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优秀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两位数加两位数优秀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题(略)
2、看谁都能算正确。
35+30=答案
64+5=答案
48+30=答案
79+4=答案
53+40=答案
66+8=答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些题的呢?先来看左边这一组两位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35+30=65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64+5=69
二、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察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回答
(2)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师:如果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老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该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交流。
35+34=69
35+34=69
30+30=60
5+4=9
60+9=69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口算。
汇报交流。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3)观察对比
师:刚才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今天学习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十位上的数与和十位上的数比较,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呢?
个位相加满十,一定要向十位进1.
三、知识应用。
1、填一填(判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63+17=
3、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小结。
师:大家今天一定有很多收获吧,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两位数加两位数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P91-P92例1。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和在100以内)。前面我们学习了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面口算教学的延续,又是以后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的计算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学有用的数学。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体现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构建方法”,运用观察、探求、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初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渗透估算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能够准确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初步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在任务驱动下,提高个人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 :
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构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进行口算比赛,比一比,看谁算得对又快。
3+9= 50+8= 30+30=
53+9= 30+59= 43+30=
2、说出下面数的组成。
31可以分成()和30; 39可以分成()和30;
23可以分成20和(); 32可以分成30和()。
二、自主探索,导出策略。
1.观察91页情景图,教师提问思考。
( 出示教科书91页主题图。)
师:你们瞧!小朋友们正在码头上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乘船去鸟岛玩。在码头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二年级有4个班,二(1)班23人,二(2)班 31人,二(3)班32人,二(4)班39人,限乘68人;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二(1)班23人,二(2)班 31人,二(3)班32人,二(4)班39人,限乘68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船头写着的限乘68人什么意思?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不能超过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还能比68人要少等,根据回答板书:﹤68人 行 =68人 行 ﹥68人 不行。】
师:根据乘船要求和二年级4个班的学生人数,你们估计一艘船能坐下吗?那大约需要几艘这样的船?(2艘)大约几个班上一艘船?(2个班)
2.教学“不进位加”。
师:看!现在上船的是二(1)班和二(2)班的学生,(出示92页主题图)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这两个班合乘一艘船能坐下吗?
师:要想知道二(1)班、二(2)班能不能坐下,应该怎样想?(随学生汇报老师板书:23+31=)怎样计算呢?有不同的算法吗?
学生甲:23+30=53,53+1=54
学生乙:23+1=24,24+30=54
学生丙:20+30=50,3+1=4,50+4=54
学生丁:3+31=34,34+20=54
师:同学们能利用各种方法计算,结果都是54,说明什么?(54小于68,能坐下。)
3.教学“进位加”
师:那剩余的二(3)班、二(4)班合乘一艘船坐的下吗?怎样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随学生汇报老师板书:32+39=)
学生甲:30+30=60,2+9=11,60+11=71,71>68 ,坐不下
学生乙:32+9=41,41+30=71,71>68 ,坐不下
学生丙:32+30=62,62+9=71 71>68 ,坐不下
4、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计算,这四个班怎样搭配两条船就够了!(主要让学生说计算的过程)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1班和4班合坐一条船,2班和3班合坐一条船。列式是:31+32=63(人) 23+39=62(人)】
师:同学们真棒,口算的方法很多,你觉得哪一种最适合你,计算时就选那一种。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这几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那它们有什么不同点?
