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针对冬天和夏天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专注倾听、大胆表达的良好习惯。
2、尝试以辩论的形式进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能简单复述散文。
活动准备:
1、课前与幼儿共同搜集多种反映冬季和夏季特征的图片,并布置在活动室。
2、录制散文《夏天》、《小雪花》。
3、可粘贴的小红花。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引入话题教师出示分别代表两个季节的.花卉图片,请小朋友说说:它们分别在什么季节开花。
2、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探讨冬天和夏天的特点
(1)你认为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你认为冬天或者夏天有什么好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好的?
3、引入论题,分组讨论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冬天还是喜欢夏天?为什么?将幼儿按观点的不同分成两个组,各组幼儿自由交流观点及理由。
4、讲解规则,展开辩论辩论规则:
(1)两组幼儿轮流发言。
(2)一次理由充足的发言可以为本队赢得一朵小花。
(3)一方发言之后,另一方可以反驳,理由充足的,同样可以赢得小花。
幼儿辩论中,教师注意及时引导幼儿交代清楚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语言表达要完整、流畅。
4、教师简单小结辩论情况,最后欣赏散文《夏天》、《小雪花》。
活动反思
通过运用场景和图片等直观教具,采用比较观察的方法,让幼儿区别冬天与夏天,通过谈话,讨论鼓励幼儿大胆在集体面前表述自己对冬天和夏天这两个季节的认识,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不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季节遇到的问题?使幼儿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两个季节特点的认识,这节课幼儿们的学习兴趣很高涨,能够在我的引导下与我积极配合,整个课堂和谐民主,幼儿们能积极地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充分开动了脑筋。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诗传递的秋天的信息,感受散文诗句的优美。
2、尝试模仿散文中的句子进行创编。
3、对幼儿进行保护树木的教育。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5、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活动准备
1、图文并茂的散文诗、散文诗的课件ppt。
2、若干树叶、纱巾和盒子。
3、音乐《秋日私语》。
活动过程
一、导入:变魔术引出主题。
教师用纱巾和盒子变魔术,变出一串树叶。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变一个魔术吧,小朋友们可要仔细看哟!
教师用神秘的动作和眼神吸引孩子注意力。
师:小朋友老师给小朋友变出来的是什么?
幼答:树叶。
师:小朋友知道这些树叶是怎么从树上掉下来的吗?
幼答:风一吹就从树上掉下来了。
师:现在是秋天了,天气渐渐地凉了,秋风一吹树叶就从树上落了下来,这些树叶飘呀飘呀,你想它会飘到哪里呢?
幼儿讨论并回答。
师:好小朋友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散文诗《落叶》,看看落叶落到哪里了。
二、欣赏散文诗,感受散文诗的优美和传递的秋天的气息
1、出示图文并茂的散文诗,播放音乐《秋日私语》,教师朗诵散文诗。
2、提问:秋风起了,天气凉了,一片片树叶从树枝上怎样落下来?
飘落下来。请幼儿学学树叶飘落的'动作。
3、散文诗中的小动物把落叶当作了什么?
4、边看课件边欣赏散文诗。
欣赏完提问:
小树叶落在地上,谁爬过来?把它当作什么?(小虫爬过来,站在下面,把它当作屋子。)
小树叶落在沟里,谁爬过来?把它当作什么?小树叶落在水里,谁游过来?把它当做什么?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说什么?为什么这样说树叶是信呢?
有些树叶在秋天来的时候,会落下来,说明冬天要来了,小燕子燕去南方过冬,树叶虽然没有字而向小燕子传达的是一种浓浓的秋意。小朋友你还知道谁在冬天来的时候要去温暖的南方呢?(大雁)
三、仿编散文诗
1、教师示范仿编。
树叶落在院子里,大雁看见了说:“来信了,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呢”。
2、鼓励幼儿仿编。
师:小朋友想一想落叶除了当屋子、大船、小伞和信,还可以当什么?谁能和别人想的不一样?
示范:
1、树叶落到草地上,小兔看见了,跳过来,把它当作发夹。
2、树叶落在院子里,小鸟看见把它当作降落伞。
3、树叶落到森林里,小猴看见了,把它当作口哨。
4、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猪看见了,把它当作扇子。
四、教育幼儿爱护树木
师:小朋友这些树叶来自大树,如果没有大树,我们怎么捡到树叶呀,所以,我们要保护树木。那么请小朋友说一说,怎样保护小树呢?
