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1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3篇(精选)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引导学生由说到写,把在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2、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我手写我心,提高写作兴趣。
3、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4、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5、指导修改习作,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写自己的所想所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道理。
2、通过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讲评,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本组课文的表达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掌握修改习作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揭题
1、导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在这个地球上快乐地生活了一代又一代,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还应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的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2、揭示主题。
二、指导习作,明确思路
1、审题意,明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第30页内容,了解习作内容和要求。
(2)小组交流,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3)推荐代表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2、聊话题,定选材。
(1)过渡:同学们,这次习作我们要写一写家乡的环境,你想选择哪一方面来写?主要写什么?(板书:选择材料。)
(2)学生交流准备写的内容。
(3)小结:从大家的聊天中,可以看出大家对环境保护相当重视,对这次习作的要求很清楚,选材也很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写出精彩的习作来。
3、理思路,学写法。
选题一:写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情况
思路点拨:
1、开头简单明了。
先要仔细观察,看看周围环境怎样,是受到破坏,污染严重,还是受到保护,环境优美。开头简单介绍自己调查的时间、调查的场所及其大致情况。
2、着重描写调查情况。
针对发现的问题展开调查,把了解到的情况用笔记录下来,用数据、图片或其他方法进行说明。对调查情况进行分类、比较,最后再确定出有针对性的描写内容。
示例《学校周边环境对同学们学习和成长的影响》调查报告。我们可以针对学校周边的网吧、辅导班、书店等对学生的影响进行调查,并分类写出调查过程和调查结果。
3、结尾提出建议。
既然已对周围环境作了清楚的调查,看到了现状,也了解了存在的问题,那么,结尾就要对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列数字说明法:
引用具体数据加以说明,能增强调查的可信度。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
示例我从网上了解到:就保护听力而言,一般认为每天8小时在80分贝以下听力不会有损失,而在声级分别为85分贝和90分贝的环境中学习或工作30年,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调查,耳聋的可能性分别为8%和18%。在声级70分贝环境中,谈话感到困难。
这段文字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写出了噪音对人类的影响,而把这样一段材料写入习作中,让读者来认识噪音对人的危害就更有说服力了。
选题二:想象几年后的家乡环境的变化
思路点拨:
1、大胆想象。
选取最能体现家乡面貌的一个方面,如家乡的绿化、家乡的小区建设、家门前的道路等都可以作为你习作的对象。任思绪飞扬,大胆想象,展望几年以后,家乡环境的巨大变化。
2、表达具体。
通过典型事例的描写来体现家乡的变化,如,可以选择令人感触最深的环境变化进行描写。写变化时不要面面俱到,只要从家乡的变化中选取一两个方面,加以具体地描写,以表现家乡崭新的面貌就可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小见大。
3、畅谈感受。
家乡的环境有如此大的变化,身为家乡一分子的你肯定感到特别自豪。把你的感受表露在习作中。话语不在于多,而在于真诚。
前后对比法:
描写几年后家乡环境的变化,可以通过变化之前和变化之后的对比进行描写。通过对比,能更好地把家乡变化后的'“新”与“美”展现出来,以突出此次习作的“变化”这一主题。
示例啊,真美!难道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qíqū)不平的泥路,现在已变成了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着花和树,小鸟在枝头歌唱,小蜜蜂在花间采蜜,彩蝶在翩(piān)翩起舞。
作者将以前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泥路与现在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进行对比,一下子就突出了家乡的路变化之大。
选题三:写环境调查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思路点拨:
1、开篇做好交代。
因为是写事情,那自然免不了要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等诸多要素。要让读者看个明白。
2、突出趣味性。
有趣就是好玩吗?当然不止。真正的“有趣”是能引起人们好奇心的。先回想一下当时哪些事情给自己的启发比较大?原因在哪儿?自己做了哪些让自己或别人感到有趣的事情?抓住“趣”点,把事情记录下来。
3、谈内心感受。
为了让读者能产生共鸣,在叙事时可以写写当时自己心里的感受,或者借助其他参与同学的表现,从侧面来烘托当时场面的有趣。
4、细节描写法。
对人物的动作、神情及语言进行具体、细致的描写的一种方法,通过细节描写,可使事情的叙述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传神。
示例只见弟弟瞪(dènɡ)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掐就把蚂蚱捉住了。蚂蚱拼命地挣扎着,弟弟乐得又蹦又跳。
这段话对弟弟的动作、神态等都作了细致的描写,形象生动,让人读着便可想象出当时趣味十足的情形。
三、学生写作,尝试为文
1、确定内容,编写提纲。
2、交流提纲,互相评议。
3、完善构思,动笔成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要求,谈话导入
