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精选6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摸弄,引起幼儿对球在斜面上滚动的现象感兴趣。
2、学习用语言和图表表达自己的操作和体验。
二、重点与难点
1、物体在斜面上会移动的。
2、在不同的坡度上,物体移动的速度是不同的。
三、活动准备:
1、幼儿在科学角活动中已对物体的滚动发生兴趣。
2、已学习过作单一物体的观察记录。
3、网球、洗衣板、积木、记录纸、笔等。
四、活动流程
设疑探索——讨论体验——记录延伸
五、活动过程
一、初次探索
1、设疑:怎样不用力推,球也能滚起来。
2、探索:幼儿自由的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板的一端放在腿上、椅子上、积木上,手拿着板的一端往上提等等)
3、讨论:
(1)幼儿讲述自己的方法并演示。
(2)小结:板的一端垫高了,不用力推球就会从高的地方往下滚。
二、再次探索
1、设疑:请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想办法使两只球在板上滚的快慢不一样。
2、探索:幼儿自由结伴操作摆弄,教师巡回观察。(可能出现:两块板都是平整的面朝上。但积木垫的高低不一祥。或者是,一块板的面是平整的,一块板的面是凹凸不平的,积木垫的一样高)
3、讨论:
(1)幼儿讲述合作的经过,并进行演示。
(2)小结了两块平整的板面,积木垫的低不一样,的滚动快慢也不一样,垫的高的'板球滚的快,垫的低一点的球滚的慢。两块积木垫的一样高,平的一块球滚的快,凹凸不平的一块板球滚的慢。
4、幼儿体验
三、 记录
1、请小朋友把玩的方法记录下来,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2、幼儿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记录。
四、延伸:
今天我们玩的是球,那么别的东西放在上面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呢?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知道月亮时圆时缺一起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
3、说说自己心中的月亮。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帮助孩子了解月亮时圆时缺的事实。
活动难点:帮助孩子根据图片讲述故事。
活动准备
自制夜晚背景图,月亮变化图,游戏相关的各种小衣服卡片。
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眼中的月亮
教师引导孩子回想以前见过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提问:“小朋友都见没见过月亮啊?见过那见过的月亮都是什么样子的呢?)
各抒己见,说一说思考的结果(能体现《纲要》中说的`:”发展幼儿语言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二、听听月亮姑娘的故事
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了自己见过的月亮,那我们都是在什么时候见过月亮的呢?为什么晚上才能见过月亮呢?我们的月亮姑娘最近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看看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展示图片让孩子们所说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然后教师在孩子们讲述的基础上扩充故事
三、想想月亮姑娘
月亮姑娘有没有做成衣裳啊?那个小朋友知道月亮为什么没有做成衣裳啊?
那小朋友说说看,为什么月亮姑娘只能晚上才能出来啊?太阳公公出来了,月亮姑娘没有衣裳可怎么出门啊!她能不能出门?(没有衣服是不能出门的,小朋友们出门来上幼儿园都要穿上漂亮的衣服对不对?)
总结:原来月亮姑娘每天都在变化,所以,她现在还穿不上合身的衣服,你看白天太阳公公出来了,她不好意思出来,只能晚上才悄悄地露面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3
一、设计思路:
今年春天,在我园的科技节活动中,幼儿对一种会发光、发声的陀螺很感兴趣,孩子们讨论的是陀螺、玩的是陀螺,我感觉到可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来进行一次“转动”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三、活动准备:
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四、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幼儿操作教师提供的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幼儿观看幻灯: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五、活动延伸:
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发现磁铁都有不同的两端,磁铁间存在相吸、相斥的有趣现象。
2、能用较恰当、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3、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活动准备
1、长条形磁铁、环形磁铁各17块,柱形、园形、 蹄形磁铁各一块,、纸盒16个、纸板一个,小汽车与幼儿人数相等;
2、集体记录表一张,幼儿记录表16张,记号笔17只,√ ×标记各一。
活动过程
一、魔术表演,激发兴趣。
二、尝试操作,发现并提出问题。
三、大胆猜想,学习记录方法。
四、探索记录,验证猜想。
五、再次操作,进一步感受有趣的磁力现象。
六、游戏:奇妙的小车。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交流有关西瓜的经验和疑惑,对西瓜产生探索的欲望。
2.通过实地观察和询问,了解西瓜的一些生长习性,丰富有关西瓜的经验。
3.感受发现的乐趣,养成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科学态度。
活动准备
记录表人手一张(分为疑问、答案、新发现三部分),笔,与西瓜种植基地进行参观前的联系。
活动过程
1.互相交流,唤起已有经验。
师:西瓜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瓜果,那我想问问,你有没有仔细观察过西瓜?你知道哪些西瓜的秘密呢?
