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2025/11/07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交新朋友的愿望,感受新朋友的快乐。

2、进一步了解名片的作用。

3、能大胆地介绍自己,与同伴分享、合作。

活动准备:

1、录音带:歌曲《友谊舞》《找朋友》。

2、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张名片,自带一件物品。

3、请几位幼儿不认识的老师做客人。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我是谁》,引入活动。提问:

1、刚才参加游戏的小朋友,蒙上了眼睛,为什么都能很快猜出后边的小朋友呢?(因为我们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天天都在一起,很熟悉了,我们都是老朋友了。)

2、我们菠萝队的老朋友天天都在一起,你们快乐吗?

3、为什么很快乐?

4、那如果我们有了更多的朋友会怎么样呢?

5、你们想认识新朋友吗?

二、两位邻班教师(本班幼儿不认识的老师)带着礼物出现。

“当当当……”响起敲门声,老师打开门“真巧,一说到新朋友,现在就有新朋友来了。请进!”

新老师与小朋友打招呼,并分别作自我介绍。

三、幼儿做自我介绍

1、刚才我们认识了新老师,现在怎样让新老师认识我们呢?

2、请幼儿分别用名片、口头介绍。

3、名片上面有些什么内容?(姓名、电话号码、住址……)

4、师小结名片的作用。(名片能让别人记得更清楚,更长久。)

四、自主交往活动

老师听说香橙队的小朋友也在寻找新朋友,老师和他们约好了在教室见面,现在,让我们带上名片和礼物,一起去认识新朋友吧。

1、音乐开始,两个班的小朋友分别从两个门进入。

香橙队:你们好,我们是香橙队的'小朋友,香橙香橙,快乐心情!

菠萝队:你们好,我们是菠萝队的小朋友,菠萝菠萝,健康快乐!

两个队老师分别作自我介绍。

2、幼儿自主交往。

五、小结,请幼儿和自己新认识的朋友手拉手在一起。

老师: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你是怎么去认识的?你和新朋友一起做了什么?你感觉怎么样?

教学反思:和朋友在一起真快乐,朋友越多,我们的快乐也多。

认识了新朋友真高兴,现在我们和新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吧!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2

目的:

1、引导幼儿发现广告在现实中的作用,了解广告的艺术特点。

2、指导幼儿尝试创编广告词,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课件准备:

1、录制有代表性的广告:脑白金、海苔、福娃(宣传片)

2、广告画报、霓虹灯广告、宣传单(课件)

3、幼儿材料:彩笔、浆糊、彩纸、半成品的手表、扇子、为孩子给制作的产品编广告。

过程:

一、 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XX年就要来到了,要过春节了,想想今年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好朋友送什么礼物呢?谁来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给他们选上最好的礼物?(看广告)

二、 认识广告的作用

1、“孩子们,咱们还是看看广告里都有些什么吧?”

2、提问:谁来说一说,广告有什么作用?

3、老师小结:广告能最快地向人们传递信息,向人们推销产品,让我们及时的了解和知道需要的东西的特点、功能、价值等,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物品。

三、学广告、说广告、找广告,了解广告的种类和表现形式

1、“小朋友们,你都知道哪些广告呢?”鼓励个别孩子表演。

2、“你刚才在广告里向大家介绍的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让幼儿认识了解广告的特点。

3、请幼儿看看、找找周围的环境中的广告,提问,“除了电视广告,你还见过哪些广告?”引导孩子寻找活动室贴的报纸、传单等广告。

4、看段宣传广告《福娃迎奥运》

5、小结广告的`种类、形式。

种类:有食品、药、饮料、化妆品、电器等

表现形式:除电视广告还有报纸、传单、广告牌、霓虹灯等广告

四、编演广告,指导孩子整理材料,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1、选择材料,分三组制作手套、望远镜和棒棒糖

2、指导幼儿编演广告内容,讨论编词

3、鼓励指导幼儿上台表演。看一段我们自己录制的广告“美美拖鞋”,为孩子们创编广告作准备

五、活动延伸

继续寻找生活环境中的广告,把孩子们自己创编的广告录下来,给孩子观看,充分了解广告在生活中的作用。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初步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初步的应变能力。

2、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情景表演“小明在家”

2、幼儿操作材料:“你会怎么办?”

活动过程:

1、引出“突然遇到事情怎么办?”的话题。

生活中突然遇到事情的时候,你会怎么样?(不说谎、不害怕,尽力想办法解决问题。)你们遇到过什么事,当时你是怎样的?想过什么办法?

2、利用情景表演引导幼儿了解突发事件的处理办法。

(1)让幼儿看情景表演(一),初步学会“妈妈突然生病了,你将怎么办?”

小明发现妈妈病了,他是怎样做的?

家里只有你和妈妈时,妈妈突然生病了,你将怎么办?

(2)让幼儿看情景表演(二),学会家里突然来了陌生人的处理方法。

你认为小明这样做对吗?

如果你一个人在家里,一个泥不认识的人来敲门,你该怎么办?如果这个人是爸爸妈妈的朋友有该怎么办呢?

