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9的乘法口诀》优秀教学反思

2025/08/26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9的乘法口诀》优秀教学反思(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9的乘法口诀》优秀教学反思 篇1

1、学生在自主编制口诀的过程中体会口诀的来源。由于学生已经有了2—8的乘法口诀编制的经验,我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借助龙舟赛、袋鼠跳格图这一载体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制口诀,亲历口诀产生的过程。从课堂上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表述的也很清楚。原因是课堂上我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的.奥秘,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给与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汇报、探索、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让探索规律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由于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9的乘法口诀中隐藏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口诀。让学生的发现显示出应有的价值,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例如:让学生用探索得到的积的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9这一规律,怎样才能快速地判断7×9=62。这节课,我没有偏重规律发现的多少,而是注重规律本身含义的有效解释与新旧知识间的沟通。这样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更深。

3、游戏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不但拉近了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到前面背口诀,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手指记忆法将学生的手脑并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记忆了口诀。

4、注重多样练习的设计。在巩固练习中,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使9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验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同时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的教学中,还有不足之处。例如:让学生观察龙舟图获得数学信息时,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数一数每条龙舟上的人数。课堂上,我没有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每次讲课都有很大的收获,有收获就会有进步,这些收获都将成为我教学生涯中的一笔财富。

《9的乘法口诀》优秀教学反思 篇2

《9的乘法口诀》优秀教学反思(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的乘法口诀》优秀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9的乘法口诀》优秀教学反思 篇3

9的乘法口诀是新教材二上内容。由于接触小学生的时间太短,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向丁主任和其他同事请教,对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简单的预设。了解到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过了加法与乘法的转换,明白了乘法的意义。而且本节课之前学习的其他的乘法口诀为9的乘法口诀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上完课后发现了课上的很多问题,结合教学设计进行了简单的总结:

由于一年级留有口头暑假作业,一部分学生在暑假已经将乘法口诀记得比较熟练,在学习乘法口诀填表格的环节中,本来设计意图是两个9相加得18,学生直接喊出二九十八,忽略了乘法与加法的`关系。并且表格结果处理的过于匆忙,没有将表格进行拓展渗透,更没有达到于老师所说的,了解全部学生的情况,教师放手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变齐的过程。

另外,选择最后一个习题数量过大,小部分同学画出8行9列的圆圈代替向日葵的时间太长,如果换成2行或者3行更容易接受。

以后在执教本课内容时,我认为还应该在下列方面做努力:

一是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寻找记忆乘法口诀的方法。对口诀的记忆,还要在运用口诀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二是要运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信息,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逐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9的乘法口诀》优秀教学反思 篇4

一、教学设想

因为学生经历过1~8的乘法口诀编写与学习过程,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上,通过老师的指导,去探索口诀的规律,从中找出有趣的数学规律和现象,从而学会9的乘法口诀,并会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我的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在3个层次的练习上:

(一)每次加9,把得数填在表格里。

这个练习,是让学生通过9个、9个地加,算出1个9是9、2个9是18、3个9是27、…、9个9是81。让学生了解:我们可以用连加的方法来计算几个9相加的和是多少。

(二)观察智慧星图,发现规律、填出:1个9比10少1是9、2个9比20少2是18、3个9比30少3是27、…、9个9比90少9是81,让学生发现:当我们在算几个9相加是多少时,还可以用“几十减几”的方法来算。这样计算,比刚才的连加计算更方便!

(三)独立编写9的乘法口诀。根据学生自己填表,引导学生得出:我们还可以编出9的'乘法口诀,用它来计算,可以又方便又准确!

二、教学特点

(一)课前重激趣。课前通过向学生介绍“九九歌谣”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

(二)课中重引导。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新知识,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记忆方法一”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本身的规律;“记忆方法二”,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技能。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习的本领。

(三)课间重交流。教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合作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四)课尾重拓展。课尾再次回到“九九歌谣”,达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同时又介绍乘法口诀的由来,既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数学很神奇、很有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反思

教学后,感觉老师在口诀规律的观察和探讨中,所用时间较多,所以在后半段的运用口诀解决问题上就略嫌时间不够。因此,如何把有效的规律探究和适当的巩固练习整合在一起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值得我们去好好地探究!

希望听课的老师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