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打电话》教学设计

2025/09/17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打电话》教学设计(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1

甲:电话人人都会打。

乙:可不是嘛。

甲: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较方便。

乙:是比较方便。

甲:但是打电话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

乙:什么问题?

甲:尽量地节约时间。

乙:对。

甲:是吧。不要打起来没完。有个别人好像跟电话有浓厚的感情,只要拿起来,他就说个没完。

乙:还真有这样的人。

甲:是呀,可真有这样的人。那天我在长安街上碰到了一位,这位拿起电话打个没完没了,打的是公用电话。

乙:就是呀,那就更不应该时间长了。

甲:其实是一点儿小事情。

乙:什么事呀?

甲:约他的朋友看戏,这点儿事,让我们打电话一分钟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乙:那可不是嘛。

甲:拿起电话来,拨通了号。喂,你是广播文工团吧?郭先生在不在?

乙:就是我呀。

甲:哎,郭老呀,我是小马,我给您买了戏票了。6点半钟您在剧院门口等我,就这样呀,不见不散呀。回见回见。完了。

甲:不到半分钟呀。

乙:就是呀。

甲:那位也是这么一点儿事,他不是这样打,我给他算了算,连来带去他打了两个多小时。

乙:就这点儿事打了两个多小时?

甲:就是呀。我给你学学。

乙:怎么打的?

甲:拿起电话来。“嗞嗞……”。

乙:这是干什么呢?

甲:拨号啦。喂……喂……喂……,“嗞嗞……”。

甲:喂……喂……,怎么不说话,哎呀,拿倒了!喂,你的电话是4局5678吗?我这是1局2345。喂,你贵姓呀?

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乙:没听出来。

甲: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乙:还不对。

甲:是耗子呀。这人外号叫耗子。

乙:怎么这么个外号。

甲:四害之一,接电话来了,好哇。前些日子消灭四害你没敢出来吧?嗯,我是谁?我是谁你不知道?

乙:那他怎么知道呀!

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唆。

乙:是够啰唆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甲:你别搞错了。嘚儿啷……你们几位怎么回事?等着打电话?

乙:可不是嘛。

甲:哎呀,你们到别的地方打行不行?坐电车三站,那边还有个公用电话,我这还早着呢!我这要四个钟头差不多。

乙:好家伙!他全包了。

甲:喂,小王,我是啰唆呀!

乙:甭提这名了。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是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甲:什么戏呀?你猜猜?

乙:怎么又让别人猜。

甲:嗯,京戏?不——对。嗯,评戏?不——对。越剧?哎!

乙:对了?

甲:不——对。

乙:不对你乐什么呀?

甲:真猜不着了,我告诉你,歌剧,《刘三姐》,没看过吧?看看吧,好极了。腔调美着呢,其中有一段我可喜欢了,就那段,小王,你现在不是没事嘛,你拿着电话,你注意,我给你学一学。你们几位再等一会儿。小王,我现在开始学:

唱山歌来——

这边唱来那边和。

山歌好比春江水哎,

不怕滩险弯又多……

甲:小王,你看我表情怎么样?【学习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一个挂钟,事先录制相声《打电话》片断.

【教学过程】

一,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平常说话呀,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让我们领略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打电话》一文,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1,打电话.

2,谈打电话:

⑴ 导语:

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⑵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⑶模拟计时表演.(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_分钟

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

⑷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两个多小时,你们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2,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3,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4,交流:

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5,分角色朗读课文,读通顺:

⑴找一个小伙伴分角色练习对话,并互相评价.

⑵擂台赛:

各小组推荐两人,竞赛读.(教师,他生当评委)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讨论:

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⑴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⑵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2,归纳:

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3,小组练习:

小组内练习表演《打电话》.

4,集体推荐两人上台表演相声《打电话》,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___小时

小结板书:啰嗦,耗时,误事.

5,畅所欲言:

通过观看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6,小结:

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学生选读,了解相声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3,教师小结:

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4,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5,小结:

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五,自选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创设情境,尝试创作:

⑴语言情境一:

甲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显示自已有知识,仅就"海马"一词,就出入意料地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⑵语言情境二:

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

⑶语言情境三:

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

⑷语言情境四:

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同桌一起创作几句.

2,熟读《打电话》,想象当时的情景,用叙述的方式写下来,并表达自己对此种现象的看法.

乙:那怎么看得着!

甲:什么?没听见?还没吃饭呀?我给你准备吧。我买十二块饼干,我吃四块,给你留八块。

乙:还行,挺照顾人。

甲: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乙:尽是废话!

甲:下车之后你往对面走,从西边数第三个电线杆子,我在那儿等你。七点一刻开演,我七点等你。七点钟。

甲:哎,小王,你别来了。

乙:怎么不来啦?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2

【教材简解】

《打电话》这篇课文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年轻人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本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啰里啰唆聊了老半天,浪费了别人不少时间。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教学重点】理解主要内容,学说相声,了解相声的语言特点。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大意,学说相声。

2.抓住典型语句,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3.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幻灯片出示下列两组成语,让学生朗读。

啰里啰唆废话连篇拐弯抹角婆婆妈妈寡淡无味

简明扼要斟字酌句直截了当言简意赅风趣幽默

师:读了这两组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如果有人和你谈话,你喜欢怎样的表达?为什么?

