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中班语言公开课小蚱蜢教案

2025/08/29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中班语言公开课小蚱蜢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班语言公开课小蚱蜢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描述能力。

学会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小蚱蜢的形态。

感受儿歌中的欢快氛围,体验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观察并描述小蚱蜢的特点,理解儿歌含义。

2、难点

用动作准确表现小蚱蜢。

三、教学准备

关于小蚱蜢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制作小蚱蜢的指偶。

四、教学过程

1、观察导入

播放小蚱蜢的视频,让幼儿仔细观察。

提问幼儿小蚱蜢的样子、颜色、动作等。

2、儿歌学习

教师手持指偶,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

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做动作、说儿歌。

3、深入理解

再次观看视频,结合儿歌,深入理解小蚱蜢的习性。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

4、动作创编

引导幼儿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小蚱蜢的动作。

全体幼儿一起表演。

5、总结

回顾儿歌和动作,表扬幼儿的创造力。

五、教学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小蚱蜢的相关道具,让幼儿自由表演。

引导幼儿观察其他昆虫,尝试创编新的儿歌。

中班语言公开课小蚱蜢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蚱蜢的行动方式,体验儿歌的趣味性。

2、通过操作指偶和表演游戏表现蚱蜢的行动方式。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二、活动准备:

1、小蚱蜢的形象图、小纸条、水彩笔、剪刀、浆糊。

2、区角中认识过小蚱蜢。

3、到户外采摘狗尾草。

三、活动过程:

1、欣赏儿歌。

小蚱蜢有什么本领?

教师用儿歌《小蚱蜢学跳高》总结蚱蜢跳跃的行动方式。

幼儿模仿小蚱蜢的跳跃动作。

小蚱蜢学跳高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制作指偶。

提供小蚱蜢的形象图,请幼儿涂色,沿线剪下,将小纸条按手指粗细粘成纸圈,将蚱蜢贴在小纸圈上做成指偶。

连续播放儿歌录音作为背景,指导幼儿制作。

3、学习表演。

幼儿边操作指偶,边做蚱蜢跳跃状。

幼儿可两人结伴一起朗诵儿歌。其中一幼儿操作蚱蜢指偶,一幼儿手持一根狗尾草进行配合。

四、活动建议:

1、用身体动作来模拟昆虫的行动方式,幼儿会很感兴趣,由此可扩展到模拟其他动物。

2、可根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将重点放在认识小蚱蜢上,或放在儿歌欣赏上。

儿歌小蚱蜢学跳高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弹,脚一翘,哪个有我跳得高,草一溜,摔一跤,头上跌个大青包。

五、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中班语言公开课小蚱蜢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叫熟练地掌握双脚向上跳的动作。

2、会正确做出落地动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体验模仿小蚱蜢做运动的乐趣,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场地上布置好三种不同高度的皮筋,分别是20厘米、30厘米、40厘米。

三、活动过程:

1、导入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关于小蚱蜢的'游戏好不好?

2、教师和幼儿扮演小蚱蜢:幼儿排成一路纵队,“孩子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学本领了,你们看,前面有一座桥,过了桥有一条河,跨过小河有,跳过障碍,能做到吗?”利用幼儿园活动场地上的障碍物(如树木、运动器械等)练习绕过障碍走、跑的能力。

3、你们的本领增长的真快,“妈妈”还有考考你们看看我的哪一个孩子最勇敢,教师出示另一种障碍——跳绳,出示三种不同高度的皮筋。引导幼儿探索怎样跳过去,多让孩子想跳过去的办法,点几名孩子让他们做示范,“妈妈”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儿歌,教师: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伸,脚一翘,哪个有我跳得高?今天我们就要学跳高,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看看谁跳的高,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练习跳高。

⑴幼儿第一次尝试。

⑵教师:你们是怎样跳过去的?

⑶请个别幼儿示范自己跳过皮筋的方法。

教师示范“双脚向上跳”的动作,并讲解动作要领:双脚并拢,小腿一弯用力蹬地向上向前跳起,双脚轻轻落地。

4、练习活动:幼儿按要求分散练习,尝试跳不同高度的皮筋,教师做具体指导。

5、幼儿探索“轻轻落地”的动作要领。

请幼儿示范,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前脚掌先落地、腿要弯曲的动作要领。

幼儿四散自由练习,体验轻轻落地的动作要领。

6、游戏“小蚱蜢跳高比赛”。

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与规则:小蚱蜢分成若干组,听到信号后,跳过三种不同高度的皮筋,看哪组先完成。

7、放松活动

教师:今天小蚱蜢真能干,学会了跳高的本领!你们不怕苦、不怕累,练得很辛苦。现在我们休息一下吧!

8、教师和幼儿针对腿部进行放松活动。

中班语言公开课小蚱蜢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小蚱蜢的行动方式,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趣味性。

2、能够用动作表现蚱蜢等动物的动作。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二、活动重点:

了解小蚱蜢的行动方式,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趣味性。

三、活动难点:

了解小蚱蜢的行动方式,朗诵儿歌,体验儿歌的趣味性。

四、活动准备:

课件《小蚱蜢学跳高》。

五、活动过程:

1、引入

(1)播放课件视频小蚱蜢,请幼儿说说画面上是谁?有什么本领?你见过吗?

(2)教师:这是小蚱蜢,它们跳得很高,今天也有只小蚱蜢要跳高,跳去哪里呢?

2、理解儿歌

播放课件儿歌欣赏,请幼儿完整欣赏儿歌。

教师:儿歌里的小蚱蜢在干什么?

教师:小蚱蜢是怎样跳上狗尾草的呢?可请幼儿用动作模仿。

教师:当小蚱蜢跳上狗尾草得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小蚱蜢会高兴吗?为什么会摔下来呢?让幼儿理解儿歌内容同时初步了解不能骄傲自满。

3、朗诵儿歌。

(1)再次播放课件儿歌欣赏,请幼儿欣赏。

(2)播放课件诵儿歌,请幼儿看着画面学念儿歌。

(3)播放课件诵儿歌中的"小蚱蜢学跳高",请幼儿跟着画面一起念儿歌数遍。

4、认识小蚱蜢。

(1)播放课件蚱蜢的照片,请幼儿仔细观察蚱蜢的样子。

(2)播放课件蚱蜢在哪里,请幼儿找找蚱蜢。

(3)播放课件跳跃的小蚱蜢,了解蚱蜢的弹跳力。

(4)活动结束。

幼儿一起到教室外,学小蚱蜢蹦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