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小诗歌。通过对桂花雨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好,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本课是一篇小诗歌,对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桂花的特点和桂花雨的现象。
(2)掌握一些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节奏等。
(3)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
(1)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2)通过朗读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好和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通过诗歌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神奇。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通过朗读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1)掌握一些诗歌的基本知识,如韵律、节奏等。
(2)理解诗歌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2.朗读法
通过朗读和表演,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桂花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桂花的特点和桂花雨的现象,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2.学习诗歌
(1)首先,让学生听一遍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其次,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3)最后,让学生模仿诗歌的语调和节奏,进行表演。
3.理解诗歌
通过对诗歌的讲解和解读,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4.练习
让学生分组进行诗歌朗读和表演,提高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表达能力。
5.总结
通过总结和分享,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六、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听取他们的意见,评价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七、教学反思
通过反思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2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3
一、教学内容:
《桂花雨》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涵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3、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一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桂花雨》。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两个字说说桂花的特点?(香、小等)(板书:桂花香)
2、谁能用一个俗语说说桂花有多香?(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3、桂花这么香,同学们你们想做些什么呢?(想闻一闻、想摸一摸、想……)那么作者是怎样做的?(摇桂花)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请大家自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看边画出表现作者一家人摇花乐趣的语句(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交流:
1、“我”是怎样催促母亲摇桂花的?(出示课件:“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
2、如果你是小作者,你会怎样缠着母亲问呢?(请三位学生读出不同的语调。)
3、作者老是缠着母亲摇桂花,但是母亲却不答应,这是为什么呢?(请学生读一读课件中的语句。)
4、母亲终于答应摇桂花啦!“我”是怎样做的?(出示课件: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板书:摇桂花)
5、哪些语句最能表现“我”摇桂花时的欢乐之情?(出示课件: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板书:摇花乐)你来喊一喊,好吗?(请三位学生喊)
6、你们想看看桂花落下的情景吗?(出示课件:播放动画的桂花飘落的情景)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我”摇桂花时的欢乐的语句。
7、桂花摇下来了,父母们又是怎么做的呢?(出示课件:母亲洗净双手,……花雨缤纷入梦甜。”)
8、父亲的这首诗写出了我们一家人摇桂花的欢乐之情,哪位同学来读一读。(出示课件: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指名读诗。)
小结:摇桂花是我们大家的大事,充满了无尽的欢乐,也寄托了我们对来年丰收的`期盼,使我们一家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表现作者一家人摇花乐趣的语句。(引读摇花乐趣的语句)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摇桂花的乐趣对于我来说是无穷的,桂花摇下来了,我们大家还在做什么?请全体女生读一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2、学生小组讨论。(板书:晒桂花、藏桂花、食桂花)
3、我们全家人是这样做的,那么村子里的人又是怎样的?你从哪一句话看出来的?(出示课件: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请全体男生把它读一读,从“沉浸”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桂花给家乡人带来的欢乐。)
4、这种事情在作者的家乡是一种风俗,同学们,你们的家乡有没有什么风俗呢?(请一两位学生说一说)
5、全村的人都在享受着桂花带来的丰收和喜悦。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再把这句话读一读。(再读这句话)
(四)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几十年过去了,摇桂花的乐趣还深深地铭刻在“我”和“我们”一家人的心里,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五、六自然段。(指名朗读)
2、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作者的思乡情)(板书:思乡情)
3、母亲又是怎么说的呢?(出示课件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指名读)
4、母亲说的这句话,体现了她怎样的感情?(母亲的思乡情)
5、我们也带着思乡之情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齐读)
6、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因为它带给我的是童年时代的无限乐趣和离开家乡后的无尽乡愁。(出示课件:欣赏余光中的诗《乡愁》)
(五)总结全文。
1、童年是多么的美好,那一幕幕回忆都将永驻我们心间。当桂花雨从桂花树上被摇下来时,花雨缤纷,飘坠如雨丝,这是作者童年生活中的一个非常快乐的镜头。下面请大家有感情地朗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2、同学们,让我们也把桂花雨和童年的快乐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六)板书设计:
桂花雨
桂花香
摇桂花
晒桂花
摇花乐
思乡情
藏桂花
食桂花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文中重点字、词语、句子品读感悟,体会作者借写童年摇桂花的乐趣所表达的思乡情。
3、揣摩文本语言,并学会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2、精心设计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展开回忆,丰富理解
1、回忆一下,刚刚学过的《小桥流水人家》这篇课文,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和事情?(指名回答)写了那么多景物和事情,那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又写了什么景,什么物?
2、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并齐读。
二、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看谁能最快找到答案,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景,什么物?
2、提问:谁愿意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景物,什么事情?
3、请同学们看看文章无论写景还是写事,它都表达了一份浓浓的什么?(情)
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借景和事表达怎样的一份情,又是怎样表达的?
三、读——精读品味浸染桂香
1、本文共八个自然段,有一个字在全文共出现八次,而这个字刚好点明了桂花这一景物特点?(香)
2、请同学们拿起笔画出带有”香“字的句子。
3、提问;你们找到哪些带有”香“字的句子?
课件出示学生所说的句子。
①齐读句子
②请同学们注意了,虽然句句带香,但写法一样吗?
③作者用了这么丰富的表达方法,我们该怎么品味?课件出示伟人的读书方法(圈、划、写旁注)。
④让学生圈划出自己认为很美妙的词,再写一写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选两三句即可)
⑤交流汇报,发现写法有什么不同?
⑥小组读、齐读。
4、小结:学生们通过朗读感受到桂花的香气弥漫在字里行间。
四、品——抓重点句,品悟乡愁
1、写摇花这件事重点写了哪个字?(乐)
2、你们想看桂花雨吗?怎样才能让花落下来?怎么摇?
课件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①老师范读。
②全班齐读。
③想一想,作者写桂花香,出现八次,作者写乐只有一个字,作者怎样表现他的`”乐“?(自己读文,自己发现)。
3、配乐讲述: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桂花纷纷落下,此刻的你就站在这棵桂花树下,这缤纷的桂花雨飘落在你的头上、你的脖子上、你的身上、就像沐浴着细细的春雨,你会情不自禁地大声喊什么?会有怎样的动作?
4、让学生上讲台边说边配动作表演。
5、指导朗读。
五、疑——读中生疑,读中解疑
1、读第七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①为什么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②听了母亲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③你觉得哪里的桂花香?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2、正因为这份热爱,是母亲对家乡的一切情有独钟。那么我相信同学们也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就请你来说说。
出示:外地的()再(),还是比不上家乡的()。
3、指导深情朗读。
六、悟——感悟情感,运用练笔
1、多种形式读文段,悟情感。
2、学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运用于习作。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桂花(香)
摇花(乐)
思乡情(浓浓)
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浓浓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去年,学校的语文公开课我选择了这篇课文,上完后感觉良好。在这篇课文的设计上,我大胆创新,改变以往拘谨的教学设计,总是想面面俱到,到最后总是达不到自己所预设的效果。这节课,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自由阅读,同桌,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尽快找到老师抛出去的问题,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我认为这节课最出彩的环节就是让学生们找到带有“香”字的句子,本文共出现八次,通过学生们自己找、合作学习、交流汇报、不同方式读,很自然悟出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效果。这样反而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这是我最有价值的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