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凡卡教案

2025/09/11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凡卡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凡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A、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让孩子们同情凡卡,了解凡卡向往什么。知道一百多年前与我们仿佛年纪的孩子曾有过的苦难经历,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使之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

B、过程与方法:

1、走进凡卡的内心愿望--读凡卡的信,了解一个九岁孤儿那小小的,并不过分的愿望是什么?

2、走进凡卡的现实生活--以朗读指导为主,从中体会凡卡为什么撕心裂肺地反复请求爷爷带他回乡村里去。

3、走进凡卡的情感世界--向往乡村快乐的生活,激发孩子对凡卡更加强烈的同情心。

C、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凡卡内心地向往,从中体会凡卡的悲惨生活;

2、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了解作者,导入新课

学生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及沙皇俄国当时的现状。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再读课文,并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畅;尽量做到有语气。

思考:这篇文章很长,主要写的什么?

三、精读课文、交流探究

1、课文按时间顺序除了写凡卡写信的内容,还写了什么?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写信的过程中仅仅写了写信的内容吗?还写了些什么内容?

3、课文中哪些内容是凡卡给爷爷写的信?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标画出来,然后读一读。

指名读凡卡给爷爷写的信,其余同学思考: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读了凡卡给爷爷的信,你觉得下面哪个词最能表达出凡卡想回到爷爷身边的心情?

4、凡卡向爷爷诉了哪些苦?从哪些方面诉的苦?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议一议。

⑴分四人小组边读边议边归纳。

⑵全班交流汇报。(找出有关的句子来朗读体会。)

5、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凡卡哀求爷爷将他接走?画出来读一读。

(读第8、10、15自然段,出示课件上语句)

指导朗读:读出凡卡恳切希望爷爷接他回去的心情。

出示凡卡的人物投影或音乐。

6、向爷爷诉苦,哀求爷爷将他接走,是他给爷爷写信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还写了什么?

7、小结:写信就应该这样写,就是写自己的生活。凡卡将自己的心里话、自己的美好心愿,连同自己所见的`情况告诉了爷爷。

可不可以不用写信的方式?那就得将信中的我第一人称换成凡卡或他第三人称了。对比一下哪种表达方式好?为什么?

把凡卡给爷爷写的这封信读一读。读出凡卡学徒生活的痛苦以及迫切希望爷爷接他回去的心情。(有感情地读书)

8、凡卡在写信过程中都回忆了什么?

①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回忆部分,并用一定的符号标画出来。

②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

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出爷爷疼爱我?哪些内容反映出农村的生活是十分愉快的?哪些描写突出了农村景物柔和明快这一特点?

指导读书:读出和爷爷一起生活的愉快心情,在读时体会凡卡的苦和乐。

想一想回忆部分作者运用了什么叙述方法?(插叙)

9、不写回忆部分,只写凡卡写信行不行?课文中为什么要写回忆部分?(对比)什么和什么比?(人和人,事和事,主要为了说明过去和现在,农村和城市,家庭和鞋店是截然不同的,突出了凡卡在鞋店学徒生活的痛苦命运和悲惨。

写信前做交待,交待了什么?(板书:圣诞节前夜)而凡卡写信时的环境是怎样的呢?从哪里可以看出环境是阴森暗淡的?

小结:不仅人和人、事和事比,而且景和景进行了对比。

10、写完信他做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11、凡卡给爷爷发出的信爷爷能不能收到?为什么?(寄信地址不详,爷爷不能收到可怜的凡卡的信。)

倘若爷爷收到了凡卡寄出的信,他又能不能将凡卡接走呢?为什么?12、文章最后以梦作为结尾,他在梦中梦见了什么?

四、总结全文和写作方法

本文通过写信的方式,用对比的方法,诉说了学徒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一个九岁的儿童也逃脱不了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这一事实更有力地揭露了沙皇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的黑暗与腐朽。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想对文中的主人公凡卡说些什么吗?说一说写一写。

凡卡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饥饿、礼拜、生锈、揉皱、匣子、耷拉、火柴梗、圣诞树、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词语,并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框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凡卡》(师板书),凡卡是一位俄国小朋友的名字。这个故事发生在1886年,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期的事情。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谁来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2、指名回答,师及时补充。

(ppt)在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期,无数的农民破产了,被迫流入到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反映的就是其中千千万万个受苦儿童中的一个。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1、过渡: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预习任务,下面,小组内交流一下在预习过程中没有解决的问题。

2、(ppt)出示预习内容。

自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小组内交流。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清文章框架。

3、学生小组内交流。(2分钟)

4、检查预习。

检查策略:抽查一个小组的学习情况,以检测这个小组成员是否互助,以期让学生共同成长。尤其是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多关注。

(1)(ppt)认读词语

学徒摩平楦头别墅抽噎照应梆子卢布

(2)理解词语。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课文指供那些老爷们享乐的住宅。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向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指望:一心期待,期盼。

梆子:打更的响器,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鼻烟:烟草制品之一,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状的烟。

(3)课文的主要内容。

指名回答后,师小结:(ppt)这篇课文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件事,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

三、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来理一下课文的结构安排。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思路整理课文框架。

2、(ppt)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为三部分。请和小组成员交流一下:分别是哪些自然段?