生:有进位加法,还有不进位加法。(边听边板书)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四、总结全课。
两位数加两位数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材简解】
这部分主要教学内容是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同时,引导学生在练习中由需要进位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口算类推出相应的整百数加整百数的口算。此外,还适当要求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例题以两个小朋友购买玩具火车和汽车为题材,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并通过比较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口算方法上的异同,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想想做做”一个安排了7道题。以达到巩固和拓展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目标,并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法。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正确地口算有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
【设计理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结合起来;重视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并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选择合理的算法;重视学生的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先通过游戏,唤醒学生学过的旧知识,并在生活情境中,了解估算和精算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学生在尝试探究过程中,进行知识迁移,通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理解和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口算方法。最后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自己读题分析,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通过创设问题,促进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唤醒旧知
1、口算抢答。
6+8、52+7、36+9、32+40+5、20+30、 30+90、300+900、43+20
交流:说说300+900,(也要数位对齐)。
小结:口算时候也要注意数位的对齐。
【设计思路:通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唤醒旧知;在抢答中,不但复习了口算也要数位对齐的注意点,还为新课学习作好了知识铺垫。】
二、在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估算和精算的意义和作用
师口述:同学们去过超市买过东西吗?生活中,买东西是不是预先算好要买的东西一共多少钱,然后正好带那么多钱去买。还是先估计一下每样大概的价钱,然后估计一下总价钱就带钱去买?(生回答)
媒 体:汽车2( )元,火车4( )元
1、估算六十多(不进位加法)
师:张老师要买1个玩具汽车和1个玩具火车,作为孩子的生日礼物,我预先打听过了,一个玩具汽车二十几元,一个玩具火车四十几元。(媒体)
问:张老师至少要付多少元?(指名回答)追问:你怎么知道的?
师口述:我有可能要付61,62,63———,可能吗?
问:什么时候两种价格相加是六十多?
(生回答 个位不进位)
2、估算七十多(进位加法)
问:我可能要付七十多元吗?(生回答)追问:为什么?(生回答,个位有进位)你能举个例子吗?
师小结:当个位有进位的时候,两种价格相加是七十多。
过 渡:我们顾客去买东西,可以估算。但超市里谁不能估算呢?(营业员)
口算,有时候可以估算,有时候需要精算(板书:精算)这要看职业特点
和买东西的多少。
【设计思路:通过游戏,估算结果六十多和七十多,学生认识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区别和联系。并且感受到估算和精算在生活的意义和作用】
三、新课探究口算方法
师口述:如果我们要精算出买这两个玩具要付多少钱?我们必须知道商品的确切价格。
问:你能说个例子两个玩具的价格,并且两个一共要付六十几元。
(生:汽车xx 火车xx一共要付 xx元,教师板书算式)
1、教学44+25(不进位的两位数加法)
(媒体:玩具汽车25元,火车44元)。
⑴问:这样要付多少钱呢?(指名回答)
师: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容易口算吗?
⑵交流口算方法
问:以44+25为例,你是怎么口算的,有什么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打开口算思路,说出三种口算方法:
① 44+20=64 64+5=69
② 40+25=65 65+4=69
③ 40+20=60 4+5=9 60+9=69
⑶比较渗透“转化”
师:我们想出了三种口算方法,这三种口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都看成整十数来口算”,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设计思路:有雨学生对口算加法有较多的经验积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思维习惯主动尽心探索,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教学44+38(有进位的两位数加法)
师口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大家都会算了,那进位加法呢?
(媒体:火车44元 汽车25元 客车38元)
问:你能找两个一共要付八十几元的玩具吗?(44+38)
⑴问:火车和客车一共要付多少钱?(44+38)
⑵交流口算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① 44+30=74 74+8=82
② 40+38=78 78+4=82
③ 40+30=70 4+8=12 70+12=82
⑶比较渗透“转化”
(和不进位加法一样“都看成整十数来口算”,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 比较两种口算的异同
问:上面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师交流相机小结:两题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时都可以采用相同的思路和方法,只是需要注意的是相加时要不要进位,今后在口算时要注意适当加以区分。
4、 适当拓展,解决新问题
师提出要求:根据图中的条件,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列式口算)
小结:口算的方法要选择使计算更简便的方法和适合自己的方法。
【设计思路:通过比较不进位加和进位加,进一步巩固和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算法】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1
(1)独立完成在书本上,师巡视指导。(师提醒:做口算不要急,要慢慢的,算准确。)
(2)校对答案:师说算式,生答。
(可能出现的错误:25+44,十位上算成2乘4得8; 25+49=64 没有进位,进位加时容易把进的1忘加。)
(3)师介绍自己的方法:先估一估,再口算。32+57 结果是八十多,89;38+57 结果是九十多,95
2、想想做做第5题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用老师刚刚介绍的方法)
(1)师:35+32,进位吗?和是几十多?(生:六十多)
结果是多少?(生:67)
(2)剩下的四题自己小声说一说(全班校对)
3、“想想做做”第2题
生一组一组写出得数,在组织交流。
(突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与两位数加两位数在口算方法上的联系)
4、“想想做做”第3题
师:你能看懂这张表吗?你从表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各自计算并填表;指名说说填表时的计算过程;)
问:哪个年级喜欢集邮的人数最多?
