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五年级语文《松鼠》教学设计

2025/10/20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五年级语文《松鼠》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语文《松鼠》教学设计 篇1

教材解析

《松鼠》是部编版新课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浅显易懂,介绍了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说明方法,教学重点解决的问题有:一是通过学习本文了解说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二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认“驯、矫、歇”等8个生字,会写“鼠、秀、玲、珑”等11个字,正确读写“松鼠、乖巧、清秀、玲珑”等13个词语。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把握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本文运用的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松鼠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松鼠的哪些习性;

2.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养成热爱观察的好习惯;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能抓住特点,又言之有序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松鼠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生充分答。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种小动物,请看图片。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

师:根据课前的预习情况,你觉得它是一种怎样的动物?能用你的`话来说一说吗?

(生充分答。)

师:同学们说得很精彩,那么,法国著名博物学家布封笔下的小松鼠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认识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

板书:松鼠

认识作者。

了解科学小品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字词学习。

学生小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读错或读破句的地方。

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评议读的情况。

(2)教师课件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

会写字:鼠、秀、玲、珑、歇、窝、滑、拾、狭、勉、梳

词语:松鼠、乖巧、清秀、玲珑、歇凉、追逐、警觉、触动、光滑、狭窄、勉强、脱落、梳理

教师指导写生字:重点强调如“鼠、滑、梳”的书写,教师要强调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的是:“鼠”的下边是竖提、点、点、竖提、点、点、斜钩;“滑”的右上边的里边是横折;“梳”的右下边是撇、竖、竖弯钩。

(4)检查读课文,可以抽查、可以轮读。生生互相纠正,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评价。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上词语。

讨论:( )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四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先总写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再分别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进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介绍松鼠的形体特征。

第二部分(2):主要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介绍松鼠的性格特征。

第三部分(3、4):从松鼠的行动、储备食物过冬和搭窝写出了松鼠聪明、警觉、乖巧的特点。

第四部分(5):介绍了松鼠的繁殖、换毛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课文中哪一句话概括了松鼠给人留下的整体印象?

(2)你认为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松鼠的特点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2.掌握生字、词;

3.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介绍它的外形。

五年级语文《松鼠》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品味文艺性说明文形象生动的语言。

2、了解按照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进行说明的说明顺序。

3、培养学生热爱一切生命的情怀。

教学重点:

品味文艺性说明文形象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阅读

教学措施:

对比阅读、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一定看过《人与自然》的节目吧,通过这个节目我们认识了不少动物。陈老师最喜欢的动物是熊猫,因为熊猫憨态可掬。所以我喜欢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你们最喜欢什么动物呢?你喜欢的动物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同学们用半分钟时间想想,然后采用“我喜欢的”这样的句式把你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大家。(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训练学生运用形容词的能力)

看来同学们认识的动物还真不少。今天我们还要来认识一种动物——松鼠。

2、过渡:松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为了了解松鼠,老师从辞典中查阅了一些资料。

通过幻灯片展示一段材料:

松鼠亦称灰鼠。体长20—28厘米;尾蓬松,长16—24厘米;体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林栖。用树叶、草苔筑巢,或利用鸦、鹊的废巢。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食昆虫和鸟卵。年产1—4窝,每窝3—4仔。皮毛可制衣,尾毛可制笔。(说明:为了学习的目的,这段材料经过修改)

从以上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松鼠的哪些知识?(明确:外形、生活环境、筑巢、吃的食物、生育情况、用途)

3、对比阅读

下面我们就对照着这段材料来学习课文《松鼠》。

(1)请学生大声散读课文《松鼠》,并谈体会:你喜欢材料中介绍的松鼠还是布丰写的松鼠?为什么?(目的:以学生的感受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出课文的语言形象生动的特点。)

抓住文中的动词、形容词及修辞手法进行比较分析。重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拟人化的'描写,生动形象,富有感情。)

学生边说我边板书,并通过板书总结松鼠的特点、简单地说明文章的说明顺序。

(2)简短讨论:你觉得材料与课文,哪个介绍的更好?

