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亡羊补牢语文教学设计

2025/08/25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亡羊补牢语文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亡羊补牢语文教学设计 篇1

一、揭题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寓言故事,故事的题目叫“亡羊补牢”。谁来读。

2、请给“亡”组词,“死亡、灭亡”,请给“牢”组词。“监牢、坐牢”。

师:那“亡羊补牢”里的“亡”、“牢”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读了故事你就会明白的。

二、初读解题。

1、自由地去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下面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亡、牢”的意思。

3、读着,读着,你们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吗?

①你说,哦,“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被狼叨走了,养羊人的羊丢失了。

②“牢”的意思呢?→你说,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对,街坊说的修羊圈就是补牢。

③那“亡羊补牢”连起来就是丢失了羊后去修羊圈。

三、精读。

1、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只羊?(对两只),请你找出句子读一读。

2、你读,出示句子:“一天早上……叨走了。”“第二天早上……叨走了。”第一句这句话里生字很多,“羊圈”的“圈”是个多音字,还有一种读音是圈quān,圆圈的圈。

窟窿,要注意读好轻声,齐读。

全班一起读这两句话。

3、读着读着,你知道了什么?

→你说。对呀,羊丢失的原因,主要是羊圈破了个窟窿→这该死的窟窿让他丢失了两只羊,太可惜了,谁来读。

4、养羊人丢了第一只羊,又丢了第二只羊,其中还有别的原因吗?

→你说,对他不听街坊的劝告。→师“街坊”就是指谁?(邻居)

→下面就请同桌同学一人当街坊,一人当养羊人来演一演,说一说,开始练习。

→展示表演读:

→看了他们的表演,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1:这位街坊在劝别人,让人感觉到他的真诚。

生2:街坊的劝说让人感到他非常担心

谁再来当当街坊劝一劝。

→养羊人表演得怎样?

→生1:→养羊人在说这句话时感受到无所谓,满不在乎的

→谁再来说一说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意思就是说……你说,对,意思就是不用修羊圈了。

→哪两位孩子还愿意来表演。

5、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不修羊圈,结果养羊人丢失了两只羊后,他心里可能怎么想,怎么做呢?展开你们的想象

→生1:如果我丢失第一只羊后马上修羊圈,就不会丢失第二只羊了。

→生2:如果我听从街坊的劝告,马上改正,那就好了。

→生3:现在我已经丢了两只羊,第三只羊可不能再丢了,现在得马上去修补羊圈。

四、学习最后一段。

1、对,养羊人就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出示最后一段。

自由得读→个别读

→读中点拨,此时的他非常后悔,后悔的句子谁还想读?

→老师也想读(故意去掉“赶快”。)

→生:不能去掉,因为修羊圈的'事不能再拖延了。

→生2:加上赶快说明他不想再丢羊了。

→生3:加上“赶快”说明他想马上改正自己的错误。

→是呀,你看(看图)养羊人拿着锤子正在认认真真的修羊圈呢。

引读,从此,……。

→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五、明理。

1、小朋友,而对正在修羊圈的养羊人,你心里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生1:老大爷,如果你肯接受别人的意见,你就不会丢第二只羊。

生2:大伯,知错能改永远是不嫌迟的。

生3:你做错事能及时补救,我向你学习。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说,你说。

是呀,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师:作业本散了,应该马上订好,及时补救。

六、复述故事。

师:养羊人因为接受街坊的劝告,羊再也没有丢过,这一天,他送一只羊给街坊,向他道谢。街坊问,你为什么送羊给我?养羊人就把“亡羊补牢”的事告诉了街坊,如果你就是养羊人,该怎么告诉“街坊”这件事?先自由准备一下。

七、书写生字。

1、哪个字特别难写,需要老师帮助的?

哦,“窟窿”,这两个字都是“六”,特别要注意的是,“窿”,“生”上“一”。师范写。

2、生写。

八、拓展。

小朋友,我们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像这样的故事很多,我们来看图说出寓言故事的题目吧,这是画蛇添足、坐井观天、掩耳盗铃,课后希望你们多去看看寓言故事,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个寓言故事交流会。

亡羊补牢语文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寓言内容,正确回答课后问题,懂得寓言的寓意。

3、练习用从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 生活实际,发表感想。

【教学用具】

录象、幻灯图片、 自制教学幻灯片等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说出掩耳盗铃的意思。

2、回忆学习掩耳盗铃的方法。

图文结合,理解内容。

反复朗读,悟出道理。

联系分析,加深理解。

二、讲读

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出示课题)

1、释题:

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亡羊补牢─羊丢失后修理羊圈。

2、分节读文,质疑。

纠正读音:街坊中坊读轻声;窟窿中窿读轻声。

3、看录象,思考问题,理解大意。

那个养羊人丢失第一只羊后,听了街坊的劝告是怎样想的?(用_______划出)结果怎样?

当养羊人第二次丢失羊后,他是怎样想的?(用_______划出)结果怎样?

