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美术教案

2025/10/24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美术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 篇1

一、教学重点

师生一起协作完成“集体大树”的制作

二、教学难点

剪或撕“名字树叶”的方法

三、课业类型

工艺制作

四、教具准备

剪刀、彩纸、“集体大树”的范图、教学课件

五、学具准备

剪刀、胶水、彩纸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集体大树”的范图,介绍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使这棵大树变得完整?并且我们都能来到这个集体中?

2、结论:制作树叶——写上名字——贴在大树上。

3、教师小结:这棵大树代表我们的班集体:一年级X班,但它不是一棵完整的树,只有我

们每位同学都来到这里,成为它的一员,这棵树才能茁壮地成长。

(三)讲授新课

1、教师出示外形和制作方法不同的两片树叶,树叶上写着老师的名字,老师做自我介绍。

2、教师展示其中一片对称形树叶

提出问题:如何制作出这种对称形树叶

3、教师总结并演示实验结果:对折——从开口处剪或撕树叶的一半——展开成为完整的叶子

(教师辅助演示)

4、提出问题: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5、出示课件:树叶的常见形状、颜色和特殊形状、颜色

6、教师小结:大家一起动脑筋,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名字树叶”,看谁的树叶最好、最漂亮。

教后记:

看谁涂得更好看

分析:

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自幼儿时期,他们就喜欢在随意的涂抹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在学习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色彩,注意统一纠正某些颜色的不规范名称。本课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自由组织、涂色,以点、面、线、劝、刮等不同方法涂色,感觉不同的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给画面的不同视觉感受,也使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并且学习敢于大胆组织画面,为今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美术教案 篇2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教师自选内容,在普通人物画的基础上变化出来的。就是在人物的下方,加上一个机器的零件或某种物体,下面喷火,这样,人物就站在一个飞行器上面,成为一个飞行的人。这样的画人物方法,首先可以使人物的背景产生新奇的效果,打破儿童在画人物画时总是天上太阳云云云,下面草草草的定式化背景;第二,也可以是一种科幻画的初级训练;第三,也是对人物的动态画法初步学习。

教学重点:学习在画人物时利用机器零件添加“飞行器”。

教学难点:飞行器的精细表现以及人物的各种站姿画法。

教学目标:

画一幅人物站在飞行器上面的画,学习在画人物时利用机器零件添加“飞行器”。

人物画背景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尝试练习。

通过画自己来关注自身,尝试表达自我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机器零件,如齿轮等。欣赏图片。学生优秀作业。

学生:8开素描纸,油画棒水彩等常规作画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师出示一图片上半部分(人物站姿),然后请一名学生上来摆一个“大”姿势。

设计意图:导入从图片的观看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入直接指向教学实质性内容,不虚浮。观看图片后让一学生上台做动作,可以更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摆的姿式先和图片上一样,是起到下个过渡的作用,然后摆成一个“大”字,是最简单的人体动作之一,有利于教师进一步讲解人体的基本结构。

教师用简单的线条画出人物的基本结构,同时简单讲解人物的结构(关节)和比例。

设计意图:用学生真人的动作演示后,教师当场用最简单的方式画出人体的基本结构,让学生对人体结构的画法有个直观的认识。

再让学生自选一动作,摆好后,师画人物基本结构图。

设计意图:人物动作从最简单到相对复杂,进一步演示人体结构的画法。

学生分组摆动作

设计意图:首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动作设计有个亲身的体验,然后可以让学生互动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用前半张画纸也来画一个自己认为最满意的姿势,要求如教师一样用最简单的线条只画一个人物的基本结构。

设计意图:每个学生都摆过动作后,马上进行绘画,有利于出效果。课堂进行到十分钟左右时,应该让学生画起来了。

思考,纸的下半部画什么?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不在于画人物动态,重点在于在人物下方添加飞行器,而这个飞行器是由生活中常见的机器零件或玩具启发的。

出示图片下半部分,人物站在一个齿轮(飞碟)上。引导学生观察。

设计意图:画面的下半部分画什么,先出示图片,这等于是现成的一个答案先行告诉学生,是考虑缩小答案的范围,本课重点在于在生活中找现成的小玩艺儿来当作飞行器,如果不加一定的范围限定,会太散乱。二来也是节约课堂上的时间,让课堂更加有效。

讨论这样的画应该叫什么名字?板书课题《小飞侠》

设计意图:点明课题

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物体类似于飞碟?

