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设计

2025/10/15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设计 篇1

教法设想:

既然是培养良好的习惯,那与普通的课文应该区别开来,习惯的培养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通过无数次重复实践来养成,而不是靠理论学习而养成。所以教学这一课时,应通过具体鲜活的实践活动,并在以后的教学中都请注意渗入这个实践活动。

本课教学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让学生学写日记,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他们懂得写日记的重要性,能在今后的学习中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二、是培养他们热爱图书的好习惯。

1.教学“写日记”

我班已有个别学生坚持写日记了,只要把这些日记给学生看一下,稍加指导,学生便会明白写日记的格式。但如何具体地写,坚持写等则有一定难度。课前应找那几个日记写得不错的同学,让他们准备交流自己写日记的心得与乐趣。

2.爱护图书

在寒假中已经布置每个学生至少要买一本好书,并要求他们每人还得带一本书,让学生对比新书与旧书,同时还得延伸到作业书的保护等,拿出上学期几本非常破的作业,鼓励学生爱护保护好自己的作业,并学会如何修整自己的作业。

教学时应多结合自己的班级的实际情况,书上的介绍让他们自己有目的看一下即可。

具体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

2.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引入

由寒假的习作作业引入。

二、交流作业,学写日记

1.让几个写日记不错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日记。

2.让学生明白日记的格式。

3.让个别同学交流写日记的心得体会。

4.指导如何写日记。

a.由上面学生的谈得体会引伸如何写日记,即日记可写些什么样的内容?让学生明白日记就是写当日有意义的事。

b.让他们再仔细地读一下教材,更深入地明白写日记的方法。

c.现场把自己的习作改成日记格式。

d.互相交流自己的日记。

三、明白写日记重要性

1.简单讨论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2.身边有许多学生已经坚持写日记了。

3.如何制定好写日记计划,互相监督,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4.小结。

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四、实践作业

写一则日记。

要求:

1.写一日之中值得回味的一事,或针对一些事的想法等。

2.在表达完整的前提下,尽可能短小一点。

第二课时

一、用现实的情境引入

(一)出示上学期的作业本及图书,有针对性讲述:

1.干净整洁的作业。

2.破烂不堪的作业。

3.虽然试着修理,但修得很糟糕的作业。

4.出示几本被学生看破的图书。

(二)让学生针对这些情况谈自己的感想。

并由他们的感想引入话题,让他们明白这是一种很不好的习惯,是一种不成熟,没有长大的表现,在新的一年中,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图书与作业更整洁与干净?

二、当场指导修理自己的图书与作业

1.教师现场示范如何修理与保护自己的作业与图书。

2.找同学当场练习修理。让学生评议。

3.教师再有针对性地指导。

4.指导教材再深入地感知。

三、说说自己今后打算怎么做

1.同学们,听了这些破书的哭诉,我们该怎样帮助他们呢?

如何修补图书呢?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图书的意义,该怎样保护图书,希望在你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从爱护课本做起,爱护书、读好书。

3.在学期最后,将举行“整洁作业”评比。

四、实践性作业

晚上回家把自己损坏或不整的作业或图书好好修理一番。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使用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使学生明白读书做笔记的重要性

1.师讲汪得净读书不做笔记的故事。

2.生听后讨论:听了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说读书做笔记的重要性。

4.教师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观看插图,让学生掌握读书做笔记的方法。

1.指导观察第1页的图。

(1)上面一幅图上的学生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是什么意思?

(2)下面一幅图上的女同学在干什么?态度怎样?

(3)园形特写图上有什么?这告诉我们,读书做笔记要准备好哪些东西?

2.指导观察第2页和第3页的通版图。

(1)第2页上面的图中,同学们在哪里?在干什么?你觉得他们的态度怎样?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第3页下面的图上画的是什么?看了这幅图,你明白了什么?(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要用钢笔做笔记;书写要工整;笔记要做在专用的卡片上等等)

(3)第2页下面的2幅图和第3页上面的3幅图,都是读书笔记,分别是读后感和摘抄。

3.讲授做读书笔记常用的方法。

(1)摘抄。(精彩词句)

(2)编写提纲。(概括主要内容)

(3)写读后感受。

三.引导学生说说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一.看图揭题,了解工具书的意义

1.出示教学挂图,读读椭圆形框内的两行文字,说说图上是谁,他手里拿的是什么,以明确该图的主题。

2.指名回答。

3.教师小结。

二.指导看图,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的常识。

1.先观察第4页的图画,说说图上有哪些工具书,自己现在有哪些工具书,还准备购买什么工具书,框内中间两幅小图上画有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教师小结。