3、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划分文章框架,概括各部分大意。

⑴——⑵开始写信。

⑶——⒂写信。

⒃——⒇寄信

5、师小结:(ppt)课文不仅写了凡卡信的内容,还有回忆过去和作者的叙述。这三部分互相映衬,构成文章主体。

四、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ppt)圣诞节前夜,他没躺下睡觉。他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就从老板的立柜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支笔尖生了锈的钢笔,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写起信来。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导“摩”的读音。

(ppt)多音字的辨音方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意思,选择合适的读音。

犘(mā):用手轻轻按着一下一下移动。例:把衣服犘平了。

摩(mó):摩擦、接近;抚摸;研究、切磋等。

(2)、师:读过这一自然段,你了解了哪些?

(3)、指名回答。

小结(ppt):圣诞节前夜,凡卡没躺下睡觉,是因为节日让他思念唯一的亲人爷爷,也是因为他还有一个心愿──偷偷地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把他接回去。一个“等……就”看出凡卡心情的迫切。凡卡等所有人都不在了才敢写,害怕被人发现,也暗示了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

2、(ppt)他叹了一口气,跪在作台前面,把那张纸铺在作台上。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师:在这一句中有一个词:叹气。你在什么时候会叹气?(指名回答)凡卡为什么会叹气?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指名回答。

师小结:课文里关于凡卡写信过程的“叹气”(副板书)还有两次,(ppt)“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ppt)“凡卡伤心地叹口气,又呆呆地望着窗口。”对于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来说,这叹气跟他的'年龄是很不相称的,写一封信的过程中,他连续叹气,可见这样的生活的确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让他痛苦万分。

五、确定信的内容。

1、师:凡卡为什么要写信?他给谁写信?信的内容是什么?用笔画出信的内容。读一读。

2、师生交流,小结:凡卡给爷爷写信,想早点回家(板书)!

六、(ppt)作业

1、认真读凡卡写的信,想一想:你读到哪心灵被触动了,你感到难过、心痛、愤怒、疑惑等或者其它的感受,画出相关的内容,把感受批注在旁边。

2、收集作者的资料,进行了解。

凡卡教案 篇3

凡卡教案(通用11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凡卡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凡卡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凡卡的信的内容以及凡卡悲惨的生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讨论故事的结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本文巧妙运用插叙、回忆的内容和写信的内容对比、衬托的写法。

3.总结全文,领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六自然段。

重点难点

1.重点:讨论故事的结局,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2.难点:领会文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集体读一读。

2.听写下列词语。

生锈 保佑 皮袄 靴子 挨揍 祈祷 肮脏 打搅 邮票 暖炕

3.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认真阅读了凡卡给爷爷的信,感受到了凡卡生活的悲惨以及他迫切的希望

——离开这儿,回到乡下爷爷身边。

二、学习回忆部分,体会凡卡的快乐

1.教师导读:课文除了凡卡的信,还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信以外的内容,然后和同学交流一下。

2.指名反馈。(还写了凡卡对往事的回忆)

3.教师: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回想起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家乡美丽的夜景以及和爷爷一起砍圣诞树的情景。)

4.教师:从凡卡的回忆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乡下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是能够和爷爷在一起,还是能够得到关爱,能够感受到快乐的。)

5.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出凡卡快乐的景象。

6.教师指名反馈:信中凡卡倾诉着自己的悲惨遭遇。却时时想起乡下的美好时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作者把凡卡给爷爷的信,以及他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穿插起来写,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凡卡在城里的痛苦生活。)

7.教师小结:课文穿插着凡卡写信时对乡下生活的回忆,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他在城里当学徒的悲惨生活。这部分穿插描写,突出了凡卡内心的痛苦以及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教师:凡卡的内心是如此的痛苦,离他向往中的快乐是那么的遥远,以致于他在给爷爷写信的过程中不断地叹气。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凡卡叹气的地方。

9.指名反馈。

10.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凡卡每次叹气时心里所想。

三、讨论结局,感受人物命运

1.教师导读:凡卡对爷爷充满了热切的期望,盼望爷爷早点接他离开这里。可是这一切,爷爷会知道吗?爷爷会把凡卡接回家吗?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五个自然段,再跟同桌讨论讨论。

2.集体反馈、交流。

(因为凡卡在信封上没有写明具体地址,爷爷肯定收不到凡卡的信,肯定不会来接他。即使收到信,爷爷也不定会来接凡卡。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知道,凡卡的'爷爷不过是个穷苦的守夜人,他恐怕没有能力抚养这个渐渐长大的孩子,在村子里又找不到可供凡卡吃饭的活儿,要不,怎么忍心把唯一的孙子送到陌生的大城市里寻找活路呢?即使收到,也无能为力。)

3.教师:假设,爷爷收到了凡卡寄来的信,接他回到了乡下,他的生活就会改变吗?(学生联系课文所述的时代背景说一说)

4.教师小结:不管哪一种可能,在沙皇俄国的黑暗年代,凡卡的悲惨命运都不可能改变。文章的每一个情节都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凡卡命运的悲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结尾。

5.教师:课文结尾以凡卡的梦结束,有什么作用?(凡卡“寄”了信,还做了个好梦。但他爷爷是收不到这封信的。他的“甜蜜的希望”只能是一场梦。这样的结尾,使人越发感到凡卡命运的悲惨。)

四、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契诃大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不仅为我们塑造了“凡卡”这样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以后可以去读读他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