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方案
老地方整理的音乐活动方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活动方案 篇1
活动目标:
1、根据音乐,学会模仿各种小动物动作,音乐停止,保持原先动作。
2、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熊头饰一只、创设一个“熊”的家
活动流程:
热身运动—音乐游戏《变石头》——放松整理。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1、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小鸟喳喳叫,小兔蹦蹦跳,今天树林里面真热闹。我们小朋友,也往树林走,采上几朵鲜花,再来跳一跳。要是大熊走过来,大家可别乱跑。
2、师幼共做热身运动。
跟老师一起来学小鸟飞,飞得高一点,再高一点,学小鱼游泳,尾巴甩一甩,再来学蝴蝶飞,飞到花丛中。
二、音乐游戏《变石头》
1、幼儿复习音乐,可以跟着音乐做一些动物动作。
2、教师介绍规则:我们边听音乐,边做各种动作,也可以找一个好朋友一起做,音乐一停,你们马上就不动,变成一个石头,要是动了,就要被熊吃掉,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3、教师扮演“熊”在家里睡觉(也可以请一个小朋友扮演熊,来看哪个小朋友动了)幼儿进入创设的情景进行游戏。
4、师幼游戏。(音乐一停,要马上不动哦,动了就要被熊抓走的)。
5、再次游戏。谁坚持到最后拉,那他就是冠军,我们为他拍拍手。
三、放松整理
1、一起数数熊吃掉了几个小动物?
2、让我们擦擦汗,抖抖手,踢踢脚来放松放松。
音乐活动方案 篇2
一、设计思路:
多通道参与原则是当今幼儿园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改革所提出的一项重要原则。因此,我借助音乐欣赏《龟兔赛跑》来尝试实现这一原则。在幼儿已经熟悉“龟兔赛跑”这一故事的前提下,倾听音乐,通过辨别、表演让幼儿更好的感受音乐,更好的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从而使孩子们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所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感受和分辨音乐表现的不同形象,并尝试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操作材料来表现音乐。
2、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所带来的快乐,并懂得骄傲必败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
1、龟兔赛跑乐曲、动画课件、图谱、操作材料。
2、知识准备:熟悉“龟兔赛跑”故事。
四、活动过程:
1、听“快乐曲”进活动室。
①、儿拍肩踏步进场,说一说对乐曲的感觉,用一个词形容(曲子由慢到块,越来越快)。
②、动作来表示:越来越快、越来越慢。
2、听分段音乐。
①、听“兔子”的音乐,说有什么感受?心情怎样?感觉像谁在干什么?(欢快、跳跃)还有谁的音乐是欢快、跳跃的。边听边表演。
②、听“乌龟”的音乐,说有什么感受?心情怎样?感觉像谁在干什么?(缓慢、沉重)还有谁的音乐是欢快、跳跃的。边听边表演。
3、完整欣赏音乐。
①、第一遍,边听边表演。
你在音乐中听到了谁在干什么,就用动作表示出来。
②、第二遍,看动画课件,感受音乐故事。
老师把这个音乐做成了一个动画片,你们想看吗?老师有个要求:你们要认真看,然后给这段音乐取个名字。
提问:谁和谁在干什么?结果兔子为什么输,乌龟为什么会赢?你要向谁学习呢?
