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盼教学设计

2025/10/19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盼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盼教学设计 篇1

[教材分析]

《盼》是六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选自作家铁凝的第一本出版小说《夜路》,是一篇儿童文学类的小说。作者以孩子的视角,记述了得到新雨衣,渴望下雨到愿望实现——在雨中穿上了新雨衣的故事。用细腻的语言描述了小主人公情感和心理的变化,表现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疏通重难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厘清行文思路,感受小主人公因新雨衣而产生的“盼”。

3.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话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通过捕捉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话等描写,来感受小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盼》

“盼”字是什么意思,从目从分→眼睛黑白分明→直勾勾地看,眼巴巴地看→内心的渴望→每一个“盼”的背后都有一个愿望。

2、那么本文的小主人公蕾蕾,她“盼”的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梳理全文

1.自由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重点字词学习指导。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3.小组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提示:每个事例概括时都要有“盼”)

4.指名回答,提炼板书:晴天盼下雨,下雨盼出门,出门盼雨停

5.画心电图。尝试结合“我”的情感变化,给“我”画一个心电图。

[设计意图:课文主要是通过事例和心理两方面描写来衬托“盼”的,理清故事的发展脉络就是从事例方面入手,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从而也帮助了学生解答课后的.第一个思考题。]

三、品读课文悟写法

(一)品读第1、2自然段

1.同学们发现了吗?无论是盼下雨还是盼出门,蕾蕾盼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生:穿上雨衣到外面走)

师:对,你道出了她的心声,那我们就去看看蕾蕾那件新雨衣吧。

2.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把这两个自然段表达什么中心意思?(生:我得到一件新雨衣,我很喜欢它。)

师:如果让你把这两段浓缩成一个词,会是什么?(喜欢)

3、作者是怎么写出“喜欢”的呢?

学生交流:

预设1:关于雨衣

(A:颜色:淡绿色、透明B:款式:长着两只袖筒C:包装:扁扁的盒子)真好看!

B:生:怎么?竟然看出我得到雨衣感觉很新奇

师:这件雨衣的款式跟以前斗篷式的不一样,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

我把这两个字换一换,你读读,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1)比较: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雨衣上竟然还有两只袖筒。

师:感受到了一种新奇,是吗?越是把雨衣写得漂亮,写得赞,就越是让我们感受到蕾蕾对它的喜欢。原来,喜欢一件事物,还可以这样写。

预设:2: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点评:蕾蕾的心理描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对新雨衣的喜欢。

预设3:立刻抖开动作

点评:立刻抖开师因为——喜欢。是呀,迫不及待地穿上啦!

预设4:我一边想,一遍在屋里走来走去,戴上雨帽,又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师:你为什么穿上雨衣在屋里走来走去呀?

预设5:直到妈妈一声喊:“蕾蕾,你疯啦?嫌身上没长痱子吗?”我才赶忙把雨衣脱下来。摸摸后背,衬衫已经让汗水浸湿了,浑身凉冰冰的。

生:“赶忙”“凉冰冰”看出,现在已经热得不得了了,还穿着这件雨衣,可见非常喜欢。

4.小结:大家真了不起,这两个自然段里虽然没有出现“喜欢”这个词,却句句让我们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浓浓的“喜欢”。极喜欢又没出现喜欢这个词,作者真是高明。那我们也来写一写吧。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环节引导学生读书并尝试解决问题,并学会在阅读中研究文本,从简明、朴实的文字里感受“我”对雨衣的喜爱之情,为下文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拓展练笔

1让我们来挑战“完成初试身手第一题。”语文书翻到76页第一题。

3.交流。所有的材料都是围绕“戏迷爷爷”来写的。

4.下面我们挑战稍微有点难度的,“选词小练笔”

请你选择一个词,围绕它写一个小片段,但不能出现这个词哦。

5.展示交流

6.总结:同学们,大家都知道写文章要围绕中心意思,要描写具体。蕾蕾盼的是新雨衣,老师盼的是大家学有收获,学以致用,下节课,我们继续体会蕾蕾的盼。

板书设计:盼

盼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我盼春天的荠菜》是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打头课文,作者是我国知名作家张洁。文中描写旧社会农村的穷苦孩子以野菜充饥,以挖野菜为乐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也从另一个侧面揭露财主的罪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圈”;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简直”、“可是”、“渐渐”等词语写句子。

2、能根据提示较深入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能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语言文字和课文情景,通过反复研读,品味分析,了解“我”为什么会盼春天的荠菜,披文入情,读中悟情。

2、培养学生自读感悟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旧社会穷苦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痛苦。

2、感受妈妈疼爱孩子的感情。

3、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感受旧社会穷苦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痛苦。

【教学难点】

由于课文所写的事情发生在旧社会,距现代生活较远,学生体会该文的思想情感有一定难度,因此必须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感悟的学习情景。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查一查关于荠菜的资料,向老人们询问旧社会时穷人的生活状况。

第一教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导入

投影出示荠菜图片,同学们,相信大家一定吃过不少的菜。(青菜、白菜、花菜……)但对于荠菜,大家知道多少?(从生长季节、地点、形状、味道等方面展开说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盼春天的荠菜》,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尽情地读,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

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记记新词的字形,想想词义。

(2)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感情,并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读书结果:

(1) 投影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 做作业本第一题。做完后交流。

3、四人小组分工读课文。要求:读者尽情,听者尽心。

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初步感受,提出疑难问题

4、这个故事发生什么年代,从哪里看出来?

