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女》教学设计
老地方整理的《静女》教学设计(精选4篇),希望这些优秀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静女》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诗经,掌握诗歌内容。
2、培养抓住细节描写赏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在诵读中融入情感、体悟主题的能力。
3、建立健康的爱情观、人生观和职业观,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琢磨细节描写,赏析静女形象。
教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流程:
【任务驱动课前自读】
借助泛雅平台,完成以下任务:
1、观看《诗经及诗经里的爱情》微视频,并且完成检测练习。
2、参与“我喜爱的女主”投票。
3、解决疑难字词读音,自读诗歌,并上传自读音频文件。
4、结合注释,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及用法。完成填充“静女”。
一、活动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诗经》九宫格诗词大比拼
利用白板,设计九宫格,学生完成填充(内容:《蒹葭》、《关雎》)创设情境,引出中华传统诗歌不朽之作—————诗经
(二)导入新课:
背景音乐起。
导入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世界充满劳绩,而人却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就像我们的祖先,虽然生活艰辛,却能够诗意地生活,与歌舞为伴,吟咏生活,吟唱爱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些美好的诗句与诗意的生活,真的离你很远吗?今天,让我们借助化手段,进行一次时光穿越,去感受《诗经静女》的古风,走进男女主人公纯洁、质朴的爱情世界。
(三)师利用大数据,反馈自测结果,然后根据教学平台的统计,选择错误率最高的两道题进行讲解。
二、整体感受:静女其姝,洵美且异
(一)两厢比较,“情”最重要
1、听学生自读音频。
2、听师读《静女》。
3、对比差异,师生谈话,得出结论:有生命的诗歌,要带着情感去读。
(二)探究思路,体悟情感
1、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2、整体感悟,理清思路。
依据原文,重排情境图片,分析诗歌结构及艺术手法
男子赴约回忆静女赠彤管再忆静女赠荑草
(三)、配乐朗诵,释放情怀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学生在平台上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朗诵,保存并上传。请一名同学展示配乐朗诵效果。
三、深入探究:思古通今,寻找静女
由课前的“我喜爱的女主”活动,导入到难点学习,分析静女形象。
(一)探静女,知姣好
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娴静美丽
(二)研细节,显性格
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活泼机灵
(三)析馈赠,了态度
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率真大胆
完成平台反馈练习“静女是的”
(四)、融入情感,配乐朗读
1、借助平台课程中的配乐视频,进行美读,保存并上传。
2、小组推选最佳进行全班展示。
四、拓展延伸:静女之爱,我代言之
(一)探访心路
师生谈话,探寻静女的心路历程,在平台完成“静女是的”练习。
(二)尝试从静女的写作角度仿写此诗。
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要求章节结构与原文一样
3、要求有三个特定的情境:约而不见,赠君彤管,馈君以荑
4、师展示自己的下水诗。
静女
东方未晞,俟君城隅。我心匪石,胡为乎不见?
彤管有炜,说怿其音。倜傥生采,良人美且眷。
野有柔荑,洵美相贻。适我愿兮,甘与子偕老。
(三)成果展现
1、各小组将仿写的`诗歌传送到教学平台,师生跟帖评论
2、共赏其中一首
五、总结升华,:以读化情,缘情生理
今天,我们走进《诗经》,走进先秦古朴、纯洁、美好的爱情世界,领悟了静女他们之间纯真、质朴的爱情观,这不仅是爱情观,这还是一种纯真、质朴的人生观,这也是一种纯真、质朴的职业观。最后,让我们齐声背诵本诗,在我们的朗朗诵读声中熔进我们对先人的敬仰、向往,让悠久、美好的诗歌传统在我们身上体现传扬。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教学平台的反馈练习。
2、依据“寻找静女”活动流程,寻找你心目中最适合的男主人公形象,分析原因,完成板书。
3、背诵《静女》,并参照平台的诗歌吟唱,自己揣摩、吟唱《静女》,两天后开通直播间,同学报名参加直播。
《静女》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语言构建与运用学习《诗经》重章叠唱的手法,体味诗歌语言的凝练含蓄之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通过动作、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领会其妙处。
审美鉴赏与创造揣摩凝练的诗歌语言,概括男女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诗歌对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的赞美之情;了解《诗经》“赋、比、兴”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对青年男女纯真爱情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1.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窈窕淑女。
执子之手。
一日不见。
同学们知道这几句诗出自哪部作品吗?
提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子对女子的热烈追求;“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诗经》中这样的诗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邶风·静女》,领略一番别样的风情。
2.说一说你所知道的《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到春秋中期的305首诗歌,又称“诗三百”,反映了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风”“雅”“颂”“赋”“比”“兴”诗六义。《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风”“雅”“颂”是《诗经》的内容。“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基本上是贵族们的歌颂祝祷之辞。
“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比”是比喻,“兴”是起兴。《诗经》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的诗歌以四言为主,重章复沓,反复咏叹。
二、读一读
1.教师范读,正字音,然后学生齐读(见课件)。
3.字词疏通。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注解:其:形容词词头。
姝:美丽。
俟:等待,等候。
城隅:城边的角落。城,城墙。隅,角落。
俟我於城隅:于城隅俟我。爱: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
踟蹰:同“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注解:娈:美好。
贻:赠送。彤管:红色的管箫。
管,有人说是茅。
炜:鲜亮有光的样子。
说怿:喜爱。说,通“悦”。
女:通“汝”,你。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解: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茂草。
洵:副词,的确、确实。
匪:通“非”,不是。
3.学生朗读,同学们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重音,情感。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章内节奏、语气语调,要根据句子的大致意思来确定。例: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第一二句,读出着急的情味;第三四句,读出美好愿景的情味;第五六句读出充满细想,回味无穷的味道。
学生分组诵读,掌握诗的特点:重章叠句、押韵。
三、演一演
1.通过刚才的朗读,相信大家现在在心中对这首诗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莎士比亚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下来我们就以表演的形式将自己的理解呈现给大家。
要求:⑴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旁白(可诵读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另选演员表演(人数自定)。⑵抽签决定由哪以小组表演,其他小组点评。
2.表演展示。
3.在他们的表演中,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子,哪里可以看出,女子呢?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极度兴奋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焦急万分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高兴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赞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喜悦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兴奋得意
四、赏一赏
1.重章叠唱是《诗经》常用的手法,《关睢》也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请举例。
“其姝,其娈,其美”“俟我城隅,贻我彤管,归我牧荑”等。
作用:情感的线索,思想的脉络。
俟我城隅——约会——搔首踟蹰——急切之情
贻我彤管——热恋——说怿女美——狂热之情
归我牧荑——痴想——美人之贻——渴慕之情
2.“赋”“比”是《诗经》常用的手法,这首诗是否也用了类似的手法?
