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我的一天》
老地方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我的一天》(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数学教案《我的一天》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艺术字和图片的插入方法。
学会如何调节艺术字大小及位置。
理解图片的版式在图片格式设置中的作用。
能够对页面进行框架设计和表格的插入。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帮助文档学会插入图片和艺术字的插入,以及格式的修改。
通过讨论交流将自己的一天行程进行罗列。
通过自学、尝试、小组合作的形式,尝试在WORD里以“我的一天”为内容制作简易板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动手制作小作品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通过对自己一天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加以改正。
教学重点与难点:
图片艺术字的版式设置。
通过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室、帮助文档、范例板报。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示课题
导入:板报作品的比较(出示媒体)。
师:老师这里有两份日程表,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出示板报)。
学生根据这份日程表,思考并回答老师问题。
师:这两份日程表的行程一样吗?
师:那你觉得哪一份日程表看上去比较丰富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图片与艺术字的修饰作用。
师:今天就来制作一份图文并茂的日程表,插入图片和艺术字(出示课题)。
(二)、小组分工
师:要完成这份日程表,我们分成三个步骤,分别是框架设计、图片艺术字插入,格式调整。我们现在三个人为一个小组,来讨论一下你们小组如何来分工。
(三)、自主学习帮助文档
现在,根据你们的分工,开始分头学习帮助文档。
师巡视:
1、学生完成情况不理想。
师:请一位同学来为我们演示一下他是怎么插入图片的。
师:有谁找到了和他不同的,更简便的.设置方法吗?
2、学生自学情况理想
师:我们刚才都自学了帮助文档,现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按照每个人认领的部分按顺序制作日程表。
(四)、作品制作
师:每个小组按照框架设计、图片艺术字插入、格式设置这样的顺序,由每个小组成员按顺序来制作日程表,在制作过程中,由操作的同学为其他两名同学讲解自己负责的部分。素材在制定文件目录下。
学生按小学合作学习。
(五)、作品展示、归纳方法
1、师:刚才我们每个小组已经将自己一天的日程表制作好了。
现在请完成的小组来展示一下他们的作品。
学生小组展示
2、归纳艺术字和图片的插入和格式设置的方法,对日程表制作进行评价。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如何插入图片艺术字的吗?你是如何设置他们格式的吗,为什么这么设置?有谁有更好的方法吗?
3、对日程表内容进行评价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们这一天里有没有不够科学的地方。他们该怎么改进呢?
(六)、小结
大班数学教案《我的一天》 篇2
一、活动目标
与第一篇类似,但更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和互动体验。
二、活动准备
与第一篇类似,但增加了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视频等,用于展示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活动和时钟的运作方式。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通过PPT或视频展示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活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导入主题。
2、认识时钟: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时钟的运作方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时针和分针的特点和转动规律。然后,让幼儿在自己的自制时钟上模仿拨出整点,并尝试说出时间。
3、说说“我的一天”: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一天中要做的事情,并引导幼儿将这些事情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在纸上或表格中。随后,教师随机说出一个时间,幼儿快速找到并指出自己记录中对应的活动。
4、互动游戏:
教师设计多个与时间相关的互动游戏,如“时间接龙”、“时间猜猜看”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
5、总结: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强调时间的宝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同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时间,并尝试制定自己的时间表。
大班数学教案《我的一天》 篇3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帮助幼儿认识时钟,理解早晨、中午、下午、晚上的时间概念。
技能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排序能力和时间管理意识。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活动准备
教具:一个大的模拟时钟、时间卡片(标明不同时间段的活动,如早上起床、早餐、上学、午餐、午休、户外活动、晚餐、睡前故事等)、一天的时间轴海报。
学具:每个孩子一套小的纸质时钟模型、彩色笔、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故事引入:老师讲述一个关于“小猫的一天”的故事,故事中穿插小猫在不同时间做的事情,比如早上7点起床、8点吃早餐等,引发孩子们的兴趣。
二、认识时间(10分钟)
展示时钟:老师用大时钟展示并讲解时针和分针,教孩子们如何读取时间,重点介绍整点和半点。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现在是几点?你在做什么?”引导孩子们思考和回答。
三、我的一天时间排序(15分钟)
发放时间卡片:给每个孩子一套时间卡片,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尝试将这些卡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集体分享:邀请几位孩子上前展示他们的排序,并解释为什么这样排序,老师适时给予纠正或表扬。
四、制作我的一天时间轴(20分钟)
示范讲解:老师先示范如何制作时间轴,包括画出时间线、贴上代表不同活动的图片或自己画的小图标,并标注时间。
动手操作:孩子们使用提供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个人的一天时间轴,老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分享(10分钟)
展示时间轴:鼓励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时间及其原因。
时间观念强调:老师总结,强调时间的重要性,鼓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活动延伸
家庭作业:请孩子们回家后与父母一起制定第二天的时间计划,并尝试按照计划执行,第二天回园分享执行情况。
角色扮演游戏:在区角活动中设置“我的一天”主题区,孩子们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一天中的各个时间段进行活动,加深对时间概念的理解。
大班数学教案《我的一天》 篇4
一、活动目标
体验时间的行程,感知时间的流逝。
初步认识时钟,学会正确地辨认整点。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挂图:“我的一天”,展示一天中不同时间段的典型活动。
挂钟一个,长针、短针做成手状,便于幼儿观察和辨认。
幼儿自制的时钟人手一个,供幼儿实践操作。
《小闹钟的音乐》音频,营造学习氛围。
大鼓一个,用于游戏环节。
“我的一天”小卡片一套,每张卡片代表一天中的一个时间段及相应活动。
三、活动过程
“小闹钟”你好
播放《小闹钟的音乐》,吸引幼儿注意力。
观察挂钟,讨论钟面上的组成部分(时针、分针、数字等)。
教师念绕口令:“长针长,短针短;长针走得快,短针走得慢;长针走一圈,短针走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时针和分针的关系。
说说“我的一天”
与幼儿一起讨论一天中要做哪些事,并用小卡片进行展示。
引导幼儿将卡片按时间顺序排列,形成一天的行程表。
看教师的钟面,幼儿在自己的时钟上拨出相应的时间,并举起相应的卡片。
游戏:“小闹钟”
听一遍音乐,教师敲鼓数下,幼儿在自己的时钟上拨出相应的`钟点。
教师拨出钟点,幼儿用肢体表现相应的生活情景(如:教师拨12点,幼儿做睡觉的动作)。
四、活动反思
本堂课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时钟,体验时间的流逝,并学会了正确地辨认整点。同时,通过讨论和游戏的形式,激发了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