2.师:看来,说话得讲究艺术。透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好几个有趣的人物。杨氏之子的风趣幽默,晏子的能言善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文——《打电话》,再次感受语言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打电话。

【设计意图:出示两组对比鲜明的成语,为了让学生积累,更是为了让学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言是一门独特艺术。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自然而然地聚焦到“说话”上来,为导入新课作好了铺垫。】

二、检查预习,了解相声

1.师:读过课文了吗?文章里出现了几个不太常见的词语,你会读吗?

嗞嗞呃耗子啰唆嘚儿啷甭

师:“嗞嗞”是象声词,“呃”是语气词,“耗子”是什么意思?

师:“甭”这个字最有意思,是个会意字。看到它。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吗?

2.师:老师也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它有点怪,跟我们以前的课文不一样!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

生:都是人物对话!文章的内容是一段相声。

3.师:听过相声吗?听过谁说的相声?对于相声这一种有趣的表演艺术,你有哪些了解呢?

师:相声是说唱艺术之一,起源于北京,流行全国各地。相声是语言的艺术,更是幽默的艺术,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逗观众开心,留给人们思考。从形式上看,相声可分为三种:一个人说的叫单口相声,俩人的叫对口相声,三人以及三人以上的叫群口相声。《打电话》就是一段对口相声。

4.师:这样的课文,老师以前从没上过,真有点犯难。请同学们给老师出点主意,我们该怎样学习这篇课文?

生熟读课文,练习说相声。

师:要说好相声,得熟悉剧本,知道这段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相声里有几个人?各自有什么特点?说话的时候是什么语气?什么表情?这样才能表演得到位。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段相声的大意。

【设计意图:虽然是略读课文,生字词的学习也是必要的,关键是要学得精要。对于相声的特点,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总结,教师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补充和小结,体现了以“学”定教的理念。】

三、浏览课文,概括大意

1.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

2.师:这段相声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青年人打电话约他的未婚妻看戏,半分钟就可以讲明白的事,他却用了两个多小时。

师板书:半分钟?2个多小时。

【设计意图: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采用浏览的方式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教师的板书简洁却并不简单,可以诱发学生的思考。】

四、批注重点,体会幽默

1.师:这青年人究竟怎么打电话的?他说话有什么特点?老师从课文中找到了两处,谁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幻灯片出示:

(1)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唆。

(2)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师:再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做批注的?对于第一句话,老师认为他是在兜圈子,直接告诉人家自己是谁不就可以了吗?何必让别人去猜第二句,老师在后面写上了四个字——“画蛇添足”,谁不知道未婚妻是女的呀!

2.师:请大家细读课文,把你印象最深、最有意思的话画下来,学着老师的样子,在后面做上简要的批注。

3.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同学都找到了非常有意思的句子,并写上了自己的体会。谁来把比的阅读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预设如下,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

①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重复别人的话)

②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啰里啰唆)

③甲:不着了,我告诉你,歌剧,《刘三姐》,没看过吧?看看吧,好极了。腔美着呢,其中有一段我可喜欢了,就那段,小王,你现在不是没事嘛,你拿着电话,你注意,我给你学一学。你们几位等一会儿。小王,我现在开始学:唱山歌来……(婆婆妈妈)

④甲:没听见?还没吃饭呀?我给你准备吧。我买十二块饼干,我吃四块,给你留八块。(没话找话)

⑤甲:长安大剧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废话连篇)

4.师:你觉得这个打电话的年轻人怎样?你平时这样打过电话吗?

生:这个人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

师:他是在自己家煲电话粥吗?如果你是急着要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设计意图:阅读,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作批注,是值得提倡的做法。在学生动笔之前,教师进行了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学习效率。在学习典型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青年人的特点,可谓是“水到渠成”。】

五、学说相声,感受乐趣

1.师:相声是用来表演的!如果我们像平时朗读课文那样读出来,就没有什么味道了。下面,老师找两位同学,来表演其中一小段。

师:他们俩说得怎么样?优点是什么?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2.师:下面,我们来听听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表演的相声选段。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人家为什么能表演得那么有意思?播放原相声选段。

3.师:刚才,我们听了大师的相声,你们从中学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说相声?

师:(待学生发言后进行概括)说相声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①吐字清晰,让观众听明白;

②轻松自然,适当添加“嗯”“噢”“啊”等语气词;

③适当使用儿化音,使之口语化,京味化;

④语气要夸张幽默,要有感染力。

4.师:下面,老师给大家示范一下,同学们听听老师说得怎么样?

幻灯片出示下面两个句子,教师表演:

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儿)吗?学习吗?(噢)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甲:嗯,京戏?不——对。嗯,评戏?不——对。越剧?哎!

