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朝读经典读后感

2025/08/07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朝读经典读后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朝读经典读后感 篇1

读了《朝读经典》中王阳明的《学先立志》后,我深受启发。

“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亦。”这是王阳明说的话,意思是:对于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不树立志向,就好比种庄稼时不先植根,而只顾着给它培土、灌溉。这样,尽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最终却一无所获。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学习之前,要先定好目标,然后按着目标学习,否则,就算你再刻苦读书,也会是有始无终,事倍功半。

王阳明的这番话让我受益匪浅。我在快乐的暑假里准备读《男孩故事》,于是定了一个目标:在这个暑假读完这本书,并能给别人讲一些书中精彩的小片段或故事。

暑假的每一天早上,我很早就起床,直接伸手拿过《男孩故事》,不读四页不做其他事。书中一个个催人奋进的故事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暑假结束了,我也读完了这本《男孩故事》。

开学了,班上举行读书会,一个个故事从我口中娓娓道来,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老师也对我点头称赞,我高兴得就像是脚底踩了一朵幸福的云。

还有一次是在英语课上,我暗暗定下目标:在这节课里一定要攻下刚学的英语课文。于是,我全神贯注地朗读课文,不去理睬旁人的小声说笑……最后,我第一个背完了新课文,同学们个个都被惊得目瞪口呆,老师向我竖起来大拇指,夸赞我很厉害。

只要定下了目标,就一定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不达目的不罢休,任何事情都能做得好。这就是王阳明《学先立志》给我带来的启发。

朝读经典读后感 篇2

最近,我读了《朝读经典》这本书,书里有好多教我们立志、求学、处事的好文章、小故事和经典名言,令我百看不厌。其中,“学先立志”这篇文章使我受益匪浅。

“学先立志”中说道:“夫学,莫先于立志。志之不立,犹不种其根而徒事培拥灌溉,劳苦无成矣。”意思是:对学习而言,没有什么比立志更重要的了。不树立志向,就好比种庄稼时不先植根,而只顾着给它培土、灌溉。这样做尽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最终还是一无所获。这是告诉我们,做事情应当先抓根本,确定目标是学有所成的关键。

是啊!我们干一件事情,首先要树立目标,然后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前进,最终就会有收获。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像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飞,整天碌碌无为,人云亦云,最终可能一事无成。可见,立志是非常重要的。

纵观历史上的伟人、先贤,细数我们身边的成功人士,无不是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16岁出门求学时,在他父亲的帐本上提诗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立下了豪情壮志。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如果想要取得好成绩、学有所成,就必须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和奋斗目标。在实现远大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树立一些小目标、近期目标,一个个去实现,积少成多,积小胜为大胜。就像我们要不断提高、巩固自己的学习成绩,先争取班级第一,再争全年级第一……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提升思想境界,自觉养成良好习惯,锻炼强健体魄,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当然,要想实现既定目标并非易事,还需要我们坚定信心,持之以恒,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和矛盾,清除各种“拦路虎”、“绊脚石”。只要我们坚持、坚持再坚持,奋斗、奋斗再奋斗,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南宋著名思想家朱熹说过,“立身先立学,立学先立志”更有言云“有志不在年高”。我们更应该珍惜大好时光,常立志不如立长志,认真学习,早日成为栋梁之才。

朝读经典读后感 篇3

强忍病痛的折磨,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还是在波折的感情中,我看到了他的坚强。他面对困难毫不退缩、正义,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都没有让他倒下,他才不会被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压倒,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他生命的誓言,无论是在残酷的战场上、勇敢。保尔就是在革命的熔炉中“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造就优良的素质,他能够说,朝着生活的目标进发,历时三年于1933年才写成的一部长篇小说,他仍不向命运低头、勇敢,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可贵品质,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或是在艰苦的工地上。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这是一段非常激动人心。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依然咬紧牙关向命运抗争,那种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讲起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经历种种坎坷磨难。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有了它,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在此期间,反而把他磨练的更加坚强、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这样,就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在临死的时候。”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即使是被病痛折磨。“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作为一个人,才会勇敢地在逆境中成长起来,人们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最后双目失明却坚持创作小说的这样一个激励人心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的话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告诉了我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借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它就出自我最喜欢的一部经典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不就是人生的意义吗,一种敬佩之情就从我的心底油然而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已经双目失明,更会坚强地去面对。书中告诉了大家一个名为保尔·柯察金的少年。从保尔身上,成为一名忠于苏维埃的革命战士,以顽强的毅力写作。讲述的内容就是取材于奥斯特洛夫斯基自己的亲身经历,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

朝读经典读后感 篇4

我最喜欢读《动画中国》这本书,因为里面有许多动画故事,我最喜欢的是《葫芦兄弟》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讲的是七个葫芦兄弟有着不同的本领。

大娃力大无穷,身子可以随心所欲的变大;二娃生有千里眼、顺风耳,不论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和耳朵;三娃铜筋铁骨、刀枪不入;四娃火力无穷;五娃水力巨多;六娃可影身,七娃有一个小葫芦可以将妖精收进去。

开始葫芦娃一个一个的去打妖精都没有打败,反而被妖精给制服了。

最后葫芦娃们心意合一,就像七股绳子扭在一起,谁也不能将他们分开。他们齐心协力,消灭了妖精取得了胜利。

读了这个故事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本领再大,也不能成功。只有团结再一起,不论多大的困难都会克服会胜利。

也使我想到了,有一次学校组织接力比赛。最开始班上同学跑得很快,我们都觉得胜利在握,可中间两同学突然慢了下来,被别的班超过。这时,我们班的黄浩泽接过接力棒奋力的往终点跑去,最后我们班取得了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