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科学活动教案

2025/08/25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范文汇总十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2、产生对科学奥秘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各自从家里带来的电动玩具。

2、有关课件内容的PPT。

活动过程: (教师事先将幼儿带来的电动玩具的电池做些“小动作”—将部分玩具的电池装反)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都从家里带来了电动玩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老师有要求一会小朋友要把在玩时发现的小秘密跟大家一起分享。

二、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师:好了,小朋友们把玩具放在地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现在谁来说说玩玩具时发现了什么?

幼:玩具坏了;不会动;没电了。

师:有的小朋友说玩具没电了,是真的没电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拿一个幼儿说没电的玩具来做示范,拆开拿出电池。教师用电珠——一节电池、一段电线(带有铁环)、一个小灯泡。试验电池是否有电)电池都亮了,说明电池是有电的,那为什么玩具不会动呢?

幼:提出猜测

师:老师将电池放大了(PPT),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电池,发现了什么?

幼:电池两端有+、—符号。

师: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每节电池都有+、—两个符号,突出一个小头的有+表示的是正极,来跟老师一起念正极;平平的一头有—表示的是负极,跟老师一起念负极。安装电池时我们要将负极的那头对准弹簧按下去,两块电池要相反安装。老师呢这里有一个视频,上面放了电池安装的'一个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要强调安装电池时,弹簧要被完全压下,电池要完全装进)

三、,幼儿自己动手安装电池

师:小朋友们现在都知道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了,那现在自己去重新安装电池,然后玩一玩玩具,看看玩具是否能动了。

师:小朋友们把玩具放下回到自己的位子,看来大家都很聪明,都成功了。大家都知道了安装电池时,要将负极那头对准弹簧完全按下去,电池是相反安装的。

四、扩展有关电池的知识

师:其实除了我们今天用到的这种电池,科学家叔叔还发明了许多其它种类的电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PT、一张张出示电池图片并讲解名称,适当的讲2个电池的作用,一般用在哪里)

活动延伸:

师: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分享了安装电池的秘密,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剩余的两种电池)一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蔬菜分类

2、Ppt课件—奇妙的蔬菜造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有一个蔬菜大棚里种了好多好多的菜,你们想不想去看看都种了些什么菜呀?

二、展开

ppt课件—蔬菜分类 ,图片演示:

1、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有那些蔬菜?

你喜欢吃哪一种蔬菜?

你知道你是吃它的哪一部分?

2、我们先来看看蔬菜都是有哪部分组成的?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3、小朋友知道了蔬菜都是有那几部分组成,那么你能猜出老师说的谜语吗?

4、猜谜语:

又红又圆象苹果,酸酸甜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能当水果。

(西红柿)

谁能说一说西红柿是什么样子的?

(颜色、形状、皮是怎样的、还有小坑、味道、可以做菜也可以生吃)

那我们应该吃西红柿的哪一部分?(果实)

还有什么蔬菜是吃它的果实部分?

(茄子、辣椒、南瓜、冬瓜、胡子)。

5、谜语:

一个胖娃娃,埋在地底下,头顶绿巾穿红褂,夏天播种秋天拔,我们人人都爱它。(萝卜)

说一说萝卜的样子?

(形状、颜色、可以生吃也可以做菜)老

师告诉小朋友萝卜还有土人参之说。因为萝卜中含有淀粉酶,能助消化,

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民间自古就有萝卜是土人参之说。我们应该吃它的哪一部分?(根)

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可以吃它的根?

6、看图中有哪些蔬菜?

(白菜、菠菜、油菜)

老师可以说说白菜的样子。我们该吃它的哪一部分?(叶)

还有什么蔬菜我们吃它的叶。

7、这是什么 ?

(土豆也叫地蛋或马铃薯)

土豆发了芽时有毒,不能吃,如果芽很小,可以把芽和周围的肉削干净,才可以吃。我们吃它的茎。

小朋友告诉老师,我们平时吃的'是土豆的哪一部分呢?

8、我们来玩一个强大游戏好不好,看谁答的又快又对。

问题:

(1)哪些蔬菜既能生吃又能熟吃?

(2)哪些蔬菜既能当水果吃又能当蔬菜吃?

(3)为什么称萝卜为土人参?

(4)发芽的土豆为什么不能吃?

(5)为什么要小朋友们多吃蔬菜?

三、总结

欣赏:奇妙的蔬菜造型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前评析】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鼓励幼儿在玩中发现身边的科学,并尝试运用生活中常见的萝卜等农产品作为实验材料,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发幼儿对探索的兴趣,积累探索的方法。

当我问到幼儿“你们想设计什么样的陀螺”时,发现很多幼儿的回答是“圆形”,的确,在幼儿的印象中,不管是电视里看到的、还是平时自己买过的陀螺,形状基本都是圆形的。所以我继续追问幼儿“为什么你们看到的都是圆形的陀螺呢?”“可不可以设计成其他的形状呢?其他形状的会转动吗?”……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的操作欲望被大大的激发起来。

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回忆、交流生活中的转动,教师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生活经验,发现转动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起幼儿对转动这一现象的兴趣,激发幼儿玩陀螺的愿望。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借助教师提供的材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比较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操作和交流,调动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激活幼儿的思维,从而使他们发现影响陀螺转动变化的一些因素。第三个环节是活动延伸,因为影响陀螺转动的因素有许多,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只可能发现其中的几个因素。教师的提问能激发幼儿再探索的愿望,拓展幼儿的思维。