4、细读课文,归纳寓意。

幻灯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⑴ 把这个反问句换成肯定句: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⑵ 问:修羊圈有没有用?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会再丢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⑶ 比较句子:

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经丢了,修羊圈没有用。

(反问句语气更强,突出了养羊人根本没有想到后果,执迷不悟。指导朗读,用毫不在意的'语气读出。范读,个别读,齐读。)

⑷ 讨论:

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样做?

过渡:

由于养羊人没有你们正确的想法,所以就出现了又丢了一只羊的结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① 理解填空:

养羊人现在感到很___________,明白了应该___________街坊的劝告。

② 比较句子: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

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前一句两个不不双重否定,突出表明了养羊人知错改错的决心。)指导学生读出后悔、知错的语气。个别读,范读,齐读。

③ 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_______划出有关的词语。(赶快、结结实实可看出他的行动上改过了)指导读出重音。

④ 讨论:

养羊人现在才后悔,现在才动手修羊圈晚了吗?

5、朗读全文,思考: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四人小组讨论;个别答;然后老师小结。

小结:

这则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人做错了事,及时改正还不迟,改正得越快,错误造成得恶果就越小。现在我们通常用亡羊补牢这个成语比喻发生错误后及时纠正,补救还不算晚。

三、指导复述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感想

四人小组讨论,指名谈谈。

四、堂上练习

指导造句:从此

先读书上得例句,理解词语意思后,再试说句子。

五、作业

1、熟读本则寓言,试背。

2、说出亡羊补牢成语的意思。

亡羊补牢语文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读“窟窿,叼、劝”4个生字,会写“寓、则、窟窿、狼、叼”等9个生字。

2.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窟窿、街坊、劝说”和课题“亡羊补牢”的意思。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大意。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寓言”,学生齐读,说一说什么是寓言(小故事,大道理)

2、读课题《寓言两则》,怎么理解“则”(篇,两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3、齐读第一则寓言题目:亡羊补牢

二、自读课文,生字过关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2、生词过关:羊圈 窟窿 叼走 劝说 街坊 后悔

(1)小老师领读,重点关注:窿、坊读轻声,多音字“圈”

(2)去掉拼音,小组开火车过关

(3)全班齐读

三、概括大意,总结寓意

能力迁移,运用学习《燕子专列》的方法,根据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再圈一圈关键词,加上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大意

1、起因:

(1)指生读第1自然段

板书关键词:“窟窿”(指导书写,注意“窿”中间有“一”,什么是窟窿?根据“穴”理解,破洞)

(2)用因为......所以.......说话。板书关键词2:“叼走”

(3)概括:一个人的羊圈破了窟窿,羊被叼走了。

2、经过:

(1)羊叼走了,谁来帮助他了?(街坊,指导朗读,提醒轻声)怎么帮助的?(劝说)

板书关键词::“劝说” 是怎样劝说的?

PPT出示:“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哪个窟窿吧。”指生朗读(有一点点着急,你比她更着急)齐读。

PPT出示:“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他的意思是什么?你赞同他的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补充板书“不听”

(2)PPT出示第3、4自然段,关键字:“又叼走”

(3)用上因为所以把经过说清楚(因为不听劝说,所以羊又被叼走了)

3、结果:

(1)结果是什么?关键词1:“后悔”

PPT出示“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你能给他换个说法吗?

出示: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男女生读,提问: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

PPT出示红字提醒“双重否定句”“肯定句”。

师:把不字去掉,双重否定句就变成了肯定句,句子的意思是一样的

男女合作读这两句话,相同句型练习。

(2)填空:他很后悔,是因为 。

接受劝告,他堵上了窟窿,羊也 。

(3)关键词:“堵上” 关键词:“没丢”

(4)概括全文大意

4、理解“亡”、“牢”的意思

本来“亡”“牢”的意思是什么?那联系课文,你知道他们在文中是什么意思吗?连起来说一说。

5、读了这个故事,懂得了什么道理?

揭示寓意

PPT出示:一个人有错并不要紧,只要能及时纠正,就不算晚。

四、课后延伸

用同样的方法读寓言,再讲给大人听。

亡羊补牢语文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读“窟窿,叼、劝”4个生字,会写“寓、则、窟窿、狼、叼”等9个生字。

2.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窟窿、街坊、劝说”和课题“亡羊补牢”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朗读后抓住关键词,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述故事大意。

4.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今天学习第九课:寓言两则。(提醒寓的写法)齐读课题

2、第一则寓言的名字叫——亡羊补牢。

二、默读课文,梳理事情的起因和结果

1、默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课文中哪一句话在讲“亡羊”,用横线画出来。

(2)哪一句话在讲“补牢”,用波浪线画出来。

交流“亡羊”

交流,出示句子。生字较多,再请生朗读。哪个词语最难记住?抓重点词语

跟读“窟窿”,根据字形理解字义。所以破了个窟窿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3)齐读句子。

(4)用上因为......所以.......说话

相机板书:窟窿、叼走或丢了(写时要注意什么)

