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优美的地方课文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风景优美的地方课文教案(精选5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景优美的地方课文教案 篇1
活动准备
带一些塑料瓶、小铲子等
带一些食物、水、风筝等
选择好交游地点,确定路线。
活动目标
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知道爱护环境。
感受并发现秋天的特征,秋天里人们的活动。
感受、观察秋天里大自然的美景,体验交游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作简短的谈话,明确外出的任务
今天我们到外面郊游,我们可以去看看外面的景色,去找一找看一看秋天是怎么样的,回来后老师要让小朋友说一说你们看到的秋天景色是怎么样的?
我们等会过马路的时候要注意写什么?(不能抢先过马路,不能很多小朋友一起过马路……)
(这一环节让幼儿知道外出须知,出发前的准备)
二、带领幼儿欣赏秋天的风景
让幼儿观察田野里的花以及农作物,鼓励幼儿用语言形容那些农作物(如田野里的花真多啊,田野里的稻谷真是漂亮及了,让幼儿观察秋天的树叶,带领幼儿捡树叶,让他们收集外型好看的树叶。捡被别人扔掉的垃圾,维护大自然的美好景色。幼儿从小就了解要随手捡垃圾的`好习惯。
(这一环节让幼儿从小就知道要让大自然的景色变的更加漂亮,就要随手不立即扔的垃圾桶的好习惯)
三、组织幼儿寻宝
可以事先在树丛中、石头下准备一些小纸条,让幼儿按照纸条上的要求完成一项任务,就有一份小礼物。(这一环节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对秋天的景色更加的喜爱)
四、让幼儿自由活动
把事先准备的风筝、足球……拿出来给幼儿自己玩。
风景优美的地方课文教案 篇2
风景优美的地方课文教案(精选13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风景优美的地方课文教案(精选1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景优美的地方课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利用彩笔或线性工具,表现自己窗口。
2.懂得用基本的画法,通过窗口景物表现美的窗口。
3.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与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口。
教学难点:
发现窗口的美,从申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
学生用具:
线性表现工具、水彩笔。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教师带学生游览我市美丽的风光。(播放课件)我们来学习《窗外的景色》。
二、新授
1.看窗
老师:通过窗口可以看到景色,给人们美的享受,那么生活中窗户:
a.有哪些形状?
b.有哪些部分组成?(投影展示2至3幅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
a.方形、方圆结合等。
b.窗框、窗页、窗帘等。(教师同时板书)。
2.忆窗
老师:请同学想想,刚才通过窗口
a.看到了什么季节、时间的景物?
b.还有描述哪些季节、时间的窗口?
c.哪些物体上还有窗口?
学生:讨论回答:
a.白天、春天。
b.夏、秋、冬、夜晚、雨雪
c.汽车、飞机、轮船等。
3.品窗
老师:
a.展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各种造型窗口图片。
b.展示欧式建筑申窗户图片二、三幅。
c.展示我国雅罗申标《到处是生活》、美国罗志威尔《出游》的美术作品。
学生讨论回答:
a.这几幅画表现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b.您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4.画窗
老师:通过欣赏,我们可以发现:
a.有直接表现以窗户造型为主的。
b.有表现有人物、景物的窗口。(插播两类较为典型的作品各一幅,并同时板书)学生讨论回答:
a.自己想表现的窗口。
b.如有近、中、远景应怎样表现?(学生回答时,教师示范)
三、作业要求
1.以线为主,创作一幅构思,构图妙巧且有新意的"窗□》作品。
2.画面饱满,注意近、中、远景的表现。
四、教师指导
1.教师巡回辅导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帮助,特别是在近、中、远景有层次画面的处理上。
2.鼓励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间接体验,有目的,创造的想象。
教学设计: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作业特点,提出好的建议,不仅使作业更加完善,而且有助于美术技能的提高。
五、欣赏讲评作业
请学生自己选择本组二、三幅作业展示,共同赏评。
a.先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b.再请学生评优劣或提修改建议(一句话)。
教学设计:以8人小组为单位,创作时能促进学生交流和推选作业的方便。让学生一句话的点评,是学生再次接受欣赏教学,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锻炼。
六、观察与思考
a.窗口有什么功能?
b.选择一幅打开窗户是一完整景物,关上窗户,窗档又把景物变成独立几幅小景的作品一幅。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课件展示)你看后有什么的感受。
七、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播放录像中的窗外景色,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导入本课题。
二、学生回忆自家窗外的景色,并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1.自己家里窗外的景色好看吗?有什么特色?
