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高二语文教案西门豹治邺

2025/11/07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高二语文教案西门豹治邺(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教案西门豹治邺 篇1

教学目标:

1. 了解《西门豹治邺》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2. 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观点。

3.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4.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观点。

2. 掌握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

教学难点:

1. 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观点。

2.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

教学准备:

1. 课本《人教版高二语文》。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描绘古代治理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古代治理的重要性和方法。然后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过中国古代的治理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阅读课文(15分钟)

让学生阅读《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并回答以下问题:

1.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 文章中有哪些人物形象?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3. 文章中体现了哪些思想观点?

Step 3 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

1. 你认为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2. 文章中提到的“以德服人”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理解的?

3. 你认为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观点?

Step 4 全班讨论(10分钟)

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全班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更多问题和观点。

Step 5 词汇学习(10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短语,并进行解释和举例。

Step 6 文学鉴赏(10分钟)

让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以及这些手法对文章的效果和意义。

Step 7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西门豹治邺》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高二语文教案西门豹治邺 篇2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智慧和策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西门豹为民除害、关心百姓疾苦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智慧和策略。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讨论、分析,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西门豹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解析: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问题讨论:组织学生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西门豹是如何发现邺城存在的问题的?

(2)西门豹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3)西门豹的智慧体现在哪里?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案例,学习他的智慧和策略。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习西门豹的精神。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西门豹的事迹。

高二语文教案西门豹治邺 篇3

《西门豹治邺》是一篇历史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魏国大臣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故事。以下是人教版高二语文教案《西门豹治邺》的主要内容: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学习西门豹的智慧和勇敢,以及他为民除害的精神。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西门豹的故事,培养学生热爱人民、关心社会的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扬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2. 教学难点:学习西门豹的智慧和勇敢,以及他为民除害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

1. 朗读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智慧和勇气。

3. 探究法:引导学生探究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方法和效果,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课文主题。

2.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3. 教师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西门豹治理邺城的过程和结果。

4.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智慧和勇气。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习西门豹的智慧和勇敢,以及他为民除害的精神。

五、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中的精彩段落。

2. 写一篇关于西门豹的小论文,谈谈你对他的看法和理解。

高二语文教案西门豹治邺 篇4

教学目标

1、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清课文顺序,知道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了解西门豹为民除害的事迹,知道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是怎样为民除害、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

西门豹破除“为河伯娶媳妇”这一迷信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板书,并注意“豹”字的写法),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名“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课文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师:请同学们自由课文,读完后仔细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三、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

1、小声读1-9自然段

(1)画一画:西门豹几次问话的内容。

(2)读一读:老大爷是怎样回答的。

2、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为:

(1)巫婆官绅给河伯娶媳妇

(2)年年闹旱灾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师:西门豹已经知道了原因,但是他却故意说——(生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

西门豹到底有何打算呢?那么他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看一看西门豹是如何设计破除迷信的?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四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A、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说完,他叫卫士抱起巫婆,把她投进了漳河。

巧妙之一:安排周密。西门豹先是以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为由,救出了新娘,同时又派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这样做既保护了新娘,又惩办了巫婆。(板书:救出新娘、惩治巫婆)

B、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那个人投进漳河。

巧妙之二:不动声色。西门豹假装客气,“麻烦”那些恶人去跟河伯“说一声”,在不动声色中坚决地将他们扔进漳河。(板书:惩治官绅)

C、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说完又叫卫士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

巧妙之三:假戏真做。西门豹自始至终严肃认真地演好“送送新娘”这场戏。西门豹很客气地“请”官绅们去催巫婆和官绅头子回来时,官绅们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西门豹等了很长时间才让他们回去,目的是要吓唬那些官绅们,警告他们不许再为非作歹。(板书:破除迷信)

D、西门豹说:“好吧,再等一会儿。”过了一会儿,他才说:“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人的。

总结:西门豹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设想一下,如果不用这种办法,按照常理下禁令,抓巫婆,对官绅头子治罪,相比较哪种方法更好、更有效?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当时的科学不发达,许多人都非常迷信,使人们自然而然地破除了迷信,比劝说、命令不知好多少倍!)

5、指名分角色读这部分。

(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送走了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解决了主要问题,解除了老百姓的精神枷锁。要想彻底改变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状况,还有一个什么问题没解决?他还做了什么?

引读……“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把漳河的水引到田里。庄稼得到了灌溉,每年的收成都很好。”从这里,你觉得西门豹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化专题,体验情感:

1、小结提升:西门豹用什么计策来惩治他们的?在三十六计中叫什么计?(将计就计)还可以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1)以迷信治迷信破迷信;

(2)以巫婆、官绅的河伯娶媳妇办法来惩治他们。

2、补充题目:(xx)的西门豹

总结: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两千多年前,可流传至今,人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成功治邺的县官——西门豹。

五、作业布置:

知识性作业: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