导入:上节课我们进行了习作指导,很多同学都完成了本次习作,写出来的文章非常精彩!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欣赏自己的作品吧!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本次的习作要求。随着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上节课的板书设计。
二、自主习作,初步修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2、读别人的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三、指读习作,评议修改
1、选择不同习作内容,指名读,小组内评议。
评议要点:(相机板书:中心明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
(1)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2)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选取有突出特点的习作集体讲评,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
四、自主修改,展示习作
1、四人小组互赏,推荐一篇佳作。(点评者要做到:找出习作中最欣赏的一点,并给对方提一个意见。)
2、佳作赏析:推荐好的文章,师生共同赏析探讨。
五、誊写习作
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进行誊写。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重点指导“蔡”,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
3.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话朗读的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想法,明白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阅读资料
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十分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于今天的休克或假死)。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了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肋下做药熨疗法。不久,太子就能坐起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他和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
一、揭题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齐读课题《扁鹊治病》。
二、初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正音骨髓扎针(用针刺下去念“zhā”)男女生读骨髓肠胃皮肤(身体部位)扎针敷烫服汤药(治疗方法)
3、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谁能用一句话更简炼地说)1+1 (蔡桓公生病了,扁鹊多次劝其治疗,他都不理睬,最后病死了。)
4、小结
①故事中有两个人,一人是扁鹊,是个名医,板书:名医另一个是蔡桓公,板书:蔡桓公,分解范写“蔡”字,正“桓”音,讲的是蔡桓公生了小病,扁鹊医,结果蔡桓公病死了。
②听着听着,你有什么想问吗?板书:?
三、认识名医
1、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扁鹊医术高明的句子,用横线划出。
2、交流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①从哪里看出来扁鹊医术高明?“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变红)
②指名读(1+1) (就站了一会儿工夫;就知道其身上有小病,真是不简单!)齐读
③补充:望、闻、问、切四大诊法是由文中的扁鹊所创,被中医一直沿用至今。
这里用的是哪种方法?“望诊”
④积累词语:扁鹊在身边站了一会儿,就知道皮肤上有小病,不治,还知道会向体内发展,真了不起!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扁鹊的医术吗:(医术高明)医术精湛、出神入化、妙手回春、华佗再世(华佗是东汉末期的名医,在扁鹊之后。)文中还有句子说明扁鹊“望诊”功夫了得?
又过了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你从哪里看出来?说说自己的体会。“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文中还有哪句也写出了他医术高明?(同学可能觉得奇怪,扁鹊怎么跑了呢?他肯定有自己高明的见解,哪个句子也能看出扁鹊医术高明呢?)
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
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1、指名优同学读,听懂扁鹊的话了吗?
2、填表格,(学生拿出表格填)用字词填写。位置治疗方法治疗把握皮肤上敷能够(范例)皮肉之间肠胃里骨髓里
3、交流出示答案
4、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治疗方法越来越难,治疗把握越来越小,直到无能为力,这就是一位名医,清楚知道什么能治,什么不能治,也清楚的知道什么病用什么方法治,这就是一位名医。擦去“?”
6、朗读练习接下来,让我分小组读这4句话。(第一分句——第一组;第二分句——第一二组;第三分句——第一二三组;第四分句——全部)读得非常好!
四、认识蔡桓公
1、扁鹊医术那么高明,他一心想为蔡桓公治病,但却遭到了蔡桓公的拒绝。大家回忆一下,在这个故事中蔡桓公拒绝了几次,(3次)我们一起来看看蔡桓公的3次拒绝。
蔡桓公说??身体不好??显示自己的高明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指名读1:谁来读第一次拒绝?(1+1+1蔡桓公此时相信他吗?谁能读出不相信)(我好着呢,一点病都没有!根本就不相信他!)指名读2:第二句谁来?很不高兴,干脆就不予理睬;生气了,置之不理!
你们就是那位蔡桓公,你们面对扁鹊的劝告,你不高兴,不理睬,你心里怎么想的?指名读3:从你的表情就知道非常不高兴!你已经非常不高兴了,可是扁鹊还要一而再,再而三地拜见、劝诫,你心里又在想什么?
2、扁鹊的劝告过渡:不难看出,蔡桓公一次比一次不开心,那扁鹊又是怎样劝他的呢?自由读读扁鹊的三次劝告(出示)说说你的感受(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告,一心为蔡桓公好:真心为蔡桓公好啊!他一次比一次着急:因为病越来越严重了,国不可一日无君啊!;不管蔡桓公态度多么恶劣,扁鹊还是劝其治疗,对病人好:这就是一个医生高尚的医德啊!)同学们,这就是扁鹊几次三番苦口婆心的劝告,我们连起来读一遍。
3、分角色朗读:面对扁鹊的三次劝告,蔡桓公却依然无动于衷。来,让我们分角色来读一读。让我们拿起书,女——扁鹊男—蔡桓公师—旁白小结:就这样,蔡桓公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扁鹊,最后病死了。他才44岁,多可惜啊!
