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鸡兔同笼优秀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小学数学鸡兔同笼优秀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本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在“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枚举方法,解决鸡与兔的数量问题。
教学重点: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对尝试法有所了解和体验,并使学生
体会假设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优越性。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2幅动物的图片请你们欣赏一下,看这是什么?(出示公鸡图片)这幅呢?(出示兔子图片)
师;这是两种同学们很熟悉的小动物。
师:一只鸡有几个头,几只脚?一只兔子有几个头?几只脚?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几只脚,一只鸡比一只兔子多几只脚?
师:看来这几个问题对于你们来说太简单了。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有关于鸡兔的有趣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师:这个有趣的问题出自于我国大约在1500年前唐代的一部算书《孙子算经》。谁来读一读?
师:你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如果学生说不出师可说,师: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鸡和兔各有几只?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鸡兔同笼问题,“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名题之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同学们一起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个古代数学名题解决,有没有信心!
如果生能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师:看来你了解的知识可真多。“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数学名题之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同学们一起来比一比看谁能把这个古代数学名题解决,有没有信心!
二、解决问题
1、好!请看屏幕。课件出示
出示课件: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兔各有几只?
师;谁来读一读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师: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师:把你的想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写在本子上。
3、生在做题时,师在注意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做法。
4、展示学生的答案。
实验投影展示
10分钟后进入小组汇报、集体交流阶段。
小组1:我们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实物投影展示小组的成果)先假设有1只鸡,19只兔子,脚就有78只,太多,然后又假设有2只鸡,18只兔子,脚还是太多了。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鸡,7只兔子。
(也许学生不知道这是用列表法解决问题,师你能给你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起个名字吗?)
师:还有哪些小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组2:我们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们发现鸡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腿就减少2条,所以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的试,那样太麻烦,而是从2只鸡,18只兔直接跳到10只鸡,10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鸡,7只兔。
小组3:我们小组也是列表法。我们是先假设鸡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这样比较简便。
师:这三个小组的同学都采用了列表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你们为什么要采用列表的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
生1:列表可以帮助我们一一举例,从中找出需要的答案。
生2:列表也就是运用假设法,通过逐步的假设,最终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
师:同样采用列表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可这三种列表的方法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3:我认为第一小组的列表方法的特点是逐一列表,这样不容易遗漏答案。
生4:虽说第一小组的方法可以完全地列出全部的答案,但比较麻烦。我认为第三组的方法比较好,可以根据题目的根据情况,确定假设的范围,这样可以很快寻找到需要的答案。
师:在采用列表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还采用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们知道采用了什么方法吗?
师:对!还采用了假设的方法。
师:同样采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可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却有不同。如果现在让你选择其中一种列表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你会选择哪种列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什么?
师:小结:同学说得都很有道理,同样选择列表的方法,我们可根据题目的实际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取中列举的方法,由于鸡与兔共20只,所以各取10只,接着在举例中根据实际的数据情况确定举例的方向,这样可以大大缩小举例的范围。快又准确地寻找到我们需要的答案。
4、有其他的解法吗?(老师让举手的其中三名学生上台板演)
生5:假设20只都是鸡,那么兔有:(54-20×2)÷(4-2)=7(只),鸡有20-7=13(只)。
生6:假设20只都是兔,那么鸡有:(4×20-54)÷(4-2)=13(只),兔有20-13=7(只)。
5、生还可能采用画图的方法。
师:同学太聪明了,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可以选择画图、列表、假设等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些方法中我们可以选择取中列表法。在列表时应注意如何设计表头:
现在大家就根据列表的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吧!
三、自主练习
同学们可以用列表的方法独立地尝试解决。
1、鸡兔同笼,有17个头,42条腿,鸡、兔各几只?请你列表的方法解决。(想一想怎样设计表头)
(例题中的表格老师已经设计了表头,练习题中,放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己设计,培养学生数据的收集、整理能力。)
2、同学们的材料袋里有1角和5角的硬币共27枚,价值5.1元,1角和5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
生做题后汇报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师问:你为什么选择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小结:通过以上的练习可以看出同学们能够根据不同的题目选择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有关于鸡兔同笼的问题。
四、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采用了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了我国古代数学名题之一“鸡兔同笼的问题”。希望同学们今后在学习中也能象今天一样肯于动脑,勤于思考,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列表、假设的一般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掌握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和方法。
2、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鸡兔同笼”的问题。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你们都喜欢看哪一类的书呢?(待答)很好,同学们还养成了课外学习的好习惯。老师也喜欢看书,不过我的爱好与同学们不同,我喜欢看的是有关数学之类的书,但最近我在书上遇到了一个问题,没能解决,同学们愿意帮我解决吗?(待答)是这样的:“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一种类型的数学问题吗?这就是大约一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的“鸡兔同笼”问题。板书课题: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二、共同探究。
1、质疑:提问:
(1)、从数量上讲,鸡有什么特点?兔呢?(鸡有一个头,2只脚;兔有一个头,4只脚)
(2)、一只鸡和一只兔从数量上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有一个头。不同点:鸡有2只脚。兔有4只脚。)
(3)鸡和兔相比:什么比什么多?多多少?(兔子的腿比鸡的腿多,多2条退)
(4)如果有4只兔和3只鸡同笼,一共有多少个头和多少只脚呢?请同学们算算。算完的同学请举手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师:有时候,生活在同一笼子里的鸡看到兔子走路很好玩,于是他把两只翅膀伸出来学兔子走路,同学们说说,你会发现什么问题?(笼子里的脚多了,多的刚好是鸡学兔子走路的.数量。)也就是说,如果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着是兔子的时候,笼子里有:7×4=28(条腿)比实际的20条腿多6条腿,那么这6条腿就是鸡学兔子走路的得出的,就可以知道笼子里的鸡的只数:6÷2=3(只),如果笼子里多出40条腿,你能够知道有多少只鸡在学兔子走路呢?(有20只,笼子里多出的40条腿刚好是鸡学兔子走路得出的,即40÷2=20(只鸡)。有时候兔子对鸡也很好奇,它认为鸡叫起来很好玩,于是提起两条腿学鸡叫,你又会发现什么呢?(笼子里的脚少了,少的也搞好是兔子学鸡叫得数量。)也就是说,如果把笼子里的动物都看成是鸡的时候,笼子里有:7×2=14(条腿),比实际的20条腿少6条腿,那么这笼子里少的6条腿就是兔子学鸡叫得出的,即:6÷2=3(只兔),如果笼子里少了18条腿,同学们知道是几只兔子在学鸡叫吗?
