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读后感 > 正文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

2025/08/21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钓鱼的启示》有感(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 篇1

自从我读了《钓鱼的启示》这一课,深受启发,因为它让我明白:“道德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实践起来却很难。”

《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十一岁那年,“我”和父亲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晚上,在附近的小岛上钓鱼,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当时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将这条漂亮的大鲈鱼带回家,却遭到了父亲的阻挡。父亲坚持要我把大鲈鱼放回去,当时我不了解父亲的用意。过了许多年后,随着年岁的增长,明白了更多,懂得了更多,同时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

父亲是希望“我”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从小做个遵守道德规范的人。假如当时父亲没有严格要求“我”,假如当时“我”自己没有抵挡住诱惑,“我”就不会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

生活中像“这条漂亮的大鲈鱼”似的的诱惑无处不在,诸如金钱、名利、地位等,我也受过这样的'诱惑。有一次上学时,我走到学校五层教学楼四楼时,发现台阶的角落有一张卷起来的百元大钞。我往四周望了望,此刻只有我一人在场,我来不及细想,捡起来一看,原来是三张百元大钞!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入口袋,此刻我的心情如中大奖一样,兴奋地想:这么多钱就这样归我了,这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啊!回到教室,我沉浸在这意外之财带给我的心花怒放中。忽然,我的脑中闪过一个念头:老师不是常常教育我们要拾金不昧吗?我应该把钱上交老师。可是我又转念一想: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我可以用它买好多好多我喜欢的东西呢!我眉头紧锁,思考起来,应该交给老师好呢?还是据为已有呢?我的心里煎熬无比,仿佛两个小精灵在互相争吵着,交给老师,据为已有,交给老师……正当我犹豫不决之时,数学老师走进来了。终于,我下定决心,将钱交给数学老师。把钱交给数学老师后,我原来沉重如山的心情一下子轻松了许多,我紧锁的眉头也舒展开来了。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生活中有无数考验我们的道德难题,当我们遇到时,我们要做出正确的抉择。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 篇2

今天,我们新学了一篇课文,叫《钓鱼的启示》。

故事主要讲了作者和他的父亲去钓鱼,作者钓到了一条大鱼,有把鱼放了并从中得到了启示。

在故事的开头,作者和他的父亲去钓鱼,在大鱼上钩时,我和父亲都高兴地欣赏着这条大鱼,可是,父亲看了看表,发现离钓鱼开放日还有两个小时,就让儿子把鱼放回湖里去,儿子看附近没有人,就想把这条鱼偷偷的拿走。但父亲却执着的要把鱼放回去。这时,我就想:就让儿子偷偷拿走呗,自己身为父亲,应该满足孩子的要求吗!要是我,一定回护住儿子的!

可是在我继续往下读时,便发现父亲这样做,是对儿子好。因为,父亲那时那样做,是为了儿子将来不受金钱、地位、名誉诱惑的`人。父亲是为了儿子成才!

果然,作者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在34年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不受贿赂的有名建筑设计师。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一定不要被大鱼所诱惑!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 篇3

“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是一位美国著名建筑师詹姆斯。勒菲斯特说的,来自他对儿时一件事的感悟,就是《钓鱼的启示》的内容。

主要讲了三十四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正是离捕捞鲈鱼开放时间前两个小时,所以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水里的故事。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翁动”此时我和父亲是多么得意,能够钓到一条这么大的鲈鱼。可是过了一会儿,父亲把目光转向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爸爸,为什么?”我急切的问。“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从这,我深深的体会到,当时“我”是多么的不理解爸爸的做法,是多么痛恨爸爸,责怪他的奇怪想法。可“我”知道父亲这样做是有用意的。

读了父亲的话,我不禁想起了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有一次,我到超市买东西,挑选完后排队付钱,排在我前一位的人很得意,我不解他为什么这样,便上前一步看了看,原来是售货员多找给了他五元钱,至于吗?我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他。不仅仅是超市,别的地方也同样。如:街上会有人随手乱扔垃圾,不尊重清洁员的成果,不遵守规则,从这可以看出什么,很简单,就是道德的问题。现今的社会中缺乏道德的.事真的太多太多,我们就应该像文中的主人公那样遵守道德规则。

一句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只要树立起勇气和力量,就能自觉的抵制住“诱惑”。

读《钓鱼的启示》有感 篇4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主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作者在童年时代,钓到了一条罕见的大鲈鱼,可是,这条大鲈鱼是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捕捞的。父亲为了道德,让作者把鱼放回去,最终,作者把鱼放回去了。而在作者三十四年后,他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年为什么让他放回鲈鱼。

刚开始阅读这篇文章时,我为作者打抱不平:“这么大、这么漂亮的大鲈鱼,一定会非常美味,把它提回家的路程中,说不定还会投来别人羨慕的眼光,换作我,早就得意洋洋了,而文中的父亲真是错失良机,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呀!也不知道文中的父亲是怎么忍心让孩子把鲈鱼放回湖里的。”可是当我看到文章后面时,就改变了这样的想法:文中的.父亲不是不疼爱孩子,他是把道德放在第一个位置上。他觉得自己如果不让作者把鲈鱼放回湖里,而是等到鲈鱼捕捞开放日那一天来吃,作者也会学着他的一举一动,长大后成为一个不道德的人!最终,在文中的父亲的影响下,作者长大后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建筑设计师,一名成功的作家。文章里有一段话令我受益匪浅——“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与力量。”是呀,捕捞鲈鱼的时间没到,把钓到的鲈鱼留着,就是错误的;而把鲈鱼放回湖里,就是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抉择很简单,可实践却很难很难。可想而知,当年文中父亲让作者放回鲈鱼,就是他对作者严格的道德和深深且真挚的爱呀!

在实际生活中,我也曾经面对过道德难题:有一次,我去商店买文具,售货员阿姨没注意,给我多找了几元钱。在回家的路上,我苦苦思索着,钱,到底还不还?占为己有吧!妈妈说过不会给我零花钱,这多找的钱就是我的了,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将钱归还吧!这毕竟不是我该拥有的钱。再三思考下,我做出了觉定——归还!我宁愿喝西北风,也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当我把钱还给阿姨时,阿姨连声称赞我,我十分开心。是什么驱使着我把钱归还的呢?正是《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中令我受益匪浅的句子啊!

道德——这是一份无法用尽金钱换取的人生财富。我们做有道德的人,不是为了别人的称赞,而是要我们心中真正有着“道德”这两个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