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2025/10/21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铁杵成针》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故事中的生字新词,了解故事的内容。

2.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3.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成语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成语故事《铁杵成针》,理解成语的表面意思,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后来人们把这些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加以锤炼,便形成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背诵下我们积累的成语。)

2.学生起头,背诵成语接龙。(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积累更多的成语,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这种学习精神。)

3.导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它们有的庄重严肃,有的机智幽默,而且大多数的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个有趣的成语故事,大家想不想看?这个成语故事的名字叫做“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不过,老师有个要求,希望同学们能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去观看。

4.出示阅读提示,指名读要求

(二)学习成语“铁杵成针”

1.欣赏故事。

2.小组讨论交流。

师:故事我们已经看完了,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学习提示和故事内容,把你的发现和你小组内同学说一说。

3.汇报

(1)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2)李白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困难?后来又是什么事情使他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你对他了解吗?(指名背李白的诗,出示介绍李白资料的课件)

(3)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铁杵成针”这则成语的意思?铁杵是什么意思?

生说后,观看课件,板书成语意思:将铁杵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就必有成果。学生齐读)谁能用铁杵成针说句话?

(4)看了这个故事,你最想说些什么?

师:只要同学们坚持学成语,日积月累,就会掌握很多词条,你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这就好比铁杵成针。

(三)表演铁杵成针(李白这些成绩的得来跟他的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然而,铁杵成针这件事对他后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演一演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1.小组内先分工排练。

2.全班汇报。

(四)“铁杵成针”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谁能讲一讲你自己所熟悉的成语故事。

(五)练习题

1.看图猜成语,说意思。

2.成语计算题。

(六)总结

师:李白被人们称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伟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人都需要刻苦地学习,那么普通人不就更需要努力了吗?因此同学们,无论我们的才华、天资如何,都应该努力学习,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持之以恒,这样才能成功呀!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篇2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1.正确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卒”2个字。

2.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学习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具

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则文言文《囊萤夜读》,了解了关于“热爱读书”的一段佳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则文言文《铁杵成针》。(板书课题:铁杵成针)齐读课题。

2.释题:“铁杵”是什么意思?“铁杵成针”又是什么意思呢?(“铁杵”,是“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的意思。“铁杵成针”就是把铁棒磨成绣花针的意思。

【课件出示13】

李太白就是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谪仙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成,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越女词》《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3.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出示:【课件出示14】

(1)是谁把铁棒磨成针?

(2)为什么把铁棒磨成针?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铁杵成针》这个故事?

鼓励学生质疑,训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爱动脑筋的习惯。

新课

教学

()分钟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1.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出示课件15】

自由读文,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注意读准平舌音“卒”,后鼻音“逢”。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逢卒”。

“逢”半包围结构,先写辶上面的部分。:辶书写顺序:点横折折撇捺。

“卒”独体字结构,注意下面的横写得长一些,基本压在横中线上,竖压住竖中线。

2.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3.读后学生评价,【出示课件16】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老师也可出示原文和停顿符号,可以对学生朗读有所帮助。

4.学生模仿教师自由练读,读通读顺为止。(教师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反复朗读)

5.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正误。

6.教师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指名读、赛读、齐读等,直到读熟为止。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对照文后注释,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遇有困难教师及时帮助。

2.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讨论每句话的意思,也可向教师请教。教师及时就文中比较难理解的词句进行指导:如“弃”是“放弃”的意思,“之”在文中指“老婆婆”;“还”是回去,到学校去的意思。

3.学生对照注释,讲解自己对文中语句的理解,教师及时讲解学生理解中的难点。

4.同桌互相讲说故事内容。

出示课文大意:【出示课件17】

磨针溪,坐落在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板书:李太白放弃学业老婆婆铁杵成针)

四、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请学生谈谈学习本文的体会。【出示课件18】

(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2.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习中的经历充分发言,认识到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板书: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3.“铁杵磨针”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出示课件19】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认准了一个目标,只要坚持不懈,就可以创出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5)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6)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功夫不负有心人。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初读课文环节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并且读出节奏,实际上读的过程就是理解的过程,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对文章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这一环节对文言文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思考后回答问题,教师抓住机会点拨指导,再提出关键性的问题,随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不断增加,文章要说明的道理自然显现,可谓水到渠成。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五、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指导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

