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金属材料课件

2025/08/29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金属材料课件(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属材料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黄铜片、纯铜片、纯锡、硫磺等。

学生:易拉罐(铝镁合金)、带封口的娃哈哈塑料瓶、焊锡、铁锅碎片、不锈钢制品以及自主选择的其他材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事实上,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余种。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仅有的.这些纯金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和国防技术现代化的需求。因此合金材料应运而生。

自然过渡。

活动探究

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小组协商选择你认为有价值的合金材料与纯金属材料,自己确定研究方案,从光泽、颜色、硬度、熔点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现在,你知道合金材料有哪些优良的物理性能了吗?

拓展探究

设计与辩论:综合考虑飞行中火箭的实际情况:

①设计出制造火箭外壳所用材料的物理指标;

②公开辩论所设计物理指标的可行性。

在应用中更深刻地领会知识。

归纳整合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全新的体验?请同学们说说。

金属材料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的探究,进一步锻炼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小组合作,相互讨论、归纳,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新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置换反应

难点】置换反应的判断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知识贴近生活,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在本节课之前,已经多次进行过实验探究,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做过镁条、铁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接触过锌和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知识和方法基础。学生对本节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比较容易被调动起来,可轻松学习并应用知识。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内容是九年级化学的重点,学好本节内容可以为以后学习酸、碱、盐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地、系统地学习,本节内容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环节与活动】

课前预习

1、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2、写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3、写出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

课堂互动

【情景引入】老师的一位朋友在网上买了一条金手链,但不知道真的还是假的,如何帮他鉴别?

【师生合作】探究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教师展示各种金属暴露在空气中的变化前后的图片,写出下列方程式。

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化学方程式

在常温就能与氧气反应

在常温就能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Al2O3)膜

铁在高温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在常温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加热时可以(现象平缓)

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

【小结】

1.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________(相同,不相同)。

2.金属的'活动性:说明____、___较活泼,____、____次之,______最不活泼。

【情景引入新知】你家庭厨房中盛放醋的容器是什么材料的呢?能用铁或铝罐装吗?猪脚煲姜醋能用铁锅或者铝锅吗?

【小组合作实验】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

分成A、B两大组来做对比实验。

实验步骤:

A组(1-3小组):在4支试管里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各加入约5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并记录在下表中。

B组(4-6小组):用稀硫酸代替A组中的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A组(1-3小组):金属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金属与稀盐酸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与稀盐酸

锌和稀盐酸

铁和稀盐酸

铜和稀盐酸

B组(4-6小组):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金属与稀硫酸

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镁与稀硫酸

锌和稀硫酸

铁和稀硫酸

铜和稀硫酸

【小结】

(1)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有;

不能与盐酸、稀硫酸发生反应(不产生氢气)的金属有。

(2)根据实验现象,你能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

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

【学以致用】你家庭厨房中盛放醋的容器是什么材料的呢?能用铁或铝罐装吗?猪脚煲姜醋能用铁锅或者铝锅吗?

A+BC→AC+B

【引入新知】----置换反应:观察上表中镁、锌、铁与盐酸和稀硫酸的反应方程式,比较它们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有什么不同?它们都是由一种________与一种________反应生成另一种________与另一种_________。

【归纳】置换反应特点: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单质

【巩固新概念】

高温

判断下列反应为置换反应的是

高温

高温

(1)CO2+Ca(OH)2=CaCO3↓+H2O

(2)C+2CuOCO2↑+2Cu

(3)2Mg+CO22MgO+C

(4)3CO+Fe2O32Fe+3CO2

(5)Fe2O3+6HCl=2FeCl3+3H2O

(6)Zn+FeSO4=ZnSO4+Fe

学以致用】老师的一位朋友在网上买了一条金手链,但不知道真的还是假的,如何帮他鉴别?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课件 篇3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看录相、上网查资料等了解人类发现金属、认识金属、使用金属的历史,利用学生的生活背景,让学生说出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金属制品。让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出金属的物理性质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和部分重要金属的特性。

利用给出讨论题:

1、为什么菜刀、镰刀、锤子等用铁制而不用铅制?

2、银的导电性比铜好,为什么电线一般用铜制而不用银制?

3、为什么灯炮里的灯丝用钨制而不用锡制?如果用锡制会出现什么情况?

4、为什么有的铁制如水龙头等要镀铬?如果镀金怎么样?提问:结合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现象回答:物质的性质是否是决定物质用途的唯一因素?

提问:

1、我们在生活中所见到的金属是不是纯金属?

2、什么是合金?常见的合金有哪些?

3、合金与纯金属有什么不同呢?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总结出合金比纯金属的硬度大、韧性强、熔点低的特性。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钛和钛合金等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

布置课后作业:

在教师指导下观看录像、有目的的查阅资料,展示他们收集到的金属制品,如:铜钱、硬币、纪念章等。学生分别取出铁丝、铜丝、铝丝。

①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

②用力试试是否可以弯曲、折断;

③用小刀割一下;

④用铁锤锤一下;

⑤用酒精灯加热;

⑥用电池、小灯泡测试它们的导电性让每组的学生代表说出实验和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补充。

阅读课文第2~3页。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陈述讨论、交流结果,其他同学作补充。 思考、查资料、讨论及总结,独立或集体回答问题。学生

阅读课文第4~5页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观察黄铜片和铜片、焊锡和锡的光泽和颜色;将它们互相刻划、比较硬度,比较焊锡,锡、铝的熔化温度。

学生阅读课文第6页设置背景,让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突出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与人交往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正确表达实验结论和分析结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阅读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有密切的联系,得出“物质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这一重要结论。使学生学会将生活现象与学科学习有机结合的科学方法、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思考后引导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存量、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求实态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学习化学的乐趣,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习合金的定义、合金与金属的区别等知识激发学生兴趣和学好化学的决心,培养学生把知识用于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知识拓展,激发学生求知欲。

金属材料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2.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同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以及废料是否易于收回等其他因素。

3.认识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可以制得合金,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教学重点:知道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但还需考虑价格等因素。认识合金。

教学难点:采用活动与探究的.方式来研究金属及合金的物理性质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先展示一些物品,然后设问: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教师引导学生,如何根据金属的一些用途,推断金属的物理性质。使学生明白:物质的性质、资源、价格、美观等决定其用途。引导学生查询资料解决实际问题。教会学生如何获取新的知识。通过实物引入合金的概念。举例说明合金与纯金属的区别。

二、新课学习

(一)几种重要的金属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一些合金与纯金属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金属及合金的性质和用途。

播放动画:金属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铝、钛、锌、铜等金属的应用非常广泛,如:铝合金的门窗、铜线、铜火锅、铜电器,以及锌在常见干电池的应用等。

(二)合金

合金:合金是由一种金属跟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钢铁都是铁碳合金。根据含碳量的不同,铁碳合金又分为生铁和钢。

一些合金和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比较:继续播放动画:金属材料

三、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多种金属材料,知道了他们的性质。把一种金属跟其它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跟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就是合金。合金在生活中的应用比纯金属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