幼答:給树浇水、多种树、不让别人破坏树木。
教师小结:我要爱护树、保护树,不掰树枝,給树浇水、多种树、不让别人破坏树木,做一个爱护树木的好宝宝。
五、树叶游戏
游戏的玩法:
1、幼儿两手握住手中树叶的叶柄两端,与对方的叶柄相互交叉。
2、两人要同时用力将树叶拉向自己的方向,叶柄未断者获胜。
规则:
1、幼儿两手要握在叶柄的大体相同位置。
2、两人要同时用力勒树叶。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3
一、作品赏析
(一)内容简介
有一只孤独的大白鹅,它很想和朋友一起玩。可是,小鱼不理它,小鸡不理它,小鸟也不理它。正当它伤心难过的时候,有一串亮晶晶的泡泡,从天上飞来,这些泡泡是从哪
儿来的?大白鹅能找到朋友吗?
(二)主题分析
故事生动描述了一只孤独的大白鹅找朋友的经历。这样一个情节简单又有趣的故事,正是在向孩子们讲述该如何寻找朋友,才能得到朋友的喜爱。
(三)情节分析
大白鹅渴望和朋友一起,但是又缺少与同伴交流的方法,这使得它在寻找朋友的过呈中屡屡碰壁。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让大白鹅难过,同时也引发了小读者的思考:究竟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呢?
终于,大白鹅用礼貌和友好交到了朋友。故事以大团圆的结局,帮助幼儿感受、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温馨与快乐。
(四)图画分析
画面形象生动、色彩明快、角色鲜明、重点突出。
根据图片中蕴藏的细节能对故事情节进行推测,如:观察小鸡、小鱼、小鸟的行进方向和神情,能判断出它们不愿意和大白鹅做朋友;大白鹅追逐泡泡时的体态能反映出它对寻找朋友的迫切……这些都能有效发展孩子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此外,故事的人物造型简单,可供中班孩子参考并模仿作画。
(五)角色分析
故事中的大白鹅正像是一个4岁的孩子,已经不能满足于简单的快乐,它渴望得到更多的朋友,可是又缺少与朋友交往的方法。当它的莽撞吓跑了朋友时,它伤心难过,想知道大家为什么都不理它;当它体悟到交朋友的方法时,天上飞来了许多泡泡,给它带来了寻找朋友的希望,这次它终于如愿以偿地感受到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大白鹅寻找朋友的过程,如同每个孩子的亲身经历,他们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一边帮助大白鹅分析交朋友失败的原因,一边也积累着各自与人交往的'经验。
(六)语言分析
故事中大白鹅的语言前后有着很明显的变化,教师讲述时要表现出两种不同的语气和语调,让幼儿感受到与同伴交流时要礼貌、友好;也可引导幼儿思考、讲述大白鹅应该怎么做才可以找到朋友。幼儿在讨论的过程中会调用自己的原有经验,知道交朋友要尽可能地做到礼貌而又温和,从而积累与同伴交往的新经验。
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幼儿连贯讲述“大自鹅在哪里,想要和谁做朋友”,这有助于培养中班幼儿完整讲述的能力。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思路
中班上学期的孩子喜欢和同伴一起玩,也想结识更多的朋友,但是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很难考虑到他人的感受,总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他们知道要对老师有礼貌,但却很少能做到对朋友也有礼貌。故事情节简单、有趣,符合该年龄段孩子的经验水平。故事中大白鹅的经历生动地告诉了孩子们应该如何与同伴交往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以表格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地点”、“人物”等信息,便于幼儿讲述时更加完整。这个环节中,幼儿先要帮大白鹅分析为什么大家不愿意和它做朋友,再帮大白鹅出主意怎样才能让小姑娘和它做朋友。先后两次思考,让他们感受到与人交往时礼貌的重要性,从而理解故事的主要含义。故事的名字在故事讲完后才出示给幼儿,这可以有效促进幼儿概括故事核心内容的能力。
当然,一则故事可以激发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情感需要,但这只是瞬间的,要将瞬间演变为长久,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持续不断的关注和引导。活动后,教师一方面可以创设与故事相应的环境,让幼儿“为大白鹅找朋友”的热情在低结构活动中得以延续;
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真实情境,鼓励幼儿用友好的方式多交些朋友,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2、活动目标
(1)欣赏图画书,体会大白鹅找朋友的心情,并能讲述自己的观点。
(2)愿意和同伴在一起,学着与同伴友好、礼貌地交往。
3、活动准备
PPT课件
大白鹅找朋友的经历记录表格(三列:在哪儿、找到什么朋友、是否成功)、笔、以故事结尾为背景的图画一张(有女孩、大白鹅、小猫、长颈鹿、小猪、小兔等,还需留出空白处,让幼儿有添画的空间)
4、活动过程
(1))介绍角色,引发兴趣
出示第1页:
一这是谁?猜猜它想干什么?