5、迅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作者盼春天的荠菜的?(9、10自然段)

课文其它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给课文分段,并交流。

分四段:一(1)二(2-3)三(4-8)四(9-10)

6、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教时

一、 读课题,自由读,指名读。

1、你想读出哪个词语?(盼)“盼”是怎样的一种感情?(盼望、渴望、期待)

2、分别用这三个词语再次读读课题。

我盼望春天的荠菜——我渴望春天的荠菜——我期待春天的'荠菜

3、可见作者对荠菜有着十分浓厚的感情,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4、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我对荠菜有着特殊的感情?(9—10)

二、研读全文,感悟我对荠菜的那份感情

1、自由读课文9—10自然段,把描写作者喜爱荠菜的句子划下来,圈圈点点,读读议议。

2、四人小组交流,读读你划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听听别人的朗读和理解。

3、集体交流

探究主题1:我最喜欢荠菜,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好吃了。

一、好吃,咱们来读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二、真的很好吃吗?

1、交流研究成果。

2、既然荠菜味涩难咽,为什么作者认为“别提有多好吃”呢?(因为她饿)

3、研读课文2—3自然段。

我没有饿过,我相信你们也从来没有饿过,因为我们的爸爸妈妈绝对不会让我们挨饿。作者饿过,饿到怎样一种程度?请大家读读2—3自然段,找出文中有关句子,体会体会她饿到什么程度?

(1) 谁来读读? 自由读,指名读。

A、刚抽出来的嫩蔷薇枝,把皮一剥,我就能吃下去。

B、才开放的映山红,我会一把把塞进嘴里。

C、更别说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了。

(2)你想要说什么?

A、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什么味儿?能吃吗?

B、蔷薇枝?吃下去?

C、映山红?一把把塞进嘴里?

D、从吃的样子看狼吞虎咽:“一……就……” “一把把” “塞” “更别说”

E、从吃的食物看都是未成熟的野菜野果:“青” “嫩” “才”

(3)真让人辛酸哪!咱们一起来读读吧!出示:

我真没想到,她饿得竟然去吃青玉米棒子!你还能说吗?

A、我真没想到,她饿得竟然去吃青枣青豌豆!

B、我真没想到,她饿得竟然去吃刚开放的映山红一把把塞进嘴里!

C、我真没想到,她饿得竟然去吃剥了皮的嫩蔷滚枝吃下去!

我们都没有想到,她竟然饿到了如此的程度!齐读A、B、C。

小女孩为什么会这么饿?(贫穷)

(4)说说那时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如有实物、图片或相关的文字资料则效果更好。)

教师激情演讲,渲染情景: 翻开人类的史册,我们才知道不管在昨天还是今天, 饥饿仍然威胁着人类。在埃塞俄比亚的难民营里,一个孩子已经衰弱得无法移动去寻找食物了。他快要死去的身体已经成为大群苍蝇的美食。你能想象他此刻最需要什么吗?同样,在炮火纷飞的阿富汗、巴勒斯坦、伊拉克,还有许许多多的儿童像文中小女孩一样饱受饥饿的折磨。谁能饱含感情地读读这两小节呢?指导课文朗读。

正因为如此,所以小女孩看到春天的荠菜才会如此高兴。你能有感情朗读第九自然段里的这些句子吗?

出示:“最使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过去了……别提有多好吃了。” 学生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读。

探究主题2: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一、怎么会是一种坦然的心情?(我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木棍凶狠地追赶我)

二、研读4-8自然段,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为饿掰了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追赶跳入河里,游荡在田野上。)这件事的哪些地方使你很为她感到难过、伤心?

1、“那家伙立刻拿着粗木棍紧紧追来。”

“粗木棍”他要干嘛?(是为了追到了打起来解恨)多可怕啊!

2、我没命地逃,风在我耳边呼呼直响……便不顾一切……

“风呼呼直响”说明了什么?

“不顾一切”,不顾什么?多危险呐!

3、“冰凉的河水呛得我喘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冷酷的笑声。”

谁在笑?