③、幼儿看图谱,感受音乐故事。
④、教师与幼儿共同用色块做简单图谱。
幼儿自由选择不同色块所代表的不同音乐形象,听到谁的音乐,摆出相应的色块。
⑤、幼儿操作,边听音乐边用操作材料表现音乐。
4、幼儿表演音乐故事“龟兔赛跑”。
五、活动延伸:
让幼儿尝试分角色表演。
注:本次教育活动曾参加郑州市优质课观摩交流活动
音乐活动方案 篇3
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长短高低特征。
2、愿意用语言表达对小蚂蚁的`喜爱。
准备材料:小蚂蚁图片、歌曲《小蚂蚁》磁带、蚂蚁头饰
重点难点:听音乐能够区分声音的长短、高低。
活动地点:活动室
活动形式:集体活动
活动过程:1、复习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讲故事“搬豆”。老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引导幼儿自然进入故事情节。
3、小朋友们,他们是谁,一只蚂蚁在洞口看到了什么?它想把豆搬到洞里给大家吃,它用力搬呀搬呀,怎么也搬不动,又来了一只蚂蚁两人搬也搬不动,身体晃来晃去的,三只蚂蚁搬豆,轻轻一抬就搬到洞里去了。
4、欣赏歌曲《蚂蚁搬豆》。鼓励幼儿随音乐拍打歌曲节奏。
5、幼儿与老师一起边拍打节奏边唱歌曲。
6、歌曲表演结束音乐活动:请小朋友当“豆子”坐在椅子上,另一名幼儿当找到豆子的蚂蚁,边唱边动作,唱到“请来许多好朋友”时,另外几名小朋友赶紧跑过去围在豆子周围做抬豆子动作,“豆子”这时也随音乐一起走动。
音乐活动方案 篇4
一、活动背景
春天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季节,春雨滋润,万物复苏,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引导他们在生活中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雨,了解花朵的成长与雨水是密不可分的。《小雨和花》这首乐曲结构明朗,旋律时而优美,时而活泼欢快,适合中班幼儿的欣赏和表现水平。活动以春雨为背景,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用动作表现小雨的活泼欢快以及小花在春雨浇灌后快乐成长的喜悦,并通过分角色表演融入春雨对花朵的关爱和花朵对春雨的感激之情。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及结构,尝试随着乐曲做下雨、喝水长大、花开等动作。
2.通过教师的语言启发,幼儿两两合作表演,尝试用眼神、体态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3.合作表演中,体验并愿意表现小雨和花之间相互关爱之情。
(二)活动准备:
1.将幼儿座位排成半圆形。
2.自制白板课件《小雨和花》。
3.雨点,花朵头饰。
(三)活动过程:
1.整体感受音乐,猜想音乐情节。
师:你觉得这段音乐里面有什么?带给我们什么感觉?
2.幼儿感受、听辨乐曲的结构和旋律。
师:(播放课件)春风吹起,大地复苏,盼来了绵绵春雨。春雨滴答滴答地下,滋润着小花小草。小花在小雨温柔的呼唤下渐渐醒来,她轻轻抖动着花瓣,舒展着身姿,享受着雨露的滋润。请小朋友们仔细再听一遍音乐,什么地方是小雨在下,什么地方是小花在喝水?
师小结:音乐的第一段是小雨在滴答滴答地下,第二段是小花经过了干燥的冬天,口渴了,想要喝水长大。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跟随音乐有节奏地做下雨、喝水长大、开花的.动作。
(1)学习A段小雨动作。
师:春风姑娘吹来,带来了滴答滴答的小雨,看,小雨落下来了(音乐起,幼儿观看课件中小雨下落的场景)师:小雨是怎样落下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还有什么动作可以表示小雨在下?
(2)学习B段小花动作。
师:天空下起了滴答滴答的小雨,谁最开心?
幼:小花师:瞧,小花在开心地喝水长大呢!(音乐起,幼儿观看课件中小花喝水长大的场景)师:小花是怎么喝水的?什么动作可以表示长大了?
师:接下来,我扮演小雨,你们是小花,我飘到哪里,小花就凑到哪里喝水,比比看谁的小花开得最大最美。
4.分角色表演。
(1)连接A、B段动作,完整跟音乐表演。
(2) 分角色表演师:所有的女孩子扮演美丽的花。请你们坐在小椅子上,等待小雨的到来。所有的男孩子扮演辛勤的小雨,请你们找一朵小花,站在她面前,准备好播撒春雨。(表演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通过眼神、动作交流,表达小雨和花之间的相互关爱之情)
音乐活动方案 篇5
教材分析:故事《梨子小提琴》是这样为幼儿描绘的:“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有狐狸、狮子、小鸡、小兔、小松鼠等等。狐狸很坏,他喜欢欺负小鸡;狮子很凶,他喜欢追小兔。但是,有一天,当他们听了一种好听的音乐以后,就再也不欺负别人了。”故事很美,它蕴涵着柔和、宁静的柔情意味,而舒曼的《梦幻曲》也舒缓、柔丽。两个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在其艺术魅力上却惊人地相似——都能起到净化心灵的效应。让孩子们陶醉在小提琴独奏曲柔美、婉约的意境中,鼓励他们想说、敢说、愿意说,乐于将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该故事短小、篇幅清晰,容易记忆。为此,我打算引导孩子学习复述故事,学习故事里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并展开创造性的想象。鼓励幼儿在欣赏故事、复述故事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发表个人见解。
片段与分析:
一、出示小提琴图片,引出课题。
1、这是什么乐器?
2、想听听用小提琴演奏的音乐吗?