5、“想想做做”第4题 比一比,算一算
(1)独立完成第一组60+70600+700
指名说说口算过程
(2)师引导:① 6个十加7个十,就是13个十,即130;6个百加7个百,就是13个百,即1300;
(3)用口算方法 算出后面几组口算
五、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提示解题策略。
①解决第一个问题。观察分析,并有条理地说出结果。
②这是动物园各个馆的分布图以及线路图。
从熊猫馆到老虎馆可以怎样走?三条路中走哪条路最近呢?为什么?。
(可以直接看出来;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估一估;还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结果)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解题的条理性,让学生学习逐步分析、分解复杂题型的能力,培养了直观判断能力和简单推理能力。】
2、出示情景图:(鸡25元 鸭29元 牛肉18元 羊肉23元 三个小朋友每人带50元钱)
师:买两样不一样的东西,你可能买什么?
生交流(可以估算,也可以精算)
师:你能一下看出哪两样东西不够?
生交流
【设计思路: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所学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六、全课总结
师:上完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
总结:估算对精算也有好处。回去和同学交流感受。
七、最后安排学生课后的小游戏:抢100。
如一人出45,另一人想55,准备10张牌,赢了就拿牌。
附:【板书设计】
(不进位加法)
(进位加法)
44+38=82(元)
44+25=69(元)
精 算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估 算
六十几
八十几
两位数加两位数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算法的比较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理解“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养成独立思考与善于倾听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约5分钟)
1、创设情境
师出示两组算式让学生进行比赛。(1、2组的'学生口算a组内容;3、4组的学生口算b组内容)
a组:25+13= 16+17= 20+31=
b组:24+15= 75+48= 85+69=
第3、4组的学生在口算b组习题时,一定会遇到问题。老师由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提出学习目标:
(1)、想一想,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2)、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出示学习目标:a、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b、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展示成果,激发冲突(约23分钟)
1、小组个人展示。
(1)学生独立自学、完成例1和“做一做”第1题。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交流(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说,如果不懂,优生对其辅导),寻找学生错例。
2、各小组在班上展示
(1)算法展示
生1:65+78我是这样算的,先算5加8等于13,个位写3,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9加2生再加1就等于12,十位上就写2,百位上写 1。
生2:……
……
(2)错例展示
在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中,学生经常会忘了加上进位的数。
(3)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师:同学们,你在学习中还有什么疑问吗?请对大家说说?
(4)小结计算方法。
师:今天学的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师:用竖式怎样计算?你觉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三、解决问题,扩展延伸(约9分钟)
1、“做一做”第2题。(列竖式计算)
(说明:掌握笔算方法有困难的同学到老师这儿进行小组教学,帮助纠错。)
2、开放题:下面的□里可以填几?
5 4 5 4
+□7 +□7
—— ——
□ 1 1□1
(说明:教师对慢生辅导第1题时,其他学生完成第2题。第2、3题反馈时让快生反馈,慢生倾听)
3、想一想?
你能计算出356+678等于多少吗?
四、归纳总结,完善认知(约3分钟)
师:这节课学得开心吗?说说你懂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