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2025/10/10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三、教学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和想象、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课前准备:

1、美国宇航员登月的记录片。

2、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

3、学生收集关于月亮的古诗词、图片、传说、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大家都知道,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地球。我们的地球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和星星。那你们喜欢月亮吗?不仅是你们,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对这颗神秘的星球都充满了美好的遐想,人们会遐想些什么呢?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1.展示月亮的图片。

2.交流学生搜集的关于月亮的古诗句。

3.教师分享《嫦娥奔月》的故事。

4.复习生字词。

(二)激发想象,提出问题(学习第一自然段)

月亮上面到底有没有嫦娥?玉兔呢?你想知道月亮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引导学生提出疑问)。同学们已经对月球非常感兴趣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齐读课文,走进课文去了解月球的奥秘吧!(全部齐读课文)

(三)感受奇异,指导朗读(学习第二自然段)读课文,回答问题。

当我们首次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请学生用原文回答问题)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抽读)你具体地说出了月球上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说说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刚才你汇报的时候说到月球上的景色十分奇异。

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说——你为什么觉得奇异呢?

是啊!月球上空是黑沉沉的,表面怎么又洒满了灿烂的阳光呢?真奇妙啊!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月球上面没有嫦娥,没有月兔。你们想看看宇航员拍回来的照片吗?(出示月球表面的照片)

与地球对比。(齐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月球上的天空,地球上的天空。月球的表面,地球的表面。

(四)研读探究,学习月球的未解之谜。(学习第3--6自然段)

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宇航员们对此感到十分好奇,他们把月球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这些实验又让我们对月球产生了新的疑问。

你们想了解科学家做的什么实验吗?

1、自己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

(1)全班交流 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呢?

(2)科学家把尘土带回地球,做了第一个实验,是什么呢?(齐读第三自然段,回答问题)接着科学家又用植物做了什么实验呢?(齐读第四五自然段,回答问题)最后科学家又对月球上的岩石作了研究,他们有什么发现呢?(齐读第六自然段,回答问题)这些实验找到答案了吗?是啊,这些未解之谜正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五)学习第七自然段,进行资料交流。月球的.未解之谜只有这些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七自然段的省略号)

2、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的没有解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月球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月球上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呢?(出示其他关于月球的未解之谜)

3、月球留给我们的谜还有很多很多,正是因为月球留给我们这么多未解之谜,才更加激发了人类探索它的欲望,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六、小结全文,课外延伸

三十年以后,假如你登上了月球,最想干什么?

七、作业:写一篇登上月球后的小短文。

板书: 22

已解之谜

------景色奇异

1、尘土杀菌

未解之谜

2、水藻鲜嫩

费解

3、月球的年龄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篇2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搜集月球相关知识。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理解“奇异”、“费解”等词语。

2、利用课件、网络资源,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自主地查看有关月球的知识,培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意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育方面:

1、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良好习惯。

2、注重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方面:

利用课文内容、网络课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勇于的探索精神。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球相关的几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编选本文的意图是,了解与月球相关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同时积累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难点是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教学方法

上课开始时,教师以优美的月光图把学生带进对月亮的无限遐想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让学生们乘上网络快车,自主学习、探究。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提供网络课件,创设一个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作用。教师还利用视频录像,创设同宇航员一起探索的情境,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引读课题《月球之谜》),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月球的哪些知识?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一)感悟月球的奇异

1、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想到月亮上看一看吗?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来到1969年7月16日。(出示课件演示师叙述)

让我们跟随阿姆斯特朗的目光,向月球望去,你看到了什么?

2、请大家找一找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介绍了月球的景色?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月球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呢?板书:奇异。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你为什么觉得奇异?

(出示课件)是啊!月球上空是黑沉沉的,表面怎么又洒满了灿烂的阳光呢?真奇妙啊!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

5、月球上的景色还奇异在哪儿呢?怎么就觉得奇异了呢?

(出示课件)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而今我们发现这里没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只有尘土、岩石和环行山。这里是多么荒凉。你能把这荒凉的世界读出来吗?