小结:小明很机灵,遇到有陌生人来访,没有先打开门,而是先问清来人是谁。现在社会上有坏人,如不问清,很可能会让坏人钻空子,小朋友要当心,对待爸爸妈妈的客人要礼貌热情。

3、请幼儿看幼儿操作材料,思考画面上提出的问题。

4、教师小结。教育幼儿遇到突发事件,应沉着、有信心,做任何事都要用脑子想一下,相信自己能办好。

活动反思:

《纲要》强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发展,关注幼儿情感需要。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有效探讨的引导者、个性发展的支持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1、 良好氛围的营造者

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如果幼儿不想、不能、不敢参与活动,与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那么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应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在活动中,运用游戏“猜猜猜”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又用生活情景再现,个体、小组、集体的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发幼儿学习热情,最后用我们来做“保健操”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有效探讨的引导者

“支架学习”理论提倡: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幼儿是以自身主动的.学来积极建构自己这一建筑物。而教师的“教”则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在本教学中,我是以“引”的方式带领幼儿完成探讨过程的。首先通过问题:“如果小虫飞进了你的耳朵,你会怎么办?”“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再为后面“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获取安全的处理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在隐性的引导中,使幼儿积极、主动进行探讨,体验学习的快乐。

3、个性发展的支持者

《纲要》中指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我抛出了问题:“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后,幼儿马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当然有的意见是正确的,有的意见存在一定危险性。这时我没有马上否定幼儿的意见,而是鼓励其他幼儿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加以梳理总结。在这里,我的观点是,倾听不同幼儿的声音,支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4、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在“沙子掉眼睛里了”的事件处理中,我与幼儿一起参与判断、辩论,充分感受师幼关系的平等和谐,也让幼儿在帮助、教导教师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幼儿探讨“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过程中,我们都发现有个别幼儿说理(如:医生是有丰富经验的、是专门给病人看病的……)比教师考虑的更全面,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确实,师幼互动是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中汲取经验与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这正是我们每个教育者所期望的。

小百科:怎么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zěn me,常用来询问情状、性质、方式、原因、疑问、行动等,一般当做疑问用语。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的印章文化。

2、探索印章的制作过程,感受印章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演示文稿,内有各种印章及印章图案。

2、准备颜料、毛笔、瓶盖、橡皮泥、钥匙、纽扣、印台等。

3、收集各种玩具印章,如:数字印章、动物图案印章等,准备幼儿园公章、教师私章等。

4、收集一些证书,如:教师的毕业证书、获奖证书等。

活动过程:

(一)讲印章故事,激发幼儿兴趣。

古时候,有个人给远方的爸爸妈妈写了一封信,可是他的信被别人拆出来了,他非常的生气,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把信放在纸袋里,然后在纸袋的封口处放上泥巴,在泥巴上盖上印章,如果有人要偷看的话,泥巴就会散开,印章也会变得不全了。所以,人们的信再也没有人偷看了。

(二)欣赏各种印章,初步了解印章的制作方法。

1、看课件欣赏各种各样的印章,请幼儿猜猜这些印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出来的。

2、欣赏印章图案,比较阳刻、阴刻的不同。

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印章会印出图案来?让幼儿感受印章的凹凸特征。

阳刻:把想要的图案保留凸显出来,如瓶盖上部的平面,盖印后呈现的是实心的圆。

阴刻:使想要的`线条凹陷下去,留下空白所形成的图案,如瓶盖空心的那面,盖印后呈现的是空心的圆。

请幼儿来辨认印章图案,哪个是阳刻,哪个是阴刻?

3、出示数字印章,然后再将印章盖印在白纸上,再将印好的图案与印章上的图案对比一下,看谁能发现有什么秘密。(引导幼儿发现印章上的图案与印好的图案是相反的。)

(三)了解印章的意义。

1、教师出示幼儿园公章,并印盖在白纸上,引导幼儿观察其形状、文字及图案。

2、启发幼儿想一想在哪里见过幼儿园的公章,如:小朋友的素质报告书上、各种奖状上。

3、出示教师自己的私章,介绍其用途,如在自己的画上或文章上可以加盖私章等。

4、出示一些证件,如教师的毕业证书、获奖证书等,让幼儿看看,了解上面印章的意义。

5、小结:印章代表着一个单位或一个人,不能随便刻章或盖章。

(四)感受中国奥运会徽的印章特点。

出示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让幼儿欣赏图案及特点。帮助幼儿明白这是一枚特殊的印章。

(五)尝试盖印,感受凹凸效果。

1、橡皮泥印:把不同形状的小东西如钥匙、纽扣等,压印在橡皮泥上,涂上颜料后把纸盖上去,压平撕下来,哇--印出来了!

2、纸板盖印:用瓦楞纸剪贴,做成凸板,让幼儿创作。

3、取苹果剖面做成凹板,让幼儿创作。

4、取莲藕剖面做成凹板,让幼儿创作。

5、取辣椒剖面做成凹板,让幼儿创作。

6、数字印章盖印。

7、动物印章盖印。

8、创作手印画。

(六)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延伸:

1、用胡萝卜、马铃薯等材料制作印章。

2、提供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在集体活动中没有尝试过的拓印方法,如浆糊印、陶土盖印、版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