一大白鹅一个人觉得很孤独,想找朋友和它一起玩。我们一起看看,它能找到朋友吗?
(2)观察图片,理解故事
①出示第2~5页:
一大白鹅到哪里,找谁做朋友?
一它们愿意和大白鹅做朋友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②幼儿讲述时,教师将幼儿的讲述内容记录在表格中。
一大白鹅是怎么找朋友的。为什么小鱼、小鸡、小鸟都不愿意和大白鹅做朋友?
④出示第6~11页:
一大白鹅看到泡泡会想些什么?
一怎么样才能找到吹泡泡的朋友呢?
一大白鹅怕小姑娘也不愿意跟它做朋友,它该怎么做呢?(请幼儿教大白鹅有礼貌地和小姑娘说话。)
⑤出示第l 2~1 4页:
一瞧,大白鹅找到了几个朋友?它们是谁?
⑥幼儿讲述时,教师将幼儿讲述的内容记录、呈现在表格中
小结:有礼貌的人一定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
(3)续编故事,延伸活动
①根据记录表,回忆故事情节。
—大白鹅找到人做它的朋友吗?它成功了吗?(完整连贯地讲述故事内容。)
②呈现背景图。
—小姑娘和朋友们还在吹泡泡,他们的泡泡还会找到哪些朋友?
(区角活动中,鼓励幼儿续编故事,把大白鹅和小姑娘找到的新朋友添到记录表中。)
幼儿园中班语言公开课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体验下雪天堆雪人的快乐。
2、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片并讲述图片内容。
3、理解词语“融化”,能大胆讲述雪人前后的变化过程。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雪人不见了》
2、雪人玩具。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出示小雪人,用谈话方式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喜欢雪吗?为什么?下雪的时候都可以做什么啊?”
教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下雪天里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吧。”
(二)展开部分:
1、出示五幅图片,请幼儿自由观察,了解图片大意。
2、引导幼儿逐一观察。
(1)观察图一。
教师:“下雪啦,地上、树上、屋顶上都是什么样的?”(下雪啦,地上、树上、房顶上到处都是白白的)
(2)观察图二。
教师:“雪地里的小朋友都在做哪些游戏?”
(雪地里的小朋友,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滚雪球,还有两个小朋友正在堆雪人)
教师:“雪人的眼睛、鼻子是什么样的?它戴着什么样的帽子,围着什么样的围巾?”(雪人有黑眼睛、红鼻子,戴着红帽子,围着花围巾)
(3)观察图叁。
教师:“小朋友围着雪人做了哪些事情?”
(小朋友高兴地围着雪人唱着歌,跳着舞)
(4)观察图四、图五。
教师:“为什么雪人变小了?没有找到雪人的小朋友心情会怎样?”
(小朋友在找雪人,没找到很伤心)(学习词语:融化)
(叁)结束部分
请幼儿试着完整讲述。
活动延伸
幼儿观察雪人变小了(融化了),感知雪遇热融化的现象。
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幼儿到室外让幼儿堆雪人,把雪握在手里,巩固雪遇热融化的知识经验。
温馨提示
1、本活动中,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的时候,可用手指着图片的主要内容,提示幼儿有重点地观察图片,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幼儿连贯、完整地讲述故事。
2、活动后,教师也可以将图片放在区域中,供幼儿自由讲述。
附:看图讲述
雪人不见了
图一:下大雪了,地上、树上、房顶上到处都是白白的。
图二:雪地里的小朋友,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滚雪球,还有两个小朋友正在堆雪人。雪人黑眼睛、红鼻子,戴着红帽子,围着花围巾。
图叁:小朋友高兴地围着雪人唱着歌,跳着舞。
图四:太阳出来了,雪开始融化了,雪人变小了。
图五:雪人不见了。小朋友在找雪人,没找到很伤心。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看,想,然后说,最后听,始终将幼儿放在主体地位,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幼儿按一定顺序讲述故事,初步了解雪遇热融化的现象,加深对冰雪的认识。本节课幼儿的兴趣极高。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