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篇1
一、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牛、羊、小、少”4
个字。认识笔画竖钩和偏旁——提土旁。
2、知道“多——小,大——小”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学习正确使用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创设情景让学生知道量词要恰当搭配,并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及其它一些量词的用法。
三、设计意图:
重点突出创造情境教学及量词的认识和规范使用意识。
四、课前准备:
课件(课文插图配上相应的词语)、生字有关的'小图片(猫、牛等),红枣、杏子实物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导语:老师有一次外出秋游,无意中来到一处美丽的农家小院,那里有勤劳善良的黄牛,悠闲自在的花猫,有雪白欢跃的小鸭,小巧活泼的小鸟;果树上,香喷喷的苹果,红艳艳的枣;木桌上,圆溜溜的杏子,甜丝丝的桃。门前,一个木偶般可爱的小男孩正在无忧无虑地玩耍着,再加上篱笆,青草,房子,辣椒,简直是一幅绝妙的画面,看得我心旷神怡,如入天堂。当时,我就情不自禁的拍下这幅温馨和幸福的图画,现在带来与小朋友共赏。(出示图片课件)
2、让学生上来指认图片中的事物,并相机在课件中出示词语。
3、要求学生认读词语准字音
4、要求把以上词语分成二类,集中学习并归纳出“杏,桃,苹”的偏旁相关特点。
(二)尝试朗读,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韵文,读通课文。
2、自找伙伴交流自学认识的生字。
3、反馈,利用学生人数来理解多少,及少和小的区别。利用实物来理解颗、堆及大小多少两对反义词。
4、再次朗读课文,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词意。
(三)感情朗读,体会韵味
1、范读课文后,要求学生像老师那样读出味道来。
2、个别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3、配上动作表演朗读。
4、利用插图背诵韵文。
(四)情景顿悟,运用题词
1、模拟情景:学生背给奶奶听,奶奶听后说自己也会,但故意乱用量词,从而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白,量词有一定的搭配组合,不能乱用。“奶奶”可作如下背:
一个大,一个小,
一只黄牛,一头猫。
一边多,一边少,
一堆鸭子,一个鸟。
一个大,一个小,
一颗苹果一只枣。
一边多,一边少
一群杏子一粒桃。
2、让学生说说课后“我会说”。
3、看看农家小院还有哪些东西,用上量词说一说。
(五)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利用“摘图”游戏来复习生字。
2、指导书写:牛、羊、小、少。“小”和“少”让学生比较发现异同再书写。
3、学生写字。
(六)作业:课外读背儿歌
一头牛,两匹马,
三条鱼,四只鸭,
五本书,六枝笔,
七棵果树八朵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
用错量词出笑话。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篇2
预设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认读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生字“牛羊”。认识一个新偏旁提土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文对照认识表示四种动物、四种水果的八个词语。
2、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反复再现本课的生字,帮助学生掌握字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识字兴趣,体验识字的快乐。
设计理念:
1、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本节课是以识字为主,在学习中尊重学生独特的识字方法。
2、让学生在愉悦中识字。识字相对于阅读教学是枯燥的、抽象的。低段的孩子注意力不持久,思维处在形象向抽象过度的阶段,喜欢感性的,具体的东西,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识字,体验识字其实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导入:
1、在学生中调查上学以来的识字情况。
2、听了这么多小朋友说自己的识字情况,你想说什么?(估计:1、讲出谁识字最多。2、说说自己以后怎么办?)
3、师:刚才小朋友你一句,我一句的比识字,可以看出小朋友个个争先爱学习。前不久在一个农家小院里也出现一场热闹的比较,你们想去看看吗?那就和我一起到“比一比”的现场去吧。(板书:出示农家小院,比一比)
二、情景会话
1、你看到小院里有什么呢?(逐一出示图片)引导生把话说完整。
2、对号入座:这里都是这些事物的名片,你能找到这些名片的主人吗?(贴对了,问你是怎么认识这些生字宝宝的。经验介绍)
三、自主识字
1、读准音
⑴导:名片上穿红色衣服的生字娃娃你认识吗?赶紧拼拼读读,呆会比一比谁能准确地叫出他们的名字。(自由读—指名著重引导学生读准后鼻音“杏、苹、”,前鼻音“边、堆”)
⑵单个字认读:这些生字宝宝真淘气,离开了词语姐姐。你是不是还认识呢?(猫、杏、桃、苹、怎么认识的?)
