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1
设计思想: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他们喜欢涂涂画画,但用色不够大胆,往往只用一种颜色,不会尝试用多种颜色。本次活动就是教孩子大胆地选用各种颜色把自己的小手涂画成手宝宝,从而培养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表现能力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大胆运用任意颜色装扮自己的小手,培养孩子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2.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表现能力等。
[活动准备]
1.各种颜色的水彩笔每人一盒。
2.已用小纸片装饰好或用彩笔画好的有眼睛、鼻子、嘴巴的卡纸小手模型各一个,没有颜色的嘴巴、鼻子、眼睛小贴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
师:“哈,多可爱的手宝宝啊,小朋友们喜欢吗?我们一起看看手宝宝长什么样子?
教师出示已用嘴巴、鼻子、眼睛等装饰好的小手模型,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观察制作的手宝宝,了解手的结构与宝宝的关系。
师:手宝宝这么可爱,小朋友们知道它是用什么做的吗?(画笔、卡纸)我们叫它手宝宝,那么手宝宝的脸上都有什么呢?(眼睛、嘴巴、鼻子、辫子等)手宝宝的嘴巴、眼睛在手的什么地方呢?(手心)小朋友的手心在哪里呢?……
当孩子的兴趣被激发,有了想做的欲望时,教师可引导孩子观察了解手的结构与手宝宝的关系,从而有利于孩子制作手宝宝。
三、教师示范制作。
1.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要把自己的手装饰成一个可爱的手宝宝。请两个小朋友观察两个手宝宝(模型)的眼睛是画出来的还是贴上去的,并帮助老师的手宝宝画或贴上眼睛和嘴巴。
2.教师示范画辫子,提醒孩子在画的时候要把手指分开伸直,从手指的下面一点一点地往上涂颜色,直到将辫子都涂满。
3.师:看了老师装饰的手宝宝,你们想不想来装饰一下自己的手宝宝呀?
教师可根据孩子的.能力强弱,让幼儿为手宝宝画或贴上眼睛。教师示范画三条,画第一条时教师讲解示范,画第二条时引导孩子说老师画,画第三条时请一个小朋友上来画。
四、孩子动手操作。
1.引导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装饰自己的手宝宝。小朋友们可以直接在自己的手上为手宝宝画上眼睛、鼻子、嘴巴,也可以将没有颜色的小贴片涂上颜色再贴在自己的小手宝宝上。
2.展示自己装饰的手宝宝,教师对幼儿的作品给予不同的肯定和表扬。
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适时帮助能力差的孩子装饰手宝宝。
【活动延伸】
请幼儿带着自己装饰好的手宝宝到舞台上表演。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2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发展动手、动脑的设计制作能力。
2、增强自信心,激发与同伴分享喜悦的情感。
准备:
用白卡片剪成的各式服装样板,用剪刀将剪好的各种花布剪出不同的图案,胶水,几件春季服装。
活动与指导:
1、先组织幼儿观察春季服装,给幼儿介绍每件服装上的主要图案,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幼儿装饰服装:
每人取一张服装样板,再从各种图案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图案,将图案设计布置在服装样板上并用胶水粘好。
3、幼儿将自己设计装饰的服装可以赠送给同伴、老师或妈妈,让他们与自己一起分享快乐。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乐意制作笑脸饼干,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
2.在生活中,愿意将食物与大家分享,感受其中的乐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太空泥若干,笑脸饼干范例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跟随录像《智慧树》里的《饼干歌》边唱边跳。
“饼干饼干圆圆,我最喜欢吃饼干。”
“饼干饼干甜甜,我会自己做饼干。”
“揉一揉,团一团,啪——啪——啪——”
“饼干饼干,圆又圆,”
“饼干饼干圆圆,放进热热的烤箱。”
“饼干饼干甜甜,滴答滴答转转转。”
“搓一搓,捏一捏,啪——啪——啪——”
“饼干饼干,扁又扁,扁又扁。”
小朋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宝贝厨房”。你们喜欢吃饼干吗?你们吃过一些什么形状的饼干呢?今天的“宝贝厨房”就请大家当“小小饼干师”,来做好吃的笑脸饼干。
2.制作过程
(1)教师示范:先把太空泥“揉一揉,团一团”,团成面团形,然后把面团放在卡纸上“压一压”,压得扁扁的。取一块不同颜色的太空泥,团两小点做眼睛,搓一节小长条上翘的粘在眼睛下面做嘴巴,这样一块圆形的笑脸饼干就做好了。
(2)把太空泥、卡纸发给小朋友,让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展评幼儿的笑脸饼干,并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4)让幼儿想一想笑脸饼干除了有圆形,还可以有什么形状?出示教师做的笑脸饼干的范例(有三角形、方形以及花瓣形的笑脸饼干)。引导幼儿观察范例:老师做的饼干漂亮吗?那再让我们做几个好吃又好看的笑脸饼干吧。
(5)幼儿有创意地制作各种饼干,教师巡回指导。
3.展示、评价幼儿作品——请幼儿向老师、同伴介绍自己制作的饼干,说一说漂亮在哪里。
4.将做好的饼干按形状标记分类摆放。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 篇4
目标:1、用“系鞋带”法(即交叉打结法)制作“蜜蜂”、“小老鼠”。
2、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进行感知、理解、学习。
3、愿意从同伴、、老师那里学习制作方法。
准备:1、每人一块折布(或手帕)。
2、在平时的活动中,幼儿已学会用折布变“兔子”的方法。
过程:1、感知制作方法,激发制作兴趣。
(1)教师出示折好的蜜蜂,引导幼儿感知春天来了,小蜜蜂在花丛中找朋友,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小朋友你能来帮帮它吗?
(2)老师与幼儿进行讨论:这只蜜蜂是用什么变出来的?
(3)老师与幼儿边讨论边尝试进行制作。(先将折布折成长条,抓住两边的“耳朵”交叉成小兔子,再用兔子一只耳朵钻洞洞,最后拉住两只耳朵向外一拽就成了一只蜜蜂)
(4)出示折好的小老鼠,请幼儿说说它与蜜蜂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蜜蜂身体两边一样长;小老鼠头小、尾巴长)。
2、幼儿操作。
(1)幼儿操作。
(2)老师巡回指导。
①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尝试从同伴、老师那里得到帮助。
②帮助能力强的幼儿感知蜜蜂要在折布的中间打结,折小老鼠则在折布饿一边打结。
3、评析活动。
(1)老师与幼儿共同欣赏作品。
(2)让幼儿自由地和自己折出来的小动物玩一玩,体验成功感。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