(明确:二者的目的是不一样的,并没有好坏之分。材料注重的是松鼠知识上的介绍,因此要求语言准确明了、简洁。而本文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不仅让我们了解松鼠,还要让我们喜爱松鼠,和松鼠成为朋友,因此语言形象生动,极富情感。)

4、拓展阅读(也可以作为推荐阅读)

过渡:其实布丰不仅喜爱松鼠,他还喜欢自然界的很多动物,也写了很多的动物。(通过幻灯简介布丰)

组织学生阅读布丰写的其他动物的片段,进一步体会布丰的语言特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片段。(重点就看一个片段)

看一幅狼的图片,想一想说一说狼在人的眼中是怎样的形象?(明确:贪婪、狡诈、凶残等等。)联想有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通过幻灯片展示描写狼的片段,并请学生思考:片段中的狼是一幅怎样的形象?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人?(孤独无助、象荒原上的流浪汉。这就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笔下的狼。布丰笔下的狼是可怜无助的,布丰让我们对狼现在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明确布丰写动物的语言特点: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

5、作业:阅读布丰其他写动物的文章,评一评它的语言好在哪里。

板书设计:

漂亮: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外形)

讨人喜欢驯良: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吃的食物(性格)

乖巧:过水、反应、跑跳、叫声、情绪、搭窝(行为)

说明顺序:先总后分再补充说明

语言特点:拟人化的描写,生动形象

教学设计说明

我校教学活动的主题是:聚焦课堂,形成课堂有效互动。我理解的有效互动,就是学生能够主动地积极地从一堂课中学到他想学到的对他的发展有利的知识。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一切以学生为本。我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来设计我的课堂教学的。

通过调查,我发现预备年级学生对说明文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主要了解的是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而对于说明文的语言还没有涉及。布丰的《松鼠》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内容比较浅显,说明方法也不突出,但语言很有特色。所以我把重点确立为品味文艺性说明文形象生动的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当然,必要的说明文的知识点还是要掌握的,但都不作为重点来讲。如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发现语言的美呢?由此我确立了比较阅读的教学手段,让学生通过比较自己去发现、体会、感受语言美。另外,我认为当今的学生对生命的意义认识还不够深刻,对动物的生命可能就更加冷漠了。而预备年级的学生还是很天真的,心灵也很纯洁,所以我也想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爱,从而热爱一切生命,包括动物、植物。

五年级语文《松鼠》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从中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及新词,掌握多音字“晃(huàng)”,认读3个字。

3、通过阅读,使学生知道本文是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能够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并能说出理由。

4、让学生学习作者在描写事物时既抓住了特点,又言之有序,读写结合。

二、教学重点:

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产生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并能说出理由。

四、教学准备:

有关松鼠的资料

字、词、句的投影片

五、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你能用一两句话给我们介绍介绍吗?

2、请看大屏幕,你们认识图中的小动物吗?[出示几张不同种类的松鼠图片]

请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松鼠)结合你搜集的资料,能不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一下它?

3、看老师板书课题,注意“鼠”的笔顺。

让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进入松鼠的世界,去看看这个可爱的小动物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①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争取把课文读流利。

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③结合上下文理解“嬉戏”、“遮蔽”的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词句

四肢歇凉摇晃毛茸茸风吹雨打树杈

榛子橡栗苔藓[出示榛子、橡栗、苔藓的图片]

灰褐色

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出示灰褐色的松鼠]

遮蔽

窝搭好了,还在上面加一个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

“遮蔽”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嬉戏

晴朗的夏夜,松鼠在树上高兴地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嬉戏。

“嬉戏”你怎么理解?

(2)组词[写在练习本上]

支()茶()喜()般()敝()

肢()搽()嬉()搬()蔽()

耳()舌()秦()晃huǎng()

茸()刮()榛()huàng()

组完同桌订正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想想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在括号里填个词。

讨论:()的松鼠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3、同桌讨论:如果把课文分成两部分,该怎样分?为什么这样分?