⑶瞧,生字宝宝又摘掉了拼音帽子,你还认得吗?
四、读通儿歌
1、这些生字宝宝又跟我们玩起了捉迷藏,藏到了一首儿歌里边,小朋友读读儿歌看看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要是碰到不认识的用你喜欢的水彩笔把它圈出来,再看看他的拼音帽子多叫几遍他的名字。
2、清扫生字障碍:我来考考你们认不认识这些生字宝宝“群堆颗边多少”(在文中读、看卡片读)
这些生字宝宝都认识了,我特想把课文读给你们听听,行吗?
3、现在再读读课文,你都会了吗?
师:读了儿歌你知道他们在比什么呀?谁和谁比呢?你能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吗?
4、我们也来比一比看谁把儿歌读得最棒。
⑴读给小组里边的伙伴听。
⑵自由读
⑶把你最喜欢的那一段读给我们听。
⑷分组读
五、巩固识字
你们的表现真不错不仅认得生字还会读课文,小院的主人见我们小朋友这么聪明,想考考你们,有没有信心接受挑战呢?
第一关:摘苹果
第二关:同桌互相考,读卡片。
第三关:猜一猜
这是一种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它专吃老鼠,是什么?(猫)
这是一种颜色,我们的国旗就是这样的颜色。是什么字呢(红)
这是一种夏天的水果,猴子最爱吃了,是什么呢?(桃)
木下一张口(杏)君子放羊(群)
七、书写指导
小主人还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写的字怎么样?我们也露一手。今天我们写两个字:“羊牛”
指导方法:
1、出示几个已经写好的字,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2、范写,练习。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篇3
备教材内容
1、本课时学习的是教材88~89页的内容。
2、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活动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标准测量身边熟悉物体的长度或高度。第二个层次是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第三个层次是让学生自主进行操作和实践,利用身边熟悉的“单位”表示未知物体的长度和高度。
3、本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测量经验,并将直接经验与某些间接经验相结合,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备已学知识
1、认识测量长度的工具:米尺、软尺、卷尺。
2、能够感知1米和1厘米的长度。
3、1米=100厘米。
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
2、能选择合适的标准(单位),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表示物体的长度或高度。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测量自己的身高以及身边物体的长度、高度等实践操作,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体会测量的实质,初步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活动中通过合作、交流感受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备重点难点
重点: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
难点:对“量”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发展长度观念。
备范例展示
重点提示
“一庹”指的是两臂伸直,一只手的中指尖到另一只手的中指尖的长度。
1、选择物体量一量
选择物体进行测量,教室的长、讲台的长、同学的肩宽以及一庹(tuǒ)的长度。
2、用表格记录数据
教室的长
约长10米
讲台的长
约长1米
肩宽
约长30厘米
一庹长
约长1米40厘米
3.明确选择描述标准的方法
选择哪种标准要与描述的事物贴近,便于表达。
4、选择合适的长度描述动物的身高或身长
(1)所选动物:身长6米的鳄(è)鱼。测量标准:
①约长30厘米的肩宽;
②约长1米40厘米的一庹长。
测量结果:
①20个人并排站着和鳄鱼差不多长;
②5名同学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2)所选动物:身高2米50厘米的鸵鸟。
测量标准:
①约长1米40厘米的一庹长;
②约长1米的讲台。
测量结果:
①2名同学手拉手,和鸵鸟的身高差不多;
②2个半讲台的长和鸵鸟的身高差不多。
(3)所选动物:鲸身长26米。
测量标准:
①约10米长的教室;
②约长1米的讲台。
测量结果:
①3个教室的长和鲸的身长差不多;
②26个讲台的长和鲸的身长差不多。
活动总结
所选的测量标准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相同。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2、 通过估计,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数字卡片、
学生:100以内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桌用100以内的数字卡片,每次每人抽出一张,谁先说出大数,谁就赢。
2、交流判断大数的经验。
二、新授
1、教学“比一比”
(1) 出示1084、982说说谁大,谁小?
