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2008北京奥运心得体会

2025/10/26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2008北京奥运心得体会(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2008北京奥运心得体会 篇1

圣火传递途中经过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古镇。

坐落在诸神栖身之所的奥林巴斯山脚下的迪奥村只有不到2000人,为迎接圣火的到来几乎全村出动,在古剧院遗址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小村子民风淳朴,看到追随圣火而来的中国,都报以微笑和好奇的目光。迪奥村请来了主持奥林匹亚取火仪式的希腊国家电视台主持人科斯塔拉斯,这位风趣的老人看到村民们对中国很感兴趣,特意把新华社雅典分社首席梁业倩当成嘉宾拉到话筒前,让她为好奇的村民们讲几句话。梁业倩用自学的希腊语向村民问候说:“你们好,我是来自中国的。”热情的村民们随即报以欢呼和口哨声,手中挥舞着中国和希腊国旗。中国和希腊人民的距离被瞬间拉近。

在港口城市沃洛斯,新华社欧洲总分社副社长谢栋风也被当地电视台“瞄上”,一直采访别人的他自己也成了被采访的对象。当地astra电视台请他谈一谈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圣火传递的'感想,以及对希腊组织工作的评价。谢栋风说:“感受到了希腊人的热情好客,组织工作非常出色,非常感谢希腊人民。中国人民同样热情好客,并为举办北京奥运会作出了巨大的努力,北京奥运会一定也会非常成功。”他们的显然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连翘大拇指。

和圣火赛跑

圣火在希腊境内传递的一周中行程非常紧密,每天至少要经过五座城市。从早上8点左右到晚上6点,除了每座城市的欢迎仪式外,圣火一路奔驰,完全不会给特意留出采访和工作的时间。

如此一来,一直紧跟圣火的新华社几乎没有写稿的时间和地点。但为了保证国内众多关心圣火传递的读者能够及时掌握第一手的信息,新华社只好想方设法,尝试在许多千奇百怪的地方写稿和发稿。

们曾在中午吃饭的小餐馆边吃边写,也曾在停车场等待圣火到来时写过稿。曾经厚着脸皮坐在当地旅馆大堂的沙发上工作,并“偷”用他们的无线网络发稿;甚至为了赶在下一站之前完成上一站的稿件,在高速路上驾车追赶圣火时,也忍着头晕眼花在时速一百多公里的汽车内写稿,然后用手机上网的方式发稿。

2008北京奥运心得体会 篇2

世界上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传说,从古希腊赫拉克勒斯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到古罗马传说中能直入人心的丘比特之箭,从中国流传久远的神话夸父逐日到英国民众广泛传颂的亚瑟王传奇,这些传说里的英雄人物拥有着人类难以企及的能力,他们力大无穷、奔跑似电,他们可在天空翱翔、水中畅游,世代为人们崇拜和歌颂。这些离我们久远的传奇,自儿时开始便让我们热血澎湃、向往不已。

而今,一个又一个神话就在我们面前诞生了。

8月8日晚20点整北京“鸟巢”,一场充满想象、瑰丽无比的奥运会开幕式表演,拉开了一段现代神话故事开始的序幕。在这场盛典中,一幅幅历史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一段段文明的足迹在我们眼前闪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使观众折服;炎黄子孙无穷想象的出众表现,令世界惊叹。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发展历程浓缩成一段如诗如梦的神话畅想。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

8月16日晚,牙买加“巨人”博尔特在男子百米决赛中,不可思议地跑出了9秒69的成绩,这一令人窒息的数字,将被称为人类“终极速度”的9秒72的世界纪录,捅了个惊天“大窟窿”。许多人发出了惊呼,人类到底能跑多快?看着这位1米96的巨人在未到终点之时伸展双臂、捶打胸膛,跳舞一般踱过终点,我们不由发出惊叹:像风一样奔跑对人类已不再是一种梦想,神话中的人物就在我们身边。

