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课文《燕子》教案

2025/09/15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课文《燕子》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文《燕子》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俊俏、聚拢、增添、五线谱、音符”等词语。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在农村,在城市,在树林,随处可以看到一种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生机的小动物,你们知道是谁吗?(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几张燕子的图片。)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文章。

(板书课题:l 燕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3.小组内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读生字组词,说说生字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重点注意“倦”、“添”两个字。通过组词,巩固生字的掌握。

俊( ) 骏( ) 俏( ) 悄() 拢( )

竣( ) 峻( ) 哨( ) 梢( ) 笼( )

添( ) 沾( ) 倦( ) 谱( ) 符( )

填( ) 粘( ) 圈( ) 普( ) 附( )

(2)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4)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全班交流并质疑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1)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理解相应的段落。

2.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抓住“凑”字理解燕子外形上的特点。

(2)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

(3)指导感情朗读。

(4)背诵第1自然段。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4自然段,继续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和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分自然段指读全文,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背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的.感受是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细雨、微风、柳丝、青草、绿叶、鲜花→增添生机

4.指导感情朗读。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2)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因讲解难说清楚。)

(3)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试着背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教学让学生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之美,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美景。通过对课文的赏析,激发学生对美丽的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教师将情境教学法贯穿教学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教学。综合运用已经学过的读书方法,通过“读一读、议一议、演一演、画一画、写一写”等方法学习本课。教师还通过简笔画和电化教学手段,再现小燕子的形态、叫声、飞行,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对于较难理解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自然环境中体会句子的含义,并通过感情朗读加以理解和体会。

探究活动

观察一种动物写一段话。

要求:

1.抓住外形及生活习性的特点进行描写。

2.正确使用学过的词语及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

课文《燕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圈”“散”“杆”,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5、通过看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6、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2、通过看图,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描写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通过图片观察:你能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

2、走近作者:郑振铎(1898—1958):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1958年出国访问阿富汗、阿拉伯联合国,中途因飞机失事逝世。《燕子》一课节选自《海燕》。

主要作品《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佝偻集》《山中杂记》《泰戈尔传》等,译作有《新月集》《飞鸟集》等。

3、相关资料:燕子南迁的原因:燕子每到秋季就开始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这是因为燕子是以昆虫为食,而且它们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可是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所以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进行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畅所欲言)

三、识字写字

1、出示会认字及易读错字,让学生读一读,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指导学生识记多音字。

3、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

凑:左边是冫不是氵,右上边一撇贯穿三横、和捺要舒展,天字窄小。

集:整体偏窄,上边隹要紧凑,下边木字宽扁、一横要长、中竖横上边要短。

聚:取字要扁宽,下边中间撇短平、竖要长,左边两撇与竖分开、下撇要长。

掠:左窄右宽,京字上横要长、口窄小,小字稍扁、左撇和右点宽展、要有力。

倦:卷字中间是两横,中间一撇起笔要高,右边捺在下横处起笔,下边横折钩不封闭。

痕:部首是疒不是广,里边左框要窄,一捺要长、靠上位置有一短撇。

4、理解词语。

四、梳理结构

1、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怎样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

2、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

二、品读释疑

1、出示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

核心问题: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燕子的?写出了燕子的什么特点?

串珠问题:

(1)想一想,燕子的外形是怎样的?

(2)用笔在文中画出燕子是怎样飞行的?停歇时的燕子是怎样的?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燕子的?

(4)读燕子的到来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随文讲解,理解文意: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燕子的?写出了燕子的什么特点?(核心问题)

作者是从燕子的外形、飞行、停歇三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写出了燕子活泼可爱、轻捷灵巧的特点。

(2)想一想,燕子的外形是怎样的?(串珠问题1)

外形美: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①“一身……羽毛,一双……尾巴,一对……翅膀”,句式简洁整齐,传神地勾勒出小燕子的外形。

②“剪刀似的尾巴”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描绘出小燕子尾巴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3)阅读方法解密:认识比喻

①概念:比喻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比方另一个事物。

②作用: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

③答题模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感情。

④运用:看看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样写燕子有什么好处?

(4)课文是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的?

