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2025/09/02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对各种经典的建筑物感兴趣,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2、欣赏、比较中国和外国的建筑,初步了解中外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3、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耐心地倾听同伴的意见。

活动准备:

1、中外经典建筑物的图片(如长城、天安门、天坛、白宫、克里姆林宫、卢浮宫等)。

2、教学挂图《中国建筑》;学生用书《中国建筑》《外国建筑》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和各种中国建筑物的图片。

1、教师:图片上是什么?你们去过北京天安门吗?

2、教师:看到了这些建筑,你有什么感觉?你知道它们是哪个国家的建筑吗?

二、具体欣赏中国建筑物的外形和建筑风格。

1、学生和同伴相互交流。

2、教师:图片上的建筑物是什么样子的?上面有什么样的图案?

3、使用VCD播放我国的建筑物,集体欣赏并交流。

4、教师:你最喜欢那座建筑物?你喜欢它的什么地方?

5、教师为学生简单介绍中国建筑的背景。

6、教师小结:图上的建筑物气势雄伟,象征着我们伟大的.祖国。

三、出示外国建筑物的图片。

1、比较欣赏中国的古典建筑和国外的经典建筑。

教师:猜猜看,图片上的这一建筑是中国的建筑还是外国的建筑。(请学生说说自己猜测的理由。)

2、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

3、教师:中国的建筑和外国的建筑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些漂亮的建筑有的是中国的,有的是外国的,但都有不同的特色。

四、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投放一些有建筑图案的拼图,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国的建筑特色。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大胆先用多种颜色给森林小屋涂上漂亮的颜色。

2、增强学生手的控制能力及对色彩的兴趣。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让学生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练习册、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你们的家是不是很漂亮吗?你们喜欢自己的家吗?你们的家在什么地方呢?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家的位置。

2、教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那你们知道森林里面小动物的家是怎么样的吗?它们的家又会在哪里呢?教师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

3、教师:森林里的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家,它们都可能干了,把自己的家建得非常好!教师出示练习册内容。

4、教师:瞧,这就是小动物们自己建的家,漂亮吗?小朋友,现在就请你们来动动手,给森林里的小屋涂上漂亮的颜色吧!

二、教师示范绘画

1、教师:森林里的小屋有屋顶、烟囱、门、旁边还有草地、石头,我们就一起把这些都涂上颜色吧!

2、教师示范操作。并问小朋友,如果是你们,你们会把这些都涂成什么样的.颜色呢?教师边进行绘画,边提出绘画要求:在涂颜色的时候尽量涂整洁,不要用手去摸,不要涂到线外面去了。在每个地方都涂满,不要留下空白的部分。先择好看的,自己喜欢的颜色来涂色。

三、请学生进行绘画

1、教师发练习册和油画棒,请学生翻到第十九页。

2、请学生开始进行绘画。

3、教师边提醒学生绘画要求,巡回指导。

四、作品评析

1、教师:小朋友,把你们涂好的让老师看一下吧!

2、教师对部分学生作品进行评析,并说出好在哪里?不足的在哪里?

3、请学生收拾整理作画材料。

4、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大家都知道,孩子都喜欢绚丽的色彩,更喜欢用鲜亮的色彩来表现他所喜欢的物体。而孩子又是天生的观察者,一草一木都会让他们欣喜和惊讶。当学生试图用他们稚嫩的画笔去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情感时,往往又缺少必要的方法技能去支持。所以,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的基础上了解事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绘画表达的技巧,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表现能力。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今建筑的发展变化的观察,启发学生对未来建筑的造型展开想象。

2、想象未来的建筑可以建在哪里。

3、指导学生表现不同造型的建筑。

教学重难点:

运用古今建筑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大胆表现自己的设计意图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色卡纸制作的立体建筑、建筑设计师证、学生自己评价表。

学具:彩笔、剪刀、画纸。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运用多拉A梦带来学生熟悉的建筑照片引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请学生来做未来的建筑设计师,一起参与设计活动。

二、引导学生谈自己对建筑的了解。

要做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了解很多建筑知识,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你们都了解哪些建筑方面的知识?

三、了解建筑历史发展,加强对建筑知识的掌握。

1、跟多拉A梦一起欣赏不同时代的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小组讨论一下,在刚才的旅行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引导学生从建筑的外形、建筑的材料等方面进行分析)

(1) 材料:材料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

材料来做呢?

(2) 形状:那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些建筑,看看都有什么形

状。你发现了什么形状?(点击课件)原来用这些基本形

我们就可以设计出这么复杂的.建筑。

2、欣赏奇特形状建筑,拓宽学生思路。

这些建筑都是设计师们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想象创作出来的。看了这些建筑,你们还能想象出更多的奇特形状吗?

3、引导学生欣赏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两座建筑——鸟巢和水立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现代建筑在造型、材料的运用上的理解。

4、引导学生分析现代建筑为什么要提倡环保和节能?