(2) 学生说: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1084>982
(3) 教师出示另一些数,学生进行比较。
(4) 总结规律:
数的比较:
(1) 数位比较多的一个数比较大
(2) 从位比起,位的数大的大(数位相同)
(3) 如果数位和位都相同,我们比较下一位。
2、练一练
(1) 学生完成P36在O里填上<、>、=
(2) 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填
3、试一试
(1) 教师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 说说怎样能比较快地比出大小?
(3) 教师总结:
先将这些数按数位多少分一分,再将相同数位的数进行比较。
99<345<387<809<1725<4300
4、想一想
(1) 指导读题,理解题意
(2) 最小的.四位数1000,的四位数9999
5、数学游戏:
(1) 告诉同桌你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数,……
(2) 请一个学生上台示范,全班再分组做。
6、练一练
完成练习题1、2两道题
三、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1、 学会了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 四位数与三位数怎样比
3、 都是同数位的数怎样比
4、 如果很多数在一起比较大小,该怎样做
四、作业
1、最小的四位数是( ),的四位数是( )
2、最小的三位数是( ),的三位数是( )
3、在287、7650、80、285、1651、79这几个数中,二位数的有( ),三位数的有( ),四位数的有( )
4、427 O 527 1620 O 620 888 O 988
29 O110 99 O 999 6080 O 3090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羊、牛、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 ”和1个偏旁“少”。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认记生字,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准备:
词卡 图片
课时安排 :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认识12个生字,会写“羊、牛、小、少”4个字。认识1个笔画“ ”和1个偏旁“少”。
二、教学重点:认记生字。
三、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四、教学过程:
(一)、看图识词
1、看图提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哪些动物、植物?
2、词卡与实物对应。
(1)学生将带拼音的词卡贴在相应的动物或植物旁。
(2)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准音节、词语。
3、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4、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卡让学生认读。
(二)、学习韵文
1、自己读韵文。
2、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朗读成果。
(2)交流读韵文后的发现。
3、比一比,认识量词。
图上的杏子和桃子有多少?
杏子可以一堆一堆数,还可以怎样做?桃子呢?
图上其他动物或植物到底有多少?哪个小朋友能准确介绍一下?
4、提出疑问,开展互相解疑的.活动。
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种物品可以使用不同的量词。
(三)、巩固记忆生字
1、学生选择,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
2、选择生字进行组词、说句的练习。
(四)、指导书写
1、出示“牛、羊”,学生观察,说说要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学生试写。
2、出示“小”,让学生观察该字在田字格的位置,然后跟老师一起书空,认识新笔画—竖钩。
教师范写“小”,学生仿写一个。
五、作业布置:把“牛、羊、小”每个带拼音写一行。
六、板书设计:牛 羊 小
七、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认记生字。
三、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看图说动物、植物的数量、名称。
(二)、扩展延伸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准确使用“颗、群、堆”三个量词。
学生说一说平时生活中怎样使用这三个量词,区分“群、堆”。
2、老师出示一些物品,学生说一说。
一朵花 一本书 一件衣服 一双鞋 一把扇子 一辆汽车
一块西瓜 一个杯子 一双手 一台电视机 一幅画 一座房子
3、学生选择生活中自己认识的物品进行说量词比赛。
4、创编儿歌。
图上画着一堆苹果和一个桃子,学生看图模仿课文编一句。(一边多,一边少,一堆苹果,一个桃)
让学生把创编的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5、做游戏—找朋友。
将量词卡片和物品名称卡发给学生,开始唱找朋友的的歌,歌曲结束后,和自己找的朋友站到一起,一起读出共同的名字。
(三)、比一比谁说得多
回家说家庭用品,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准。
五、作业布置:
1、写出反义词。
大—( ) 多—( )
2、写出量词。
一( )鸭子 一( )黄牛 一( )枣 一( )杏
六、板书设计:颗、群、堆
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