全班交流,板书:外形

习性

四、细读一段,了解外形

1、默读,找一找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 ”划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呢?试着填一填:

在写松鼠的外形时,作者采用......的写法,抓住松鼠的.....和......的特点,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爱。

3、大屏幕出示: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小面孔上有一对小眼睛,身上有褐色的毛,一条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

对比读:男生读屏幕上的这段话,女生读课文第一段。

讨论:你认为哪段写得好?好在哪儿?

小结:确实是文中第一段写得好,作者抓住了松鼠的外形特点,运用了恰当的形容词、比喻句,把松鼠的外形写具体了,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美丽可爱。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借鉴。

4、指名读,读出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仿照课文第一段的写法,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介绍的外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意思写词语[写在练习本上]

动作迅速而灵敏、(敏捷)

小巧、灵活、精细。(玲珑)

遮住的意思、(遮蔽)

游戏、玩耍、(嬉戏)

2、《松鼠》一课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写什么?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第二部分,了解一下松鼠有哪些生活习性?

二、精读课文,了解习性

1、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和同桌说一说松鼠有哪些生活习性。

2、假如你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你该如何介绍自己的生活习性?默读课文第二部分,选择一方面准备在全班介绍。

3、指名介绍,随机导学:

①学生介绍第3自然段时,导:你们瞧,作者把松鼠搭窝的过程写得多具体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划出来?(板书:先……再……然后……)

师生对读这一句,感悟言之有序。

学生动笔,用上“先……再……然后……”写一段话。

写后交流。

②学生介绍第4自然段时,导:在写松鼠吃东西的`样子时,作者用词极其准确,你认为哪几个词用得好?请用笔划出来。

[出示松鼠吃食的图片]指名说哪个词用得好?

小结:“坐”、“捧”、“送”这几个词都用得很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松鼠吃东西的样子,你们看那样子多有趣呀!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请2名同学分部分读全文。

2、说一说通过学习课文和查阅资料,你对松鼠有了哪些了解?

老师也搜集到一些资料,大家读一读。[大屏幕出示]

松鼠的种类很多,全世界约有240种,我国有26种。其中生活在树林里的松鼠,在我国东北和华北各地十分常见,因而又叫普通松鼠。它的身体细长,体毛为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所以也称灰松鼠。

人们上山时,常常可以看到松鼠在松树上窜来窜去,一条又长又蓬松的大尾巴,常常向背脊上反转。有时候,两只前脚捧着一个松果,用锐利的门牙啃着吃,好像寺庙里拜佛的烧香客。

松鼠在茂密的树枝上筑巢,或者利用乌鸦和喜鹊的废巢,有时也在树洞中做窝;它们除了吃野果外,还吃嫩枝、幼芽、树叶,以及昆虫和鸟蛋。秋天一到,松鼠就开始贮藏食物,一只松鼠常将几公斤食物分几处贮存,有时还见到松鼠在树上晒食物,不让它们变质霉烂。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没有东西吃了。

松鼠一般白天活动,清晨更为活跃。它的听觉和视觉都很好,行动敏捷、活泼。

松鼠的毛皮又轻又暖,质量虽然比不上水獭和紫貂的毛皮,但是数量很多,是我国重要的毛皮兽之一。

3、作者把松鼠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介绍得非常清楚,文中有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呢?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第3题。

2、继续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接着写一写它的生活习性。

板书设计:

外形美丽(四肢面孔眼睛毛尾巴)

活动习性住先……再……然后……

五年级语文《松鼠》教学设计 篇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一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合作品读、对比研读、拓展阅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说明方法的灵活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探究两篇课文不同的写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策略

1.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在品读中体会情趣。

2.合作品读,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感悟方法。

3.对比研读,在比较中总结提升。

4.拓展阅读,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总结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了解作者,读读资料袋。

