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2025/09/13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篇1

教学设计及反思:

6、徐悲鸿励志学画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教学重难点: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读生字词。

2.口头组词。

悲( )( )( ) 怒( )( )( ) : 技( )( )( )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④第2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句说明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

(很不礼貌、冲着)

⑤指导读第2自然段。

(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认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个别练读,指名试读。

⑥学习第3自然段。

请一位同学来读第3自然段。读完后提问:你有什么感受?

指导学生开始要用愤怒的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的语气读

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⑦齐读“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是指能显示足够的聪明才智且使外国人十分佩服的中国人)

(3)小结。

(徐悲鸿立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

2.细读第二段。

(1)细读第4自然段。

①指名读课文第4自然段。

为什么要说他“更加”奋发努力?(联系第一段理解)

②比较句子。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

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说说第二句与第一句有什么不同。、、、、

③指导朗读。

过渡: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细读第5、6自然段。

①自由读第5自然段。

边读边画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读后交流: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②指导读第六自然段。

徐悲鸿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出示:徐悲鸿的生活()。他只租了(),经常每餐只用()和(),为的是省下钱来()。

自读课文后,练习填空。

3.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外国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相机理解“优异、轰动”等词)

指导朗读。

(“鞠了一躬、承认、很有才能、错误”要重读,要读出郑重、钦佩的语气)

(4)小结 。

(徐悲鸿以优异成绩轰动了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

三、作业

1.读句子,回答问题。(课后习题4)

2.假如你站在徐悲鸿的墓碑前你会想写什么?(写一写)

教学反思:

在对比中学习《徐悲鸿励志学画》

课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是一篇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运用了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感觉效果较好。

一、外国学生前后态度的对比。

课文前后两个地方写到了外国学生的态度,一开始他表现出“不礼貌”“冲着”(可以看到他的傲慢无理,轻视中国人。) 后来表现出“震惊”、“鞠躬”、“有眼不识泰山”(可见他的心悦诚服、对徐悲鸿的尊敬和歉意。)我抓住这一变化,引导学生寻找到这种变化的内因是徐悲鸿用实际行动树立了中国人的形象,改变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不良印象。

二、徐悲鸿清苦的生活和刻苦学习的对比。

徐悲鸿在生活中吃、住都非常清苦,而绘画方面,却付出了许多金钱和精力。我在教学时,补充了一些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他家庭的贫寒、学画的决心,从而加深对“励志”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到他的决心大,不可动摇。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篇2

知识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内容、领悟表达(先总后分的表达方式)

过程、方法、习惯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抓重点词句,展开想象读懂内容,感悟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感悟徐悲鸿勤学苦练的精神。

难点:通过探究外国学生前后态度变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教学过程:

一、赏画入情,释疑“励志”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名画(出示《奔马图》)这是著名画家徐悲鸿的《奔马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马的姿态,如果让你来形容的话,你会想到哪个词?

2、教师小结:《奔马图》是徐悲鸿先生创作的一幅精品佳作,现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大家看!这六匹马的动作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前脚落地,后脚翘起;有的两条蹄子直着往前伸;有的腾空而起,有的回首长嘶。再来看,这些马神采飞扬,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他为什么画得这么传神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徐悲鸿。

3、板书课题(这里有一个新词,画“励志”,谁来告诉老师“励志”是什么意思?励:激励,志:志向、励志的意思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激励自己刻苦努力。

4、齐读课题两遍,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徐悲鸿为什么要励志学画?徐悲鸿怎样励志学画?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结果怎样?师及时板书:为什么?怎样?结果?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你们都预习了什么?

A、我读了三遍课文(教师评价激励:你是个自觉的`孩子)

B、我读了五遍课文(真的吗?你是个勤奋小学生。)

C、我标出了课文自然段序号。(教师追问: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D、我还想了想课文的内容。(看,仅仅读是不不够的,重要的是思考,你是相会思考的孩子,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会听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

E、我查了字典。(你能借助工具书,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F、我在书上记下了自己的感受。(你已经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G、读书做记号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你在书上都做了哪些记号呢?

2、预习情况究竟如何呢?请大家看看这些词语你们会读吗?

