐、游戏音乐 、离场音乐各一

4.提前让幼儿体会在一星期内学习连续跳绳五个,让幼儿体会坚持的快乐

5.字卡:赛跑冠军 耐力冠军

6.呼啦圈2个、球2个

(一)启发引导:

通过参与情境(情景表演),帮助小乌龟树立信心。体验自我激励后获得成功的愉悦。

1.小朋友,你们说小乌龟报考运动员行吗?

2.可小乌龟没信心,我们来鼓励鼓励它。

3引导幼儿遇到困难能树立真确的信心及方向。

(二)小朋友体验感受: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办法鼓励自己去试一试,继续努力练,才会成功。

(三)小朋友实践活动:

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想办法鼓励自己去试-试,继续努力练,才会成功。

A.实务性活动

具体内容 :

1.呼啦圈比赛。

2.集体快速接力。

B.幼儿讲述

(活动要求:交流讨论对待成败的感想、归因积极态度与消极态度对成功的.影响。体验鼓励、帮助、找原因后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 情景游戏 故事:小马过河

创设《小马过河》竞赛情境,联想平时获得成功的经验,积极寻找原因。

附:

小马过河

小马和他的妈妈住在一条美丽的小河边。除了妈妈过河给河对岸的村子送粮食的时候,他总是跟随在妈妈的身边寸步不离。

他过的很快乐,时光飞快地过去了。

有一天,妈妈把小马叫到身边说:“小马,你已经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做事了。今天你把这袋粮食送到河对岸的村子里去吧。”

小马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他驮着粮食飞快地来到了小河边。可是河上没有桥,只能自己淌过去。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犹豫中的小马一抬头,看见了正在不远处吃草的牛伯伯。小马赶紧跑过去问到:“牛伯伯,您知道那河里的水深不深呀?”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体笑着说:“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马高兴地跑回河边准备淌过河去。他刚一迈腿,忽然听见一个声音说:“小马,小马别下去,这河可深啦。”小马低头一看,原来是小松鼠。小松鼠翘着她的漂亮的尾巴,睁者圆圆的眼睛,很认真地说:“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河水就把他卷走了。”小马一听没主意了。牛伯伯说河水浅,小松鼠说河水深,这可怎么办呀?只好回去问妈妈。

马妈妈老远地就看见小马低着头驮着粮食又回来了。心想他一定是遇到困难了,就迎过去问小马。小马哭着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话告诉了妈妈。妈妈安慰小马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马和妈妈又一次来到河边,妈妈这回让小马自己去试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马小心地试探着,一步一步地淌过了河。噢,他明白了,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小马深情地向妈妈望了一眼,心里说:“谢谢你了,好妈妈。”然后他转头向村子跑去。

语文《我能行》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诵课文。

2、正确认读1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场、拍、投、并、抢、观、众、没”。

3、学习贝贝面对困难自己努力解决的勇气和办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会写7个生字“场、拍、投、并、抢、观、众、没”。

教学难点:

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小组表演你受过大孩子的欺负吗?你是怎么做的?

1、 指名朗诵。(教师注意发现,读中问题,及时纠正)

2、 教师范读。(注意听,看看听后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二、读课文

1、 板书带有生字的词语

2、 齐读黑板上的词语

3、 开火车读

生字卡片开火车

三、学生字

1、 独立再读课文,然后说说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2、 根据学生谈的感受,进行教学,教学中注意把握,让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①贝贝为什么不要爸爸帮助?