内容囊萤夜读【出示课件20】

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囊萤夜读夜以继日

铁杵成针

李太白放弃学业老婆婆铁杵成针

不轻言放弃,坚持就会成功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21/22】

一、给句子中红色字注音。

1.家贫()不常得油。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2.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三、《铁杵成针》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一、1.贫:贫穷2.弃:放弃

二、1.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力所感动,回去继续完成学业。

2.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三、不能轻言放弃,要坚持就会成功。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恭、勤”等生字,规范书写“萤、焉”等生字,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3.情感与价值

能用自己的话复述两则文言文,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在朗读中学会停顿,初步掌握诵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搜集注释及相关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囊萤夜读》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有许多刻苦学习的故事,你能列举出这样的故事吗?孙敬——悬梁、苏秦——刺骨、匡衡——凿壁借光……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学习的古文《囊萤夜读》。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初读正音。指导书写,指名读词语。

课件出示:囊萤、恭勤不倦、博学

指导书写:“囊”结构紧凑。上部扁小;撇、捺尽量伸展。

“恭”的撇、捺要舒展,盖住下面的“”。

“勤”字要注意左部横画布白均匀。

2.课件出示课文《囊萤夜读》。

指名读课文,师范读课文。强调“盛、数”在文中的读音。

3.思考:本文的主人公是谁?生:车胤。

谁收集到车胤的资料了?给大家介绍一下。课件出示车胤的相关资料。

三、自主探究,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2)对照注释或查阅字典,弄清古文的意思。

2.汇报交流。

(1)指名分句读。先注意读准字音,再注意句子的停顿。

(2)男女生读,齐读。

师:对照注释,你弄清了哪些字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师:扩词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倦——疲倦,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生自由汇报。

4.指名分别说说这则古文的意思。

5.如果你就是车胤,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要夜以继日地读书?(生自由汇报。)

6.学了这篇古文,你有什么启示?

生: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

7.指名读,齐读。

四、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凿壁借光。看看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你们自己能不能读懂它。

【板书设计】

囊萤夜读

时间:夏夜

人物:车胤

原因:家贫不常得油

经过: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自强不息勤学上进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对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以意率文,以问题的'思考和探究带动词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先弄清句义和文义,解读文本,学习文言文知识与积累,阅读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课外拓展没有让学生表达,时间没有掌握好。总是担心学生没有基础,可文中生字的读音很重要,实词也很重要,句子翻译很重要等等,结果一堂课下来什么都不舍得丢,什么都想讲到,什么都想抓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意时间的分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铁杵成针》

一、激情谈话,理解课题

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精华,学习文言文《铁杵成针》,请你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学习《囊萤夜读》?这节课我们能不能也用这个方法来学习《铁杵成针》呢?

揭示课题,理解“铁杵”。

1.读一读,然后评议。

2.猜一猜。

看看部首,“杵”可能是什么意思?那么“铁杵”呢?

师:理解汉字,要看偏旁部首,看“杵”字,是木字旁,就要猜这个字与木有关,“杵”是什么呢?是木头,还是木棒?对,是一头粗一头细的木棒。那么“铁杵”呢?

3.看一看。

课件出示图片,这就是铁杵,一头粗一头细的圆铁棒,要把它磨成一根针,不容易啊。文中是谁要把铁杵磨成针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步感知

1.为了更好地朗读课文,先来学习生字。

指导书写:“逢”的“辶”起笔低,平捺长伸,托住被包部分。

“卒”上横短,下横长,竖要在正中,与上面点对齐。

2.课件出示文本,标好停顿。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3.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4.检查自读,重点正音。

5.看部首,猜词意。如:老媪、老妪。

生:看“媪、妪”的部首,跟“女”有关,联系前面的“老”字,可以想到“老媪、老妪”分别指老奶奶和老婆婆。

6.指名朗读,纠正断句。

7.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你们了解他吗?生汇报。课件出示李白的相关资料。

三、自主探究,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停顿。

(2)对照注释,弄清古文的意思。

2.汇报交流。

(1)指名分句读。先注意读准字音,再注意句子的停顿。

(2)男女生读,齐读。

师:对照注释,你了解了哪些字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理解的?

