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认识几分之一》优秀的教学设计

2025/11/06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认识几分之一》优秀的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几分之一》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使学生在学习分数以及相关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增强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将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与区分把一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与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ppt、打印花盆的纸张60份、扑克牌、磁铁扣、白纸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猕猴桃,ppt出示猕猴桃图片,我打算把它奖励给今天上课表现最优秀的`两位同学,你知道我是怎样分给他们俩的,你能用一个分数表示其中的任意一份吗?ppt出示分配过程。

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教师找其中一个让学生说一说,二分之一是怎样来的?强调:将一个物体、图形……平均分成几分,其中的一份表示就表示几分之一。

大家说说,要求:

1、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意及各部分名称所表示的意义。

2、如何书写分数。

学生回答,相机出示ppt上的内容。

你能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来表示,以及你能想到的几分之一吗?说出你的思想与方法。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自己的认识与想法。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像这类的几分之一的分数,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1:紫阳中心小学开展爱心传递活动,三(1)班,两位同学领养了学校六盆花(负责浇水,除草等,让花儿茁壮长。),如果分开领养,那么怎样分配花儿最合适?此时每人分的这些花儿的几分之几?

你是怎样分的?每人分的几分之几?小组讨论

学生走到讲台回答,展示教师预先发下去的六盆花图片,并说出自己分法,每人分到这些花的几分之几。教师征询其他同学意见:你同意他观点吗?最后教师ppt出示老师的分法,在此分法下,每人分得这些花的。

小结:之前把一个猕猴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猕猴桃的,现在把六盆花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些花的。

你会把下图中的组花用表示出来了吗?

同学们在发下去印有四盆、八盆花的纸上分一分,分完以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分的?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

追问:观察上下两组花,每组花的数量相同吗?每份花的数量相同吗?为什么?为什么都用表示?

小结:不管每组花有几盆,也不管每种分法下,每份有几盆,只要将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组花的。

2、认识整体的

出示例2受两位同学事迹的影响,班里很多同学都主动加入爱心活动,其中张怡轩同学加入了他们养花队伍中去,你能帮他们重新平均分配吗?此时每人领养这组花的几份之几?

你是怎样想的?在发下去的纸上分一分。指名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分法。

疑问:例1、例2都是平均6盆花,为什么例1、例2用不同的分数表示?

学生思考回答。

总结:把有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份之一。不管这个整体有多少个物体组成的,也不管平均分成的每份有几个物体。

你还想研究几分之一?

学生回答:、、、……

用你喜欢的方式研究它们,第一组研究,第二组研究,第三组研究,第四组研究。

学生四人一组研究,集体汇报。

像这样的几分之一还有很多,我们无法一一研究,但其规律是一致的。这在数学研究上叫先简单后复杂,先具体后抽象,先特殊后一般并相机板书。

3、巩固练习

大家表现的很好,现在带大家做个闯关游戏。

ppt出示第一关:填一填、说一说

(1)先让学生填一填,再说一说每道题是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的?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怎样表示其中的一份?

(2)集体交流时,教师小结: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时,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写几,再看取了一份,分子就写1。

ppt出示第二关:分一分、涂一涂

同桌先讨论,然后指名汇报讨论结果。重点说说你为什么分成这些份?总结出分成的份数与分数的分母有关,分母是几,就分成几份。选择其中的任意一份。(加深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ppt出示第三关:想一想、摆一摆

学生开展活动:由一人提出要求,说出一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另一人按要求操作,其余同学判断操作结果是否正确。

最后比较每次拿出的小棒根数,说说它们为什么不一样,以进一步体会相关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4、小结

(1)与上册《认识几分几一》相比较,同是研究几分之一,有什么异同?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认识几分之一》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2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产生过程,获得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由整数向分数的扩展,体验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

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2、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

3、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示课题: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二、引导探究,认识二分之一

(一)直观感知,初步认识

1、课件演示:“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

谈话:这一半月饼是整个月饼的1/2,那么,另一半月饼又是这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

2、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二)到手操作,深化认识

1、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图形,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2、谁能用折一折的方法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

3、把桌上的图形平均分成2份,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4、交流、展示各种不同的折法。

5、讨论:涂色部分是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三)引导学生认识1/2的读、写方法,教师板书。

(四)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下面图形中,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

三、动手操作,认识四分之一

1、认识1/4

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

2、小组合作,创造1/4

3、各小组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折出它的1/4,并涂上喜欢的颜色,看哪组的折法多。

4、展示学生成果。

5、探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4表示?