达仰嫉 妒礼貌激怒疲倦陈列临摹购买绘画

成绩震惊错误

(1)先自己读读试试。

(2)读的过程中,有没有觉得特别难读或容易读错的,需要提醒大家,理解“临摹、嫉妒”的意思。

(3)开火车检查。

(4)把词语齐读两遍

(5)生字词大家都认识了,课文读得如何呢?找8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他们读到哪里你的眼睛就看到哪里,还可以在心里默默地跟着读,边听边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怎样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励志学画的结果?

(6)倾听也是一种学习,会听也是一项了不起的本领。听出问题了吗?读书就要看准,做到不添字、不落字、不改字。

(7)谁来说一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怎样励志学画?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励志学画的结果?

三、精读感悟,学习课文

(一)品读感悟,体会外国人的傲慢。

1、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呢?请大家读1至3自然段。

2、指名说。

3、谁来读外国学生的话?(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没有地位,中国人在国外常常遭人白眼,被外国人看不起)谁再来读。

4、听了外国人的话,徐悲鸿是什么表现呢?指名读,幻灯出示第三自然段,激怒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被激怒了?

5、如果你是徐悲鸿,受到这样的侮辱,你会怎样?

6、谁来读,读出徐悲鸿为国争光的决心。

7、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齐读第三自然段。

8、现在谁来回答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

(二)情景再现,感受徐悲鸿的勤奋。

徐悲鸿又是怎样励志学画的呢?请大家读4、5、6自然段。读书还有一个好习惯,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请大家默读4、5、6自然段,边读边结合具体词句想想徐悲鸿画画的样子,看能不能把一个词,一句话变成一幅活的画。

1、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画面?指名说。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到的?你看到了怎样的徐悲鸿?

2、你的脑海中还有其他的画面吗?

用你的朗读让我们看到画入迷的徐悲鸿。

3、徐悲鸿学画的过程还会遇到什么困难?读第6自然段,你又看到了什么画面。

4、同学们的想象太丰富了,徐悲鸿就是这样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请大家齐读第4自然段,看看这一自然段跟5、6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5、教师小结:课文就是先总写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后从学习刻苦和生活的清苦两方面来具体描述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先总后分,希望同学们以后在写作中试着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三)研读思考,领悟外国人的变化。

徐悲鸿这样刻苦努力,结果怎样?请同学同们读7、8自然段。

1、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轰动。

2、“功夫不负有心人”是什么意思?

3、看来想要成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让你想到了哪些名言?

4、他用事实让外国学生重新认识了中国人,那个曾经嘲笑他的外国学生有什么表现呢?

5、指名回答“震惊”什么意思?什么叫“有眼不识泰山”。

6、这位外国学生前后都有哪些变化?

7、这位外国学生前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8、现在你就是那位外国学生,站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徐悲鸿面前,你该怎么读。

四、畅所欲言,谈收获。

1、现在请同学们把整篇课文连起来读一读,感受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精神。

2、课文学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谈收获既可以谈感受,也可以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更可以谈学到了什么学习方法,还可以评价一下今天的课你最满意的是什么?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五、补充阅读,拓展延伸

1、其实,在世界上像徐悲鸿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接下来请大家再来认识一位,下发《一定要争气》。

2、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3、教师小结:

徐悲鸿和童第周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他们为祖国争了光,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也一样,只要树立目标,下定决心,鼓起奋进的勇气,就有克服办难的勇气,坚持不懈,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六、布置作业:

1、搜集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阅读,准备在班内举行故事会。

2、学一学徐悲鸿励志学画的精神,写一写“我的志向。”

板书设计:

为什么? 激怒 学画刻苦

7、徐悲鸿励志学画 怎样? 奋发努力

为国争光 结果? 轰动 生活清苦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4、唤醒学生探究意识,对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障碍进行诊断与矫治。

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入手,进行基础性诊断

1、扣图引题

(1)出示徐悲鸿《奔马图》。

(2)引导讨论。

图上马画得好吗?你知道是谁画的?那他为什么能画得这么好,想知道吗?

2、揭题、释题

(1)讨论“励志”是什么意思?连起来说说课题的意思。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徐悲鸿为什么立志?立了什么志?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自读课文,注意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同时划下你不明白的地方。

2、指名逐段试读,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3、质疑,你有什么词不懂?指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

4、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徐悲鸿志向是什么?为实现志向,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三、优化新授,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诵读第一、二、三节)

1、指名读,说说徐悲鸿立下的志向是什么?