幼儿发言,教师适当总结。
2.提出问题,激发探索欲望。
师:原来我们知道西瓜的这么多事啊!那么,有关西瓜,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幼儿的回答多种多样,如:西瓜有没有根?西瓜为什么长在泥土里,不是树上?为什么西瓜里面有的子是白的,有的子是黑的?西瓜是怎么长出来的.?……)
教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用简单的图像、符号把自己的问题记录在“疑问”一栏中。
3.参观西瓜地,观察询问,丰富有关西瓜的经验。
教师事先与西瓜种植基地的工作人员沟通好,到达之后,对方有专人带领幼儿参观,并进行集体介绍,然后请幼儿自由观察瓜农的劳动,边观察边提问。
幼儿人手一张记录表,一边参观,一边完成记录表的另外两栏:“答案”和“新发现”中班科学教案西瓜中班科学教案西瓜。
(大棚里面的自由观察环节是幼儿最投入、最喜欢的,他们目睹了瓜农剪枝、摘瓜、授粉的过程,提出了很多问题,也在瓜农伯伯、阿姨们和蔼、耐心的示范和讲解下,获得很多新知识。在采摘、装箱的地方,幼儿又学会了辨别西瓜成熟的方法。最后,他们亲自弹瓜听声,每人采摘了一个西瓜,高兴、圆满地结束了这次参观活动。)
4.互动交流,分享各自探索发现的结果。
展示参观时拍摄的照片,和幼儿一起回忆经历,帮助幼儿梳理获得的经验。
利用记录表进行分组讨论交流。
说明
问题是科学活动的起点。活动一开始,在唤起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我请幼儿自己提出问题,就是为了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动机和积极性。把幼儿带到西瓜种植基地去观察、发现、询问,有利于拓展幼儿的学习空间,提高他们探索的兴趣。同时,带着问题、带着记录纸去参观,使活动更具有目的性。这是一种主动的、探索性的学习,远比简单的“教师讲、幼儿听”“集体看视频”等方式更有效。
幼儿园科学活动方案 篇6
活动目标:
1.了解面粉光滑、细、轻、白色、无味的基本特征。
2.知道食用面食的好处。
活动重点:感知面粉的基本特征。
活动难点:学习如何和面,了解面粉和水的比例调配。
活动准备:
面粉一袋、水、量杯、量勺、盆、盘子、筷子、面团一个、记录表、不同种类的面食图片
活动过程:
一、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猜一猜,了解面粉特征
“盘子里盛放了一样神奇的东西,宝贝们看一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白色)
“小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光滑的)
“用手指来捻一捻,觉得怎么样?”(很细)
“吹一吹、看一看、它会怎么样?”(像粉一样,轻轻的飞起来) “鼻子闻一闻它有没有味道?”(没有)
小朋友们猜一猜,它是什么?(面粉)
教师小结:面粉的颜色是白色的、摸上去是光滑的、感觉又细又软的、吹一吹很轻,闻起来没有气味。
二、和面
1.如何将面粉变成面团
出示事先准备好的面团,与面粉并列摆放,“小朋友们想一想,如何将面粉变成面团呢?”(将面粉与水融合到一起进行和面)
2.和面方法及调配比例
尝试配比,教师:“看,这是面粉,这是水,现在它们两个要来做好朋友啦。”用量勺取3勺面粉放入盆中,使用量杯加入5ml水,用筷子进行搅拌(特别提示:和面时不能一次将水加足)看一看面粉是否能够和成面团。
再次加入1ml水,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面粉的变化。以此类推,逐一加入适量水,直到面粉变成面团。
3.幼儿动手制作面团
依据上述教师示范的方法,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和面,并将和面过程用记录表进行记录。
三、了解面食的好处
出示不同种类的面食图片,让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好吃的食物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面粉)食用面食都有哪些好处?(幼儿自主讲述) 教师小结:1.面食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粗纤维及钙、铁、磷等丰富的营养素。2.面食含有能缓解分解的糖分,可以提供身体机能所需的热能,而且易消化。3.面食有健脾养胃的作用。
四、倡导幼儿喜欢吃面食
活动延伸:
《面点屋》小朋友们将自己和好的面团拿到面点屋,用面团制作面点并进行装饰。
活动反思:
幼儿对此次活动没有表现出极其浓厚的兴趣。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