①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

“吹拂”是说春风轻轻地、缓缓地吹着,写出了春风的轻柔。

②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a、“千条万条”写出了柔柳的枝条不是一条两条,而是千条万条,写出了柔柳枝条的多。

b、这是景物衬托。“如毛的细雨”是比喻的写法,写出春雨的细、柔、轻。“柳、花、草、叶”等“像赶集似的”是把这些景物当作人来写(拟人),说明青草绿叶、各色鲜花的多而集中,构成了一幅繁花似锦、万木争荣、春意盎然的景色。在这生机勃勃的春天,燕子也从南方“飞来”,更加富有感情色彩,给春天增添了活力。

③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写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生趣。

(5)拓展:文中说“柳、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柳、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想象一下具体的景象,写下来。

示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脑袋,柔软的枝条上长满了绿色叶子,五颜六色

的花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特别是迎春花远远看去美丽极了。

(6)用笔在文中画出燕子是怎样飞行的?停歇时的燕子是怎样的?(串珠问题2)

①飞行美:

小燕子带了它的双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斜”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自由自在。“叽的一声”写出了燕子飞行时欢快的心情。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a、“掠”一字,写出了燕子飞过水面时,飞得很低,距离水面很近,简直就是从水面上拂了过去;一个“沾”字,写出了燕子身体并没有触着水面,只是剪尾或翼尖偶尔挨了一下水面,足见燕子的轻捷灵巧了

b、燕子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斜飞”“横掠”这些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燕子飞行时身体灵活,动作敏捷的特点。

②歇息美:那边还有飞倦了的几对,闲散地在纤细的电线上休憩——嫩蓝的春天,几支木杆,几痕细线连于杆与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便是燕子。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

这里作者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由“嫩蓝的天空、几支木杆,几痕细线,几个小黑点”发出“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的感叹。其实这一比喻使我们联想到春天正是一部巨大有趣的画,燕子无论飞行还是停歇都是这幅画中最美的风景。

(7)读一读,记一记,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

剪刀似的尾巴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光彩夺目的图画旷亮无比的天空

示例:柔软的尾巴剪刀似的竹叶湛蓝的天空

鲜艳的花朵棉花糖似的白云柔顺的头发

(8)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燕子的?(串珠问题3)

作者是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观察燕子的。第1自然段写从近处看到的燕子;第3、4自然段写由远处看到的燕子的各种飞行姿态;第5自然段写从更远处看到的停歇在电线杆上的燕子。

(9)读燕子的到来引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串珠问题4)

这么美妙的燕子,在万物复苏的春天出现,给春天带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作者看到如此活泼可爱的燕子,不禁心生喜爱,而且更加热爱因为有了燕子而更加美丽的春天。

3、主题延伸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燕”的内容很多,课下我们来搜集带有“燕”字的词语、古诗、名句、歌词、春联或人名、地名、物名等,搞一次“雏燕闹春会”。

(1)带有“燕”字的词语:莺歌燕舞、燕雀处堂、燕尾如剪、身轻如燕、燕领虎颈、春燕回潮……

(2)朗诵杜甫的《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刘禹锡的《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带有“燕”字的春联;

(4)带有“燕”字的歇后语、谚语;

(5)燕子的常识;

(6)带有“燕”字的人名地名物名。

4、一课一法一练: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

(1)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景物,写出的文章才有条理。本课采用了“由近及远”观察景物的方法。第1自然段写从近处看到的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可爱活泼的小燕子。第3、4自然段写由远处看到的燕子的各种飞行姿态;第5自然段写从更远处看到的停歇在电线杆上的燕子。运用好观察的方法,要注意以下几点:

a、要注意选择好观察的位置,既要根据景物的特点和观察的需要,选择好近看、远看时最理想的立足点。

b、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c、观察要细致,集中深入地观察。

(2)举例: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很讨人喜欢。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节选《松鼠》)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写的,从面孔、眼睛、毛、尾巴几个方面写出了松鼠的外形的漂亮。

(3)练一练:观察自己喜爱的一种小动物的外形,写一段话。

示例:小兔子通身雪白,它的的前腿短小,后腿长而有力,时常弯曲着,走起路来蹦蹦跳跳的,蹲在地上一动不动的时候,像棉花糖,又像雪球。

三、本课小结

1、课文主旨: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怎样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和停歇的顺序,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2、课堂小结:《燕子》是一篇语言生动优美的散文,作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现了燕子的可爱,春天的美丽,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春天,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认识了比喻的写法,学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抓特点写事物。

四、结构图示

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翠鸟》、《松鼠》

六、作业布置

课文《燕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学会课文中的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通过朗读、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观察和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

教学准备:

燕子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同学们,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的一短横不能丢。)

你们看见过燕子吗?燕子是一种非常可爱的鸟,它在春天里飞翔的情景,可美啦!《燕子》这篇课文,就把这种美的情景写出来了。怎么美呢?听老师读课文。

二、 范读课文。

三、 读后学生主动谈感受。

四、 自学课文。

老师看得出,同学们很喜欢读这篇课文,现在就请你们自读课文,看你们能读懂多少。

出示自学要求: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课文中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先看看插图,看了插图还不懂就做上记号。(复习自学符号之一,表示疑问的:_____?)

五、检查自学:

1、 分段指名读课文,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相机用小黑板出示易读错的字词。采用自由读--指名纠正读--齐读 的方式。如圆晕 、翼尖、横掠、似的等。

2、读了课文,你觉得哪些自然段留给你深刻的'印象?