8月17日,菲尔普斯收获了第8枚北京奥运会金牌,打破前辈施皮茨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创造的一届拿7块金牌的纪录,同时他也创造了一人累计夺得14块奥运会金牌的纪录。有人说“也许只有‘外星人’才能打破马克·施皮茨的纪录,如果有一个人能做到,那一定是菲尔普斯”。在笔者看来,作为神话传说的继承者,人类不乏想象力,也不缺创造性,这样的奇迹正是现代人在创造着新的神话。

充满神奇幻想的“鸟巢”、“水立方”;发射火箭进行人工消雨的壮举;举起超过自己体重两倍的“大力士”;能在空中舞蹈的体操、跳水健儿……虽然这场奥运会才刚刚过半,但它已带给我们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惊奇,作为这些神话诞生的见证者,我们深深为身处这样的时代而自豪,也深深为人类的`潜力和想象力而骄傲。

曾几何时,我们实现了在空中翱翔的人类梦想,登上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月亮;我们开拓思维,将人类社会推向信息化时代;我们勇于创造,实现了神话人物才能做到的移山填海、预测天象。今天,就在我们的关注下,一个又一个世界纪录被打破,甚至有些项目的纪录被大大提高,在人们“世界纪录如纸糊一样”的惊叹声中,那些儿时便深入人心的神话故事,如此鲜活地在我们面前翻版。

这场让世界瞩目的盛会,犹如一个神话诞生的摇篮,冲击着我们的视觉,也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此时此刻,没有了肤色不同、种族差异的歧见,摆脱了政治纷争、文化隔膜的困扰,人类作为一个整体是如此团结,地球村的观念是如此贴切,“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更是如此地深入人心。笔者相信,在剩下的赛程里,在奥运会闭幕式上,我们会见证更多神话的诞生,北京奥运会,这座创造神话的舞台也会为世界人民所深刻铭记。

2008北京奥运心得体会 篇3

北京奥运会名副其实是中国的一场盛事,也是世界的一场盛事。

一方面中国愿意举办。作为这样一场世界性的体育盛会,中国是好客的,好热闹的,愿意承担责任的,从内心里是愿意举办的,为此甚至可以不惜代价,因此中国愿意举办,并且会竭尽全力办好。中国现在正在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愿意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也有意更多地融入世界,所以非常愿意举办一届全世界人民都能参与的运动会,愿意更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

第二是中国有热情举办。盼望举办奥运会中国至少已经期盼了一百年,中国人为举办奥运会充满了渴望,热情极高,而且这种热情会无限地复制,扩大到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第三是中国有能力举办。新中国建国六十年了,已经初步发展为一个社会主义比较强大的国家。中国的社会制度最大的优越性是可以全国一盘棋,倾全国之力办事,北京奥运会不但是北京的,它更是全国的,全中国十三亿人的力量调动起来,没有办不成的事。甚至八年前中国就有能力办,只是外界怀疑而已。

第四是中国应该举办。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中国是金牌大国,中国有十三亿的人口,中国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能提供优越的比赛条件和环境,这一切都说明中国应该举办。

第五是必须举办。对于中国来说建国已经六十年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也有三十年了,发展到了一个较为敏感的十字路口,下一步如何发展,如何保持正确的方向?必须为开放政策找一个新的加速点,要再上一个台阶,让中国政府和人民更加看清自己,了解世界,让发展不走弯路。能起到这个作用的只有奥运会。奥运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全世界人民的`盛会,集合了科技、人文、经济等等因素,对政治制度和人的心理都会是一个考验和展示,从而造成一定的转变。所以对于中国来说必须举办。而对于世界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支和平的力量,这符合奥运会的精神,中国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十几亿中国人的国家,如果举办奥运会,肯定是奥运精神的发扬,奥运各方面的一次发展和提升。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奥运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中国举办奥运会责无旁贷。

可以说中国举办奥运会,是因为中国需要世界,而世界更需要中国。中国是世界一个积极的因素,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更离不开中国。中国需要发展,而世界更需要一个发展的中国。这是辩证的,相辅相承。

2008北京奥运心得体会 篇4

开幕式,悬疑了很久,也让人牵挂了很久。第一次作为奥运会的东道主招待世界八方宾客,中国能奉献出什么?中国又应当奉献出什么?当李宁在空中奔跑着点燃火炬之后,这颗悬空的心终于平安落下。当奥运过后多日,我的心绪才归于平静。中国文化如此密集地展现出独特之美,这是空前的。用如此具象的文化元素表达如此强烈的历史意向,这,也是空前的。这应该是有意义的。不善于用形象思维的我,如何面对这场开幕式?