6、师述:在月球上我们能感受到黑夜,又同时能感受阳光,还能感受到那里没有一点生机。月球上的一切,真是“十分奇异”!(指着板书引导学生说)你能把这种感受送入朗读中,用声音表达出来吗?有感情的读一读,练一练吧。

7、就要和月球说再见了,让我们拍些照片带回地球,让他们也感受月球景色的奇异吧。

边出示课件边叙述让学生再次感受月球的奇异。

8、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二)、感悟月球的未解之谜。

宇航员们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3、4、5、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1、老师把对尘土的研究还设计了一张表格,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填的又快又好?(1)生边读边填。(2)生上前介绍。

a、细菌“一下子”“都”死在了月球尘土里,你们有什么疑惑吗? 评价:为什么?再问一次,这次要把你的疑惑大声地问出来? 很奇怪,是吗? 是不是难以理解?

看,细菌在月球尘土里,一下子都死了,难道?(引读)

b、继续,下面谁来说说第二个实验怎么做呢? 指名——好,你能再大声地清楚地说一遍吗? 评价:真不错,说得比第一次好多了。再请个小科学家来说说。指名——口齿真清楚。

你们能根据这个实验中惊人的发现,来说说自己的疑问吗?

2、看到这一连串实验结果你们有什么感受? 课件出示: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指导朗读。

3、你还想把什么放进月球尘土里进行研究?学生大胆想象。

4、科学家对岩石的研究结果是什么?

谁比她说得更清楚?月球的年龄研究出来了吗?(强调:估计)

从“估计”我们知道月球的年龄有可能比地球年龄大,也有可能小,还有可能是一样的。难怪,我们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难道?(引读)

5、面对这一个个月球之谜,你感觉怎么样?

课文里有一个词语正好表达了这个意思,是哪个词语呢?(令人费解)

你能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吗?你用皱起小眉头来表达“令人费解”;你用摇摇头来表达;你用加强语气,读得重来表达心中的不解; 你能带着这种令人费解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吗? 出示课件:这一连串的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通过对岩石和尘土的研究我们就产生了这么多的疑问,真了不起。会提问题和充满丰富的想象力是你们最可爱的地方。你还有什么疑惑?这么多疑惑文中用什么来表示? 出示课件:省略号

三、总结升华

1、通过刚刚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月球一定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受。引出并板书神秘。2月球的疑惑可真多,面对这些疑惑,我们该怎么办?板书:探索。

3、我们国家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出示课件:嫦娥登月。

4、今天老师还为这篇课文编了首诗呢。

出示课件

四、发散思维,拓展练习亲近月球

1、快乐阅读:阅读有关月球的书 籍。如《美丽月球》、《月球探险》等。

2、趣味搜集:搜集有关月球的知识,举办《月球之谜》新闻发布会。

3、尽情畅想: 20年过去了,我当上了宇航员。这一次我终于登上月球了 附板书:

22、月球之谜奇异探神秘索

六、教学反思

《月球之迷》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科普性文章,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收笔。文章内容简单,但要借此引领学生感受月球的魅力,激发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难度还是比较大。如何有效的利用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而又不失为一堂语文课?这是我设计教学时的主旨思想。

一、激发兴趣,诱发体验

我在撰写《月球之谜》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我如何在课堂开始就激发起孩子的学习欲望,于是我展示了几幅关于月球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在这句更具有启发的语言激励下,学生想入非非了,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看着孩子们充满渴望又浮想联翩的双眼,我知道,我已经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情境,加深体验。

神秘而又遥远的月球,远离人们的生活,孩子们很难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特别是“环形山、月海”这些概念十分抽象,现代化教育技术此时发挥了他的优势。借助环形山、月海等图片,把学生带到了神秘的月球之上,揭开了月球的面纱,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阿波罗”号探月车和两名宇航员在月球上的图片,激发了孩子们继续他所科学奥秘的信心和自豪感。也很好地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一篇科普文,课堂中我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了课文内容的发展。把信息技术与文本进行巧妙的整合,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理解月球世界的奇异和月球上的不解之谜。

七、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江苏省

学校:泗阳双语实验学校

姓名: 刘芳

职称:小高

电话:***

电子邮件:

通讯地址:江苏省泗阳双语实验学校刘芳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篇3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球之谜》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探索”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月球的奥秘,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知识.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前交流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就太阳的奥秘,你们了解月球的知识吗?(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寻月球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把子音读正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4.现在你了解月球的有关的知识了吗?

三、指导生字

1.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桌互相批改。

二、交流,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人们都会有哪些遐想呢?

就因为人们对月球有那么都的遐想,人们为探索月球的奥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自由读2-6自然段,边读边想

人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讨论。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四、布置作业

1.收集描写月亮的诗句。

2.课外留心科学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