过渡: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教学例1
(1)请同学们读一读,你从题里知道了几个条件?分别是什么?,笼子里有多少只鸡和兔?我们一起来猜一猜好吗?
假如笼子里的动物都是鸡,那么8×2=16(条腿)符合题意吗?照此类推。
鸡的只数 8 7 6 5 4 3 2 1 0
兔的只数 0 1 2 3 4 5 6 7 8
腿的条数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2)在数学中这种方法叫列表法,如果遇到数目大的时候,这种方法行吗?怎么办呢?
3、假设全是鸡:(板书)
8×2=16(条)(如果把兔全当成鸡一共就有8x2=16条腿)
26-16=10(条)(把兔看成鸡来算,4条腿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算,每只兔就少了两条腿,10条腿是少算了兔的腿)
4-2=2(假设全是鸡,是把4条腿的兔有当成两条腿的鸡。所以4-2表示是一只兔当成一只鸡就要少算2条腿。)
10÷2=5(只)兔(那把多少只兔当成鸡算就会少10条腿呢?就看10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兔当成了鸡来算,所以10÷2=5就是兔的只数。)
8-5=3(只)鸡(用鸡兔的总只数减去兔的只数就是鸡的只数,8-5=3只鸡)
4、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谁愿意口头检验。
生:3×2+5×4=26(只),5+3=8(只)。
师:看来做对了,最后写上答语。
5、假设全是兔
8×4=32(条)(如果把鸡全看成兔一共就有8x4=32条腿)
32-26=6(条)(把鸡当成兔来算,两条腿的鸡当成4条腿兔算,每只鸡就多了两条腿,6条腿是多算了鸡的腿)
4-2=2(假设全是兔,是把两条腿的鸡当成有4条腿的兔。所以4-2表示是一只鸡当成一只兔多算了2条腿。)
6÷2=3(只)鸡(那要把多少只鸡当成兔来算就会多算6条腿呢?就看6里面有几个2就是把几只鸡当成了兔算,所以6÷2=3就是现在鸡的只数。)
8-3=5(只)兔
小结:刚才我们假设都是鸡或都是兔,所以把这种方法叫做假设法。这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板书:假设法)
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用到了哪些方法?(列表法,假设法和列方程)
三、练习
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学到的这些方法来解决《孙子算经》中原题,你会做吗?用你喜欢的一种方法去解决
四、课后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那你知道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又是怎么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请同学们自学P114页下面内容。这个内容我们留到下节课进行讲解。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1、列表法
2、假设法
(1)全是兔 (2)全是鸡
8×4=32(条) 8×2=16(条)
32-26=6(条) 26-16=10(条)
4-2=2(条) 4-2=2(条)
鸡:6÷2=3(只) 兔:10÷2=5(只)
兔:8-3=5(只) 鸡:8-5=3(只)
答:鸡有3只,兔有5只。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优秀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内容:
鸡兔同笼
二、教材分析:
设计意图:本教材向学生提供了现实、有趣、富有挑战的学习素材,借助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展开讨论,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从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题,学生可以应用列表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式列表法、取中列表法)。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2、应用假设的数学思想,在解题中数形结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鸡兔同笼”的活动中,通过列表举例、画图分析、尝试计算等方法解决鸡兔的数量问题。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出示课题,引出问题:今天我们共同研究鸡兔同笼问题。(板书:)
问:鸡兔同笼是什么意思?
出示图。师问:请你猜一猜图中有几只兔子几只鸡?
(二)探求新知。
1.独立学习。
师:如果告诉你: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脚,鸡、兔各多少?能求出几只兔子,几只鸡吗?(出示题目)
师: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想好了,写出。
2.小组交流: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哪个小组方法又快又好。
3.集体讨论并汇报
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想法?
小组1:我们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先假设有1只鸡,19只兔子,脚就有78条。脚太多,然后又假设有2只鸡,18只兔子,脚还是太多了。这样试下去就得到了有13只鸡,7只兔子。
师小结:采用“逐一列表法”,还有哪些小组采用不同的列表法?
小组2:我们也采用列表法得出的答案,我们发现鸡增加1只,兔子减少1只,腿就减少2条,所以我们没有一个一个的试,那样太麻烦,而是从2只鸡,18只兔直接跳到10只鸡,10只兔。最后也得到了13只鸡,7只兔。
师小结:这是“跳跃式列表法”。
小组3:我们小组也是列表法。我们是先假设鸡有10只,兔子也有10只。这样比较简便。
师小结:这是“取中列表法”
(三)解决问题:
1.将题目改成:鸡兔同笼,有17个头,42条腿,鸡、兔各几只?请你列表的方法解决。(练一练1)
2.老师带51名学生到公园划船。一条大船坐6人,一条小船坐4人,他们租了大船、小船各几条?请同学们用列表方法解决。
(四)学习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优秀教学设计 篇4
人教版小学数学鸡兔同笼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11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鸡兔同笼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