用日晷投影开启击缶而歌的迎宾礼,激光穿越夜空正如同悠久文明照亮今天。缶的很多细节已经无法追究,但是凭《史记》的记载我们相信,两千多前中国是用击缶欢迎贵宾的。如今庞大的击缶队伍整齐而嘹亮,中国敞开了自己的怀抱。缶光的倒计时,伴随排山倒海的呼应,那是中国的心声。巨人的脚步,岂止是二十九届奥运会,那不也是古老东方巨人的足迹吗?

中国的历史,就像一张丰富厚重的画卷。这张画卷,今天重新为你打开。不,这张古老的画卷,长久以来就一直平展在那里而无人问津。现在,我们终于知道,所有的我们走过的路,所有我们曾经的辉煌,都如实记录在这张画卷之上。我们今天所有的活动都是历史的继

续,所有的创造都是中国文化的继续。在祖先荣誉的画卷上,应该怎样书写我们后代子孙的名字。今天,当我们舒展画卷的时候,我们有可以少许告慰祖先的自豪,因为我们正在重续中国的光荣。

正是在这张美妙的画卷上,中国文字书写过优美的篇章。就文化的符号而言,中国人都是孔子的学生,三千孔门弟子手捧《论语》高声吟诵,这代表文化也代表历史。在抑扬顿挫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经典名句的诵读声中,汉字正在历史的波涛起伏中不断地书写“和”字。那是展现中国文化核心内涵的巨大符号。活字方阵,不是凭空出现,那是在彩陶、青铜之后,那是在大篆小篆之后,历史瞬间显现深邃。灵活的汉字,如同键盘一样起伏变幻,正在如今的世界展示应有魅力。

丝绸之路纯粹是历史名词,那条贸易、文明的交汇道路,沟通着古代最重要的世界文明区域。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那是不可或缺的历史一环。取材敦煌壁画的'舞者,在一张画纸上跳跃腾挪。人类关于丝绸之路的记忆,很大一部分都保留在敦煌的洞窟中。丝绸之路为西方送去了中国的造纸术,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为世界贡献了指南针。不,远不止这些,还有丝绸、瓷器还有茶叶……,人类彼此拥有对方的文明成果,人类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因而变得更加容易。把那幅画卷变成一艘宝船吧,我们愿意把中国的文化瑰宝奉献给世界。让中国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变成一艘永不沉没的航船,承载着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

悠长的中国画卷,很多印记已经变得模糊,那些保存至今的部分,需要归因于多少侥幸?如今,被世界承认了,被别人认领了,才让中国感到珍惜和心痛。春江花月夜,在昆曲的歌唱中清丽淡雅,一方宇宙和美梦想,正如一幅幅流传下来的绘画珍品,美不胜收。盛装美女的婀娜多姿,巨大“华表”的昂扬升起,一件件具体的传统乐器,不禁让人满怀感激。生在文化中国,如同一件流传千年的艺术品,甚感幸运。

也许,仁者见仁,不会所有人都对奥运会开幕式满意,但有一点应该无可争议:本届奥运会开幕式是中国呈送给世界的一场盛宴,核心内容就是中国文化。把奥运精神与中国文化有机对接,人文奥运、绿色奥运和科技奥运的庄严承诺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完美呈现,中国的答卷令人叫绝。

只有今日之中国,才能交出这份出色答卷。只有今日中国,才能有如此恢宏的气度,如此丰富的想象力和如此强大的文化自信力。敞开胸怀拥抱世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这条道路上一直坚持不懈。然而,对中国文化拥有如此的信心,只有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才能做到。试想,当更多的国人认为京剧是文化糟粕的时候,当孔子被公认为是守旧势力代表的时候,当主流观念认为汉字是导致中国落后因素的时候,当中国的知识人纷纷以中国文化深感自卑的时候,上演以展示传统文化为核心理念的奥运开幕式,怎么可能?

