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幼儿园处暑教案

2025/09/13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幼儿园处暑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处暑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了解“处暑三候”

2. 了解鹰

3. 锻炼儿童反应力和身体素质

活动准备:

老鹰图片、老鹰捕猎视频、黄色气球若干

活动过程:

1. 教师介绍“处暑三候”

我国古时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鹰乃祭鸟”表示此节气中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天地始肃”意思是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禾乃登”的“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

2. 图片导入

(1)教师展示鹰的图片

(2)——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只鸟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小鸟有什么不同呀?

(3)——他的体型比一般小鸟要大,嘴巴有弯钩,爪子强壮且锋利,小朋友们知道它的名字吗?

(4)——这是鹰,我们平时说的老鹰其实是三种生物的合称,小型的叫隼,中型的叫鹰,大型的叫雕。

3. 教师介绍鹰的相关知识

(1)——小朋友们猜一猜老鹰为什么要长出这样的嘴巴和爪子呀?

(2)——它是食肉的动物,要自己去抓食物吃,所以需要这样尖锐并且带弯钩的嘴巴和爪子作为武器。

(3)——小朋友们再看看他的.眼睛,看起来怎么样?

(4)——老鹰的视力非常好,是真正的千里眼,当它在高空中盘旋的时候就能看到地面上的猎物了。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老鹰是怎么捕猎的吧。

(5)教师播放捕猎视频。

幼儿园处暑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了解处暑期间要举行开渔节的习俗

2. 培养儿童审美能力

活动准备:

白纸、彩笔

活动过程:

1. 教师介绍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便是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欢送渔民开船出海。之所以选在处暑前后,是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2. 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吃鱼吗?那么虾呢?螃蟹呢?你们知道它们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吗?

(2)——它们都是生长在水里的,都是水产品,那它们是怎么从水里到了我们的餐桌上的呢?

(3)——是有渔民伯伯把它们捕捞上来的',处暑期间的开渔节就是表示渔民们可以开船出海去捕捞各种水产啦。

3. 了解休渔期

(1)——咦?老师现在发现一个问题,开渔节表示可以开始捕捞,那为什么之前不能捕捞呢?有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2)——这是因为三伏季节是休渔期,在休渔期间为除钓具外的所有作业类型,以及为捕捞渔船配套服务的捕捞辅助船都不能下海捕鱼,小朋友们猜一猜这是为什么呢?

(3)——老师有一个鱼塘,里面有很多种鱼,他们一直在里面生活着,大鱼产卵繁衍,小鱼渐渐长大,老师每过一段时间就去捞几条,这样就一直有鱼吃。突然有一天,一个坏人要来偷老师的鱼,他把鱼塘里的水抽干,把所有的鱼都捞走了。小朋友们想想这个鱼塘里还会有鱼吗?

幼儿园处暑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让幼儿了解处暑节气的特点和习俗。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幼儿对自然节气的兴趣,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处暑节气的特点和习俗。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处暑节气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视频等,让幼儿了解处暑节气的特点。

讲述法:教师讲述处暑节气的故事和习俗,让幼儿加深印象。

实践法:组织幼儿进行与处暑节气相关的活动,如制作手工等。

四、教学准备

有关处暑节气的`图片、视频资料。

手工材料,如彩纸、剪刀、胶水等。

处暑节气的故事书。

五、教学过程

导入

(1)播放一段处暑节气的视频,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季节呢?” 引导幼儿说出处暑节气。

(2)教师介绍处暑节气的时间和含义,让幼儿初步了解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表示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

了解处暑节气的特点

(1)教师展示处暑节气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的景物,如树叶、花朵、天空等,提问:“处暑节气的时候,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呢?” 让幼儿说出树叶开始变黄、天气变凉爽等特点。

(2)教师讲述处暑节气的气候特点,如早晚温差大、天气干燥等,让幼儿了解处暑节气的气候特点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了解处暑节气的习俗

(1)教师讲述处暑节气的习俗,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等,让幼儿了解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2)教师展示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的图片,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习俗的具体内容。

(3)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处暑节气的习俗呢?”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手工活动

(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工活动,制作处暑节气的手工,如纸鸭子、河灯等。

(2)教师分发手工材料,讲解制作方法,让幼儿动手制作。

(3)幼儿制作完成后,教师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讲述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想法。

总结

(1)教师总结处暑节气的特点和习俗,让幼儿加深印象。

(2)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处暑节气,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3)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大自然的变化,了解更多的节气知识和传统文化。

六、教学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了解更多处暑节气的习俗,并尝试制作处暑节气的美食。

在班级的区角中投放与处暑节气相关的图书、图片等材料,让幼儿自主阅读和观察。

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处暑节气的自然变化,如树叶的颜色、花朵的开放情况等。

幼儿园处暑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处暑节气的由来、时间及其在二十四节气中的位置。

掌握处暑节气的气候特点、物候现象及传统习俗。

学习与处暑相关的诗句、谚语,提升文化素养。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处暑节气带来的自然变化,培养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力。

体会处暑节气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和防暑降温的意识。

3.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处暑节气的特点。

引导学生收集、整理与处暑相关的资料,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处暑节气的由来与时间

由来: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标志着炎热夏季的结束和凉爽秋季的开始。

时间:处暑通常在每年公历8月22日至24日之间交节。

2. 处暑节气的气候特点

气温逐渐下降,但白天仍可能较热,出现“秋老虎”现象。

昼夜温差加大,早晚渐凉。

雨水减少,空气湿度相对较低。

3. 处暑节气的物候现象

“三候”分别为:一候鹰乃祭鸟(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二候天地始肃(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三候禾乃登(五谷成熟时)。

4. 处暑节气的传统习俗

祭祖:处暑前后,民间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

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吃鸭子: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认为鸭子有滋补养胃的疗效。

开渔节:沿海渔民在处暑后举行开渔节,欢送渔民开船出海捕鱼。

5. 处暑节气的健康养生

注意调整饮食,多吃润燥生津的食物,如梨、百合等。

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

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处暑节气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提问:你们知道处暑是什么节气吗?它有什么特点?

2. 讲授新知

讲解处暑节气的由来、时间、气候特点、物候现象及传统习俗。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诗句、谚语,感受处暑节气的文化氛围。

3. 互动讨论

分组讨论:处暑节气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影响?你家有哪些与处暑相关的习俗?

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评价。

4. 实践活动

制作处暑节气手抄报或海报,展示处暑节气的相关知识。

尝试制作一道与处暑相关的菜肴(如鸭子菜肴),并分享给家人品尝。

5. 总结归纳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处暑节气的重要性和意义。

布置课后作业:收集更多与处暑节气相关的资料,准备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处暑节气的相关知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互动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