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名著有感
老地方整理的教师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名著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师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名著有感 篇1
此书介绍了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他们工作起来都是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工作,并且,每位名师都有各自的风格,8位名师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他们有用不完的智慧和惊人的创造力,为他们各自的教育教学工作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这8位名师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当数号称“美国最好的老师”莱福.艾斯奎斯。
当一名教师倾其精力、美德与创造力时,他能为学生做什么?如果知道美国传奇教师莱福.艾斯奎斯的故事,你就有了答案。在美国众多的名师中,很难有人如莱福?艾斯奎斯一般给人震撼与惊叹——他在同一所学校、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学生长达20多年,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给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计其数。他就是一个人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的名师。
他每天工作12小时,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外,他还主动教学生高等数学,让学生阅读原版文学名著,给学生排练《莎士比亚》戏剧,甚至在课间教学生弹吉他、打篮球和棒球!他总是把一天的时间安排得满满的。
艾斯奎斯曾经“头发着火还在教”!在一堂化学课上,一个学生点不着酒精灯,其它同学都要求进行下一步实验,艾斯奎斯不想把她落下,亲自帮她点,但无意中把自己的头发给点燃了,要不是孩子们叫了起来,艾斯奎斯还不知道。他说,“虽然这样很可笑,但我真的认为,作为一名教师,我的大方向是对的——孩子们是你唯一操心的,其他任何事都必须忽略。”这让我更进一步明白了做教师的意义,教师要真正热爱你的学生,就作文要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要放下教师的架子,而不是走过场,假惺惺地说要帮学生,心里却不太情愿。我们只有源自内心地帮助学生,努力达到象艾斯奎斯这样的境界,这样,我们将会是真正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的,也会成为一名极其优秀的、学生都喜爱的好老师。
艾斯奎斯说:“在小学阶段,对儿童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是各年级的教师”,因为他们在小学阶段跟老师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甚至超过了家长。所以,为了儿童最好地成长,我们当教师的,就应起着最好的、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素质,同时要加强职业操守,全身心地工作,发挥各自的岗位作用,为教育事业多多奉献出自身力量。
教师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名著有感 篇2
拿到《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这本书,我想你一定会和我一样,立即被开篇的几句话所吸引:“在没有悠久尊师传统的美国,最杰出的教师被称为‘英雄’。在美国人看来,教育与其说是神圣的,不如说是极端困难的。”在我们中国,优秀的教师可能会被评为“劳模”、“名师”,却没有被称作“英雄”的。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也总是和“战功赫赫、见义勇为”的英勇志士们联系在一起。究竟美国的教师与我们的老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了《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
这本书共介绍了8位美国当代名师,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或者管理的方法,用自己的执著与智慧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教室,分别在小学、初中、高中创造了一个个教育的奇迹。从他们身上我捕捉到许多做教师的真谛与现代教育的玄机。这些被视为“国家英雄”的教师,让我们真切地领略到了美国名师的风采,也看到了美国教育的与众不同。有人说:“教室里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这本书就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美国教育,反观中国教育,进而探寻教育之本真的一扇窗。
莱福·艾斯奎斯是开篇介绍的第一位美国名师。他是小学五年级教师,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间教室,年复一年地教同一个年龄段学生长达20多年,在很多方面,他非常“中国”化:加班加点,乐此不疲地给学生“补课”, 自己几乎所有的时间放到了教育上。他给学生定的座右铭是“好好表现,勤奋学习” ,他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学生的命运。但他给学生留的作业非常少,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看自己喜爱的书籍或练习器乐、排练戏剧等。他还热衷于带学生远足,不仅仅让学生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做一个有礼貌有规矩有教养的人。他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他的事迹被拍成纪录片,他的著作成为热门畅销书,但他仍然坚守在他的56号教室,证明着一个人能够在最小的空间里创造出最大的奇迹。
比起艾斯奎斯,克拉克的成名晚了很多,但人气却一点也不少。他让我们领略了“规则的力量”, 克拉克老师不仅仅将注意力放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教养。他的55条班规或许是最全面、最有操作性的学生行为规范。他总结的这55个细节从餐桌礼仪到积极心态培养,从学习、生活到学会感恩……涵盖了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这些内容完全来自于作者对教育细节的思考,而且简单易学,行之有效。