2008年,历史理应会如此记忆:中国,一个四千年文明的古国,终于找回了文化自信。中国,再次拥有了以中国文化而倍感自豪的国民。这,来自一次成功的奥运会,而对于中国的价值是划时代的。它是一个新时代的标志,以弘扬中国文化为方向的新文化运动正在兴起,她相当于欧洲的那场文艺复兴。

2008北京奥运心得体会 篇5

后人在谈论北京奥运会的时候,一定会提起这两个名字:菲尔普斯和博尔特。那个美国大男孩在水立方梦想成真,狂揽八金,创下一个极难撼动的历史纪录;前一天,另一个是牙买加的淘气小子,轻而易举地让人类跑进了100米的9.7秒之内,而且在最后的几米,他竟快乐地跳起舞来,没人怀疑他下一次跑进9.6秒的可能性。

他们无可争议地成了奥林匹克的光荣,北京奥运的光荣。我们会记住他们的国家,但我们更会记住,他们是代表着你和我,代表着全人类在实现梦想。赛场上东道主观众献给他们的震耳欲聋的欢呼,证明了这一点。

就算再淡化金牌意识,每一届奥运会,最引人注目的,往往是金牌选手。这没什么不妥。古希腊时代的奥运会,不设金银铜牌,只有冠军才能得到桂冠和英雄般的凯旋仪式。金牌选手一直是奥林匹克的光荣所系,其中翘楚还会成为每一届奥运会的标志性人物。

奥林匹克给人类带来了光荣,不但人类体能极限被一再突破,也激活了人类在科技、医学、建筑、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的无穷想象力和创造力。“鲨鱼泳衣”、“模拟高压氧舱训练”等科技成果,托举了健儿们高飞的翅膀;“鸟巢”、“水立方”等拥有奇幻外貌的建筑,以奥运的名义矗立在本来保守型建筑占了上风的古都北京;诸多为运动员研制的保健品及训练方式,也在康复医疗等方面得到应用;更不消说关于奥林匹克的大量艺术与文学作品不胫而走,各举办城市在开幕式上的苦心孤诣和争奇斗艳,让各民族文化以最直观的方式走向世界……

然而,奥林匹克最动人的细节,却呈现在不为人关注的灯火阑珊处。

8月17日,美国神射手埃蒙斯重演雅典噩梦,最后一枪大失水准败走麦城。这时,埃蒙斯在雅典结缘的妻子、金牌得主卡捷琳娜·埃蒙斯安慰着失意的丈夫,满脸的`关爱和温情,仿佛屏蔽了所有的失望和伤害。这一刻,爱情远比金牌美丽。

8月15日的动人一瞬,出现在“水立方”。女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中,德国姑娘斯特芬触壁后一时不敢回头看成绩,世界纪录保持者、澳大利亚的特里克特看到斯特芬仅以0.04秒的微弱优势领先自己夺冠,便一直微笑着等待斯特芬回头,然后紧紧拥抱住惊喜的对手。那微笑和拥抱由衷而自然,动人心弦。

举重台也有让人动容的一瞬。法国选手蒂安切面临男子69公斤级的最后一举,教练为他要的重量如果一举成功,不但会赢廖辉,还能破世界纪录。众目睽睽之下,他掂量了一下,摇摇头放弃了。他的教练却毫无失望之意,激动地冲将上去,像对待英雄凯旋一样,欢呼着举起了他。只要敢于挑战自己的极限,又不为金牌而伤害健康,那也是智者和勇者。

此外,还有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姑娘在领奖台上化干戈为玉帛的动人一吻,还有杜丽失掉首金后观众和志愿者们如潮的安慰和鼓励……

这才是奥林匹克的真正动人之处,全世界最优秀的年轻人相聚,他们分享着奥林匹克的光荣,哪怕失败了,他们也自尊自重,相怜相惜。他们之间,有大爱,有默契,有理解。相形之下,金牌也会黯然失色。

这样的光荣,这样的动人,奥林匹克缺一不可。这,才是奥林匹克的真正魅力,才会让奥林匹克从古到今,令人如痴如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