3.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4.观察字形,理解“曰”的意思。

读一读带有“曰”字的语句。联系文中语句,观察“曰”字的字形,弄清意思。

四、拓展延伸

学完这篇文言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生自由汇报。

课件出示谚语,大家诵读。

(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齐声朗读。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初步学会了如何断句,如何理解字词,如何诵读。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希望大家多多诵读小古文,喜欢小古文!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我以独白式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对诗意的理解,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思想的启迪。我让学生们吟诵课文,抑扬顿挫,韵味无穷,不仅可以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音律美、意境美、形象美,还可以广泛地积累语言,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不足之处]本节课学生们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得还不够透彻,我没有更好地引导。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知识经验有所不同,对文本内容领悟、理解的程度也就不同,所以,接受速度较快的学生可以给学习文言文稍弱的学生解决一部分难点。在这一阶段,因为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可能还存在不彻底、语言表达不准确的情况,这时候,我应该给予合理指导。

《铁杵成针》教学设计 篇4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铁杵成针》,认读“卒”,会写“逢”。

2.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继续使用“组词法”理解文意。

3.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培养优秀品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1.能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继续使用“组词法”理解文意。

2.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培养优秀品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理解课题

1.根据线索猜诗人

2.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难度的地方一定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检查自学情况。

3.指导生字,教师相机正音。

4. 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逢,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平捺要写得舒展。

三、再读课文,读好节奏

1.过渡:读文言文,我们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出节奏。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重点句子: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

逢/老媪/方磨铁杵

3.多种方式朗读。

四、回顾学法,理解文意

1.提问: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小结:确实学习文言文有很多小妙招,昨天我们学习《囊萤夜读》时,用了一种方法——扩词法。现在我们继续尝试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今天的学习中。

2.运用扩词法,说说句子的意思。

出示: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1)指名说,(2)提问:这句话向我们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起因(板书:起因),李白读书未成,弃去,可能有哪些原因呢?

3.万事有因必有果,你能在文中找出故事的结果吗?(板书:结果)

出示: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指名说意思,并说出哪些字运用了扩词法。

4.对比:未成,弃去。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李白前后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大,请从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5.出示: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板书:经过)

(1)请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并说出哪些字运用了扩词法。

(2)问之,曰:“欲作针。”这里原本应该有对话的,却被省略了,哪个字起到了这个作用呢?(之)

(3)小组共学补充对话内容,进行角色表演朗读。

①_____________(谁)问_____________(谁)“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谁)答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还可能有第二次对话,会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出故事。

五、感悟道理

1.感“文”意。

A. 读过这个故事,你有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吗?

——神秘的“老媪”

——做着不可思议的事情:“磨杵成针”

——老媪真的为了得到一根针?一根针用得着用铁杵来磨?

(李白家的亲人特意安排的,老师安排人扮演的,神仙变化的……)

B.“世传”的目的是什么?(孩子完成学业,不可半途而废)

C. 你曾经放弃过什么追求吗?读了这篇文言文,你又感何意呢?

2.故事中的李白正是受到老婆婆铁杵成针精神的启发,完成了学业。这条不知名的小溪也因此有了名字——磨针溪。这个故事不但成就了这条小溪,还浓缩成一个谚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六、拓展延伸

1.出示课外阅读材料,尝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说说大意。

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①不休,及至②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③。后为当世大儒④。

----《汉书》

注释:①夕:晚上。②及至:到了。③屋梁:房梁。④儒:有学问的读书人。

2.古文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我们今天的古文之旅也结束了,我们不仅认识到了一位知错就改的李白,还认识了一位坚持不懈的老婆婆,当然我们还学到了学习古文的方法,喜欢古文的同学可以读读朱文君的《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孩子们愿你们读万卷经典,做中华好少年!

七、布置作业

1. 必做作业:根据原文,把理解后的意思串联起来,把这则故事说给家人听。

2. 选做作业:推荐阅读朱文君的《小学生小古文100课》。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起因

经过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