3.然后观察第5页上部两幅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4.口述怎样选择和购买工具书。

5.教师小结。

6.最后观察第5页中间和下面的`两面三刀幅图,说说这两面三刀位小学生是怎样使用工具书的,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举例说说在什么情况下怎样使用工具书。

7.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三.分角色表演,养成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1.一名学生安静地在“书店”的柜台旁选择工具书。

2.他在认真听“营业员”介绍工具书。

3.他选中了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到“收款台”交款。

4.他“回家”后阅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这篇课文,他不理解“温馨”这个词语的意思,用上了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准确地理解了这信词语的意思,并在课本上摘抄了这个词语的解释。

5.总结。

第三课时

一.观摩优秀读书笔记,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浓度尝试做读书笔记

1.分发课外阅读材料。

2.学生阅读材料,做读书笔记。

要求:(1)认真阅读材料。

(2)用上常用的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3)摘抄重点词句,读后感以三言两语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3.教师巡视指导,多做点拨。

4.学生小组交流所做的读书笔记,相互取长补短。

5.展示同学们所做的读书笔记。

三.教师小结。

四.训练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浩hàn”这个词语,要求查出“hàn”的字形和这个词语的意思。

2.出示:“洋溢”这个词语中的“溢”怎么读?它的意思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在字典里查找的?

3.学生动手查工具书。

4.总结评比。

五.总结全课,勉励鞭策

1.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你们懂得了什么?

2.你准备怎样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呢?

3.老师相信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一定能认真学做读书笔记。本学期中,班级将进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我们看谁读书笔记做得最好。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1页课本插图,使学生了解学会修改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初步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逐步养成认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知道学生认真观察2~3页课本插图,使学生懂得多种渠道学语文的道理,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1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于什么。(图上是老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讲课,讲解关于修改作文的问题)好!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讲修改作文的问题。(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1、齐读:

2、提示“厌”、“百”的意思。厌:满足。日: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

3、学生试说句意

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三个方面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1、学生讨论:魏巍为什么要反复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的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

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生答:更应该)为什么呢?

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牛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四、继续观察第1贝下面的图

1、图上是谁?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生答:图上是同学们在认真地修改作文。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右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巩固基本的学习习惯)(1)坐姿端正。(2)握笔姿势正确。(3)书本、文具摆放整齐。(4)专心致志。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

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

六、观察第1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教师提示:这是-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

2、清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

3、清同学们一句-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渎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

明确:

第一处和第六处:语句多余。第二处:标点错误。第三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第四处:顺序混乱,应先写头部再写身体。第五处:错别字。

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明确:(1)错别字(2)标点不当(3)用词不当(4)语序颠倒(5)语句多余(6)词语脱漏

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明确以下修改符号:删除插入 更换调序

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

七、总结

1、同学们打好作文草稿后应该怎么做?

2、总结谈话: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时

一、问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平时主要是通过什么渠道学习语文的?(生答:语文课)然而,学习语文还有许许多多的渠道,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多种渠道学语文)

二、初步观察第2-3页的插图,根据地点把插图分为三类

1、家中: 2、学校: 3、校外:

三、分类指导观察插图

1、指导观察第2页上部和下部的-组插图。

(1)请同学们把两幅图联系起来观察,谁能说说图上分别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启发?(收听广播节目、通过热线电话问疑解难是学习语文的渠道之一)

2、指导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插图,思考:这两幅图上分别是谁,正在干什么?(左图是两位同学正在用电脑打字,右图是两位同学在聚精会神地收看电视讲座)

3、通过以上观察,你知道在家中同学们可以利用哪些渠道学习语文呢?

4、指导观察第3页上面的两幅图。

(1)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图,看看图上分别是谁,在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弄清图意;(从圆形图上的麦克风、投影仪可以看出老师站在讲台前;同学们桌上的文具摆放整齐,书本还没有打开,可以看出老师正在给学生作课前谈话;同学们坐姿端正,专心听讲,可以想象老师的谈话很精彩,已经把同学们带进课文的情境之中)

(2)-节-节的语文课是我们学习语文的主阵地、主渠道,我们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主要从课堂学习中来。那么,我们应当怎样上好每-节语文课呢?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还应该养成坐姿端正、书本文具摆放整齐、自觉遵守课堂纪律的良好习惯。这些是学好语文的重要保证,。

5、观察第3页下面的两幅图;:

(1)指导观察插图,弄清图上分别有哪些人。在于什么,是怎么做的。

左图:人物--校长、三名小记者

地点--学校橱窗前

事情--采访

怎么做--用摄像机、手持话筒、做记录

右图:人物--兴趣小组成员

地点--教室

事情--猜谜语(或讲故事)

(2)指导学生说图意。提示:右图应安排好说的顺序,抓住中心人物的表情动作来说。

(3)同学们在学校里参加过语文学科的哪些课外活动呢?这些活动对你学习语文有哪些帮助呢?