2.有时候当你倚着窗户往外望还会有什么感想?
三、欣赏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学习别人绘画优点:
1.看看内容。
2.画面的构图。
3.画面的艺术效果如何(用什么表现手法处理的)
四、组织学生观察窗外的景色并指导写生要素:
1.观察取景:进行取舍,避免面面俱到。
2.示范写生要点,强调构图的安排。
3.深入刻画,进行画面的处理。(简单说明)
五、学习要求:
1.写生窗外的景色。
2.也可以根据想象,画窗外的各种景色。
六、分组写生,师作实际指导。
七、展示作业,引导观摩互相交流评价。
八、拓展:课余有时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纸制作可以打开的窗户.
风景优美的地方课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在理清散文思路、理解“风景”的基础上,能美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及排比表现手法。
3. 明确作品线索,领会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重难点]
1. 品味本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及排比表现手法。
2. 明确作品线索,领会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东山魁夷的一组山脉画,提问:“这些画面画的是什么季节?
引入:介绍东山魁夷,可用多媒体打出相关资料。
东山魁夷:1908年7月生于横滨。原名新吉,画号魁夷。193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1934年留学德国,在柏林大学哲学系攻读美术史。其早年绘画作品《冬日三乐章》、《光昏》分别获得1939年第一回日本画院展一等奖和1956年日本艺术院奖。1969年获文化勋章和每日艺术大奖。其代表作有1968年创作的《京洛一四季组画》,及1975-1981年创作的《唐招提寺障壁画》等。他还长于散文写作,著有《东山魁夷文集》11卷。据说其散文在日本与川端康成并称“双璧”。
二、初读课文体会美。
在以东山魁夷的风景画为背景的屏幕及森林音乐的伴奏下,老师和四个小组各读一部分课文,而其中每一部分的“此刻,我在山巅的路上攀登“作为主旋律,全班齐读。
三、研读课文感悟美。
学生自由的朗读全文,再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带领大家游览全文。其语言可以当作风景片简介,也可以看作是导游词。
四、重点研读发现美。
重点感悟本文的语言特色。
由学生共同合作讨论:为什么你喜欢这个句子或这个部分,能否联系上下文想像出几幅明丽的画面来,并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这些画面。
讨论结束后,分别请不同答案的学生代表发言,老师点评。并让学生自由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五、深层次探究课文。
课文的题目很吸引人,不说“山巅的路“或”山路上的风景“,而说”我们的风景“,你认为好在哪里?
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给一些东山魁夷关于风景理解的资料,只要学生言之成理都可以,不要求统一答案。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风景优美的地方课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根据记忆活想象,表现心中的风景。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与学生搜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
1、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
2、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上曾经学过的描写优美风景的课文片断。
3、引导学生曾经听过的旋律优美的音乐,产生的联想。
4、引导学生想象:你理想中的家乡美景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二、指导学生作画。
1、根据上面的提示,选择你喜欢的进行作画。
2、作画形式、要求:
(1)可以用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表现。
(2)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学生中的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自带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
教学过程:
1、 揭示内容:利用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造风景画。
2、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范图懂得创作方法:利用我们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粘在白纸上,延伸、扩展出一幅风景画。
3、 学生进行创造,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优秀作品。
5、 未完成的学生可以课后继续创作。
课后反思:
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组织课堂讨论,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感悟风景绘画的魅力及风景画创作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只是教学情景的创造者,活动过程的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单纯是对美术知识的传递,而是组织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资源,更多地关注学生对美术的兴趣,鼓励学生对跨学科知识进行融合,帮助他们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绘画艺术的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