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心的培养》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责任心的培养》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责任心的培养》教学设计 篇1
教学内容:
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做一个负责的人
教学目的:
1、使家长深刻深刻理解责任心的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
2、帮助家长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使孩子懂得共同担当的方法,学会理解关心他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各位家长,大家好!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个孩子成长道路上很重要的问题,如何培养孩子做一个勇于担当负责的人。
我们先来看看在家庭,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情况:长辈对孩子关心倍致、疼爱有加,可是孩子吃东西时却想不到他们;长辈生病了,孩子却只顾自己玩耍,不去关心他们,有的甚至还吵着要求大人陪他玩。孩子报喜不报犹,在与别人产生矛盾时,先说别人的原因。
在来看看学校,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到或听到学生不负责任的事情。如:忘了带学习用品,作业没做完就去玩了;打扫卫生,扫把扔一地就不见人影了;等等情形,不胜枚举。那么是不是我们的学生记性不好,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得了健忘症呢?答案是否定的。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孩子没有被培养起自己的责任心,不知道去理解关心他人。
二、问题探讨
(一)孩子责任心缺乏原因分析
家长都希望孩子有责任心,敢担当。可孩子的责任感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在一定的年龄自动出现。责任感需要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下才能慢慢觉得的。造成孩子缺乏责任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第一,孩子没有独立负责的机会。
第二,我们没有教会孩子如何对自己负责,如何对别人、对社会负责。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各位家长,我们知道:一个对家庭、对社会负责的人,才会让人感到可信任;一个对生活、对事业负责的人,才会不断地进取;一个对民族、对国家负责的人,才会去献身、去贡献。所以我们教育自己的孩子至少明白两个问题:
1、什么是责任心?
2、有责任心的人应该承担哪些责任?
家长应明确告诉孩子一个有责任心的小学生应该承担的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自己负责
对自己的学习、品格、生活和时间负责。
2、对他人负责
①礼貌待人,宽容大度,说话文明,不做伤害别人的事,不打扰别人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共同进步。
②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诚实不说谎话。
③懂得为他人着想,有同情心,不歧视弱是群体,能伸出热忱的手帮助他人。
3、对学校负责
①知道自己是学校集体中的一员,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学校形象,以学校为容,为学校争光。
②尊敬老师,尊敬老师的劳动,勇于承担学校、老师教给的各项任务,并负责到底,做好老师的小助手,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
③在学校穿校服,举止文明,把学校、班级当作自己的家,积极创造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
4、对家庭负责
①知道父母的生日,孝敬长辈,关心父母,热爱家庭每一个成员,主动和父母沟通,多听父母对自己在各个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不辜负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在家做父母的好孩子。
②作为家庭的成员要勤俭节约、不乱花钱,了解长辈的辛苦、劳累,主动帮忙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减轻父母的负担,懂得以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的培养。
(三)培养孩子责任心的途径
(1)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给孩子理智的爱。
(2)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
(3)让孩子品尝一下苦果。
(4)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5)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
(6)要求孩子做事有始有终
(7)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
三、交流总结。
家长交流心得体会,教师做总结
四、作业:
家长和孩子做一次心灵沟通,和和孩子一起努力,家长做好榜样,尽早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责任心的培养》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责任意识培养: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做事要有责任心,要有负责到底的精神,学会自己做的事自己负责。
行为引导:教育学生做事要认真,勇于承担责任,并理解不负责任会对他人、集体带来不良影响。
教学过程
一、班会开幕
热身导入:通过脑筋急转弯抢答等活动,引出责任心的主题。
主持人开场:强调责任心的重要性和价值。
二、故事分享
《成长与责任》:讲述美国总统里根小时候因过失承担责任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以及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三、小品表演
《值日工作》:展示一个不负责任的学生李东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不负责任行为的影响。
《小组长》:展示一个负责任的学生张东的故事,对比两种行为,让学生认识到负责任的表现和重要性。
四、小组讨论
《小明的一天》:通过小明一天的三个不同场景(迟到、课堂纠纷、班级卫生),让学生选择并讨论,哪种行为更有责任心。
责任心测试:通过一系列问题测试学生的责任心程度,并给出评价和建议。
五、小组活动
“心有灵犀”游戏:通过游戏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对家庭责任的理解。
六、班会闭幕
总结:强调责任心的培养需要家校联合,共同努力。
教师寄语:鼓励学生将责任心内化为行动,为家庭、学校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心的培养》教学设计 篇3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责任心的概念,认识到责任心在个人成长、家庭、学校及社会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识别责任、承担任务、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如何制定计划并按时完成任务。
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形成积极主动、勇于担当的责任心,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
1、责任心的定义与意义
通过故事、视频或案例分享,解释责任心的含义。
讨论责任心对个人成长、人际关系的影响。
2、认识自己的责任
自我反思活动:列出自己作为学生、家庭成员、社会成员的不同角色及对应的责任。
分组讨论:在小组内分享并讨论各自的责任清单,理解责任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3、承担责任的实践
小组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一个短期项目(如班级美化、小型调查研究),要求制定计划、分工合作、执行并汇报成果。
反馈与评价:项目完成后,进行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重点讨论在过程中如何展现责任心,遇到问题时的解决策略。
4、面对挑战与克服困难
情景模拟:设计几个关于责任承担中可能遇到的挑战的情景(如时间管理冲突、团队意见不合等),让学生分组讨论应对策略。
成功案例分享:邀请校内外嘉宾或老师分享他们如何克服困难、坚持履行责任的故事。
培养长期责任心的策略
设立目标:引导学生设定个人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计划。
自律习惯养成:介绍时间管理、优先级排序等方法,鼓励学生日常生活中实践。
5、教学方法
互动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思想碰撞。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或假设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责任心的具体体现。
体验学习:通过小组任务、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责任的意义和价值。
反思日记:鼓励学生记录每日承担责任的行为和感受,促进自我反思和成长。
6、评估与反馈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任务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态度、责任感的体现。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通过填写评价表,让学生自我反思并相互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成果展示:项目完成后的汇报,评价其创意、执行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家长反馈:鼓励家长观察孩子在家中的变化,收集家长对孩子责任心提升的反馈。
《责任心的培养》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爱国、敬业、诚信、有爱且富有责任心的小学生。
家庭责任感:让学生懂得一个人做事要有责任心,特别在家庭中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家长和学生理解并实践家庭责任感。
难点: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主动承担家庭责任。
教学过程
一、班会开幕
热身导入:通过脑筋急转弯或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班会主题。
主持人发言:强调责任心的重要性和家庭责任感的必要性。
二、故事分享
成长与责任的故事:分享如里根总统小时候承担责任的故事,让学生理解责任心的意义。
三、小品表演
小品一:《值日工作》
内容:李东在值日时逃避责任,导致班级卫生受到影响。
讨论:做事不负责任会对他人、集体带来哪些影响。
小品二:《小组长》
内容:张东主动承担责任,承认小组工作失误并努力改正。
讨论:负责任的行为表现及其积极影响。
四、责任心测试
通过一系列问题(如是否按时上学、诚实、计划学习等),让学生自测责任心水平,并讨论如何改进。
五、小组活动
“心有灵犀”游戏:通过团队合作,增强学生之间的'默契和责任感。
“我的家庭我做主”:要求学生记录家中一天的收入和支出,体验家庭责任。
六、总结与作业
总结:强调家庭责任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家庭中积极承担责任。
作业:要求学生在未来一周内,每天记录一件自己主动承担的家庭责任行为,并写下感受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