如果说艾斯奎斯和克拉克体现了小学教师的最高境界,那么比格勒和凯德则是对所教学科的专业性有较高要求的中学教师的杰出代表。
比格勒教的是历史,他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带学生实地考察,搞课题研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模拟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身体验,教活了历史。这对我们语文教学也有很大的启示。
凯德老师是一位因蟋蟀而成名的科学教师。他以蟋蟀为载体通过观察实验,将科学知识融入到这一过程中,使枯燥的科学变得鲜活有趣。他的杰出更在于他的一个目标:使学生能够把在课堂上获得的自尊和自信迁移到生活中。在凯德老师这里,我感受到有趣的课堂有意义的课堂应该成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德雷珀因为部分学生不喜欢读指定的课文,就自己为他们撰写,成为美国最成功的作家教师。写作的.特长为她的教育生活平添了很多的精彩。她的学生把她的论文称作“德雷帕论文”并以通过此论文而感到自豪。在德雷帕老师的身上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与孩子一起成长的幸福。
贝特西·罗杰斯在当选“全国年度教师”后主动去了当地最差的一所学校;在学校里她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并领着同行们,最终改变了学校的状况。在教学上罗杰斯的“玫瑰花蕾论”让人印象深刻。她说:“孩子就像美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多好的心态啊,这种理念与张文质老师提出的“教育是慢的教育”竟不谋而合。
卡姆拉斯则同样是一位倾情与薄弱学校的老师,一直致力于消除教育的不公。喜欢卡姆拉斯的一句话:“我相信一个教师拥有改变学生一生的力量。”在卡姆拉斯的身上,让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一名教师对于一个国家的责任,从开始的“为美国而教”到后来的积极呼吁“教师新政”,他的个人价值得到了更大的发掘。
黛博拉·梅耶尔先后在纽约和波士顿进行了多年的小规模办学实验,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她创办的学校,学生像博士生那样上课、答辩她认为高质量的教学会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在改革过程中,她始终不盲从,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念。
教育的原型就呈现在我们面前,从这些大洋彼岸优秀教师的身上,我看到的是:信念、激情、创新意识以及对人性的真切关怀。细细读来,感动于他们对学生无私的爱,感动于他们的教育激情,感动于他们真诚的笑容…… 在他们的心中因为有更多的责任而变得执着与无畏。从这些教师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与名无关,与利无关,与非教育的一切欲望无关。他们快乐地、有创意地工作着,并且感染着他们的学生健康地成长,其影响力不仅在学校,更在于社会。在他们身上有太多太多的光彩之处,让我不禁被他们的专业魅力所吸引,名师不愧为名师,我为他们喝彩!
教师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名著有感 篇3
美国人的成功很多归咎于教师的教育,教师的教育方法影响着中国未来的发展,可见教师所承担的责任重大。
在《与众不同的教师里》这本书中,介绍了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开篇的名师莱福艾斯奎斯对我启发最大。我认为他成功和伟大的原因,第一,他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孩子们。他每天6点到校,工作12个小时,利用课余时间跟学生排演话剧《麦克白》,课件教他们弹吉他,打篮球和棒球,筹集经费到全国各地去旅游,这些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乐趣。当一个老师倾其所有,必然离成功不远了。第二,他的教学机智——用一个游戏管理班级。这种班级管理制度我曾经在学军实习的见过类似的,不过那个规则更加简单,慢慢地就演变成为了普通的奖惩制度,所以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像艾斯奎斯那么成功,因为这其中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运用这种经济学的班级管理制度多少有些实际操作的困难,特别是对低年段的学生,所以下次管理中高段学生的时候,我也会借鉴这种制度,虽然要花更多的精力,不过这是值得的。从数学角度讲,不仅让学生熟悉了人民币的运用,而且练习了计算,同时还让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中体验了“小大人”的感觉。第三,坚持带领学生在教室里阅读至少一小时。因为家里读书的效果没有在学校好,很多家里的环境不适合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才能增加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明白事理。很多事情,家长和老师说多少遍都不及自己去体会、感悟来的有用。
在这本书里还有很多位名师,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例如罗恩克拉克的55条班规,我从来不知道可以将规则划分地那么细。教学本身并不全在于分数的提高,更多的是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在我看来比提高成绩更加重要。在刚开始,班规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束缚,久而久之,当变成一种习惯的时候,我相信成绩迟早有一天会有提高。有条规则是:如果有人不小心碰到了你,尽管不是你的错,你也应该说“对不起!”。看似简单的规则,在成人世界中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所以这些规则是我将来可以借鉴的。又例如詹森卡姆拉斯的良好关系是提高教学的关键对我有很大触动。课堂管理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难题,但卡姆拉斯提出的三点诀窍今天就可以用到。第一,把课上得真正吸引人;第二,一个赏罚分明的制度;第三,不要忘记表扬学生的优点。这三点说来容易,真正实行却很困难。但是他对新教师提出的三点建议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高度重视与学生、家长、同事的关系,这对我的教学会起很大的作用!
