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主题班会的策划书
老地方整理的中秋节主题班会的策划书(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秋节主题班会的策划书 篇1
一、活动背景
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
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
二、活动时间
20XX年9月30日
三、活动地点
501教室以及学校食堂
四、活动主题
中秋节之际,我班将组织进行一个主题班会,促进同班同学的交流,以增进友谊。活动主题为——我们的节日·中秋。
五、活动目的
1、使同学们感受到家的温暖,不至于在这样一个团圆的日子里感到寂寞。
2、增强同学之间的情感,是同学之间有进一步的了解。
3、锻炼同学们表现自我的能力,使同学们敢于表现自己。
4、增强班级凝聚力,为下一步班级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活动负责人
501班班干部以及班主任。
七、活动前期准备
1、到蛋糕店购买制作月饼的食材,塑料手套,保鲜袋,电子称等以及布置教室的.彩带卡纸。
2、借用学校的扩音喇叭等设备。
3、发动学生收集我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以及圣诞节的相关知识。
4、各个同学准备好要表演的节目,如猜谜,诗朗诵,小游戏等。
5、选择两个学生当主持人
八、活动过程
活动一:班主任带领学生到学校食堂。学生先将手洗干净,老师进行示范后,学生依次动手制作月饼。制作完后,将月饼拿到蛋糕店烘烤,半小时后拿回。
活动二:将学生带回班级进行第二项活动,通过讲解中秋节的由来,猜谜语,诗朗诵等形式,让学生对中秋节有更深的了解。
中秋节主题班会的策划书 篇2
教学要求:
1、了解中秋节的有关知识。
2、介绍有关中秋节的传奇故事。
3、针对住宿生的特点,寻找共度佳节的合理方案。
教学过程:
一、齐读班会的主题,交流对主题的理解:
(中秋节是月亮最圆的时候,是团圆的日子,我们心里也会喜洋洋、甜滋滋的。)
二、中秋知识竞猜:
1、中秋节是中国三大传统节日之一,我们能正确说出是哪三个节日吗?
(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2、中秋节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有许多习俗,我们知道些什么习俗都可以说出来哦,看谁说的多?
(拜月娘、赏月、吃毛豆芋艿、吃月饼等等。)
三、故事引趣:
1、师引:
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了,现在就让老师来给你们介绍一下:
嫦娥奔月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天上突然出现了十个太阳,晒得大地直冒烟,老百姓实在无法生活下去了。
有一个力大无比的英雄名叫后羿,他决心为老百姓解除这个苦难。后羿登上昆仑山顶,运足气力,拉满神弓,“嗖——嗖——嗖——”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他对天上最后一个太阳说:“从今以后,你每天必须按时升起,按时落下,为民造福。”
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敬重他。很多人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武艺。有个叫逄蒙的人,为人奸诈贪婪,也随着众人拜在后羿的门下。
后羿的妻子嫦娥(原名:姮娥),是个美丽善良的女子。她经常接济生活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一天,昆仑山上的西王母送给后羿一丸仙药。据说,人吃了这种药,不但能长生不老,还可以升天成仙哩。可是,后羿不愿意离开嫦娥,就让她将仙药藏在百宝匣里。
这件事不知怎么被逄蒙知道了,他一心想把后羿的仙药弄到手。八月十五这天清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到了晚上,逄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便机智地与逄蒙周旋。逄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柜,四处搜寻。眼看就要搜到百宝匣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吃了仙药,突然飘飘悠悠地飞了起来。她飞出了窗子,飞过了洒满银辉的郊野,越飞越高。碧蓝碧蓝的夜空挂着一轮明月,嫦娥一直朝着月亮飞去。
后羿外出回来,不见了妻子嫦娥。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皓月当空,圆圆的月亮上树影婆娑,一只玉兔在树下跳来跳去。啊,妻子正站在一棵桂树旁深情地凝望着自己呢。“嫦娥,嫦娥”后羿连声呼唤,不顾一切地朝着月亮追去。可是他向前追三步,月亮就向后退三步,怎么也追不上。
乡亲们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摆上嫦娥平日爱吃的食品,遥遥地为她祝福。从此以后,每年八月十五,就成了人们企盼团圆的`中秋佳节。
2、学生扮演嫦娥姑娘来介绍其他中秋节的习俗。
好,听了老师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
拜月娘
拜土地公
3、继续介绍关于中秋节的神话故事。
好,听了嫦娥姑娘的给我们的介绍,老师觉得中秋节真是个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啊。它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呢。(看时间待定)
月中玉兔
吴刚伐挂树
4、介绍中秋节的水果。
柚子
四、联系班级实际,讨论中秋节的活动方案
1、讨论:我们都是住宿生,中秋节也在学校里,不能和爸爸妈妈团聚。不过,虽然我们不能在自己的小家庭里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但是我们在三(1)班这个大集体中,和我们的同学老师一起过的中秋节,也是很有意义的。明天就是中秋节了,我们有什么想法吗?大家想过没有,中秋节怎么过?