②他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3、在理解中强调读的质量,读出感情。读出文章的起伏,开始的平静,中间的波折,最后回归平静。

四、再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

注意学生采访中的一些礼节,文明采访。讲讲自己的经历读课文,不懂的地方,读不通的地方做上记号。

自己再读课文,还有哪些读不通的地方。

提问,说说自己不懂,不通的地方,全班解决。

学生小组学习生字谈感受。

回答。

请学生表演课文,同时完成课后练习,我来当记者,采访贝贝和他的爸爸。唤起学生的经历,为调动学生进入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边读边记,学会读书思考。

帮助学生梳理课文。

结合词语学生字,降低难度,同时辅以最后的'检测,让学生当堂记住本课的生字。

及时补充口语交际的话题,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深入理解课文。

五、再读课文

1、提手旁的字“拍、投、抢”注意提手旁的写法,左小右大。

2、“观、场”注意左短右长,右边可以适当托住左边的部首。

3、“并”独立观察,完成书写

4、“众”引导学生观察每个人的大小位置。

根据学生中出现的书写问题,及时进行补充讲解示范。提醒学生书写姿势。

写生字。把生字进行归类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掌握汉字结构规律和特点,写出美观的字。

在指导中注意老师的示范,便于学生模仿,写出好字。

语文《我能行》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知道自信的含义和表现。

B、理解自信与自卑、自负的区别,以及它们与成功之间的关系。

C、懂得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能力目标:

A、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

B、能够走出自信的误区,不自卑、不自负

C、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形成积极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

B、培养悦纳自我的愉快心态。

C、在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为懂得自信的含义和表现。由于七年级学生受自身认识水平的限制,对于自卑与自负都是自信的误区需要加强引导。

教学过程

导入:

有一次,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比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他开始指挥演奏,突然小泽征尔发现乐曲中有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演奏家的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新演奏一次,仍觉得不顺畅。这时,在场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他的错觉。

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权威,如果你是小泽征尔你会如何做?

小泽征尔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动摇。但是,他思索再三,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评委立刻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又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坚持自己的判断。

请回答:是什么力量最终使小泽征尔获得好成绩?

一、自信一族(板书)

活动一:夸夸我自己

做早饭,我能行!

学好数学,我能行!

活动二:说一说自己感触最深的“我能行”

温馨提示:

1、你当时面对的是什么困难?

2、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结果是怎样的?

4、你的感受是什么?

我思我悟:什么是自信?

“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自信是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事,实现自身所追求的目标。自信的表现: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活动三:请你来分析

材料一:马xx在父母眼中,一直都是孝顺、懂事的孩子,在老师眼中他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2000年他以697分的高分考入了云南大学,进入大学后,马xx发现周围的同学分数都没有他高,就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最好的,就开始目中无人,连教授、老师也不放在眼里。

提问: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进入大学后马xx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心理呈现出的就是自负(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忽视或看不起他人,自以为是),并让学生阅读课本“谁最大”的故事加深对自负的认识。

材料二:进入大学不久,马xx在自己生存的小环境培养起的自负和骄傲迅速被现实击得粉碎──竞选干部的失败,参加运动会的失利,人际关系的紧张使他的心理严重失衡,导致成绩急剧下降……马xx开始怀疑自己,进而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并认为同学们都瞧不起自己。

提问:马xx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心理呈现出的就是自卑,表现为情绪消极、缺乏进取心、性格孤僻、悲观,有时还会以暴怒、忌妒、自暴自弃等形式表现出来。

总结: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自负与自卑都是自信的误区。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而且,自负者依据的`事实是虚假的,追求的目标根本不可能达到。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活动四:情景剧场──在成功面前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都曾有过自负或自卑的心理经历,下面,让我们进行一个即兴小品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三名表演的同学;

2、小品内容:数学考试后,自卑的甲、自信的乙、自负的丙都得了90分,三个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分别会有什么表现)。

3、分组讨论(约三分钟),同学们为表演的同学设计人物和语言。

4、其他同学根据表演来猜测他们所扮演的角色。

5、最后评一评哪一组表演的更形象。

归纳总结:自信是对自我能力的确信,而自卑、自负都源于对自己能力的错误估计,现在,同学们正处于一个注重个性张扬的青春阶段,都渴望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充满自信心是必要的,但各种不适当的心理状态都会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让我们告别自卑,超越自负,走向自信,好好学习,快乐生活,做未来生活的强者,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作业:

每天早上花一分钟的时间自己对着镜子大声说出:“我能行,我充满信心,我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