【活动目标】

1.体验陀螺转动的乐趣。

2.用符号等方法记录探索过程和自己的发现。

3.感知陀螺转动的不同现象,掌握自主制作陀螺的方法。

【重难点分析】

重点:自主尝试用材料做陀螺。

难点:探索发现怎样让制作的陀螺转的快且时间长。

【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

直接出示陀螺范例,启发幼儿对“转动现象”的联想

师:说到“转动”两个字,让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一个动作表示出来么?生活中有哪些转动的现象?这些转动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1.出示陀螺,引出话题。

师:我们发现生活中有许多转动现象,这些转动有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比如电风扇、洗衣机、微波炉;有的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快乐,比如陀螺玩具、故事磁带、游乐园大转盘等。

2.你们看这是什么?“陀螺”“它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至今已有4千年的历史了呢!我们的祖先真聪明、真棒啊!”你们知道陀螺怎样玩吗?是不是要转动?你见过的陀螺是什么样子的?

二、展开:自主探索,制作会转动的陀螺。

1.提供幼儿制作陀螺的材料,鼓励幼儿尝试制作。

指导语: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特殊材料,请你尝试做一个陀螺(制作过程中注意使用工具材料的安全),并想办法让它转动起来,怎样做才能让你做的陀螺转起来?

注意观察陀螺的轴应该在什么位置?并把它记录下来。

2.幼儿自主尝试制作陀螺,教师巡视,引导幼儿做好记录。

3.幼儿转动自己制作的陀螺。

4.提问:你是怎样做的,你发现了什么?(重点引导幼儿发现棉签应插在圆形萝卜切片的中心点,陀螺才转的稳)

三、动手试验,自主探索。

再次制作不同形状的陀螺,在观察、比较中发现不同的现象并记录、交流。

怎样做才能让你的陀螺转的更稳?陀螺的轴应该在什么位置?你们动手试验吧!一定要做好观察记录!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把棉签插在中心位置的陀螺比较容易转。

3.交流、分享,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牙签在陀螺上的位置一样。

师:

辅助性问题:

(1)圆形萝卜陀螺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三角形陀螺片上的小洞洞在什么位置?

(2)牙签插在萝卜片的中心和插在萝卜片的旁边做出来的两个陀螺在转动时有什么不一样?

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牙签插在萝卜片上的位置有关系。

3.玩陀螺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玩陀螺,玩陀螺前老师要提几个问题。

(1)陀螺转动时,从上方看是什么样子的?

(2)陀螺快速旋转后表面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

(3)陀螺快速旋转后它的外形发生了什么变化?

(4)在玻璃板、木板、毛巾上面,哪一种转的更快,时间更长一些?我们可以猜测一下,马上得到验证。

我们大家一齐带着问题去玩陀螺,老师还在桌子上准备了毛巾、玻璃板、木板,你再上面转一转陀螺,观察一下在什么上面转的时间更长,速度更快。准备!玩陀螺的时候要注意观察。

4.教师总结要素,帮助幼儿梳理搜集到的信息。

(1)接触面不同,旋转速度不同。

在玻璃板上转的时间更长,更快,更稳。陀螺接触的材料不同,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所以转动速度也不同。

(2)陀螺快速旋转后表面颜色发生了变化。

(3)陀螺旋转后,原本棱角分明的外形看上去呈圆形。

5.承上启下,引出任务。

师:我们玩过了会转动的陀螺,也知道了关于陀螺的一些知识。你们想不想自己做一个,(好的')。你想用什么材料制作陀螺?(纸板、塑料片、木头、铁片、橡皮泥、瓶盖、)我们用最快的速度制作一支简易的陀螺,并让它转动起来。

(二)转动比赛,发现问题

问题:怎样转的快,并且转的时间长。用水彩笔在萝卜片边缘上画一个红色圆点,作为记号。

1.师:大家都选择了形状一样的陀螺来参加比赛,现在请你找个好朋友比一比,看看谁做的陀螺转得稳。

2.幼儿找同伴进行比赛,教师观察指导,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你的陀螺比他的陀螺转得稳(或不稳)?

3.师:现在你们陀螺上的棉签都插在萝卜片的中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稳,有的小朋友的陀螺转得不稳呢?

(帮助幼儿发现有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的上方,有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的下方,大家在转动陀螺时用力方法也不一样。)

辅助性问题:

(1)看看比赛的两个小朋友的陀螺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中间,塑料片离桌面远:一个小朋友的陀螺的萝卜片插在牙签下方,离桌面近。)

(2)为什么同样一个陀螺有时转得稳,有时转得不稳呢?

4.教师总结要素:原来陀螺的转动和萝卜片在牙签上的位置有关系,也和转动的方法有关系。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在做陀螺、玩陀螺时发现了这么多关于陀螺转动的秘密。这里还有水彩笔和彩色纸片,我们给陀螺画上彩色之后,转动起来有什么变化吗?有什么办法让这些陀螺转得更稳呢?我们可以到活动区去探索,相信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方法,《大家一起玩陀螺》这一大班科学活动,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中是因为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它激发了幼儿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一直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