学生交流:燕子的外形、飞行、休息。并板书:外形、飞行、休息

3、课文主要讲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六、 讲读课文。

第一节.

1、小燕子在空中飞着,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不大容易看清楚,现在就请小朋友先看一看燕子的模样。(出示燕子的剪纸,学生观察。深蓝的底色,黑色的燕子,犹如燕子在蓝天飞翔)教师提示:注意一下,你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观察后学生口述。

2、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个学生读一读。

3、指名朗读第一节。

4、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 翅膀 尾巴)

5、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6、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7、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

8、 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9、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乌黑光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示范)

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10、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11、另外,这一节两个量词用得很准,哪两个?(一身一对)

12、 现在我们轻声齐读这一小节,注意这些量词的用法。

13、指导背诵

(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

(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

(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齐背。

七、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观察一种小动物的外形

课文《燕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聚拢、增添、掠过、荡漾、俊俏、凑成、演奏、五线谱、偶尔”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激发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3.了解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方法,并学会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表达上的一些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呀?今天,滕老师给大家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纯色图。你看——(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2.这幅图中有一些小燕子,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如果能结合整幅图,说上一句话那就更好了。(引导学生围绕要求自由说)

3.揭题。春天就是这样让人着迷,小燕子就是这样惹人喜爱。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4.板题、读题。

①教师范写课题:看仔细,跟老师一起写课题:一间草房的屋檐下,一只小燕子正张着小嘴叽叽喳喳地叫着,一对俊俏的翅膀不停地扇动着,原来是它们衔来点点泥巴在筑巢呢!你看,这是多么勤劳的小燕子啊!让我们一起来跟它打个招呼吧!

②学生学写:“燕”字很特别,上面的一横不能忘,左边的一横不能错。先拿出你的手指划一划,再把它写在田字格的旁边。

③反馈:同桌检查,你认为好的就给他画个笑脸。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一读课文,自学字词。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遇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反馈

吹拂 掠(lüè)过 荡漾(yàng) 演奏 (zòu)

赞歌 音符 稻田 偶(ǒu)尔(ěr)

聚(jù)拢 增(zēng)添 俊(jùn)俏 疲倦(juàn)

①先请学生轻声自由读。

②去掉拼音指名读。

③引导学生利用、做动作理解“聚拢”一词,并学写“聚”字。

(二)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课文是怎样描写燕子的呢?你能找到与它们对应的段落吗?课件出示四个自然段的小标题:①燕子的外形②燕子为春天增色③燕子的飞行姿势④燕子的停歇。并指名学生读文。

2.指导学生读通读顺:“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三、深入细读,学习方法。

(一)第一自然段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这一段都写了小燕子的什么?(板书:羽毛、翅膀、尾巴)

2.引导学生抓住特点写。

①羽毛、翅膀、尾巴又什么特点呢?

②指导学生把特点所要表达的感情读出来。

③引导学生指导“一身……,一对……,加上……,凑成……”这样的写法,并体会数量词使用的准确性。

④再抓特点的`写法:燕子的身体上有爪子、有肚子,为什么不写,而要去写羽毛、翅膀和尾巴呢?

3.在体会写法的同时指导朗读并尝试背诵。

4.仿写。生活中,你也肯定有很多喜欢的动物,让我们也试着这样来写一些吧!(课件出示一些动物图片)

5.汇报交流。

6.小结:同学们都学会了抓住特点写的方法,并且能够有条理、有顺序地把动物的形象描写出来,以后也可以用到习作中去。

(二)第二自然段

1.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这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呢(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2.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并自由说一说。

3.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课文是怎样进行描写的。把找到的景物划一划。

4.交流:(雨、风、柳、草、叶、花)

5.创设情境引读。在春姑娘的亲吻下,柳树舒展了腰肢,小草也探出了头,绿叶也使劲地生长,花儿更是不甘寂寞,它们你追我赶,都怕错过了这场盛会。它们就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6.它们都可能在争先抢着说些什么呢?

7.通过上面的铺垫,理解“赶集”的意思。这里用上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8.在它们的装扮下,闭上眼,你能看到哪些颜色呢?能用上哪些形容颜色的词呢?课文中用上的是什么词?(光彩夺目)

9.说话训练

小燕子快乐地飞呀飞,见到了柳树,它说:“ ”,遇上了小草,它说:“ ”,落在了 面前,它说:“ !”

10.小结:这如诗如画的景色,真是让人心醉啊!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吧。(配乐朗读)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欣赏了春天的美丽,感受了小燕子的活泼机灵,下节课我们将会继续去了解燕子的飞行和停歇两个片段。

2.作业:抄写课后生字和本课生词;背诵课文今天的学过的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