“赋”——铺叙故事。第一章就写了一个非常生动的故事。
“比”——第二、三章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和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其中将彤管比荑草进行对比,通过对普通荑草的赞美来表现男主人公对女主人公的渴慕之情。
3.总结: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五、写一写
1.这是一首美丽淳朴的爱情诗,著名学者余冠英先生对此诗曾作了极为达情传神的今译:
幽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
幽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我爱红草颜色鲜,我爱你红草颜色好。
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2.请同学们用现代诗的形式改写《静女》。
示例:《姑娘啊,姑娘》
姑娘啊,姑娘,既然你已然来到,就不要让我苦待,徘徊。我手里的玫瑰快要凋零。姑娘啊,姑娘你送我的萧笛,鲜红如你的心灵,樱唇。我吹响它召唤着你的到来。姑娘啊,姑娘这爱情的玫瑰中,有我对你的祝福,祈祷。
六、议一议
1.读一篇好文章总是让人唇齿留香,真是好文不厌百回读。那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爱情呢?你心目中追求的爱情是怎样的?
真挚、真诚。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
2.温馨提示:纯美的爱情人人都向往,她像怒放的玫瑰一样芬芳、美丽,不过,玫瑰的枝条上有刺,拿的时候要小心喔。
《静女》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熟记通假字
3、理解诗歌含意,并熟练背诵
4、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六、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含意,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体会诗歌中主人公甜蜜的'爱情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素材
八、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特色
(一)新课导入,引起兴趣
从古到今,爱情就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古今中外有许多感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及文学作品,同学们能不能列举出你印象最深的爱情诗句呢?
列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几千年来的诗歌,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诗歌情感的炽热,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静女》,体味诗歌中古老而又年轻的爱情。
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介绍《诗经》体制
1、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又叫《诗三百》或《诗》,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歌多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章法上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3、风雅颂和赋比兴合起来称为诗经六义。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喻他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三)朗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重音,情感,二二式节奏。如:静女/其姝
2、矫正读音,归纳通假字,疏通课文
3、全班齐读课文
(四)分析诠释,质疑问难
1、大家刚刚读了课文,哪位同学说说,这首诗歌写了是什么内容?
——青年男女约会
2、从那里看出他们在约会呢?
——静女其姝,俟我于诚隅
3、那这对青年男女是不是第一次约会阿?为什么呢?
——不是;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女孩子故意隐藏起来,让男孩子找不到他,可见他们感情应该很深厚。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女孩子放牧时会摘些野草给男孩子,说明他们见面之前就已经是情人了。
(五)合作研读,探讨分析
这首诗歌男女主人公形象鲜明,大家讨论一下,你所感受到的静女和男子的形象。
——讨论,发言,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能反映主人公性格的诗句。
(六)总结板书
1、青年之急
女:美丽、聪明、调皮男:憨厚、痴情
2、青年之恋
3、青年之诚
(七)课外拓展,走进生活
1、把《静女》改写为现代诗
2、背诵课文及通假字
《静女》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比较阅读法,在比较中分析文章
教学重难点
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比较《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异同
教学方法
诵读和比较阅读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什么?是“山无棱,天地合”的忠贞,是“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还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思念?让我们跟随历史的长河,去扣响古老的爱情吧。
二、整体感知
1、欣赏录音朗诵,聆听体悟,进入情景。
2、学生诵读
3、回顾《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重要文言字词和句式
三、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比较《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异同
(一)、从内容上看
相同点:
1、都描写爱情和婚姻
2、都是四言诗
不同点:
《卫风氓》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由恋爱、婚变到决绝的生活经历,《邶风静女》则描写了青年男子和心爱姑娘的一次约会。
(二)、从表现手法上看
相同点:
都采用了赋
不同点:
1、《卫风氓》在1、2、5章采用了赋,3、4章采用了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邶风静女》则主要采用了赋这一手法。
2、《卫风氓》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1)、人物自身婚前婚后的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纯真、热情“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婚后辛苦、受辱“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氓婚前情深“信誓旦旦”,婚后负心“二三其德”。
2)、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对感情的态度的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憧憬幸福的婚姻,婚后对婚姻灰心意冷“无与士耽”
3)、女主人公婚前婚后性格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热情、善良“将字无怒,秋以为期”,婚后坚强、刚烈“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而《邶风静女》则采用了重章复唱的形式。
四、拓展阅读
比较阅读《关雎》、《蒹葭》、《君子于役》
五、结语
诗歌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朵奇葩,无数的诗人用真情浇灌它,用心血哺育它成长。它是心灵对现实最纯洁的回答,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最智慧的火花。“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这种最古老的文学样式,素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这个世界,一切都可以老去,惟有诗歌永存。