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老地方 > 百科 > 教学教案 > 正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课件教案

2025/09/12教学教案

老地方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课件教案(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课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围绕“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这个题目,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2、能把综合性学习中搜集到的资料或看到、听到的内容,整理一下,写成习作。

3、读背十二生肖。

4、运用已经获得的识字能力,借助基本字,认识更多的形声字。

教学重点:

1、读背积累成语、词语,体会反义词用法及农历年份编排。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笔讴歌中华传统文化。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法学法:

情境导入法、实物演示法、启发谈话法等

教学准备:

及手段十二生肖邮票挂图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一、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自由简单汇报。

剪、扎、编、织、绣、雕、塑、绘、刻……

3、传统文化流传到今天,可谓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而且它们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介绍同样的传统文化的同学自由组成活动小组2——4人,确定负责人。

2、组内交流,确定汇报方式。

3、集体交流展示收集和了解的中化传统文化。小组代表汇报,不完整的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同学可以提问。

4、完成前面综全性学习的展示,哪个小组完成得好。

四、习作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收集了不少资料,有文字,有图片,也有实物,我们还利用口语交际的方式,看到听到了许多。想一想,哪些是你最想告诉大家的?

指名自由交流。

2、在介绍的过程中,不能完全照抄资料,要用自己的话来讲述。

3、把最想告诉大家的、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既可以介绍自己了解到的传统文化,也可以写开展活动时发生的事情。

4、确定想写的内容后,想一想打算按什么顺序写,想清楚怎么写才能让别人读明白。

5、在交流和评价习作时,可以按照不同的习作内容分类进行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习作的过程中,增进各小组之间的沟通,并丰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6、交流之后,可以把有特色的习作集中起来,装订成一本习作集。

五、我的发现

1、自己把全部词语读一读。

2、比一比,看一看,词语中的带点字,你能发现什么?

3、这些是字在同一个词中,意思是相反的,你能不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4、再读词语。

六、作业设计

按照要求写一篇作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课件教案 篇2

明确目标:

1、认读2个生字。能够借助注释、字典理解古文重点字词的意思,能说出古文的意思。

2、理解古文蕴含的教育意义,懂得学习应该诚实、有兴趣、善质疑。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解析思路预设过程: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二、精读内容

三、回归整体体会道理配乐朗读

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学读。

3、师生同读。

4、展示朗读。

二、精读内容体会道理

(一)感受学习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板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学生质疑,依疑导学。

2、理解意思,体会道理。

3、角色朗读,积累知识。

(二)感受学习要有浓厚的兴趣

出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运用学法自学

2、汇报、质疑。

3、讨论:为什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4、整合前两句,体会联系。

5、角色朗读。

(三)感受唐彪的论学习之教诲

出示:

“凡理不疑必不生悟,唯疑而后悟也。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1、依法自主学习。

2、互相说说意思。

3、小结内容。

4、指导朗读。

三、回归整体配乐朗读

1、师: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你知道该如何学习吗?

2、配乐朗读。

指名诵读。(古筝曲)

全体诵读。(配乐)

3、师小结

半部《论语》平天下,读《论语》不同之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希望同学们能多读,善思,勤学,把我国古典文学发扬光大。

板书设计:

27、古人论学习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应诚实

(知道) (聪明)

知好乐有兴趣

疑悟善提问

布置作业:

必做:

1、背诵课文。

2、把你搜集到的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摘录在积累本上。

选做:

写一写学习的收获或体会。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课件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次积累运用包括“读读背背”“阅读”“口语交际”和“习作”。

教学目标

积累格言警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熟读成诵。阅读短文《给,永远比那愉快》,抓住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看相片,写出自己对美好往事的回忆。

教学重点难点

讲述具体事例,说出自己对培养美德的看法,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听懂主要意思。

教学构想

逐题进行练习,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并能在阅读和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投影片、《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那愉快》插图、一张自己喜欢的照片。

教学时间

五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读背背自己的格言警句,自读短文,了解主要内容,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

1 、导入。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积累了哪些格言警句?谁愿意说一说?这些格言警句你为什么记得牢?

2 、教师示范背诵一些格言警句。

二、引导学生读、背格言警句。

1 、读准字音。

2 、注意不读破句。

3 、练习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三、阅读短文。

1 、反复阅读,了解主要内容。

(1)初读短文,了解大意。

(2)逐个自然段阅读,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3)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连起来说说,抓住短文的主要内容。

2 、理解“给,永远比拿愉快”。

(1)读第一自然段,思考:高尔基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什么?

