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税率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六年级数学税率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数学税率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P106—10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有关纳税、储蓄、以及涉及的百分率“税率”“利率”的含义。
2、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百分率加深对“税率”“利率”的理解。
3、初步学会认识储蓄单,懂得本金、利率和利息三者间的关系。
4、学会运用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特点来解答有关求税款和税前利息、税后利息等相关的应用题。
重点难点:
理解纳税和税率的含义,正确计算有关利息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百分率的应用题。
1、交流信息: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有关生活中的百分率,通过学习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百分率?
百分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经济生活中,也有许多百分率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经济生活中的百分率。第一个税率(板书:税率)
2、什么是税率?看书自学课本106页第一第二段内容,
反馈:用自己的话说说税率的意义。(贴:税率的意义)
什么叫应纳税额?
3、师强调:税率是交给国家的钱与自己收入的百分比。
二、学习税率在生活中的应用:
1、生活中的税率:
(1)相互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率,说说百分率表示的意义。
学生相互交流,师巡视。
(2)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有关税率的百分数,老师从中选取三个比较有意思的,同学们想不想深入的研究一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来研究一下。要求:(1)自己说说这些税率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请举简单的例子说一说。
出示:A房产中的契税是2%
B、汽车中的购置附加税是10%
C、中奖后的税率是20%
反馈:这些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
这些税率都表示缴纳税款占经济总额的'百分之几。
2、通过研究,我们对这些税率有了更深的了解。下面我们来帮国际大酒店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例8
轻轻读一下,学生练习,反馈:
(师板书):问25000×5%怎么算?你认为哪种方法计算更快一些?在实际计算中,用合理的方法计算。指出:营业税与营业额相比,还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3、企业要交税,我们个人也要交税。我们一起来看: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的收取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国家规定超过1600元的部分要按不同的标准来收税。(出示表格)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1)月工资1500元要不要交税?为什么?
(2)月工资2000元要不要交税?为什么?超过多少?按什么标准?谁的5%缴税多少元?
反馈:2000减去1600后的钱要交税,(超过部分即400元的5%)
(3)年收入10万元(8~10万元要缴40%的税)
学生介绍各种个人所得税。
三、学习利息、利率
刚才我们接触的都是各种百分率的问题,那么交完个人所得税后家中剩余的钱会怎样处理呢?(炒股、投资、存入银行)
出示:存款储蓄单:
说说从储蓄单上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说说。
师:把钱存入银行,这叫做存款或储蓄。储蓄中也有百分率的知识。与利率有关的有哪些知识呢?请大家带着这几个问题自学课本第106--107页上的内容。
自学:1、什么叫本金、利率、利息?
2、本金、利率、利息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什么叫税前利息?什么叫税后利息?
学生看书阅读,结合例题来说一说,在组内交流。
反馈:出示例题9
出示:本金:存入的钱随机板书:2000
利率: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板书:2.43%
指出:利息通常银行按怎样的方法来计算?
出示: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指出利息:银行另外付出的钱
问:结合例题9说说利息97.2元能否全部拿到?为什么?随机板书:税前利息
师:从1999年11月1日起国家规定征收利息税的规定。随机板书:20%
问:要求按利息的20%交税,这里的20%是谁的20%?
实际真正拿到的是多少?
随机板书;97.2×(1-20%)=77.76(元)……税后利息
这里的税前利息和税后利息存在怎样的关系?你能用个等式来表示吗?
强调:我们真正拿到的都是银行扣除利息税之后的利息。
四、巩固练习:
根据这张存单,请你算一算到到2006年6月1日,到期时税前利息是多少元?张军实际可得多少利息?到期时从银行一共可拿回多少钱?
问:从这张存单上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口答算式,用计算器算一下。
五、总结本课: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学生自由说说
师: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希望每位同学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寻求生活中的数学。
六、拓展练习:
小明把过年时拿到的10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准备存两年,请你想一想他可以怎样存?哪种存法比较合算?