(5)在田字格上写一写。

(6)联系课文,现在你知道了“亡羊”就是——“亡”就是——(板书:丢失)

交流“补牢”

交流,出示句子。关注“结结实实”,请生再读。

因为他堵上了窟窿,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所以——

板书:堵上、再也没丢

联系课文,你知道了“补牢”的意思是——(板书:羊圈)

2小结:

(1)现在你能把“亡羊补牢”连起来说了吗?(请两人说)

所以,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发生的`起因,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结果。

过渡:羊丢了之后,养羊人是不是马上就把窟窿修补好了呢?中间发生了什么,我们去2-4自然段读一读。

(板书:起因、结果、经过)

三、重点研读“经过”,提炼关键词

1、读“街坊”,理解意思(邻居)。读“劝说”,理解什么时候需要劝?

2、分角色朗读

(1)出示句子。作为街坊,你会用什么语气来劝他呢?板书:劝说

再着急一些。(请两三人读)

(2)但是这个人却说——出示句子。用你的理解来读。

就是这满不在乎的样子,不听劝说。板书:不听

(3)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

3、结果如何,用上因为.......所以......说话 板书:又丢了

4、回到结果,体会含义

(1)这时候他才恍然大悟。你从哪段话知道的?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齐读。

(2)你能给划线的句子换个说法吗?换个说法,意思一样。

最后,他终于接受了邻居的劝告,把羊圈修补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

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写一写:我想对养羊人说——交流

(3)通过一个简短的小故事能悟出一个大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

四、提炼关键词,讲述故事大意。

1、小结方法:刚才我们在学习时先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概括了大意,再从这句话中找出了一些主要的关键词写在了黑板上。你能用上这些词语把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吗?自己试一试。

2、请两人说,再四人小组里说

亡羊补牢语文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

2、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听语言故事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呢?(生说)这些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板书课题,齐读)

二、理解题目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通过预习,你知道这个成语中的“亡”和“牢”分别是什么意思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课文中指羊圈)

2、能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吗?

三、初读课文

1、这则寓言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羊圈后悔劝告

窟窿街坊寓言

(1)自由读词

(2)第一行谁来读?(指名读)

请同学们看第一行的词,有一个字的读音比较特殊,找到了吗?(圈:多音字)

(3)第二行谁来带读?(指名读)

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哪几个字的读音需要我们注意?(坊和窿读轻声)

(4)一起把这几个要注意的词再读一读。

(5)齐读这些词。

3、指导书写

过渡:窟窿这个词不仅读音特殊,字形也比较复杂。这两个字是同偏旁同结构的字,它们的偏旁都是“穴”,“窟”的下面是“屈服”的“屈”,“窿”的下面是“隆重”的“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窿”字在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1)生观察。

(2)师范写,

(3)生练写并展示。

四、再读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请5位同学站起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们读的怎么样,并且边听边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课文,

(2)生评价。

2、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的内容。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呢?(2次)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养羊人第一次丢羊的原因。可以动笔在书上划一划。

汇报: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齐读这句话。板书:圈破丢羊

(2)养羊人第一次2丢羊是因为羊圈破了,那么第二次丢羊又是因为什么呢?(不听街坊的劝告)

(3)街坊知道了这件事,对养羊人说了什么呢?谁来读?

指导朗读:想一想街坊会用什么语气对养羊人说这些话呢?(劝告)谁再来劝一劝养羊人。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在下面练一练。请女同学一起来劝一劝养羊人。

(4)养羊人有没有听从街坊的劝告呢?(板书:不听劝告)他是怎么说的呢?谁来读?

指导朗读:羊丢了,养羊人有没有在乎这件事?(没有)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养羊人的话呢?(满不在乎)谁再来读一读?(1-3)

(5)句式练习

(2)由此可见,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救过失,不好的结果就会重演。

5、学习第5自然段

(1)二次丢羊后养羊人是怎样想的呢?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5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指导朗读:第二次丢羊,使养羊人感到(非常后悔),谁能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2)他是怎样做的呢?一起读(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的结结实实的。)(板书:修补羊圈)从这里能够看出养羊人(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的改正了错误)(板书:知错就改)

6、拓展

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这个人在修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街坊又会怎么说呢?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呢?

五、体会寓意

1、想一想,在丢羊,修羊圈这件事中,养羊人做错了什么,又做对了什么呢?

2、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说一说吗?

3、从亡羊补牢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总结: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一则寓言,并且懂得了其中的道理。今天回去把这则寓言用自己的话讲给爸爸妈妈听。

这句话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你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吗?(羊已经丢了,不用修羊圈了。)

(6)同桌练读。

(7)演一演。

4、邻居的好心劝告,养羊人当作了耳边风,让我们来看看不听劝告的结果吧!

请1位同学读一读第4自然段,其他人找一找养羊人不听劝告的后果是什么?(羊又少了一只)(板书:再次丢羊)这里的“又”说明了什么?(这次丢羊的过程跟上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