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燕子》优秀教学设计

2025/10/15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燕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燕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具学具

自制幻灯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读导读部分,了解本组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二、指导学生看图

1、微机出示燕子图让学生说说燕子的形状

2、微机出示插图看图叙述图意

①按由近到远的顺序观察春天的景色

②观察近处空中的燕子

③观察远处落在电线上的燕子

四、检查预习:

1、默读课文,说说燕子是什么样子的,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五、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第一自然段

(1)默读思考:

投影:

1、燕子的外形特点

2、燕子的性情特点

(2)讨论解答

(3)练习背诵

2、理解第二自然段

(1)看图说说春天的特征

(2)理解生机和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3、图文对照理解3—4自然段

①、理解第3自然段

观察飞行中的燕子

指明读第三自然段想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

看图说说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②、理解第4自然段

观察落在电线上的燕子读读第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五线谱、音符各指什么?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指明读比喻句,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练习背诵

六、作业: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燕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我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作业本第5、7、8题。

《燕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3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以读感悟,以读见悟”的方法,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悟,让“感”从读书中产生,“情”在读书中交流。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背诵课文,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歌曲欣赏《小燕子》,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纠正读错的音节。

2、掌握生字的写法:

教师范写,学生在书上逐个实行描红。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4、交流: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段,感受燕子的外形美。

1、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3、指导朗读。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感受春天的美丽。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把表示事物的词语画出来,圈出具体描述的词语。

2、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理解为什么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结合理解“赶集”、“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3、从这段中还知道了什么?(燕子为春天增添了生机)

4、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感受燕子的飞行姿态。

1、学生自读课文,燕子飞行给你留下的影象是什么?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的?

2、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快?为什么能体会到?(“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飞行动作的优美。)(“唧”是叫声,只短短的一声一从这飞到了那,速度真快。)

3、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轻?为什么能体会到?

4、感情朗读课文第三段。

(四)、学习课文第四段,感受燕子的文静优雅。

1、指名读第四段。

2、理解词句:“五线谱”、“音符”。

3、感情朗读。

四、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课文。

2、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看画面背诵。

3、同位互背,指名背诵。

五、拓展练习。

1、说说燕子什么地方可爱?春天美在哪里?

2、观察春天的景物,写一段话。

《燕子》优秀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并掌握“俊俏、掠、偶尔、唧、荡漾、光彩夺目、赞歌”等生字词;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课文中的作用。

(二)、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创设相应情景,让学生体会到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三、教学难点:

切实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培养学生观察事物、观察生活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经常听到你们唱一首歌——《小燕子》。现在,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唱一下这首歌。(出示歌词)——《小燕子》歌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为啥而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 在此给学生设置疑问:春天最美丽在哪呢?大家心目中的小燕子又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燕子》。(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二)具体教学过程:

1.阅读课文。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内容,时间为3分钟。并提出阅读要求:在阅读过程中,画出不懂的字和不理解的句子。

2.由学生说出不懂的生字,详细学习。从拼音、笔画、结构、部首等方面进行学习和分析。

3. 范读课文。这个步骤建立在学习完生字词之后,范读课文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从这个过程中加深对生字词的认识,另一方面又可以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了解。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作基本的必要的准备。

接着,采用分组朗读的方法,每组朗读一自然段,看哪组读得最流利、最有感情。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这个步骤起到把几乎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文内容上的作用。

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以及对课文的'理解。

4.指导看图。燕子在空中飞着,有时飞到树枝上,一会儿又飞到到电杆上,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同学们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

出示燕子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翠绿的柳树,黑色的燕子,既能让学生认识燕子,又能唤起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这时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

观察后让学生口述。

5.讲读课文第一节。

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指名朗读第一节。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读完后,提出问题让同学们思考——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在这个环节中充分给予学生发挥的余地。让学生自由自愿地说出自己的答案和看法,只要是说到相关内容的都给予肯定,保持他们的积极性。)

最后,总结——第一节写了小燕子的形状。现在我们再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感受小燕子的美和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