2.学生介绍松鼠。

3.播放一段小松鼠视频。

请学生谈谈松鼠给自己留下的印象。(灵活、聪明、敏捷、可爱……)

【设计意图】视频的播放,使孩子们直观感受到小松鼠的可爱,让他们一下子就爱上这种可爱的小动物,能够充满兴趣地投入学习。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师:今天我们也跟随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去看看他笔下的松鼠是怎样的。

生:自己读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出示课件:

读准下列生字词

驯良 乖巧 清秀 矫健 机警 玲珑 帽缨 歇凉

榛子 榉实 橡栗 蛰伏 错杂 苔藓 圆锥形 梳理

出示图片:解释“帽缨”。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一看十八世纪法国女士帽子上的帽缨,从而进一步感受到作者把松鼠的尾巴比作帽缨是多么生动形象。

(三)合作品读

出示课件: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松鼠的`呢?阅读课文,想想课文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再说说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

1.这段话有几条要求?哪个是基础要求呢?指名读要求,然后想一想。

生: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呢?怎样表达出自己对松鼠的喜爱之情的?在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呢?(明确共有三条要求,“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松鼠的”是基础的要求。)

师小结:看来阅读文章首先要弄清楚文章的内容,再体会作者的情感,最后了解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更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让孩子深入理解课前提示中提出的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2.先认真自学,思考前两个问题。

小组讨论:围绕一个方面,用读一读或者说一说的方式来呈现你们的讨论结果。

小组发言:

漂亮──面容:清秀、玲珑;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尾巴:美丽;吃食:端庄;姿势:优雅。

乖巧──横渡溪流:智慧;有人触动大树:警觉;储备食物:聪明;蹦跳动作:轻快、敏捷;叫声响亮,不高兴发出恨恨声:情感丰富;搭窝:智慧。

解释乖巧:(言行等)合人心意,讨人喜欢;机灵(聪明伶俐),机智。

驯良──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活动时间:晚上(不骚扰人)。

解释驯良:和顺(温和顺从);善良(心地纯洁,没有恶意)。

其他:生育、换毛、喜欢洁净。

小结:读文章开头第一句话,文章在课文开始用这样一个总起句统领全文,后文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具体介绍松鼠,这就是总分的写法。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读书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并且自主设计阅读交流的方式,可以采用读一读、说一说等方式。

3.体会语言的优美: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呢?读一读句子。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师出示词语:这些词语都是从同学们刚刚读过的句子中提取的,你读一读,体会到了什么?

清秀 玲珑 闪闪发光 矫健 轻快 美丽

警觉 锐利 敏捷 响亮

干净 光溜溜

漂亮 驯良 乖巧 讨人喜欢

提示:一组形容词,一组褒义词,一组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词。

师:看来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是通过这样的词渗透在字里行间的,让我们感受到他是发自内心地喜欢这种漂亮、乖巧、驯良的小动物。那你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更深刻地体会这种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文中找到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再由句子到词语,深入体会到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学习这种严谨巧妙的表达方法。

(四)对比研读

出示课件:阅读要求

与《鲸》相比,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填写表格,然后交流。

课文 内容上 表达方法上 语言风格上 《鲸》 形体大、进化过程、 种类、生活习性 列数字、举例子、 打比方、作比较 语言平实、朴素 《松鼠》 外貌、性格、行动 比喻、拟人 语言生动、融入了喜爱之情 《马》 《蚂蚁》 相同之处:都是介绍动物的文章,都是说明文。

师小结: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我们也感受到,同类文章放在一起学习,进行阅读比较,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研读,让学生深入比较同样是说明性的文章,所用方法有相同的,也会因介绍对象不同,作者写作风格有所区别。我们可以根据自己习作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说明方法。

(五)布置作业

阅读《马》或者《蚂蚁》,和两篇课文进行比较,完成学习表格。

【设计意图】拓展性作业,激发学生积极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说明性文章的认识,掌握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