幻灯出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1)这句话中的“他们”是谁?“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中国人?

(2)指名读外国学生的话。

“天堂”在这里指什么?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从他的话中你看出什么?

(3)指导读第二节。(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的傲慢、欺人的语气)

(4)师:外国人的话多么令人气愤,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三节,先说说该怎样读好这一节?

(5)指名读。

(6)齐读“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思考讨论:“真正的中国人”是怎样的?

(二)研读四、五、六节。

1、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注意理解“奋发”。

(2)比较句子。(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学画)

此问转载

出示:(a)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学习。

(b)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学习。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两个句子,说出两句话有何不同?意义何在?

(1)指导读第二句。

(2)过渡:那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学习第五、六节。

(1)自由读第五节,边读边划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2)读后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节。

(4)过渡:徐悲鸿如此刻苦,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5)出示:徐悲鸿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他只租了_________________,经常每餐只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为的是省下钱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自读课文后,练习填空。指名说说所填的词表现了什么?

(7)练读第六节。

(三)、精读第七、八节

A指名读七、八节。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相机理解“轰动”等词)

B重点理解“震惊”,思考: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震惊?从哪看出外国学生态度改变了?指导朗读。

四、升华情感,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了课文,有什么想说的吗?可以是对自己,对同学,对徐悲鸿……

2、练说。

3、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五、共同总结。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学会16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个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重难点、关键

通过朗读,体会徐悲鸿为祖国人民争气争光,发愤努力,刻苦学画的精神。

课时划分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教具准备

徐悲鸿《奔马图》的图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徐悲鸿《奔马图》图片,引导讨论:

图上的马给你什么感受?

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

你了解徐悲鸿吗?

2、板题、解题

理解“励志”是什么意思?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

出示,开火车领读。

师生讨论提醒注意:

鸿 躬 (后鼻音)

励 (边音)

怒 (鼻音)

租 (平舌音)

指名读、齐读

3、多音字

看重 重新 冲着

4、指导长句朗读

出示、讨论停顿:徐悲鸿 | 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 | 以优异的成绩 | 通过了结业考试。

5、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初步感知内容,理清段落

1、自读课文,思考:

(1)徐悲鸿的志向是什么?

(2)为实现这一志向,他是怎么做的?

(3)结果怎样?

2、练习分段

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徐悲鸿立志?哪几个自然段写他为实现志向而努力?哪几个自然段写他努力的结果?

划分段落:第一段(1 —— 3自然段)第二段(4—— 6)自然段 第三段 (7—— 8自然段)

四、质疑,适时师生讨论解答部分疑问

五、指导写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讨论注意点

2、教师指导:

(1)“倦、绩、鞠”笔画较多,要注意匀称,左窄右宽

(2)“倦”右下不要多横

(3)“改”左边第三笔是“ ”,不要写成“ ”

3、教师范写“疲、倦、改、躬”,学生描红、临写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皮 且

二、在括号里画去不恰当的字

再接再(厉 励) 礼貌(代 待)人

(奋 愤)发努力 日夜奔(池 驰)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抓住徐悲鸿学画的主要过程复述课文。

2、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

教具准备

插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复习段落

二、精读课文

1、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徐悲鸿立的是什么志?读一读文中的句子。

(2)出示句子:“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①齐读句子

②“他们”是谁?“他们”原来是怎么看中国人的?

③指名读外国学生说的话。

“天堂”在这里指什么?外国学生的话有几层意思?从他的话中你看出了什么?(天堂在这里指学习条件十分理想的地方。外国学生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徐悲鸿不可能成为画家;二是中国人太愚笨,不管学习条件多好,也不能成材。由此可见外国人根本看不起中国人。)

④第2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语看出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很不礼貌、冲着)

⑤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抓住“很不礼貌”、“冲着”、“别以为”、“天堂”、“成不了”等词,读出外国学生傲慢、欺人的语气)

个别练读,指名试读

⑥学习第3自然段

外国学生的话多们令人气愤,请一位同学来读第3自然段。说说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一段。(开始要用愤怒的`语气读,后面要用坚决的预期读)

指名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

7)齐读“必须用……中国人”

这里“真正的中国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是指能显示足够的聪明才智且使外国人十分佩服的中国人)

(3)小结第一段段意。(徐悲鸿立志成材,要为中国争气)

2、精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1指名读第4自然段

“奋发”什么意思振作精神,情绪高涨,刻苦学习?