(2)读第三自然段,思考:高尔基认为要怎样生活才会愉快?

(3)反复读“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思考:“给”字后面为什么加上逗号?“永远”强调什么?

(4)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感受。

作业设计

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积累运用八

读读背背——格言警句

阅读——给,永远比拿愉快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联系课文内容,分销足坛谈自己的感想和收获。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教师出示《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的插图,大家还记得这三篇课文的主人公各有什么美德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分别在三幅图上写上“诚信”“诚实”“善良”“奉献”。清同学们根据“积累运用八”中“口语交际”的要求,就这一话题,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二、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交流内容。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联系《钓鱼的启示》《小珊迪》《给,永远比拿愉快》等课文,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应该怎样培养美德,可以列举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还可以就身边熟悉的人的故事,说说他们身上有什么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要求:(1)讲的同学先想好内容和顺序,要做到语句通顺、连贯。(2)听的同学要抓住说话人所表达的主要意思。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问,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小组可展开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各小组交流情况。

三、各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在小组的基础上,师生评议:哪个小组说的内容最感人,哪个小组表达的最清楚。

四、教师小结。

作业设计

写一个有美德的人。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从小培养美德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课课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生活中我们应不断地探索。

教学重点:

1、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索。

2、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发愤学习、不断探索的。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师生收集各种船的图片。

2、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教学投影片(或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或走亲戚时,都坐过什么样的船呢?介绍一下吧!

2、学生自由交流。

3、出示图片,体会船的多样与作用。

4、: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国防、经济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那么,船最初是什么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而来的呢?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简单概括课文内容或说己的感受。)

3、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在字词句和课文内容方面,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交流朗读收获,互相质疑解疑。

读准字音:树干(ɡàn) 扁(biǎn)平 潜(qián)水艇

理解意思:(出示相应的教学投影片)

蒸汽机: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

军舰:列入海军编制,用于完成战斗任务和保障任务的战斗舰艇和特种舰艇。现代军舰一般装有导弹,火炮,鱼雷,水雷,反潜武器和其他兵器。有的还载有作战飞机和直升机。

油轮:专门用来运送石油的轮船。

潜水艇:利用水容器装水排水,随着水的装和排,潜水艇也随之沉和浮。

庞大:巨大。

豪华:特别华丽堂皇。

同桌互读课文,说说船的发展演变过程:

树干——筏子——独木舟——帆船——汽船——军舰、油轮、潜水艇……

三、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写的字:稳、歪、扁、棍、喷、舰。

2、读一读,给生字组词或说话。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稳:左右结构,左边是“禾”字旁,右边是“急”字。

歪:会意字,“不正”为“歪”。

扁:“遍”字去掉走之儿。

棍:形声字,形旁为“木”,指“棍”是“木”做成的;声旁为“昆”,与“棍”韵母相同。

舰:形声字,形旁为“舟”,指船;声旁为“见”,与“舰”同音。

喷:与“愤”比较,“有心真气愤,有口能喷水”。

4、试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指名板写、、再写。

5、出示词语,读一读,记一记:漂流、平稳、扁平、借助、豪华、娱乐、庞大。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用表格或者图画的形式把船的演变过程表现出来。

2、读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随文识字的情况。

2、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大面积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生字:稳、歪、扁、棍、喷、舰。

词语:漂流、平稳、扁平、借助、豪华、娱乐。

3、对照自己设计的表格或图画说说船的演变过程。

二、朗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思考:船在各个不同阶段,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人们为什么要改进它?

2、交流讨论:

树干:简便易行,但不平稳。

筏子:不容易翻,但走得慢。

独木舟:快、安全、还可以放东西。

装上船桨:使船走得更快,但要用手划,比较费力。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更快。

轮船:把桨装在船上的大轮子上,不需要风也能走。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现代的轮船: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轮——军舰、油轮、潜水艇……

3、分角色表演:分别请几个学生演不同阶段的船。

4、如果你是一艘豪华客轮,见到最初作为船的那段树干,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船?你还希望有什么样的船?根据你的需要想一想,动手设计并画下来,再向大家介绍它的特点和作用。

2、从船的发展演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船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探索。)

四、巩固练习。

1、你注意过身边的事物吗,它们也像船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请你举例说明一下。如:书包、文具盒、自来水、电铃等等。

2、选择你喜欢并且熟悉的一种事物,想想它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然后写下来。

五、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