6、教师小结:虽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但它们都是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了4份,所以每份都是它的1/4。

四、尝试迁移,创造其它分数

1、刚才,我们认识了1/2、1/4这样的分数,推想一下,还可能会有哪些分数?

2、的确有这些分数,请同学们来看一看吧。

五、巩固练习,生活应用。

六、课堂小结。

《认识几分之一》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会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2.技能目标: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重点]

为什么必须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是本节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创意说明]

创新点:灵性发现、兴趣探究

新课标要求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本节以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深化问题——延伸问题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层层推进教学,把静态的文本资源转化为动态的生命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民主切磋、亲和协商,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导向,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教具和学具,穿插多媒体课件,使“学习主题”的引出源于学生基于生活经验的“小熊分饼故事”和“分月饼”活动,“知识策略”的生成源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合作过程,“数学应用”的落实源于学生基于主体的剖析探讨活动。形成一种知识的呼唤、智慧的启迪、人格的尊重、情感的激发和心灵的关爱融为一体的新的课堂模式。

[教学过程]

板块一:问题的引出

1.多媒体课件讲述《小熊分饼》的故事,引出矛盾。

2.学生自己发现解决矛盾的办法——认识平均分。

板块二:解决问题

1.教师点拨:如果让你分,你应该怎样分?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深化平均分的概念,发展操作能力。

2.1/2的认识:必要的知识应该由教师讲解,当然引导学生说出更好: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月饼的.1/2。

板块三:问题的深化

1.更多分数的发现:小组讨论决定还可以把月饼平均分成几份?为什么分成这些份?

这个操作过程是学生知识学习、自我表现意识、分配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共同提高的一个过程。

2.体现对学生的.关爱:学生操作不好是可能的,如何处理这种“意外”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也关系到学生的再学习兴趣。教师对于学生的失败操作不能挖苦,而应多鼓励引导他(她)再次尝试的信心。

板块四:知识延伸

1.联想生活中的分数。

2.引发对分数更多的思考。由一名学生占全班人数的1/48与占全国人口的1/1300000000进行比较,引发学生对于分数更多的思考,为以后的分数学习埋下很好的伏笔。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简洁亲切,具有明确的导向作用但不牵制学生思维,运用多种创新手法使课堂充满活力而活而有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这就是我们的追求。

《认识几分之一》优秀的教学设计 篇4

一、创设情境

1、有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2、有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用手势回答,电脑出示答案。

3、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一半。

二、操作活动,探索新知

1、揭示课题:一半在数学上用什么数来表示呢?(板书:1/2)师:在数的大家族中又多了一个朋友,叫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2、教写1/2

演示1/2的写法

1------这样的一份

2------平均分成2份

读作:二分之一。分数各部分都有名字,自学书本第98页内容,找找看。

3、教学1/2的意义

A、表示把一个大苹果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就是这个苹果的1/2。

教师带说、齐说、个别说、互说

B、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4、操作:学生动手折出手中学具的1/2,并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示出来。

A、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一说(实物投影仪展示)

B、同位互说

师:他们的折法不同,有的横,有的竖有的斜,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为什么说他们都是1/2啊?(都是一半,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而涂色的正好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只要把一个东西平均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三、大胆猜想,自主探索,认识其它分数

1、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拿学具折一折,并用斜线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教师巡视)

小组同学之间说说你折的分数。汇报:你把这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2、比较:为什么这些分数的分母都不一样呢?为什么它们的分子都是1呢?

3、再请学生展示折出的分数,并与前面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

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体会:分得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

四、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你是怎样想的?

2、判断,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说说理由。

七、生活中的分数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分数。我们一起来看看三一班教室里的黑板报图,“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呢?哪一部分大一些?

2、小结:请学生用分数说一句话。

3、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分数,你还想进一步了解关于分数的哪些知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