为什么要说他“更加”奋发努力?

2)比较句子:

(出示)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

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道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指名读

比较句子,读感受(第二句后面加上一个打比方的内容,形象地写出了徐悲鸿立下崇高的志向后,情绪高涨,力量无穷,不知疲倦地刻苦努力学画)

3)指导朗读

要求学生精神饱满的读,可以先用两种预期读上下两句话,让学生评讲。

过度:徐悲鸿是怎样奋发努力的?我们一起来看下文。

(2)细读5、6自然段

1)由读第5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表现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

全班交流,朗读体会:从哪儿可以看出徐悲鸿奋发努力的?(“每逢……就……”说明他放弃了一切休息时间;“画呀,画呀,常常……一整天”说明他画得很多,画的时间很长;“潜心”说明他画得投入,很认真)

有感情齐读第5自然段

过渡:徐悲鸿如此刻苦,他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学习的呢?

(3)指名读第6自然段

(出示)徐悲鸿的生活____________。他只租了____________,经常每餐只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的是省下钱来____________。

自读课文后填空

指名说说括号里的词表现了什么

(表现了徐悲鸿为了学画,废寝忘食、夜以继日、节衣缩食、艰苦奋斗,正像一匹骏马“不知疲倦”、“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有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

(4)理清第二段的构段方式,概括段意。

①齐读第二段。

②思考第4自然段与第5、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关系?

③小结第二段的构段方法是先概括后具体叙述(先总后分)

④教给学生运用总起句概括段意的方法,让学生概括第二段段意。

3、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说说徐悲鸿取得了什么成绩。

(相机理解“优异”、“轰动”等词)

(3)“震惊”什么意思?那个外国学生为什么震惊?从哪儿看出外国学生的态度改变了?

指导朗读

(4)小结第三段段意(徐悲鸿以友谊成绩轰动了画界,改变了外国学生的偏见。)

三、总结全文

1、徐悲鸿学画为什么能取得优异成绩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四、指导复述课文

1、默读课文

边读边画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

(1919年出年,一天、从此、三年过去了)

2、轻声自读课文,记忆在不同时间里发生的事情情节。

3、四人小组练习复述

4、指名当众复述

要求:态度大方,声音响亮,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一、组词

坡( ) 组( ) 引( ) 奴( )

疲( ) 租( ) 躬( ) 怒( )

二、联系课文的内容,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功夫不负有心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眼不识泰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3、徐悲鸿励志学画

外国学生 徐悲鸿

很不礼貌冲着 被激怒(立志)

每逢……就……

潜心 努力

一间 一根 两片

震惊 鞠躬 优异 轰动(结果)

《徐悲鸿励志学画》教学设计 篇5

设计理念:

在老师所呈现的问题中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遵循学生会的老师不讲的原则,教师只在展示交流时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平台。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通过仔细品读体会人物情感,积累内化文中的语句。

能力目标:

学习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

情感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感受徐悲鸿的爱国之心,领悟他的坚定志向。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语句的仔细品读,理解课文内容,从而体会文中人物情感

2、学习课文中第二大段的构段方式——先总后分,先概括后具体。并加以应用。

3、向徐悲鸿学习,学习他那矢志不渝,为国争光的决心和爱国心。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大段(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功夫不负有心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上一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初读了课文,初识了徐悲鸿,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

2、明确目标:出示学习目标。

3、预期效果: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课文中一定有某个词,某句话给你印像深刻或对你有所启发?

(奋发努力,不知疲倦……功夫不负有心人,必须用事实让他们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一篇课文浓缩成一个词或一句话存储在我们的头脑中,这就叫做“把文读短,把书读薄,老师相信同学们有了上一节课对课文的初读,再加上这节课的细读,一定会对文中的人物有一个更为全面的理解,老师也对文中的一句话深有感触,出示:功夫不负有心人。

二、民主导学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下这句话,读一读,想一想,看一看,面对这句话你想了解什么?学生质疑(有心人是谁,功夫是什么,他是怎么下“功夫”的,下了功夫的结果怎么样……)

“功夫”的意思哪位同学提前查过了,给同学们说一下(功夫指的是时间和精力,负是背弃,辜负,有心人是有某种志愿的人)