六年级数学税率教案 篇2
第三课时
税率
教学内容:
税率(课本第10页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纳税的含义和纳税的重大意义。
2、能计算一些有关纳税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依法纳税意识。
教学重点:
能进行一些有关纳税问题的计算。
教学难点:
税额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介绍有关纳税的知识
纳税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等事业,以便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保卫国家安全。因此,根据国家规定应该纳税的集体或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1993年我国进行了税制改革,将纳税主要分为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等几类。缴纳的税款叫应纳税额。根据纳税种类的不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有说不同。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如销售额、营业额、应纳税所得额等)的比率叫做税率。
三、探索计算纳税的方法
教学例3
1、出示例3、一家饭店十月份的营业额约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十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结合例3,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营业额、什么是税率、什么是营业税、什么是应纳税额。 在弄清以上这些相关概念之后,学生尝试解答例3。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十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十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305%=1.5(万元)
四、巩固练习
1、第10页做一做
2、某电脑公司4月份的销售收入为800万元。按销售收入的5%缴纳增值税。纳税后该公司4月份的收入是多少万元?
3、香雅饭店8月份在缴纳了5%的营业税后,收入为5.7万元。香雅饭店8月份的税前收入是多少?(渗透环保教育,保护动物)
4、小雨妈妈的月工资是4800元,按规定,超出3500元的部分要缴纳5%的个人所得税。小雨妈妈纳税后的月工资是多少元?
五、课堂小结
税率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六、作业
第14页第6、7、8题
六年级数学税率教案 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页
教学目标:
1、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理解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学会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率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每个学生都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点:
掌握税额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理解税率的含义。
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阅读、例题讲解、练习巩固。
学法:课前预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主题图)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蓬勃发展中,为了让祖国更强大,人民生活更美好,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建设,你知道这些钱是哪来的呢?
2. 渗透法制教育:
(1)《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一条 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的所得,依照本法缴纳个人所得税。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课前信息的收集和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依法纳税的意义和重要性。渗透法制教育,引导学生学法、知法、懂法、用法。
(二)结合情境,探索新知
1.理解“税率”的含义(自学教材第10页)
(1)纳税的意义。
(2)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纳税?什么是应纳税额?什么是税率?
(3)介绍自己所了解的纳税项目并进行简单介绍。
2.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概念,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例3。
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①读题,说说“营业额的5%”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5%就是指的是税率。
②学生独立解答。
③集体交流,明确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营业额×税率=营业税。
(2)练习:出示教材第10页“做一做”。
李阿姨的月工资是5000元,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①读题,重点引导理解“扣除3500元个税免征额后的部分需要按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这句话的意思。这里3%的税率是所有月工资的3%吗?
②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③集体交流反馈,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有如下关系成立:
(总收入-免征收部分)×税率=个人所得税
(3)对比两道题,了解税收的算法各不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10两题。
(1)李老师为某杂志审稿,得到300元审稿费。为此她需要按照3%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她应缴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
(2)小明的爸爸得到一笔3000元的劳务费用。其中800元是免税的,其余部分要按20%的税率缴税。这笔劳务费用一共要缴税多少元?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集体交流反馈。
③对比两题,看看两种交税方式有什么不同,想想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课外拓展。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课后调查:
问一问爸爸妈妈每月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了解我国对个人所得税的税收规定。
板书设计:
税率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应纳税额=营业额×营业税税率
例3:30×5%=1.5(万元)
六年级数学税率教案 篇4
一、 复习旧知。
前面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折扣和成数的概念,以及关于它们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计算。下面我们通过一些练习来复习折扣和成数。
课件出示练习题
(1)原价是10元的铅笔盒,现在7折出售,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一块菜地去年的收成是41.6吨,今年比去年多收了二成五,今年的收成是多少吨?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讲解。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与百分数有关的概念——税率
二、 探索新知
1、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第一、二自然段,说说什么是纳税?
学生通过阅读集体回答。
2、 认识税率。
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的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你能列举哪几种税收?请说出这些税率的计算方法。
消费税税率=应纳税额÷消费额 营业税税率=应纳税额÷营业额 等等
3、 计算税款。
课件出示第10页例题3
组织学生读题,引导提问:
(1)这里的5%表示什么?
(2)求应缴纳营业税款是多少,就是求什么?
(3)同学们独立思考
独立完成后,教师集中讲解
板书:30×5%=1.5(万元)
三、 巩固练习。
1、 教材第10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审题,提示3500元的'部分是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解题思路与答案,点评后集中讲解。
2、 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十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中讲解。
四、 提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税收形式,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各种形式税收的应纳税额都等于收入乘税率。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这一类问题你掌握好了吗?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