分析:首先通过小提琴引出话题,出示小提琴图片认识后请幼儿欣赏小提琴拉奏出的美妙音乐,这样孩子就会有一个感性经验,原来小提琴发出的音色如此之好听啊!为下面的理解故事内容做好铺垫。
二、倾听舒曼的《梦幻曲》,为故事的讲述创造氛围,让幼儿感受小提琴曲的美。
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听了后你有什么感觉?
小提琴拉出的音乐这么好听,一只小松鼠也想要一把小提琴它会怎么做呢?
分析:从音乐入手,以《梦幻曲》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意境美,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听了后你有什么感觉?”巩固和加深幼儿对音乐的印象及对音乐的理解,
在此基础上再引入到童话《梨子小提琴》,从而感受童话的优美意境,使音乐与文学同时对幼儿施加影响,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
三、通过观看图片和提问,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出示图1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小松鼠用什么做了一把小提琴?为什么?
——小松鼠用这把梨子小提琴演奏出了怎样的音乐?
师小结:小松鼠用梨子做成了一把小提琴,琴声传得很远很远,这样好听的音乐,森林里从来没有过。谁会听到这优美的音乐呢?
2、出示图2,提问:
——图片中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狐狸听到优美的琴声,它对小鸡说了什么? (引出狐狸听到了琴声,对小鸡说:“我不捉你了,我要去听音乐。”)
——狮子听到优美的琴声又是怎么做的呢?(引出狮子听到了琴声,对兔子说:“我不追你了,我要去听音乐。”)
——狐狸和狮子为什么不捉小鸡和兔子呢?
——如果没有音乐,森林会是什么样呢?(音乐使森林变得和平、快乐。)
师小结:动听的音乐使狐狸和狮子不再去追小动物了,音乐能使凶猛的.野兽变得善良、友好,使森林变得和平、快乐。
3、出示图3,提问:
——这时从小提琴上掉下来的一个东西,你觉得会是什么呢?小松鼠会怎么说呢?(小松鼠说这是从小提琴上掉下来的一个小音符)
——它又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引出:第二天,地里长出了一棵小绿芽,它多像一个小音符呀!小绿芽很快长成了大树,树上结了许多许多梨子。)
师小结:拉着拉着,从小提琴上掉下来一个东西,小松鼠说这是从小提琴上掉下来的一个小音符,第二天,从地里长出了小绿芽,很快绿芽变成了大树,而且结了许多的梨子。
分析:引导幼儿想象故事情节,通过观察图片和教师的引语,紧紧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思考问题,并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童话的意境,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联想,引发内心情感的共鸣。让幼儿体味童话情节,通过采用多种手段积极调动幼儿情绪,是幼儿能够“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发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置身于优美艺术境界之中,得到意想不到的综合学习效果。
4、刚刚我们听了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就叫《梨子小提琴》,想再来讲一讲吗?
5、完整讲述故事一遍。
提问: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分析:在初步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再进行完整的讲述,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也让幼儿对故事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然后通过提问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引导幼儿理解故事中所要表达的美妙的音乐能涤净人的心灵,在美妙的音乐里凶残会转变成善意,邪恶会转变成友好的意义,也很好的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神奇的梨子乐器
1、树上结了这么多的梨子,小动物们也想用它来做成各种乐器。
2、它们会做成什么乐器呢?
师小结:动物们用梨子做成各种乐器,森林里到处可以听到音乐,到处都有快乐!听,它们开起了音乐会,我们也一起来参加吧!
分析:通过让幼儿想象用梨子还可以做成什么乐器,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维,突现出梨子的神奇,在活动最后再次用音乐来结束,体现了首尾呼应。
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孩子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注意力一直都非常集中,没有出现游离的幼儿,说明孩子的积极性还是被调动起来了。活动的导入部分,我首先通过图片小提琴,引导幼儿欣赏小提琴拉奏的美妙音乐,一下子就激起了幼儿的兴趣。也让幼儿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氛围营造的非常好。故事欣赏又是采用多媒体的辅助手段,通过观察图片和教师的引语,紧紧抓住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一边听一边思考问题,并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发言积极性一直都很高,回答得也很好。相比较孩子而言,倒是我的表现不是很好,比较急于过到下一个环节。这里我应该给孩子更多说的机会,把每一幅图书说透,说得更加好。这是我觉得本次活动很遗憾的地方,孩子们原本可以说得更好。
网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