五、理解寓意
临终前,浑身疼痛的蔡桓公,不禁回想起了扁鹊对他的殷殷劝诫,他心里会怎么想?读了故事,你想对蔡桓公说?请你选一个写一写
1、选一个写一写:(书上142页空白处)
临终前,蔡桓公心里会怎么想?
读了故事,我想对蔡桓公说?
①小病要及时治,小病不治酿成大病就来不及了,这就是防微杜渐啊!
②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③不管蔡桓公态度多么恶劣,扁鹊几次提醒,劝诫及时治病,可见医德高尚!
2、交流,随机板书:防微杜渐虚心纳忠言(积累:忠言逆耳利于行)
3、小结:(蔡桓公生的是小病,但他没有虚心接受扁鹊的劝诫,没有及时治疗,终究酿成了大病,最后就这样病死了。这就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啊)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经久不衰的真正原因吧,课后有时间一定要多读读寓言故事!
3、推荐书籍
①寓言故事:守株待兔??(图片)
②中国寓言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小故事大道理)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抄写生字
2、作业本(机动)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蔡桓公名医小病病死
防微杜渐虚心纳忠言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篇4
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4、《微笑着承受一切》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11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康复”、“意外”造句。
3、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让学生感悟桑兰面对天大的不幸仍坚强不屈的精神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桑兰的语言、动作等细节的生动描写,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
教具准备: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2、问: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3、师选择板书。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轻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
(2)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同桌通过猜字,记忆生字。
3、检查
(1)出示卡片,“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了解生字的掌握情况。
(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的意思。
a、重点理解:
失声痛哭:控制不住而大哭起来。
剧痛:剧烈的疼痛。
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大汗淋漓:汗水向下滴。
b、学生提,并当场解答。
4、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5、谁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所承受的“一切”指什么?用笔画出有关句子。并指名回答。
6、默读课文,画出表现桑兰坚强的语句,再读一读。
三、小结
桑兰面对如此沉重的打击,“天大的不幸”,为什么还能微笑呢?她具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并齐读。
2、指导,注意:
选:注意笔顺。 摔:注意右上的左右两边。
套:注意中间有三横。 疗:最后一笔为“竖钩”。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过渡:17岁的桑兰为什么能微笑着承受一切?她有什么样的精神呢?
二、精读课文2—3自然段
投影出示:
桑兰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可她的后半生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
1、齐读。
2、桑兰的美好人生是什么?自由轻读第2、3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
3、画出最能体现桑兰人生美好的词,有感情地读。
4、“也许永远要在轮椅上度过”,这句话什么意思?这对于桑兰来说意味着什么?
5、指导朗读。
三、精读4—7自然段
1、桑兰是怎样面对这天大的不幸的呢?
自由轻声读第4—7自然段,找出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
指名读最后一段。
2、再读4—7自然段,画出具体描写“桑兰这个坚强的小姑娘,她用无比的勇气承受着一切,她以一贯的微笑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的句子。
3、讨论交流。
(1)出示:队员们看到桑兰的伤势后都忍不住失声痛哭,而桑兰却表现的怎样?
指导用坚强的语气朗读,品味。
(2)每天上午和下午,医生都要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
“康复”是什么意思?用“康复”造句。当医生给桑兰进行康复治疗的时候,桑兰总是怎样做?
指导朗读。
(3)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桑兰可以自己刷牙,自己穿衣,自己吃饭了。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
你觉得怎样读才感人呢?
四、小结并布置作业
1、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品格的桑兰大姐姐,她为所有的瘫痪者做出了榜样,也为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做出了表率。
2、课后,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默读全文,完成填空。
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脊椎骨骨折,然而她用( ) 的毅力, ( ) 的精神,( ) 承受( ) ,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二、仿照第4自然段,想象作文。
1、出示第4自然段,分析
(1)默读,看看每一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
2、出示第5自然段,想象仿写。
(1)指导朗读。]
(2)请你在桑兰的刷牙、穿衣、吃饭中任选一个,发挥想象,仿照第4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3、生想象作文,师巡视指导。
4、生交流、反馈。
三、作业
1、造句。
(1)康复——
(2)意外——
2、在下面句子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1)桑兰 忍着剧痛配合医生, 轻轻哼着乐曲。
(2) 前来探望的队友们失声痛哭, 桑兰没掉一滴眼泪。
(3) 桑兰是个坚强的小姑娘, 她能微笑着承受一切。
板书:
微笑着承受一切
美好人生
↓
天大不幸 坚强
↓
微笑着承受
5、《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