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优秀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采薇》优秀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采薇》优秀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2.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养成自主、合作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4.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从古至今涌现出屈原、李白、杜甫、郭沫若等许多问答的诗人。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欣赏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瑰宝。
二、学生初读古诗,质疑
1.出示古诗,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学习“薇、矣、霏”三个生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3.学生质疑。
三、引导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自学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读书认真,善于思考。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2.自学。
四、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五、检查学习效果、组织讨论
1.通过自学与讨论,你们有了哪些收获?谁愿意来和大家说一说?
2.指名讲解诗句的意思,简单介绍《诗经》。
3.教师相机提问重点词“昔、矣、依依、思、霏霏”。
4.抽生谈谈诗的大体意思。
六、创设情境,加深感悟,引导读背
1.播放多媒体课件。生想象当时的情景。
2.师作简单讲解:一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他抚今追昔,描写了春天和冬天有代表性的自然景物,回想了自己在军中的情况与心情。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练习朗读。
4.指名读,师生互读,读后评议,齐读。
七、总结学习方法
自读质疑──结合资料自学──合作学习──组织讨论──感悟背诵
八、根据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唐诗《春夜喜雨》,师引导学生重点体会“喜”字。
九、背诵这首五言律诗。
十、布置作业,拓展学习
搜集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交流。
《采薇》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体会诗歌重章叠句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作用
●感受诗中所蕴含的家园之思
●了解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
能力目标:
●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
情感目标: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培养对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回忆学习过的有关诗经的知识
二、 阅读全诗完成
(一) 注意以下字的读音
(二) 掌握以下重点词语
(三)疏通文意
(四)整体感知、归纳
1、诗歌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概括归纳全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3、找出本诗中表现人物强烈思乡情感的诗句。
三、赏析探讨
全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起到了什么效果
1-3章 采用了重章叠句和兴、赋的手法
4-5章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
诗歌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第6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阅读下面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四、作业
结合我们所学的《诗经》两首,归纳诗经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及表达效果,将两首诗熟读成诵,用赋、比、兴的手法尝试作一首诗来表达你的某种情感。
《采薇》优秀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诵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理解诗歌主要内容,掌握诗歌中的重要字词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的诵读诗歌,掌握诗中的比兴与借景抒情的手法,畅谈自己的感受,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戍边战士的内心复杂交织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诵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体会诗歌意象所传达的主旨。
【难点】
感受戍边战士内心复杂交织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国之大事在祭与戎,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无数的的战士因为戍边而与家人分离不得相聚,归期变得最不确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位戍边战士在归乡途中的'所思所想,这位战士想了什么心情如何呢?让我们从《采薇》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划分节奏。
2.教师范读,为学生正音,划分节奏,便于更好的掌握诗词。
3.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初步了解词中的大意以及其中蕴含的情感。
明确:强调学生个性化解读,读出自己的感觉来。
4.通过三遍的读,我们能不能从诗中找出一个字来体现整首诗的情感?
明确:“忧”字,全诗有以下句子出现“忧”字,“心亦忧止”“忧心孔疚”“忧心烈烈”。
(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我们知道这位战士是要返乡的,我们通常认为归乡是让人快乐的、兴奋的,那么这位士兵的忧愁是什么呢?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2.诗歌中的战士是如何抒发自己的忧愁的呢?仔细品读,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明确:诗经中最主要的手法——赋、比、兴。比、兴往往连用,在写回忆之“忧”时,作者用薇菜的生长变化来暗示归乡之期被不断的推迟。
3.通过刚刚我们的分析之后,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诗经的写法,让我们再来读一遍。背诵下自己喜欢的句子。
(四)师生总结,布置作业
《采薇》优秀教案 篇4
一、诵读(形式可以多样)诗歌,整体感知
1.诵读提示: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即读二字后稍作延长或停顿。
2.听录音,领会阅读技巧,明确本诗写作内容。
3.学生朗读诗歌,指出《氓》使用“比兴”手法的句子。
二、再读诗歌,疏通词句
1.翻译诗歌,强调文言重点。
2.大屏幕展示重点,提问检查。
三、通过“老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探究→老师指导总结”的过程鉴赏领悟
1.本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诗歌叙述了女子从恋爱到被遗弃的经过,批判男子的负心。
2.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个女子的形象?
对爱情与幸福有诚挚的`追求、勤劳,无辜被弃、无奈,不能抗争命运,温柔、坚强。
3.本诗采用怎样的叙述角度?有何作用?
运用“我”(第一人称)的好处: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更具亲切感、真实感。
4.说出《氓》使用“比兴”手法的句子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