设计意图:有了先行的一个答案之后,这个时间把思考的自由还给学生,同类的物体可以类比,学生的思考有了一定的范围和方向,指向会更加明确。

师出示实物:陀螺 齿轮 跳跳球

设计意图:三种实物的出示也是有顺序的讲究的。先是出现陀螺,是因为陀螺的外形更加接近飞碟。

师示范在人物的下方加上“飞行器”。

设计意图:学生的感官,从实物过渡到画面,通过教师的亲自示范画,有个直观的感受,有利于学生作画。

师示范将人物继续画完整,添加服饰,五官等。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作画的基本顺序。

生作画,师巡视辅导。

作业展示,点评。

师总结:我们在画人物画的时候,可以让人物站在不同的物体上,甚至可以让人物飞起来,这样的画法,远比地上草草草要有意思得多。

教学反思: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本课的内容是很有兴趣的。实际上课效果看起来也是如此,简单的画人物动态画下方添加了飞行器,而飞行器的造型可以参考自生活中的小物件,小玩具。一种简单的组合就能产生趣味,并使画面生动和富有想象力。

当然,除了小物件之外,飞行器的参考范围在第二课时还可以进行扩展,可以从小物件到大物件等。而在第一课时,范围还是要相对集中一点比较好,因为一堂课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不可能面面俱到,它承载不了太多的东西,突破某一点即可。

人物的动态画法,如前期有一定量的训练,则会更好。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运用想象,按自己的意愿,画出一张漂亮的画。

2、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以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笔触、不同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课前准备:

让学生带来各种颜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评述上节课的学习情况和学生作业,引入课题。

二、新课教学

1、讲一讲各种绘画材料不同的作用和效果。

2、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在同一幅画中进行绘画。

3、指导学生用自己的想象画一些简单的图案,用各种色彩美化画面。

4、可以让学生自己用自己的方法进行乱涂。

三、指导学生作画,巡回指导

1、学课本中的范画如“我的小手”,通过命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2、学生自己命题:xxx花朵,或小脚进行创作。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认识与感受泥土;

2、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创造想象力;

3、在自由造型中探索塑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用泥表现生活,塑造形象掌握团、捏、揉、和、接、插等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器皿、各种不同质地、颜色的土、水、泥(橡皮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带来几只瓶子,请小朋友闻一闻是什么味道?你认为这是什么东西?(泥土)-----------揭题

二、辨别:

出示几杯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土:沙土、营养土、黏土、山泥等,请小朋友辨别一下这些泥的区别:

让小朋友出示自己找到的泥土,你的泥土是从什么地方找到的?在找土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闻一闻: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味?(有水,有草的味道。嗅觉是通往情感体验的桥梁)

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黑、棕、土黄、红等,用视觉感受色彩是美术欣赏的要素)捻一捻:有什么感觉?(软、硬、松散、黏湿,触觉感受培养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

三、交流:泥土有什么用途呢?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感受中交流:种花、种粮食做瓷器(china的来历),做工艺品等,从中了解泥土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

四、尝试:泥与土有没有区别?(土较硬,泥较软。)用什么样的土可以制成可以造型的泥?(自由发表意见)请几位同学做实验,引导学生区别土质。

实验证明用黏土较好。

五、玩泥:每位小朋友准备好一块黏土,设法做出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体验塑形的各种方法:捏、搓、团、压、印、揉、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