2、同学之间交流。
3、关于外籍生。我们三(1)班的特点之一就是,我们班有几个外籍生,他们的爸爸妈妈不在上海,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我们该对他们做点什么?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全班每一个同学都爱他们。他们的亲人不在自己的身边,可是我们同学都在他们身边,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
4、同学交流。
五、小结
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我们班级如何过明天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三(1)班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大家永远齐心协力,共同出谋划策做好每一件事!
中秋节主题班会的策划书 篇3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应该拥护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保留一点炎黄子孙传统的东西。此外,借助于“团圆”,让学生感觉到亲情、感情存在。
二、活动准备:
1、召集班委讨论、决定班会程序,构思班会主题、内容,确定主持人;
2、根据班会内容确定班会骨干同学;
3、排练朗诵、合唱《水调歌头·中秋》等节目;
4、学生查找有关中秋的信息。
三、活动过程:
1、主持人(顾佳卉、)致欢迎词;
2、周想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3、讲述中秋的由来、食俗;
4、讲述身边有关中秋的传说故事;
5、有关中秋的民谣表演;
6、冯文彬等全班合唱《水调歌头·中秋》;
7、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四、活动内容:
女:首先欢迎各位老师光临,参加我班的“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班会。
男:当冰峰上的一片雪花在阳光的拥抱中成了一滴水珠的`时候,它便有了生命,有了与生俱来的蓝色的梦想。
女:当这滴水珠将自己溶入涓涓细流、溶入汪洋大海的时候,它便有了勇气、有了追逐梦想的汹涌的力量。
男:转眼间又到中秋佳节了,在此祝所有的同学老师——
合:“中秋节快乐!”
男:我想同学们对“中秋”应该不会陌生吧?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有没有学过什么诗词是有关中秋的?
女:下面请欣赏周想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男:很好,谢谢周想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朗诵《水调歌头·中秋》,同学们,我们谈中秋到现在,那有谁知道“中秋”的由来啊?(同学们自由发言)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主题班会的策划书 篇4
一、背景分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是孩子们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学习分享的大好时机。这一主题活动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儿童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以中秋节为主题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中秋节的相关文化,感受花好月圆和合家团圆的美好氛围。而环境作为一种“隐性教育课程”,在学生园日常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为了更好的完成中秋节主题,就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在环境创设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是从设计到布置再到评价整个过程均让学生积极参与。在环境创设内容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保证学生对环境的选择和自由支配。
二、活动主题目标:
1.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让学生通过品尝月饼、观赏月亮、学习和欣赏歌曲、制作水果拼盘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快乐,分享美好的情感。
2.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团圆节。
3.学生与家长共同收集整理资料,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环境创设:
(一)主题环境创设:
主题墙作为促进学生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已成为当前学生园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主题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主题墙,让墙由“静”变“动”,融入到主题教学中,让学生与环境进行有效地对话,成为我们主题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学生学习的互动平台。在创设前,先和学生讨论,多关注学生,观察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确定环境创设内容,并激发他们创设主题墙饰的积极性,倾听学生创设墙饰环境的所思、所想,为学生提供适度的支持。其实创设环境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学习过程。经过与学生讨论决定了墙饰内容后,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设计、准备材料和制作。
1.奇妙的月亮——关于月亮的图片(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收集整理)如:嫦娥奔月图片、月宫照片、神舟飞天照片、月球图片等(下面配上简单的文字说明)。丰富学生关于月亮的经验。
2.中秋风俗——关于中秋节各地风俗的照片。通常中秋节与国庆节在同一时间段,可以布置中国地图,然后将共同收集的各地庆祝中秋节的照片按照地域布置在地图上。如:中秋团圆、赏月、吃月饼、登高望月等。由师幼共同完成。目的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3.中秋来历——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图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相关传说。
4.团圆乐——学生全家福照片,体现中秋是团圆的日子。
5.欢欢喜喜过中秋——学生亲子手抄报。学生与家长共同制作手抄报,体现中秋来历、中秋风俗、中秋儿歌、古诗等,图文并茂。增进学生对国家的传统文化的认识,接受中华文化和美德的教育。
6.中秋祝福——教师为学生准备一幅长卷,让学生用画笔在长幅画卷上表达了自己对中秋的感悟。月桂树下的玉兔、会飞的嫦娥、月亮的变化、团圆的心愿……所有关于月亮的梦想都跃然纸上。
(二)区域活动创设
区域活动是课程内容的延伸或拓展,因此本主题的区域内容来园与中秋节的相关内容,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个别差异投放不同层次的材料,区域中的'内容都是与课程和近阶段的活动内容紧密联系的,学生通过区域游戏,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会进一步得到巩固、迁移和提升,
1.团圆超市:
学生和搜集各种月饼外包装盒、手提袋、月饼盒、饮料瓶、各种水果等,开展“超市购物”游戏
2.美工区
巧手吧:学生利用月饼盒、手提袋等,借助教师提供的辅助材料(剪刀、双面胶、彩纸、丝带等)对包装盒进行装饰,组合制作立体化的作品。生活中随处可取的废旧材料在孩子们富有创造性的小手中就会变成宝贝,汽车、家具等。当孩子们体验创造的快乐时更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月饼店:学生利用橡皮泥,借助模具制作月饼。
说明:为了体现学生互动,几个区域可以合作游戏。泥工区学生制作好的月饼可以送到巧手吧进行包装,由司机送到超市里出售。这些可以在老师的提示下,由学生表达出合作游戏的愿望。
3.益智区:结合科学领域活动,在节前节后让学生观察月亮,进行对比,绘制出“月亮变化册”等。
4.音乐区:快乐音乐会。准备各种打击乐器:圆舞板、三角铁、碰铃等,音乐图谱,进行节奏乐练习,尝试为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音乐《彩云追月》,用不同的打击乐器合作演奏,体验快乐,尝试用乐器独立演奏,学生接触打击乐,能够发展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感受力和理解力,培养学生耐心倾听与相互合作的习惯。
5.表演区:为学生提供表演的头饰、道具,引导学生举办中秋联欢会,鼓励学生大胆表演、展示自我,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6.阅读区:投放关于月亮、中秋节的故事书、图片、识字卡片、图文并茂的古诗、儿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走廊环境创设:
走廊是学生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室外场地和室内环境的通道,是学生每天都必须接触和经过的场所,它同样肩负教育功能的职责。
(四)家园联系栏
家长园地是家园沟通的重要园地,家长园地不仅要温馨、好看,而且要富有诗意,能吸引家长眼球,要让栏目“活”起来,真正体现家园之间互动。为让家长全面地了解班级活动,设立如下板块:教育早知道——张贴主题教学计划,让家长了解本主题内容;本月话题:——家长讨论“过一个有意义的中秋节”的方案,让学生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了解节日的来历、风俗等;我学会了——张贴儿歌、故事;温馨提示——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等,精彩瞬间——用照片的形式将学生园开展活动的情况向家长展示。从而体现家园共育的理念和主张!
在中秋节主题环境的创设中,要体现出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身份贯穿活动的整个过程,努力使每一块墙面、每一个区域、每一件材料都能与学生互动,与学生“对话”,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让环境也成为学生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