5.师:明白了怎么说相声,相信大家能说得更好了。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片段,同桌之间相互配合,说一段相声。待会儿,老师将选择表现优秀的同学表演给大家听。

6.优秀学生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如何说相声?是本文的难点之一。教师采用了尝试——欣赏——对比——练习 ——展示的教学策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学生对比、评价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出说好相声的四点要求,并进行了表演示范,为学生的练习指明了方向。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学生摸到了相声表演的一些门径,充分体验到成功的感觉。】

六、总结特点,拓展延伸

1.师:本节课文,我们认识了一门新的语言艺术——相声,并学习表演了一段相声。让我们想一想: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要通俗,语言要口语化,让大家听得懂。

生:要高雅,要有教育意义,能留给人思考。

生:要幽默,听之让人发笑,思之回味无穷。

2.师:有名的相声艺术家很多,经典的相声剧也不少。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趣的相声说一说,还可以自己尝试着写相声剧本。

【设计意图:结课时,再次落脚到“语言”上,是对开课环节的照应,也是对文本主题的回归。本文的学习,正是让学生感受到相声这门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为学生进一步研究相声艺术打开一扇窗。】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3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学习打电话,你们会打电话吗?那我看看你们到底会不会?某校老师在假期中接到学校紧急通知,要合唱队的15人去参加演出,怎么可以尽快地通知到这15个队员呢?”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1、逐个通知。我们假设每一次通话要一分钟,每个学生都在家。那么你估计一下最少要几分钟?(15分钟)

2、分组通知。你准备分几组?怎么分?是不是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越少?)

3、人人参与。除此之外,你们认为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呢?(每个人都参与,接到通知后再去通知另一个人,包括老师在内,都不空闲)

猜一猜:哪种方法快?大家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想不想知道结果?我们一起来动手验证。看看每种方法到底需要多少时间

二、分组研究,发现规律。

1、分配任务,各组研究,可参照教材画出示意图。(1)分3组。(2)、分4组。(3)、分5组。(4)(5)人人参与,接到通知后再通知另外的人。

2、展示结果。优化方案。

(1)-(3)组得出结论:并非分的组越多用的时间越少。

师:列举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好?第三组方法最快。((板书:费时、节时、最优)

3、根据学生展示,引导完成表格。

4、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1)每次新接到通知队员数都是前一分钟接到通知队员数的2倍。

(2)引导观察:2分钟一共通知(3)人

3分钟一共通知(7)人

4分钟一共通知(15)人

你又现了什么规律?(预设:2分钟通知的人数=2个2相乘-1;3分钟通知的人数=3个2相乘-1;4分钟通知的人数=4个2相乘-1;……

三、应用

1、测评:写7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写出8分钟一共通知多少人?这样通知50人最少需要花多少分钟?(5分钟)如果由一位老师一个一个地通知,那要多少分钟呢?我们可能看到采用最优通知方式,整整节省了45分钟。

2、你知道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这样的规律吗?

在我们身边,细菌繁衍的速度非常快,一个细菌可以分裂成两个一模一样的同类。所以它能从1个变成2个,2个变成4个,4个变成8个这样高效率的繁衍,这样导致流感等一些疾病传播的速度非常快。春天正是流感传染的高峰时期,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疾病的传染。

四、小结:对于今天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避免重复通知,事先约定好传达对象,还要说清楚事情)

生活中许多看似很复杂、很费时间的事情,利用数学知识去合理地安排,不仅会使事情进行的有条不紊,更重要的是,能够节省出宝贵的`时间。希望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做一个有计划、讲效率的人。

拓展:有人说“将一张足够大的纸连续对折二十五次,这摞纸的高度将超过南岳衡山的海拔高度”,他说的是真的吗?下去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尝试解决一下。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影片,揭示课题

1、观看马季的相声《打电话》,说说感受。

2、揭题:打电话。

3、谈打电话:

⑴导语: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

⑵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

⑶模拟计时表演。

(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

板书特写:

___分钟

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

⑷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4个半小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打电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

⑴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

⑵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

⑶交流:

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

1、讨论: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打电话此人“啰唆”?作者给他的`名字去成“啰唆”有什么用意?

自由畅谈。

2、归纳:

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

板书:

啰嗦、耗时、误事。

3、畅所欲言:

如果你是听电话的对方你会有什么感受?

4、这相声讽刺了那些人?

5、从中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学生选读,了解相声

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3、教师小结:

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

4、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

5、小结:

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打电话》教学设计 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相声艺术形式和语言特色。

2、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落色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所受启发: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学习难点】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课前准备】相声《打电话》的录音。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介绍文艺节目的种类。再介绍其中的很受大家欢迎的艺术形式:相声。

二、导学课文

1、自读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听相声录音《打电话》。

3、讨论:

⑴说说自己听了相声后的感受。

⑵说说相声的特点。

三、再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1、默读课文,画出打电话的`相关句子。

2、同桌交流:

连起来读打电话的句子,交流感受。

3、小组讨论:

本相声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4、汇报:

结合相关句子来概括相声的特点。

【教学板书】

说话绕圈子

明知故说

没话找话

东拉西扯

……

【拓展训练】

1、说说生活中说话罗嗦带来的不良后果。

2、听相声《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