一本书读完了,其中很多很多等着我消化吸收,一名成功的教师并不容易,需要坚持、努力、耐力、精力等等。每一天都是一个挑战,希望有一天我能更优秀!
教师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名著有感 篇4
有人说:教室里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阅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一书后,我真切地领略了美国名师的风采。书中介绍的八位美国当代名师,这些被视为“国家英雄”的教师,为我们打开了认识美国教育,进而探寻教育之本真的一扇窗。从他们身上我捕捉到许多做教师的真谛与现代教育的玄机。
莱福·艾斯奎斯
开篇介绍的第一位美国名师。在56号教室里,他一直教一个年级——五年级。在工作上,他经常加班加点,乐此不疲地给学生“补课”。他还为学生制定一天的时间表。他说:他要和孩子们的父母和社会去抢他的学生的每一分钟。
但他给学生留的作业非常少,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看自己喜爱的书籍或练习器乐、排练戏剧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热衷于带学生远足,不仅仅让学生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做一个有礼貌有规矩有教养的.人。
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创立了一个类似市场经济的游戏来管理班级。在班里,学生可以打工挣取虚拟的工资。如打扫卫生是650,财务记录是600等等,然后他们要“租”座位。桌子和座位有不同的等级和价格。好的每个月“租金”1000,有的仅有550。表现好可以得到奖金,表现不好要被罚款。如果钱积累多了,可以把座位买下来。但是要付财产税,也可以买下别人的座位,然后出租(为了防止勒索,对租金有限制)。这套制度不仅让孩子学到了身边的数学和经济学,也明确了班级奖惩规则,更让学生懂得成功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
罗恩·克拉克
美国人评价老师,很简单就是看看他的学生。克拉克在美国也是一个另类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和别人的不一样,他们在排队看电影的时候,很守规则,到哪里都很安静,于是克拉克的学生在吵闹的街上就显得很特别,因为他有他的55条规则。国内曾出过他的书《优秀是教出来的:创造教育奇迹的55个细节》。
他的55条规则类似于中国的学生守则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但更具体化,从细节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切实可行。
比如“尊重他人”的教导,便有如下规则:课堂上,当有人在说话时,眼睛要一直注视说话的人;与人交谈中,如果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你应该先回答,然后才能回问一个问题;我递给你东西时候,你要说“谢谢”,如果3秒钟内没说,那我就把东西拿回;在学校里,如果某位老师在对一名学生讲话,或在教训他,不要盯着这名学生看;每次坐车,下车时必须对司机表示感谢……
而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却发现:我们的很多学生不会说“谢谢”,不会感激别人的馈赠,只关心输赢。不懂得尊重他人,只关注自己,课堂上能言善辩,可不善于倾听。受挫、耐挫力低,主动意识差,依赖心理强……是呀,孩子越来越难教,课堂上的纪律问题,同学交往的问题,孩子的行为举止等都让我们忧心忡忡。但扪心自问,我们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做的有些不够。我们一直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要守规矩,要有修养,要学会尊重他人,但具体对他们有什么要求,我们也不曾仔细想过,也不曾花时间手把手地教。很庆幸的是克拉克,他的55条规则让我明确坚定了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思路。
贝特西·罗杰斯
她说,所有的孩子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进度学习。她永远记得她小学一年级老师的话:“孩子就像玫瑰花蕾,有不同的花期。最后开的花与最早开的花一样美丽。”
反复回味着这富含哲理的话语,我的内心一下子天高云淡,酣畅淋漓!是呀,每朵花都有盛开的时候,我将耐心等待花儿的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