四、引导学生想象:

如果地球上的陆地资源缺乏,你会把建筑建在什么地方?

五、学生想象未来建筑。

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建筑知识,有的小设计师已经开始想象自己的设计了,那让我们一起来闭上眼睛,在想象中设计未来的建筑。想一想,你设计的建筑是什么形状的?(板书:形状)它是建在什么地方的?(板书:位置)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板书:材料)它还有什么特别的功能吗?

六、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及时讲评,针对学生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及时表扬有特别的设计。

谁想给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设计。你们认为他设计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更好的想法想告诉他吗?

2、作品设计完成,根据学生设计的不同位置出示不同的背景进行展示,最后组合成一幅完整画面。

3、引导学生评价作品:假如你现在是多拉A梦,你最喜欢哪座建筑?为什么?

七、总结拓展: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了这么多不同风格的建筑,这里也有几座建筑,看看它和你设计的建筑有什么不同?(出示用卡纸制作的半立体建筑)

八、送给学生的话: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能劳动,大脑来创造。

课后请学生将自己在这节课的表现添涂在自己评价表上,对自己进行一个综合的评价。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1、中国的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通过欣赏,让学生感受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体验古建筑的美感。

2、本课练习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作业。

3、多样的制作技法在本课中多次出现,学生也有多次的实践经验,因此本课的练习内容侧重于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即设计一组有特别、有特色的建筑,而技法可忽略教学,对个别出现制作中的难处,教师可个别辅导。学生分析:

童话中的神秘城堡,森林里小动物们的家,一直是低年级同学心中向往的地方。

而彩纸、橡皮泥等用具又是孩子们熟悉并且容易掌握的材料。

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如同玩沙子、堆积木一样,自由地把心中的梦想以立体的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外建筑的特色与美感,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建筑艺术的热爱。

2、采用各种材料及不同的方法,设计一幅漂亮的立体建筑,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讲述自己的作品,并能对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进行简单的.评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在小组分工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合作所带来的乐趣,增强合作意识,分享合作成果。

重点:感受古代建筑的美,并能用各种材料,通过不同的方法设计一组漂亮的立体建筑。

难点:启发学生设计出有特别,有特色的建筑。

教具:课件(天坛的录像片段,小精灵,建筑图片)

学具:彩纸、剪刀、瓦棱纸(纸箱用纸)、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发现了一片美丽的草地,想在这里安家

请来小精灵帮他们找房子(课件展示一精灵),我们和小精灵一起找,好吗?

二、欣赏中

外建筑,发散思维

1、师:我们先去北京找一找(课件:小精灵游北京主要建筑)

2、欣赏天坛祈年殿

大家有何感受?它的外形和色彩有哪些特点?

师简介祁年殿

欣赏研究其它建筑(课件展示)

师生从建筑外形、色彩、环境分析。

三、欣赏学生作品,讨论比较

1、师:今天我们就来设计一座漂亮的建筑(板书课题)

2、师:让我们先来欣赏几组小朋友的作品。(课件展示)

研究问题:

(1)说说这些建筑都是用了哪些基本型。

(2)使用了什么材料?为何这样使用?(从质地及效果上启发。例:窗帘

—花布汽车—橡皮泥屋顶--瓦棱纸)

(3)采用了那些制作方法。(重点讨论立体制作)

3、小结

4、师:小动物们今天也来到这里(出示小动物头像),我们每个小组设计一座漂亮的建筑送给它们,好吗?(把小动物送给各小组)

四、小组制作

1、小组讨论确定创作的内容后,组长分工,构图安排、任务分配、废纸的处理等。

2、师巡回指导。

五、欣赏品评

1、互相评价:你想住在谁的房子里?为什么?

2、自己评价:我最喜欢我的小建筑的哪一点?

3、我当时是怎样想的?如果再让我改造我会把哪里做的最好?

教学反思:

1、导入部分略长,应该再简练、明快一些。

2、小组讨论确定创作的内容前,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各自设计出建筑的类型及风格特色。

3、在进行互相评价和自己评价教师应该参与其中。

点评:

1、,引起共鸣

此课教师准备充分,为了开阔学生眼界,引起他们对中国古代建筑———世界建筑艺术瑰宝的共鸣,课前教师精心制作课件,并准备很多精美图片。

图片和课件在教学中发挥很大作用。

2、从兴趣入手,设计精心

画建筑并不是特别吸引学生,教师以学生喜欢的动物开场,激发学生创作欲望和学习热情。

3、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动手动脑

整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彩纸、橡皮泥等身边常见的用具进行手工创作,使学生像做游戏一样创造出心中的房子。

4、指导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本节课教师在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大胆描绘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板书设计:美丽的建筑——立体制作

一、构思

二、设计

三、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