学生交流体会,教师顺势小结:所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外活动这一渠道学语文,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提高才干。

三、继续观察插图

1、观察第2页下面的四幅图。

(1)弄清人物、地点、事情,然后说图意。

①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到工厂参观。

③同学们穿上小军装,参观军事基地,津津有味地听解放军阿姨讲解武器装备。(引导学生适当展开想象,突出同学们热爱解放军的感情)

④少先队员深入农村,来到田头,挽起裤管,在农民阿姨的指导下学做农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进一步说出少先队员不怕脏、不怕苦的精神)

(2)教师小结:同学们走出校园,融人社会,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不但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要做好记录和文字整理工作,让社会活动推动我们的语文学习。

2、观察第3页的图。

(])引导学生说出整体图意:这四幅图的内容都是小学生在图书馆借阅课外书刊的情景。

(2)逐一说出图意。

①一位小学生在图书馆查找书名目录。

②同学们在阅览室里阅读课外书报。

③同学们在图书馆的书架前挑选课外书刊。

④同学从金陵图书馆借到厂自己想看的书,满意而归。

(3)教师小结: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记载了人类几千年的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无沦学习哪-门学科,都离不开课外阅读,学习语文更是如此。阅读课外书刊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渠道,希望大家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四、总结与延伸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学习语文的渠道? (提示从家中学语文、校内学语文、校外学语文三个方面说。只要学生说的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就给予肯定,对说得较好的则板书在黑板上以示鼓励)

以下内容尽量引导学生说出,如学生不能说出,可由教师给出。

(1)家中学语文。

①网上学语文。②与家人交谈,学习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

③饲养小动物,种植植物,写观察日记。

(2)校内学语文。

①自办墙报板报,参加兴趣小组活动:②留心校园生活,做有心人,积累写作素材。

(3)校外学语文。

①留心大街小巷中的字牌标语学书法。②利用假期参加社区活动。

③发现有创意的广告,理解商家用心,学习语言技巧。

3、总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和学习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做学习语文的有心人,养成多渠道学习语文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水平一定能不断提高,语文能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设计 篇4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设想

这一册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勤查字典”;第二是“主动识字”。前者侧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则侧重思想意识的强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侧重操作层面的内容,除了要注意具体方法的指导之外,也要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而对侧重思想意识培养的内容,除了要充分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之外,同样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导和练习。有的东西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却一辈子有用;有的东西一时有用,但它却一辈子无用。诸如“勤查字典”、“主动识字”之类的习惯大概都属于前者。

教学要求:

1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勤查字典和有关工具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态度,了解主动识字的途径。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指导看图,知道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的重要性。

要求:培养学生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重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养成勤查字典的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运用。

一 回顾,导入新课。

1回忆以前我们学过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3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个好习惯:勤查字典(板书、齐读)

1出示第一页的三幅图,自己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了解这三幅图是老师在教同学们查字典。

2你知道都有哪些字典吗?(教师出示字典、词典)你用过哪些?对我们有什么用?

3出示第二幅图,自己看看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了解这三幅图是同学们自己在认真地查字典。

4练习查字典。

教师出示一段文字,学生拿出自己的字典查出不认识的字。

三 总结:

今后我们在看书学习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又多了一个好老师——字典,让我们在它的帮助下,一步步迈上知识的高峰。

第二课时

内容:指导看图,知道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的重要性。

要求: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

重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养成主动识字的好习惯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运用。

一 回忆,导人。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好习惯?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好习惯:主动识字(板书,齐读)

二 学习第二个好习惯。

1出示第一幅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生字的?

这就是主动识字的内容。

2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一个学习小组的同学在给老师讲他们学习的结果。

3出示第三幅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

两个同学在放学的路上读路边的商店招牌。

4你在主动识字方面是如何做的?

三 总结。

教学反思: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期地、不懈地训练、坚持。第一课时,我结合本学期的目标之一——学习部首查字法进行教学,使得空洞的说教变得丰满起来,变得有血有肉,孩子动起来了,注意力更集中,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