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教学课件
老地方整理的《生命生命》教学课件(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命生命》教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正确书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
1、小时候,在小院的墙角丢下几颗葵花子,不料过了一些日子,竟然长出两棵葵花秧苗,我不禁惊叹起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相信同学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能列举一些吗?生交流,师引导学生说一说从这些生命现象中感悟到了什么?
2、简介作者: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在12岁时,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关节大部分遭遇损坏,致使她腿不能行,肩不能举,手不能抬,头不能转。但是残而不废的她,凭着顽强的毅力坚持学习,成为了一名非常出色的作家。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就是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
二、初步感知,整体把握
1、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抢读生字,读的好的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4、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对三个事例概括,并进行板书,共同进行评点。。
三、细读课文,突出重点。
1、自渎自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把自己的感悟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畅谈自己的体会,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读学生自己选择的段落,联系实际谈感受。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感悟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
2、小组交流: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二、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在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和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四、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选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得好。教师引导学生对朗读的同学进行评议,并请读得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成功秘诀。
2、练习背诵: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深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下面请同学们练习背诵课文。
3、积累名言:
a、投影出示: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诉给大家?
b、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摘录的名言,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4、布置作业: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生命生命》教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好词佳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领悟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回顾本单元关于生命主题的几篇课文
学生简单谈收获,列出课题《生命生命》。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2、交流预习中的新发现。
3、划出易读错的词。
4、课件出示生字词,正音并理解性读:
骚扰、挣扎、欲望、不屈向上、听诊器、糟蹋、价值、茁壮生长
三、再读课文
1、文中讲了哪三个小故事,试着概括小标题:
(边交流边引导学生概括)
板书: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
2、引出作者,了解作家杏林子,深入学习课文。
过渡:
多么平常的小故事,让我们看来习以为常的事儿,却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要知道不同的身世,不同的人生经历,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是大不相同的,让我们走进作家杏林子。
课件介绍:
怀着对杏林子的敬仰之情,让我们深入学习她的文章,细细品味这三个小故事。
请默读2~4段,划出让你感受最深刻的句子。
四、交流反馈,随机点拨
课件: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1、什么是挣扎?什么是极力?
2、指导朗读。
3、此时,从小就身患重病的杏林子想到了什么?
(这种感情是飞蛾告诉她的吗?)
4、齐读课题(这种奋力抗争,是动物的本能,然而作者却被强烈的求生欲望震撼。这就是──(生读课题)
生命生命
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生命吗?
2、可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4、再读课题:
师:即使只是一粒香瓜子,即使没有阳光,即使没有泥土,即使仅仅只活了几天,然而它不屈向上的精神,茁壮生长的勇气就是──(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师:由此,杏林子想到我们人也应该这样,即使从小就患病,即使没有健康,即使受尽病痛煎熬,我们也要有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这就是一一(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句子3: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1、句子强调了两种人生态度。哪种是负责的态度,哪种是不负责的态度?(杏林子选择前者)
2、让学生静听自己的心跳,引发对自己生命的思考:
师:请用右手摸自己的心脏部位。这样的心跳从你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开始了,它在你的胸膛里跳动了十年,给你的亲人带来多少喜悦和欢乐;这样的心跳在你的胸膛里已跳动了3650个日子,你的每一个日子都在父母、老师、同学的关心、关爱中幸福的度过;这样的心跳还将不停地跳动,你对自己的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3、引读。(我们必须对自己负责)
4、再读课题:
师:杏林子对生命有了很深的感悟,我们对生命也有了新的认识,让我们读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一一(生读课题)生命生命。
五、讨论,理解生命真谛
1、交流讨论:
纵观三个事例,结合课题,你认为两个生命的含义一样吗?
2、杏林子对人的生命做了高度的概括,学生找出中心句。
课件出示句子: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⑴指导朗读最后一段。
⑵这句话可以浓缩为八个字,生命有限,价值无限。
3、拓展:
杏林子一生积极开朗,2003年2月8日因急救无效逝世,死后捐出躯体,供医学研究。像杏林子这样,通过善意而伟大的举动,延续自己不死的生命,创造出无限价值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⑴学生交流。
⑵抒写生命感言,写下凡人名言。
⑶交流分享。
《生命生命》教学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问题去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阐述主旨的写作方法。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宝贵。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的。
【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培养了较好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运用合作、讨论等形式展开阅读活动,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本课将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采用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以多媒体播放小草破土而出、小花渐渐开放、小鸡破壳而出、小鹿出生后顽强站立的画面。
师:从这组画面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
⑴ 小草从地里钻出来需要有巨大的力量。
⑵ 小鸡在蛋壳里长大后要想从壳里出来也要用很大的力气啄碎蛋壳才行。
⑶ 我从看过的资料上知道小鹿要想活必须在出生后40分钟内站起来才行,而且只能自己站起来,要不就不能活命。
2、师:在我们这个有着众多鲜活生命的星球上,许多生灵以他们独特的方式展示着一个崭新的生命的开始,它们透着一股子顽强不屈的巨大力量。今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作家──杏林子所写的有关生命的文章。
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作家?
生:杏林子的本名叫刘侠,12岁的时候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她忍着病痛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
师:那你知道她的病情恶化到什么程度?她的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吗?