1、问题呈现: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徐悲鸿的“有心”是指什么?用一句话来回答。

(2)自由读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想徐悲鸿是怎样下“功夫”的?用“——”划出来。

(3)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想“功夫”到底有没有辜负这位有心人?具体体现在哪句话当中,用“﹋”划出来。

2、自主学习

教师巡视,了解学情,提醒学生把弄明白的和没有弄明白的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3、展示交流:

(1)徐悲鸿的有心指的是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老师相机板书——真正的`中国人,请同学和老师一起书写。

师问:那在徐悲鸿的眼里真正的中国人应该是什么样的人?(刻苦努力,有志向……),

可外国人却说:“你们中国人!”这话里,这感叹号里,你读出了什么?

指名学生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思考从这话里你能读出什么?

比较“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你们中国人”读读二三自然,看看有什么不同。

教师补充资料:

1919年的中国贫穷落后,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国内战乱不断,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就连小小的日本国都趾高气扬地们为“东亚病夫”,中国人在国外抬不起头来,遭人白眼和看不起是常有的事,可贵是的——中国人没有屈服,民族的英雄们不屈不挠,历发向上,救中国与危难之时,救人民于水生火热之中。孩子们,读一读上面的这两段话,同样的文字,不一样的中国人。

在你的眼中徐悲鸿是一个什么样的中国人,你是从哪儿看出他肯下功夫的?

(2)徐悲鸿是怎样下“功夫”的?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一样,日夜奔驰,勇往直前

(出示骏马图,他笔下的骏马不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吗,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四片段段)

☆每逢节假日,他就……他画呀画呀,常常一画就是一整天

(一整天,孩子们,你们有没有一整天做过一件事情的时候,想想是做什么来,是的,就是整天看电视,我们也会感到累的,何况他是在不停地画呀画,可见他多么的辛苦)

这儿有两个逗号,想想第一个逗号可以去掉吗,对,不能,不样更能说明他不停地画,他这样一直画呀画,他不累吗,累,可是当他想休息一下的时候,他的眼前就会出现那个外国人说的话,于是他就——(老师引导学生读句子)

☆徐悲鸿的生活……他只租了……经常每餐只用……和……为的是省下钱来……

(两个只和一个为的是你读出了什么——对,是他用自己的全部精力

补充资料:

老师上网也查到了一个资料,读给大家听听,由于长时间不能按时吃饭,徐悲鸿得了严重的胃肠痉挛,疼痛难忍,豆大的汗珠从头上滚落一下,但他用左手压住疼处,右手继续画下去。

现在你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还会觉得他下的是一般功夫吗,课文是怎样把他下功夫的过程为我们写得这么具体的呢,是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一一为我们介绍清楚的,我们以后在写作中要学习应用这种构段方式。

小结第二部分,孩子们,徐悲鸿下了这么大的功夫,有没有白下呢?好,我们来交流第三个问题

(3)“功夫”到底有没有辜负这位有心人?

没有负,他下了这样的功夫,那到底结果怎样呢?(结业考试成绩优异,油画创作轰动画界)

当年说徐悲鸿的那位外国学生也来到了现场,孩子们,他又会怎么样评价他眼中的中国人呢?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你从他的语句中你读出了什么?对照他一开始说的“你们中国人”前手的语气有什么不同?

孩子们,学到这里,老师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的话——一个人的努力,改变了一个人甚至是一群人对一个国家的看法,你愿意成为这样的人吗?中国,不就是这千千万万的一个人在努力,努力,再努力的结果吗?

看了老师的这番话,请把你现在想说的用一句话来写下来吧

学生写,然后指名读

读着读着,我们就把人读“厚”了,(板书)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填空:功夫不负(有心人)有眼(不识泰山)

学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完成下面句子

徐悲鸿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乃至百倍的功夫,他就像……

2、结果反馈:让孩子们说说各自的收获与不足

3、反思总结,孩子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好,老师很满意,希望以后的每一节课都能看到你们踊跃举起的小手来,好吗?大声地告诉老师。

四、布置课下作业:

完成练习册第二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7、徐悲鸿励志学画把文读短

所有时间刻苦勤奋把书读薄

功夫不负有心人真正的中国人!有志气把人读厚

全部精力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