我在河里挣扎,他却在岸上笑,他真——

引导学生在读中求悟。抓住“立刻” “粗” “紧紧” “冷酷”,说明财主家的人十分凶残冷酷。那财主又是怎样的人?结合搜集的材料谈谈,加深对那个黑暗时代的认识。

4、“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上。……”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啊?(配上哀愁舒缓的音乐)指名感情朗读第八自然段。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儿哗哗地叫着,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了,按理说——(我也应该回家了),而且我也已经听到妈妈在呼唤我,但是我却不敢回家,因为我怕——(妈妈知道)。我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5、“我怕妈妈知道。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妈妈哀什么?愁什么?感受妈妈此时的心情。

身为一个母亲,却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受饿、挨打,却无能为力。

6、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女孩,你会对村口呼唤你的妈妈说些什么?此时你最盼望什么?(向往能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

7、所以“我”才会格外珍惜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有感情朗读句子:“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蓝天上白色的云朵。”

4、总结全文:

(1)请选择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只有知道过去,才会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

第三教时

一、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二、读课文,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三、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四、作业本第7题。

盼教学设计 篇3

盼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盼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盼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

3、读通课文,并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教学难点:读通课文,并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揭题:

1、谈话:(板书:荠菜)问:同学们,你们见过荠菜吗?谁来说说它是怎样的?(荠菜是一种野菜,嫩叶可吃,味略有点苦。)(注:教师在谈话过程中指导“荠”字的写法。)

2、揭题:既然荠菜味有点苦,不好吃,那么“我”为什么会盼春天的荠菜呢?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第13课《我盼春天的荠菜》

二、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反馈。

三、 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注意读准生字新词。

2、交流反馈:

①翻到课后读读写写,说说你认为难读难写的生字,并说说为什么?

②读一段你最喜欢读的段落。

五、作业:完成作业本第一、二、三题。

四、学习1、2大段

1、指名读第一段,有什么疑问?

2、读第2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话具体写出了“我”小时候很馋?

3、蔷薇枝、映山红好吃吗?为什么“我”会一把把塞进嘴里?

4、第3自然段共有几句话?齐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什么样,可以用课文中的哪句话来概括?

5、总结段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4—10小节,了解旧社会穷苦人家孩子的苦,体会小女孩对荠菜特殊的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9、10小节。

教学重难点:了解旧社会穷苦人家孩子的苦,体会小女孩对荠菜特殊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荠菜只是大自然中一种不起眼的`野菜。可是我——一个生活在旧社会穷苦人家的孩子,却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强烈的愿望!这背后,究竟藏着多少辛酸种快乐的故事呢?

二、整体入手,理清主线

1、默读课文4—10小节,想一想:

填空:

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没有荠菜的日子是()的日子。

有荠菜的日子是()的日子。

2、指名汇报。

3、总结:苦难享受

4、看课文插图,应该是哪一种日子?另外一种日子,你能想象出来是什么画面吗?

三、学习4—8小节

1、自由读4—8小节内容,思考:在那苦难的日子,我遭受到哪些痛苦?(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

2、给第4自然段的画面取一个主题(心情基调)。

[板:饥饿]

你从哪些词句里体会出来?感情朗读。

3、第5自然段的画面取什么主题?([板:紧张]

应该怎么读?(语速加快)

4、第6自然段?[板:冷酪或者悲惨]

怎么读?评评同学哪里读得好?

5、第7自然段?[丧气、悲哀]

妈妈知道这件事为什么会哀愁呢?(讨论)

读出感情。(哀愁)

6、读了第8自然段,你的心情如何?

这里为什么要写羊儿回圈,乌鸦归巢?(讨论)

小结。读出孤寂的感觉。

三、学习9—10节

1、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师)范读第9、10节。

2、自由读第9、10节,思考:在有荠菜的日子里,我享受到了什么?(边读边做上记号)

3、说说你最喜欢作者的哪些感受,为什么?(与前对比)

[板:好吃坦然]

4、小结:我不但解除了饥饿的痛苦,更重要的是同时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5、指导朗读。

6、尝试背诵。

7、在有荠菜的日子,我是这样坦然,没有荠菜的日子却只有苦难!难怪我会对荠菜有着一种——难怪我会这么盼望——

8、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如果你是课文中的小女孩,你会有哪些希望?

[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

我多希望()!

我多希望()!]

四、总结课文,说说启发。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我盼春天的荠菜

苦难:饥饿、紧张、悲哀、孤寂……

特殊的感情

享受:好吃坦然希望……]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背诵9、10两自然段。

2、给课文分段,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大意。

教学重点: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背诵9、10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学习提示”。

1、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有哪几步?

(1)写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2)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都是主要的,就要进行归并。

(3)明白、简洁、完整。

二、读课文,正确的给课文分段。

1、联系单元学习提示和课后练习第三题,给课文分段。

2、交流汇报,并说说原因。

(1第一段;2—3第二段;4—8第三段;9—10第四段)

3、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4、汇报讨论。

(结合课后题3讨论第3段大意。)

5、概括总结。

三、讨论课后题1、2、4。

四、背诵9、10自然段。

怎么背容易记住,请大家出出高招?

自由背、指名背、小组背、齐背。

五、课堂作业本。

六、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