生:她瘫痪在轮椅上。
师:是的,在长达50年的病痛煎熬中,她曾因病变而呼吸困难,一度有生命危险,全身的关节也已经损坏。轮椅上的杏林子在膝盖上架上小木板,用两个手指夹着笔写作。在这种几乎无法执笔的情况下,她硬是凭着坚强的毅力在病中写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她的作品中充满了求生的意志。这节课让我们走近杏林子,感受她的作品带给我们的生命的震撼!板书题目,指生读题。
3、师:既然生命中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我们应该怎么读才能读出这种力量?(生体会到这两个词在读时要一声高于一声,语气渐强)
再指读,齐读课题。
点评:首先,教师让学生从课文中感受生命,再在师生自然的交流谈话中,从介绍作者杏林子导入新课,为学生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理解课文
1、初读课文:
师:请大家出声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从那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生:作者从三个事例中讲出了对生命的感悟: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自己的心跳。
师:这三个事例你最喜欢哪一个?找出来默读,在读后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生默读。
2、感悟课文:
师:谁来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收获?
生:我喜欢第一个事例,因为一个小小的飞蛾在被人抓住后能拼命地挣扎,希望逃脱,可以看出它很想活命。
我也喜欢这一段,因为小飞娥被抓住后并不甘心等死,而是积极求生,可见它对自己的生命多么爱惜。
生:我喜欢第三个小事例,因为作者从自己的心跳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还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伟大。生命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应该好好爱护它,不能随便地糟蹋它。
生:我喜欢第二个事例,因为一个弱小的瓜苗却能顽强的生长在砖缝里,随只活了几天,但那顽强的生命力让我难忘。
师:你们说得真好,一个小小的生命同浩瀚的宇宙想必是渺小的,但我们并不能因为生命的弱小而去忽视它、糟践它,而是应该……
生:爱惜它。
点评: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学生从课文中寻找事例,自读自悟,理解生命的价值,体会生命的意义。
3、指导朗读:
师:在课文里作者写出了许多耐人寻味的话语,请大家再读课文,找一句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体会它的意思的同时练习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书勾画并练习朗读。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我喜欢文中这一句话“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这句话告诉我们生命虽短暂,但只要我们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就不是白白度过的。(生读)
生:我喜欢文中这一句话“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生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句话我把“于是、一定、白白流失、光彩有力”慢读、重读。(生读)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发现,请在小组里把你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
师:大家不但说得好,读得也棒,我真为你们高兴。
点评:在品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对小学生来说,生命的话题有点深奥,老师没有拽住生命往深处讲,而是让学生品读课文,在一次次的读书中自己体会: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人生,这样处理很到位,也很巧妙。
三、扩展交流
师:“一例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到来;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香港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人生格言也告诉大家?
生交流自己搜集的人生名言。
师:我们从一句句震撼人心的警句中感悟到了生命的可贵与伟大,那么你还知道那些有关感动生命的故事。
生读自己搜集到的感悟生命的故事。
师:生命决不是短暂的蜡烛,人生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我们应把握好生命中的每一天,让生命活出光彩,活出价值。
点评:在品读发现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积累,上完一节课,学生积累了很多名言、故事,长此以往,学生的文学积淀就会厚实起来。
《生命生命》教学课件 篇4
【课文说明】
先写三个关于生命的事例,再写三点思考,三个事例;先写小飞蛾,是动物,再写小瓜苗,是植物,最后写自己心脏的律动。三点思考,内容很相近,侧重点还是有区别的。作者举的动植物的例子都是不起眼的小生命,不举大象狮子老虎等等庞然大物,只说一只小飞蛾,不举参天大树,只说一棵小瓜苗,说明无论怎样卑微的生命都具有令人不可思议的生命力。作者从小现象悟到大道理,是很能启人心智的。作者的思考也善于展开,一连说了三点。这对学生也很有启发。
因此教学设计处理: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感悟中心,揣摩词语。
2、学习并运用正确的朗读方法,诵读课文。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人生的感悟。
【教学设想】
初一学生对人生、生命的感悟还不会很深刻,因此本课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并采用讲故事、引名言等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教学难点】
揣摩词语的表现力,能畅谈对人生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举例:“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但每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却有所不同。有的人轻视生命,稍有不顺便放弃生命;有的人挥霍生命,用生命去搏取一时的快感和放纵;也有人善待生命,虽历经磨难也百折不挠,让生命散发出了无限的美丽。
香港女作家杏林子,她患有重病,倍受折磨,却写出了很多的作品。关于生命,她又有着怎的思考呢?
二、整体感知
1、听配乐朗读。
2、学生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情。
个人练读──交流朗读──学生评价、教师评价。
3、交流:
这篇文章共写了哪几个事例?请把它们概括出来。
(每件事不超过6字)
三、生成──探究式学习
自主学习,生成问题──合作探究──教师指导。
生成问题预计(参见《导航》):
1、找出并分析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语句,比较分析看看,为什么写得好?
(可从修辞、表现手法、词语运用等方面入手,如:试作比较和分析,看加点词语能否换用括号里的词?为什么?)
竟然(居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倔强)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十分敬佩)!
2、找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事例,反复品读,体悟文章的内涵:
划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3、文中作者对生命有哪三点思考,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四、拓展创新
联系生活,联系作者对于生命的三点思考,补弃举出一个实际例子。
你知道哪些关于生命的格言警句?你自已对于生命又有怎样独到的感悟和认识呢?
五、布置作业
以“人生的启迪──读《生命 生命》有感”为题,写一则读后感,要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